毕业生入职考察材料范文

时间:2023-02-25 10:34:59

毕业生入职考察材料

毕业生入职考察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生;就业问题;探讨

作者简介:梁正席(1962-),男,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岳文喜(1962-),男,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和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2-0106-02

造成高职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很多,有社会的原因,学校的原因,但更主要还是来自高职生本人的原因,如就业观念落后、不注重个人职业规划、基本素质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等。本文拟从高职生的角度来探讨高职生的就业问题。

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高度重视职业规划

高职生的就业准备应该从报考大学开始,要高度重视自己的职业规划。事实上,选专业的确比选学校更重要。从大学入学到毕业,每一个学生都在自己选择的专业班级中学习,学习和研究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又与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密切相关。由此可见,专业与就业有着直接的关系,专业的选择往往会决定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发展方向。

高职生在大学期间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强化和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要结合自己的专业进一步了解专业对应职业的性质、工作内容和要求。同时要进一步认识自己的能力能否适应今后职业的需要,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否与今后的工作相结合。如果我们规划的职业目标与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相适应,那就要坚定地按照目标走下去,否则就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目标或者兴趣爱好。

二、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全面提升就业实力

虽然现在就业市场整体来说供大于求,但其实高素质人才和实干型人才仍然相当紧缺。对很多企业来说,越来越难招到优秀毕业生才是他们的真正苦恼。所以,高职学生如何把自己变得优秀,才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高职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该为将来做准备。一个人学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因此一定要珍惜宝贵的大学时光,使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都能得到提升。实践反复证明,大学期间过得越充实,将来找到理想工作的机会也就越大,高职学生应该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变“我想做怎么样的工作”为“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按社会需要的人才素质把自己准备好,机会始终属于那些准备好了的高职学生。俗话说:“知已知彼,百战不殆。”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根据我们对沱牌酒厂、港宏集团、广东台达电子、成都印钞公司、四川食品研究设计院等十多个单位的调查,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单位在选人用人时最看重高职学生的专业知识。在接受我们调查的单位领导和人事部门干部当中,有多达88.9%的人认为单位或部门在选择毕业生时将高职学生的专业知识列为第一考察项目;同时我们对已就业的历届大中专毕业生也进行了调查,有多达55.6%的毕业生认为在学校学习时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其次,单位需要高职学生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调查中,有多达66.7%的单位将高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列为选聘人才的第一位。为了更进一步印证这一结论,我们也对参加工作的毕业生进行了调查。有41.9%的调查对象认为,在单位用得最多的是在大学学习时所掌握的实际操作能力,居各选项之首。

第三,用人单位最需要高职学生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吃苦精神。在调查的单位当中,多达57.8%的单位将高职学生的敬业精神列在第一位;在接受调查的毕业生当中,也有46.5%的毕业生认为在学校应加强对高职学生职业和敬业精神的培养,也居各选项之首。

第四,用人单位需要高职学生具有多种职业能力,广泛获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具有多种职业能力的凭证。在对单位的调查中,有44.4%的单位认为资格证书很重要,同时多达51.1%的单位认为各种资格证书是招聘时的重要参考;对参加工作毕业生的调查中,有55.8%的毕业生认为要通过考取各类资格证书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高职学生必须按照单位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相关能力和素质。首先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应高度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用人单位都是根据工作性质和专业需要选择高职学生,因此专业素质是必须考察和看重的。其次高职学生在平时应高度重视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大力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第三要高度重视和加强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培养,做到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第四各类资格证书的获得是衡量高职学生具备某种职业能力的重要依据。获得资格证书越多,说明学生的职业能力越强,学生从事工作的适应能力就越强。这既是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也是学生就业的重要筹码。因此,在校高职学生应当积极地参与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并获取证书。

三、理性认识就业形势,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随着人才市场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高职学生就业的市场化配置特点逐步凸显出来。高职学生就业都要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择优录用。高职学生要认清形势,树立“不等”、“不靠”的就业意识,主动面向市场,走向市场。

首先,要树立竞争的观念。在当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存在,无时不存在。每个高职学生都要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由于大学毕业生人数多、就业时间集中,竞争激烈,如果不积极参与竞争,就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就业。在竞争中要牢固树立靠实力取胜的原则,只有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才能在就业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要树立自主创业的观念。国家鼓励高职学生自主创业,要有风险意识,要敢闯敢干。在自主创业时,要特别注意项目、合作伙伴、技术、市场等关键要素的选择和把握。

第三,要树立到基层的观念。目前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主要还是结构性问题:一方面是很多高职学生找不到工作,而另一方面是很多地区、单位没有高职学生去工作。很多农村,包括西部地区、边远地区就非常需要我们的高职学生去工作。其实农村是最需要技术和知识的地方,农村应该成为高职学生就业的主战场。

第四,高职学生要降低就业的期望值。一是降低就业地区的期望值。我们通过对许多高职学生就业愿望的调查,发现大部分都想在大城市工作,到经济发达地区工作,不愿意到一些中小城市和欠发达地区工作。其实中小城市和欠发达地区人才相对短缺,更能发挥高职学生的能力和实现高职学生的人生价值。二是降低对就业单位的期望值。有些高职学生只想进大单位和事业单位,不愿意到一些急需人才的中小企业、民办企业。其实中小企业、民办企业已经成为我们国家主要就业的阵地,而大单位、事业单位人才相对过剩,就是勉强进去了,发挥才能的舞台也十分有限。三是降低就业待遇的期望值。许多高职学生把一定的工资待遇作为就业的前提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学生的就业,刚出大学无论是技术或者是经验都有待于磨练和提高,是不是人才还要用实践来检验,一般的单位都不可能给新聘用高职学生很高的薪酬。所以,高职学生应该立足于选择最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我价值的岗位,不能盲目追求大城市、好单位、高工资。如果不了解就业市场的全面“行情”,眼睛只盯住市场的一角,就业将十分困难。

四、把握职场主动权,提高求职择业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学生就业,几乎都要经历用人单位面试。就用人单位而言,面试是一种面对面的考察,能够考察出高职学生的真实水平,能够选到真正的人才。就高职学生而言,面试是就业的前提和必经环节,面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用人单位的取舍。因此,每个高职学生都必须提高自己的求职能力。在这里,求职能力一般包括制作自荐材料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穿着打扮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等。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语言表达和推荐材料在就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31.1%单位将语言表达能力放在了招聘学生的首要位置,有24.4%的单位将推荐材料放在了招聘面试的首要位置;有41.9%的毕业生认为语言表达能力在招聘时起了主要作用,20.9%的毕业生认为是推荐材料起了主要作用。根据我们多年从事就业推荐工作的实践,高职学生在就业面试中要做好四种准备:一是自荐资料的准备,内容包括求职信、个人的基本情况、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情况、社会实践和社会工作情况,资料要装帧有序,内容要实事求是,既不谦虚,也不虚构和夸大自己的能力水平。二是有关知识的准备,用人单位一般都要了解询问高职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情况,有的单位要进行专业知识的考试,其主要内容是考察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一些关键技术的能力。同时还要考察学生的知识面,如询问学生对当前的国内外重大新闻和事件的了解和认识等。有的单位还要对应聘者进行心理测试,如要求应聘者在电脑上回答一系列问题,以测验其心理素质,包括应聘者的性格和上进心等。有的用人单位要故意问一些学生不好回答的问题,甚至用英语、日语和不同方言问学生一些问题,以考察我们应聘者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三是心理准备,首先做到有信心,要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实力,敢于竞争。对答问题从容不迫,在难题面前沉着冷静。如果在面试人员面前心慌意乱,面红耳赤,手足无措,多半就失败了。四是形象准备,面试时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要精神饱满而不是萎靡不振,要面带微笑而不能面若冰霜。面试衣着要根据季节和面试单位的情况而确定,总的要求是整洁、大方、美观,色彩搭配得体,忌穿奇装和过于新潮的时装,男生要理发、修面,不能留长发、胡须,女生要施淡妆,不能浓妆艳抹。

无可置疑,高职生是全社会的财富,是社会的栋梁,是人力资源中的优秀分子,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让每一个高职生都找到自己实现人身价值、为社会贡献聪明才智的舞台,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但我们的高职生也确实需要放下“大学生”的架子,以主人翁的精神,主动把自己融入市场经济的浪潮之中,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不断壮大自己的就业实力,“天生我才必有用”,求职是高职毕业生的“炼狱”但绝不是“地狱”。但愿以上浅见会对指导高职学生就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看就业 选专业(2010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毕业生入职考察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毕业生 入职培训 关键思路

笔者通过总结近几年在毕业生入职培训设计工作的经验,归纳得出毕业生入职培训设计中需要把握的关键思路,概括为“三项原则、四个目的、五种方式”。

一、坚持三项原则

1.坚持注重实效原则。注重实效是指引培训从设计到实施整合流程的重要原则,是大量人力财力投入的首要目的。培训要有效果,需要三方面的努力,一是明确目的,围绕培训目的设计培训内容;二是强化吸收,通过程序和环节的设计,引导和促使学员认真学习、理解、吸收培训内容,达到培训目的;三是效果反馈,通过多样的反馈、呈现机制,展示培训效果,激励取得效果的行为。

2.坚持兼顾考察原则。入职培训不仅是帮助毕业生融入企业的途径,也是毕业生接收工作的延伸。通过培训期间的观察,一系列课程、活动、考核的测试,对招聘进入企业的毕业生进行深度考察,评估毕业生的个性、特长、能力、综合素质等,为以后有针对性的培养提供更为客观、准确的信息。

3.坚持确保安全原则。毕业生社会经验不足,生活自理能力较弱,把各地的毕业生集中到一个城市组织长时间的入职培训,毕业生的安全成为组织活动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培训期间要明确纪律,严格处理违反培训纪律的毕业生;要丰富课程设置,营造劳逸结合的培训氛围,避免毕业生由于疲惫倦怠出现逃课、私自外出等行为;要按照适当比例投入陪同毕业生的人员,在培训期间密切关注毕业生的思想动态;要组织毕业生自治,选拔有责任感、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执行意识的毕业生进入班委会,辅助强化毕业生管理;要选择生活便利、医院超市等设施配套完整、周围环境健康有序、利于管理的培训场所,避免由于突发伤病、意外出现救治延误等情况。

二、明确四个目的

1.培养归属感、荣誉感。毕业生离开学校,进入企业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首要应该消除他们对环境的不安全感,尤其对于集团化的公司来说,下级单位分布在全国各地,毕业生集中在集团参加入职培训,必须让他们强烈感受到集团的文化,找到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即使以后到下级单位工作,内心也保有这样的感情。毕业生参加工作的头几年,正是思想变化比较大,容易受到挫折、诱惑的时期,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能够帮助他们从感情上适应这段时期。

2.灌输鲜明的企业文化。毕业生如同一张白纸,易于接受企业文化,融入了企业的文化,就能够更好适应工作环境,理解领导意图,执行企业战略,和企业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对毕业生灌输企业文化的效果,要远易于对社招员工开展这项工作。因此要抓住毕业生入职培训的时机,多种形式地灌输本企业鲜明的企业文化,将毕业生塑造成为有本企业气质的员工。

3.催化完成角色转变。改变学生时代自由散漫的生活习惯,变成一个工作主动、执行有力的职场人,是需要时间和事件的积累的。但是毕业生入职培训,就是要通过较短时间而又内容丰富的课程安排,通过活动组织,通过制造职场环境的缩影,密集投放工作任务,给毕业生施加角色转变的压力,同时通过角色转变的相关课程安排,引导学员实现尽快的角色转变,让毕业生能够尽快以专业的表现承担起工作,完成学生向职场人的过渡。

4.激励建功立业的斗志和决心。为毕业生树立积极正确的目标,指引奋斗的方向,是毕业生入职培训的第四个目的。进入企业以后,毕业生急需在心中树立新的奋斗方向,建立符合企业需要的价值观,形成积极的对工作、对事业、对成功的认识。否则社会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例如“一切向钱看”、“不重视规则,只重视潜规则”等观念,会混淆毕业生的视听,影响毕业生对事物的判断,习得错误的做事方法和工作作风。正确的工作作风和积极端正的思想,需要在毕业生入职培训的过程中就潜移默化地传授给毕业生,激发他们在岗位上建功立业的斗志和决心。

三、综合运用五种培训方式

1.自治与他治相结合。通过近几年毕业生入职培训,笔者探索出了选拔男女班长,组建班委会协助管理毕业生的有效的组织形式。通过组织毕业生自治,一方面减轻了培训组织的工作量,辅助强化了对毕业生的组织管理;更重要的是,自治为毕业生提供了锻炼组织能力的机会,并且在毕业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中,人力资源部可以更清楚地对毕业生进行观察,发掘毕业生在组织行为中的特点。

2.讲课与自学相结合。在培训中,除了正常授课以外,还可以发放学习材料,例如企业宣传册、员工行为规范手册、活动征文合集、内部期刊、视频光盘等文字及影像材料,为毕业生主动自学提供素材。笔者也探索将培训成果展示演讲纳入培训验收环节,通过组织每一位毕业生撰写演讲稿,促使毕业生主动学习企业制度、规范、文化,将讲课与自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毕业生入职培训的自学形式,还可以结合企业特点设计得更加生动丰富,例如笔者设计的“毕业生分组讲解楼盘推介会PPT”活动,通过引入房地产楼盘推介会这一有房地产行业特色的活动,以本企业某楼盘宣传ppt为素材,分解为四至六个部分,将毕业生划分为对应小组,每组以分到的PPT内容为依据,自发查阅相关信息,组织语言,推荐本组一名成员做PPT讲解。由于楼盘推介PPT的内容涉及多个与入职培训内容相关的主题,如本企业的背景、文化、荣誉、楼盘所在区域特点、设计理念等,而且PPT中大量生动的图片、数字、文字,充满了对本企业和本楼盘的荣誉感、自豪感,组织这种小组自学展示活动,可以实现学习企业知识、灌输荣誉感、归属感,以及培养语言能力和职业形象的多种目的。

3.娱乐与展示相结合。娱乐活动也是毕业生入职培训内容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例如要求毕业生自行组织联欢会,演讲比赛等活动,既能够起到劳逸结合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将娱乐活动与个人展示相结合,以轻松的形式,给毕业生自主策划、组织、展示特长的机会,锻炼毕业生在紧张课程学习的压力下,执行、落实工作任务的能力。

4.竞争与合作相结合。竞争与合作是毕业生学校生活中较少体验和经历的内容,然而又是实现角色转变、做好一个职场人所必须学会的能力。在过去的培训中,通过一些环节的设计,例如户外拓展的分组比拼、演讲比赛的海选以及组织毕业生为选拔出的演讲代表点评、建议,有意识地组织毕业生开展竞争与合作。竞争与合作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打破了单纯授课的学校作风,将本来如一盘散沙互不认识的毕业生组织到一起,激发毕业生的竞争意识和互助意识,也是实现培训目的的有效途径。

5.接受与回馈相结合。毕业生在培训过程中,更多是接受企业的哺育,接受企业周到的生活安排和学习安排,这就像学生在过去许多年里,接受父母的照顾、学校的培养状态类似。然而企业对毕业生进行这样的给予,并不像父母和学校一样不求回报,企业需要毕业生心怀感恩,认真接受和理解培训内容,尽快成长为一个对企业有用的人才,对企业进行回馈。因此在培训方式中,接受与回馈相结合也必不可少。通过引导毕业生学会感恩,用写演讲稿、公开演讲、签名题写真情寄语册等活动,引导毕业生认识到企业的恩情,铭记对企业的感激,用行动和语言表达这样的感情,并且将演讲稿、真情寄语册等承载有毕业生回馈之情的实物赠予企业领导、毕业生本人,给毕业生表达回馈决心的机会。

毕业生入职考察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才成长;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人本导向

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高职生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高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促进高职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高职生进行并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在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促进人才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人本导向存在的问题

(1)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内容的指导性不强。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偏重时效性和实用性,内容以生涯辅导和个体咨询等为主,而对高职生就业与职业发展起较大影响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的指导以及对大学生职业意识、自我认知与职业发展的辅导显得不足,缺乏针对性与吸引力,致使不少高职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仍存在职业意识缺乏、自我认识不足等有碍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的问题。

(2)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学方式不够合理。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课程教学仍以填鸭式的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对这种授课方式兴趣不大,师生间的课堂互动较少,授课教师的成就感普遍不强,授课质量欠佳。近年来,不少高校创新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学方式,如开展“企业精英进校园”系列活动、开设职业生涯名师讲座、筹办优秀校友讲堂、组织大学生创业实训、安排学生去企业实习见习等,有效提升了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但整体而言,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学方式仍应该更趋合理并多样化。

(3)高校对企事业单位的用人指导做得不够。高职校与用人单位的被动联系多、主动调查少,对企事业单位的用人指导和高职生初次就业后的跟踪服务做得不够。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应在帮助毕业生就业稳定方面发挥作用,帮助就业稳定的目标相比于帮助就业目标而言是一种递进,也是对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更深入化的要求。当前,应切实研究高职生就业岗位流动频繁的现象,分析其本质,为有效开展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提供鲜活的素材。

二、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人本导向的思考

(1)坚持以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教育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根本任务。①坚持高职生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的教育,加强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人生态度和人生道路的教育,为高职生进行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教育、挫折与生存的教育,尤其要发挥好专业教师在高职生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教育中的引领作用,鼓励高职生成为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旋律的生力军,矢志不渝地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奋发有为。②鼓励高职生将国家社会需求与个人职业发展相结合,努力实现职业发展与个人成才最优化的选择。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是立体化、多维度的教育过程,需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实际,鼓励高职生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尊重高职生多样化的自我价值选择,引导高职生建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勉励学生做到立志、修身、博学与报国的统一。

(2)从帮助高职生实现就业稳定的角度,实现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以人为本”的现实要求。①加强对用人单位的回访交流,考察单位选人用人的实际情况。对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分批次进行电话回访与问卷调查,重点企业可采用现场座谈、交流访谈等形式,了解企业选人用人的标准和具体要求,既进一步明确企业对人才的招聘需求,又可酌情提出招聘方式的建议。如:组织师生进单位实地考察与业务交流,既侧面了解毕业生的实际工作情况,又可以对该单位对人才的素质要求、用人标准、企业文化等情况进行实地考察。②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并查找问题。分批次对历年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电话跟踪、网络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上岗后的思想动态和就业状况,针对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形成有针对性的书面材料。③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更好地服务于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结合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情况的调查,进一步研究分析,形成书面调研报告,作为学生了解未来就业市场状况和将从事职业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反馈于高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真正使就业工作与高校事业发展、规模扩大适度挂钩,与高校专业设置、招生计划确定适度挂钩,为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服务。

(3)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引导大学生实现健康的职业发展。①将高校专业教育和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相融合。吸纳专业教师参与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教学,担任学生职业发展导师和创业导师,在专业教育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发挥专业教师和业内校友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引路人”的作用,培育学生的自我期望和成长动力,使学生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②健全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教育评估功能,指导高职生有效地进行职业决策和职业规划。1)高职校应指导高职生及早、有效地进行自我评估。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在适龄青少年中起步较晚,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直到大学阶段才在青年中逐渐地普及,高校应指导学生洞察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就业形势,坚定“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成才观,学会并善于寻找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结合点,挖掘并发展自身专长和特色优势,指导学生有效制订学习计划和职业发展策略。2)在《高职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建立专家顾问队伍,帮助高职生更新职业观念,掌握求职方法,学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创造条件,着力提高职业发展教师的业务水平,使他们朝着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3)高校要以教学科研和学生的职业发展为出发点,着力完善学生的实习见习制度,与用人单位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拓展长期稳定的就业实习基地,推动高职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切实增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

版社,1982.

[2]陶德麟,汪信砚.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毕业生入职考察材料范文第4篇

高职毕业生的一般心理问题

1、就业焦虑心理。就业焦虑是指毕业生在落实工作单位之前表现出来的焦虑不安。个体对多种生活环境的担忧或对现实危险性的错误认识直接导致了焦虑。美国心理学家贝克的研究表明:焦虑水平与对结果的不现实期望和幻想有关,所期望和幻想的结果越严重,焦虑水平就越高。高职毕业生若自我定位不当,面对就业挫折,精神就会处于一种焦虑状态;有的毕业生认为社会是复杂多变的,进入社会后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而这些人际关系是他们在大学生活中少有接触的,他们没有勇气去面对所谓深不可测、复杂多变的社会。高职毕业生的这种过度或持久的焦虑体验,形成就业焦虑心理,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的生活和就业。

2、自卑、保守型心理。自卑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不满、鄙视等否定的情感,是对个体的得失、荣辱过于强烈的一种心理体验。当这种自卑心理严重时就可能发展为自暴自弃,甚至失去生活乐趣。高职大学生刚进大学时都比较自信,然而在日后的比较中发现自己无论在能力、成绩以及特长、素质等方面都很一般,甚至不少方面远远落后于本科学生时,强烈的自卑感就会严重地困扰着他们。在就业时对用人单位提出的各种苛刻条件和问题,不是以积极的态度去争取,而是悲观地认为自不如人,以消极的态度面对,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缺少必要的主动性,往往与许多适当的机会失之交臂。

3、抑郁、压抑型心理。抑郁是指在长期持续的精神刺激因素作用下产生的一种以情绪低沉、忧郁、沮丧、自责、压抑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状态。由于学历偏低、就业困难及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较大等因素的长期困扰而产生抑郁、压抑心理,同时由于抑郁的心理又阻碍了其正常的就业,由此产生的挫败感又将加深抑郁。这类高职毕业生频频向其向往的单位投递求职材料,但往往很少接到回音,在漫长的等待回音中,在希望与失落之间,他们的情绪很低落,有的甚至对求职失去信心。此类心理问题更增加了他们就业的难度。

4、浮躁、盲目型心理。在求职择业过程中,高职毕业生面对求职择业过程中千头万绪的事情,心情浮躁不安,是升本科还是就业,是暂时找个单位上班以后再调整还是找不到合适单位就不就业,是选择专业对口单位还是挑选单位的地理位置等等问题使他们难以应付。这类毕业生没有主见,盲目从众,心态浮躁,最终不会顺利升学或就业。

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

就业本身就是毕业生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甚至经过几次挫折才最后成功是正常的。在就业过程中遇到许多心理冲突、困惑,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高职毕业生在遇到就业问题时应及时调整心态,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并做出正确、理智的选择。

1、适当调整就业期望值。就业市场化、自主择业给大学生带来了机遇与实惠,高职毕业生必须面对现实,、接受现实,不能怨天尤人。同时高职毕业生要适当调整就业期望值,要有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的思想准备。在择业时要看的长远一些,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当前高职毕业生学历、素质还有待于提高的前提下,获得一个十分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应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先选择一个职业,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实际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当的职业流动,逐步实现自我价值。

2、建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高职毕业生在择业时不能只考虑工作的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更要考虑职业对一生发展的影Ⅱ向与作用,应看重职业能否帮助实现自我价值。因此要在考察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树立看重自我职业发展、才能能够发挥、事业成功的职业价值观。对于那些虽然现在工作条件较差,但发展空间大、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单位要优先考虑;对于那些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工作地点也要重视。高职毕业生要建立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合理的职业价值观,实现正确择业。

3、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自我,主动寻找机遇。高职毕业生择业要知己知彼。知彼就是要了解择业的社会环境和工作单位,正确认识面临的就业形势,了解用人单位的需要。知己就是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要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短处,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要明确自己想做什么,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扬长避短,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自己,要知道自身存在的某些缺点并不可怕,可以先就业然后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克服缺点,发展和完善自己。

4、坦然面对就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高职毕业生在求职中遇到的挫折要比本科生多,这时,应该用冷静和坦然的态度待之,客观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进行正确的归因。首先,在就业市场化、需求形势不佳、就业竞争激烈的条件下,出现求职失败是在所难免的,不能期望自己每次求职都能成功。其次,求职失败并不一定就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行,高职毕业生有自身的优势,出现求职失败有许多原因,可能是因为选择求职单位的方向不对,也可能是因为自身价值观与单位的企业文化不符合,还有可能是其他一些偶然因素。总之,要正确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学会安慰自己,以便在下次的求职中获得成功。

毕业生入职考察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办学模式;高职院校;就业问题;策略

根据2015年度《广西财经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相关报告分析,其主要通过就业状况、校友评价、就业特色、能力与知识、课程评价、社团活动、求职服务等方面分析,帮助发现教学和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一、广西财经学院相关毕业生考察分析

(1)本校毕业生整体状况:落实情况较好,连续两届14、15届非失业率超过95%,主要是在财务、审计、税收、统计及金融等岗位上,且八成毕业生在广西就业,为本地区的发展输送了较多的人才。

(2)就业特色:从学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职业为会计(25.2%)、银行柜员(9.8%),毕业半年后月收入分别为3079元、3953元。其高职学院就业方向与专业相关的达到50%以上,其主要有几种方向,一是从事专业类型工作,例如会计、金融保险等职业较高;二是选择专升本;三是从事文秘工作等方面。调查发现,非国有企业成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主要渠道,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占我国城镇就业总规模的75%左右,民营企业或个体在缓解就业压力的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就业观念:在择业过程中,不少毕业生仍抱着“三大”“三个一点”的观点,即希望到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就业,要求工资高一点、生活舒适一点、工作轻松一点,脏、累、工资不高都不愿意去,有的则是一边抱怨工作累,一边因找不到理想工作呼喊就业难。

(4)招聘市场反馈镜面:从近年来人才招聘的情况看,目前高职生的综合素质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第二是缺乏沟通交流及团队合作意识;第三缺乏爱岗敬业和责任心;第四是缺乏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3+0”办学模式下高职毕业生就业策略研究

(一)树立责任意识,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完善就业管理和指导机制

坚决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按照学校要求,实施“组织领导到位,党政领导齐抓共管,教职工积极参与”。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1.结合《就业目标责任书》,实施院长第一责任人,分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副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建立健全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机制,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机制。

2.全院教职工统一思想认识。牢固确立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学院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3.学院就业经费需投入到位。学院领导、实习指导教师、班主任定期到实习基地看望学生,所产生的费用需及时支出并投入到位;学院可实行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将就业工作成效作为考核毕业班班主任的重要依据,并对所带的毕业班班级在初次就业率、专升本的班主任给予额外奖励。

(二)重视就业体制,“全员育人”理念开展毕业生指导工作

1.重视就业制度体系的建设

一是制订了《防城港学院实习生管理方案》也可与其他学院交流落实如何更好实施;二是将就业工作纳入毕业班班主任工作考核条例;三是针对特殊群体学生,实行就业援助制度。

2.针对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引导学院毕业生转变角色、适应社会,增强公德意识和团队精神,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毕业生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并针对当代大学生在择业上出现的高不成低不就,经常跳槽等现象进行了相应的教育指导,转化并树立毕业生择业观。

3.多方式、多方法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1)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四个结合,即:群体辅导与个体辅导相结合,面谈与电话、网络咨询相结合,班主任、辅导员与就业指导教师相结合,思想教育与技能培训教育相结合。

(2)花大力气抓好毕业生的就业观与择业观的道德教育,引导毕业生转换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进行正确的就业定位与择业决策,恪守择业道德。

(3)就业指导全程化,从一开始灌输就业竞争意识,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搞好专业学习、培养提高职业技能紧密相结合起来。具体方法如下:

①利用组织主题班会讨论、毕业生经验交流会、学院就业讲座,分析各专业的前景、当前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鼓励和帮助学生把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与社会需求、行业的发展结合起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②通过评优评先、评奖等方式,在学生中树立先进典型,利用榜样的带动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体活动、科技竞赛、社会实践、就业实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三)优化就业工作渠道,理清阶段目标

1.多渠道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除了学院开设的就业指导课以外,我院通过主题班会、典型人物宣传、宣传与咨询、座谈与谈心、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等生动有效的方式,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人生观、世界观、成才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和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就业观念,以便更好的开展就业指导活动。

2.加强就业意识,提前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为增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高职业规划技巧和水平,挖掘大学生自身的职业潜力,增强就I竞争力,每年定期举办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对学生在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价值观、择业观和就业观方面起到一定的引导的作用。

3.理清阶段目标,全员参与,共同育人

每个年级阶段开展不同的活动,理清阶段性目标,全员参与,共同育人的目标。通过新生讲坛,每两周一次邀请优秀校友、校领导、优秀企业家、留学海归人员、青年博士给大一新生做引导。二是利用暑假期间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跟班实习,根据顶岗实习所需,学习补充所缺知识,理清就业目标,提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4.拓宽就业渠道,加强信息跟踪与更新

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就业信息,在学院开设“毕业生就业信息专栏”及时各类信息,让学生及时了解就业动态;成立学生年级QQ群、成立企业招聘QQ群。在QQ群中相关就业信息后,向班级负责人收集反馈信息,和学生形成互动,以便随时掌握最新就业动态。

5.加强引导,做好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整个就业工作过程中,要求领导、班主任、辅导员注重深入学生中间,结合毕业生的实际思想,认真分析毕业生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指导。

三、树立服务意识,做好责任分工到位,完善就业“销路”机制

切实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体现人文关怀。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树立就业服务体系“三全”观念,即就业体系为全体在校生服务,为全体毕业生服眨为就业全过程服务。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开展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

充分利用学校就业处网站和学院网站向毕业生提供招聘信息;认真组织毕业生参加学校举办的双选会、供需洽谈会;邀请就业基地领导和相关企业到学院召开专场招聘会,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

注重加大就业市场的开发力度,开阔工作思路,加强对外联系,坚持“走出去,请进来”,进一步密切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防城港学院为做好学生就业工作于2016年暑假发动防城港学院39名教职工赴广西东兴、防城港、上思等多个地区暑假挂职锻炼,为其学生更好就业能牵线搭桥。

充分调动学院教职工为毕业生收集就业信息,寻找就业机会。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并在2016年开启了防城港学院首届创新创业大赛,为其学生创新创业打造良好平台;同时多次邀请校友回学校开展有关创业讲座。

四、树立前瞻意识,做到工作落实到位,完善跟踪反馈机制

1.学院领导不断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

2.定期组织有关教师走访实习就业基地,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从而不断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手段。

3.利用校友回校的机会,了解学生和专业设置的情况,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

4.利用学生年级QQ群、微信群来了解学生情况。

五、结语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既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是其衡量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主要从广西财经学院高职学院办学模式改革为思路来源,从模式改变探索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策略和方法,从学校、教师、学生等各个维度探寻就业工作的更好实施,探索相关策略和方法以便更好的实施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对本院校及高职类院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全员育人是其就业工作或教育工作的重要支点。

参考文献:

[1] 张杨 :《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研究――以河南H职业学院为例》 [D].河南师范大学. 2015(5);

[2]李孝录:《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9);

[3]《2015年广西财经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M](内部材料);

毕业生入职考察材料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成长成才

高校毕业生档案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经历、品行、能力等方面文字材料的真实记录,是国家人事档案的组成部分,是学校考察、培养、教育学生的第一手材料,是大学生就业以及社会选拔考核人才的重要依据。是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时不可缺少的参考依据和重要凭证。对高等学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系统研究,深刻认识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有利于确保毕业生档案的机密性、安全性、准确性、严肃性,对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有效运行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一、加强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一)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是衡量学校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进行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管理,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毕业生档案概述了学生乃至学校管理日常工作的全貌,历史地反映了每一个时期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进程和具体内容,是学生管理工作内容的存在形式和存储手段,是客观、真实的学校管理信息,是形成学生在校期间个人信息的凭证和参考。学生档案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整个学生毕业后将来的成长与发展。所以大学生档案信息只有真实、明确,才能为大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档案查阅服务。大学生就业中档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大学生档案经过了收集、整理、归档等环节,汇集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活动等情况,是学生过去人生经历的记录。从中能够看出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情况,毕业生可以用此来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是最权威的凭证;对用人单位来说,可以此为主要依据来选拔人才,也可以为以后人事部门选拔人才提供参考依据。高等院校通过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档案查阅服务,使毕业生、学校、用人单位、人事部门等能够得到毕业生信息,促进有效交流与沟通,有助于毕业生就业。

二、加强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一)适应社会,提高对大学毕业生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1. 强化宣传力度,提高毕业生对其人事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做好咨询服务工作,利用多种渠道向毕业生宣传有关档案的管理知识,要让广大毕业生充分认识到,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毕业生档案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对毕业生今后的就业、生活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档案是反映毕业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企业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本人进行定位的重要参考,即使不设人事档案的企业、公司也是十分重视人事档案所提供的人才信息的。

2. 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新时期档案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同时也给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在人才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性,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开发、管理和利用好毕业生档案这一信息资源。使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达到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要贯彻“为人事工作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基本原则,实行统一管理,坚持维护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工作方针,严守秘密的保管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各方面的管理,更好地了解、考察和培养学生为学生毕业后用人单位的录用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加强对毕业生人事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做到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和保管等各个环节科学规范

1. 各院校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当前社会形式制定出统一的规范化的档案管理工作。高校在新生入学之后,就要注重抓档案归入工作,观察学生的各项表现并如实记载,做到及时记录,确保材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这能为后续的档案整理工作减少麻烦,又能增加学生档案信息的丰富程度,保障档案的完整性与及时性,使档案真正成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可靠依据。

2. 加强收集工作,完善档案内容。高校毕业生档案的管理人员要经常主动地与形成毕业生档案材料的部门和各院(系)主管毕业生档案的负责人联系、协商,及时收集各部门形成的档案材料。遇有学生入党、奖惩等涉及学生诚信的信息,要及时归档,同时注意收集那些能体现毕业生实践能力、思想品德、政治素质等方面的材料,了解其近期经历,将其培训进修登记、科研成果、等新记录补充进档案内容,准确、客观地反映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现实表现,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

3. 实行专门统一管理。不论毕业生档案是放在招生就业处、学生工作处,还是放在综合档案室管理,一定要有专人负责毕业生档案的管理工作,一定要根据毕业生档案的数量配备适当编制的专业人员。

(三)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实现现代化管理

1. 增强创新意识,要在立卷制度上更新,在工作手段上改进。如从组卷的形式到装订的手段上考虑,怎样做到既不影响日后调档利用,又能尽快完成归档程序,就是在平时的抄抄写写、装装订订的工作中,档案工作者也要善于思考,多动脑筋,针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搞一些小创造、小革新,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2. 加强现代化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目前计算机已应用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当中,但多数仅限于各类档案目录的输入与检索。其实,它在档案管理方面既安全可靠,又方便快捷,可大大提高借阅归还档案的速度。同时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总之,大学生档案管理是国家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大学生就业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大学生档案管理部门要改革档案管理制度,使档案在大学生就业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服务于大学生就业,服务于社会与用人单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红.浅谈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与大学生就业[J].潍坊学院学报,2010(2).

[2] 桂莉.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学生档案工作的思考[J].高教高职研究,2009(39).

毕业生入职考察材料范文第7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 工学结合 评估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c)-0190-01

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是培养符合生产需要的技术人才,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所选择的校企结合以及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符合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用人需求,就高职教育过程中的商务英语教学而言,为了鼓励学生扎实掌握相关的专业英语,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要结合实际工作的实际,以科学的分析结果有效避免评价方式的片面性,探索出适合职业院校自身英语教学情况的评估模式。

1 传统评估模式不能适应工学结合教育模式

我国的职业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专业英语与制造业等相关的技术行业联系紧密,当今的生产实际对学生的技术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对商务英语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工作能力,职业教育工作者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式进行着不断地探索,目前职业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工学结合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基本能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工学结合前提下的学生评估工作则缺乏系统化的方案,以往的评估模式不能适应工学结合情况下的教学实际,传统的学生评估工作注重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考察注重成绩忽视其专业性,这种评价方式在工学结合情况下显露出诸多的弊端,职业院校的教育管理者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对工学结合前提下的学生评估模式进行探索。

2 新型学生评估模式应该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本质上是为了培养技术过硬的毕业生,能掌握一定的商务英语技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增强,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以及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技术要求,在这种前提条件下的学生评估模式需要扩展评估的内容,既关注学生对相关的专业技术的掌握情况,也要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以全面的评估方式,使评估结果能够真正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

就学生评估工作的过程而言,新型的评估模式应该注重整个工学结合过程中学生的整体表现,改变以往的以结果论成败、一考定结果的评价方式,在商务英语的学习之初引导学生明确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阶段目标,在循序渐进实现阶段目标的过程中,以项目考核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阶段性的评价,最终得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客观评价,提高学校评估结果的权威性。

3 工学结合前提下学生评估模式的相关探索

为了从本质上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专业英语能力,高职英语教育工作者在探索新型教学模式的同时,需要注意以新型的评估模式带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教学效果本质上的提升。以评估模式带动教学效果的提升,主要体现在评估模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上,全面、系统、客观的评估模式使学生能主动掌握商务英语技能,自主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以及研究项目,从而改善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效果。新型的学生评估模式应该注重评估内容和评估方式的多元化,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的技术不尽相同,所采用的评估标准应该有所区别。

新型学生评估模式的评价内容应该全面,工学结合情况下学生在顶岗过程中所学习的与专业技术相关的英语也应该纳入考核的范围;在进行考核时,要注意考核方式的多元化,期末的笔答试卷中,要有一定数量的开放题目,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在工学结合过程中的学习进行作答,通过这些开放性的题目,可以充分考察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传统的学生评价模式中教师是评估的主体,然而目前的工学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使教师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在建立新型的评估模式时,可以将企业的技术指导教师以及相关顶岗生的负责人纳入评估体系,也可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使整个学生评估工作的评价结果更加全面,更加客观。

为了将新型的学生评估模式落到实处,职业院校的领导层应该主动引导教师及学生管理工作者转变思路,从深刻改变高层的思想认识做起,充分认识到工学结合对目前高职院校发展的必要性,以及新型学生评估模式全面推行的必要性,号召广大的高职教育工作者为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努力。

以我校国际商务语言学院为例,在商务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动态地开展多元评估体系,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将评价嵌入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组成部分。同时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将评价的重点放在学习者对商务相关知识及商务材料与商务交际语言特点的相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学习者在学习中表现出的严谨态度、以及学习者在模拟商务活动中表现出的对所学知识能力的评价,构建能够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评估体系,并取得一定成效。

4 结语

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过程中培养高技术人才的重要手段,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其技能进行合理的评估十分必要,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教学实际,积极探索有效的评估模式,以多元化的评估模式调动学生学习技术的主动性,以评估模式的完善指导具体的教学过程,最终实现高职技能教育高端化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高良诚.工学结合下学生成绩评价体系的改革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4).

[2] 张樱夕.论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与优化[J].职教论坛,2011(1).

毕业生入职考察材料范文第8篇

1.1基本理论+综合实训

纯粹的理论化教学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为了突出高职教育贴近实际需求、强调应用技能的特点《,连锁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些调整。在理论教学版块进行了一定的删减,只保留最核心的重要知识点。在讲授这些知识点的时候,大量引用最新的行业、企业发展资讯和案例作为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让专业课程学习更贴近现实经济发展现状。因为删减理论教学内容而多出的学时,则会用于开展综合实训。例如,参观校企合作的连锁企业来认识连锁企业的构成和经营,操作校内实训室设备和软件来模拟连锁企业日常经营,参加由连锁企业提供的假期兼职来积累实践经验等。这种教学模式是目前《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主要采取的形式之一,既有基础理论教学,又贴近连锁企业经营实际情况,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能够起到承上启下,对其他专业教学能够拓展视野和知识面。但这种模式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是综合实训版块的内容设置比较基础,只能做到参观、考察、模拟等各种短期认识和了解,不能提供一个更广、更深入的平台。

1.2深入连锁企业的细致化教学

随着高职院校与连锁企业校企合作的深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连锁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学上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一是在课程实训这个环节上进行了深入校企合作与改革,综合实训不在是简单的校内模拟操作,校外参观考察,学生在课程理论学习完成后进入连锁企业顶岗实习,由校内教师和企业指导老师共同完成对学生实践环节课程学习,这个过程能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连锁经营与发展。二是在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除连锁经营核心共通内容之外,其余部分完全按照校企合作企业经营内容设置教学内容,让学生完全掌握合作企业的经营内容和经营方式,为后期的顶岗实习和订单培养打下基础。两种方式都是《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深入校企合作企业的细致化教学,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会掌握到最实用、最具体的实践知识和能力。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未能解决的问题,如具体教学内容设置和安排如何既满足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符合连锁企业的要求,同时又适应不同学生毕业后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2对高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现状的反思

2.1课程教学模式应按专业发展需要而定

高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应该怎样教才符合高职教学特色一直都是该课程专业教师思考的问题。无论是纯理论式教学,理论+综合实训的改进式教学,还是深入连锁企业的细致化教学,都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方面,关键是不同专业在选择《连锁经营管理》加入专业课程体系时,应思考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所在专业服务的行业或企业的需求,准确把握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若该课程是作为专业拓展领域的学习,那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按照理论+综合实训模式来进行教学。如果没有相应的校内外资源,那么纯理论式教学,同时注意结合实际也未尝不可。但若该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如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连锁经营管理》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时,那么理论+综合实训模式的教学模式是必须的,如果能有更好的校企合作平台,深入连锁企业的细致化教学模式就是更好的选择。

2.2课程教学环节的校企合作要加大改革力度

开展课程教学环节的校企合作一直是高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但也是一个难点。一是,校企合作对象单一。目前,与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连锁企业基本上都是超市,业态种类过于单一。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够最终在超市就业的比例相对较小,大部分毕业生都会进入到其他零售业态中去。单纯只跟或者只能跟超市进行校企合作来开展《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会使教学内容、方法上受到一定限制,不适应毕业生未来职业发展。所以,今后校企合作对象应该更广,百货、专营店、餐饮、教育培训等各行业,只要开展连锁经营的,都应该纳入校企合作的考虑中。二是,缺乏“双师型”教学团队。《连锁经营管理》现阶段的教学仍以学校教师为主,校企合作企业多提供场地供老师和学生参观与实习,具体教学过程仍由学校专业教师来承担。学校专业教师专业基础知识牢固,但在连锁企业工作实践经验相对较少。因此,聘请连锁企业专业人员作为课程教学的指导老师,依托他们的实践经验和能力提高课程整体教学水平,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构建高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双师型”教学团队。

2.3课程教学内容中应加入创新创业教育

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一直是高职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根据相关调查,许多高职毕业生都会选择创业作为自己的就业之路,而大多创业成功的毕业生选择了具有创新意义的事业。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为例,对现有经营模式进行创新,然后开展连锁经营就是他们创业之路。事实上,高职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对创新、创业活动都有很大兴趣,但现实教学环境却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而实践教学则比较偏重于校企合作部分。因此,高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中除传统的理论知识,综合实训等之外,还应当结合课程不同模块适当加入创新创业教育。其中,结合现代连锁经营发展趋势,开展连锁经营创新创业的特色课程内容是最为关键的部分。例如,做一份某行业连锁企业创业计划书,或者设计一种新型的零售产品销售模式等,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激发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4课程专业教师应不断学习提升自我

虽然学校与企业一直希望能够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但按照现有高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来看,高校专业教师依然是课程教学的主力军。除了专业基础知识外,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和能力、对经济发展趋势的不了解都是专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困难。许多高职院校开展了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学习,也在引进新教师的环节增加了对应聘者必须具备相应工作经验的要求,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但从专业和教师个人长远发展来看,教师还应通过各种途径不同提升自我专业水平,以适应经济社会建设的发展速度,适应连锁企业对人才不断变化的需求,适应不同高职学生对职业发展规划多样化特点。

毕业生入职考察材料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大学生电子档案 就业服务 企业招聘 作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使用,高校的政务管理和学籍管理也逐步信息化,给高校日常管理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提高工作效率。然而,大学生档案管理却还延用着传统纸质档案的管理模式,档案管理员工作理念还停留在档案“看管”的层面,不能发挥其为就业服务的功能。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依托信息化技术,建立大学生电子档案信息系统,为大学生与用人单位提供交流平台,发挥大学生档案为就业服务功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传统档案管理在就业服务中的现状分析1.管理模式落后,制约其就业服务功能经过企业走访调查发现,除了国家政府机关、大型国有企业比较重视应届毕业生入职前的档案查阅外,众多的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很少在招聘时进行案查阅。档案查阅更多是放在入职后或是转正时,档案利用滞后情况严重,不能真正发挥其为就业服务的功能。究其原因,主要与我国学生档案管理模式有关。其一,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模式及观念比较陈旧,档案管理员对档案管理只停留在“看管”的层面,很少对企业开放学生在校档案查阅服务。如果企业想查阅学生档案,则必须向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系部、档案室等相关部门提交申请,涉及部门多,手续繁琐;其二,根据我国人事档案管理规定,除国家机关、国有事业单位(或其上级单位),大中型国有企业单位有人事档案管理权外,一般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是不具备人事档案管理权。因此,很多企业在招聘和录用大学生时,都很难有机会看到大学生个人在校期间的档案。档案功能只是停留在资料的收集,不能发挥其在就业服务的功能。2.档案内容陈旧,可利用率低目前,高校学生档案绝大部分还是延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档案内容陈旧,与社会需求脱节,可利用率低。首先,档案资料单一,内容陈旧。高校学生档案主要包括高校招生录取材料、党(团)材料、奖惩材料、学籍表、成绩单和体检资料等;其次,档案管理与就业市场需求脱节。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大多不参与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管理好档案就可以了,不会主动去了解就业市场,影响其对大学生档案在就业中的作用认识;再次,传统的纸质档案容纳信息有限,统一化、标准化的档案内容又使得档案管理流于形式,空洞无物,不能真实反映学生个性特征和个人能力。然而,用人单位除了了解毕业生的学业成绩和专业能力外,更想深入了解他们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然而这些资料在传统纸质档案中无法记录,难以考察,致使用人单位无心去查阅毕业生纸质档案,纸质档案失去了原有的价值,降低了纸质档案的利用率。3.评价主体单一,缺乏可信度高校大学生档案评价延用传统评价方式,主要是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没有形成学校、教师和学生多种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这种评价模式由于参与主体单一,忽视了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价值,容易出现评价的片面性。此外“档案优化”现象严重。个别高校则为追求高就业率,促使毕业生顺利就业,不惜为学生进行“档案优化”。例如,《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荐表》“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是毕业生在校期间最为重要的综合评价材料,也是企业录取毕业生时的重要参考依据。但在院系推荐意见栏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优化”,或是使用统一的评价模板,评价不能体现个性差异。以上的行为在高校中屡见不鲜,致使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大打折扣。这不仅影响到用人单位选拔优秀人才,而且干扰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

二、大学生电子档案在企业招聘中的作用1.提高效率,降低招聘成本电子档案借助信息技术优势来管理每名大学生大学期间的成长档案,能详细地记录了每名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奖惩情况、实践活动情况、心理情况及诚信记录等。企业在招聘时可以通过指定的网络端口进入学校毕业生资源库,可以快捷查询毕业生们的信息材料,并结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设置筛选条件,从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学生进行面试。这比一个个查看毕业生纸质材料或纸质简历更加便捷和节省时间,提高招聘效率,降低招聘成本。2.有利于用人单位全面了解学生综合能力面试是每个毕业生进入公司工作,获得就业机会的必经环节。用人单位通过和毕业生面对面的面试只能获得对学生的直观印象,而对于学生本人大学期间的学习情况、专业竞赛、社会实践和诚信等综合素质却很难以一时进行考察。大学生电子档案则系统记录着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实践和诚信等情况,可以更全面展示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形象,有助于企业在招聘中更为直观而全面了解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招聘成功率。3.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提供信息交流平台电子档案系统不仅可以反映学生本人大学期间的学习情况,同时还能完整,清晰反映学生品德表现、干部经历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综合素质的情况,是毕业生学习成长的一个记录,也是非本人提供,是为他证的证据。其可以作为向用人单位自我推荐最具权威性的凭据,也是用人单位挑选人才的主要依据。高校通过建立在校生电子档案,并向合作企业开放毕业生电子档案查阅服务,使毕业生档案信息得以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进行有效交流,有效地帮助毕业生实现就业,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台。4.提高“人―职”匹配度企业招聘的主要途径有:现场招聘会、内部选拔、网络招聘、推荐、中介、媒体等,当中效率最高为“推荐”。它的好处在于推荐者一般比较熟悉招聘企业的具体要求和待遇情况,同时对被推荐者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也比较了解,所以在推荐人员时也会有的放矢。电子档案则类似于推荐者的角色,它可以根据企业的招聘要求,通过信息处理技术,在现有的毕业生数据库中“推荐”出与招聘条件高度匹配的毕业生供企业招聘。而经“推荐”选出来的毕业生,其个人的职业能力和求职意愿与企业需求吻合度也相对会高些,从而提高“人―职”匹配度。

三、完善大学生档案管理,发挥其为就业服务功能1.与时俱进,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给社会带来了众多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在高校的日常管理中,也逐渐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例如:高校的政务管理和教务管理工作均进行了不同程度信息化管理。然而,大学生的档案管理还延用着传统的管理方式,影响了学生档案在就业服务中的作用发挥。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毕业生就业,大学的学生档案管理部门应当与时俱进,借签国外档案管理的先进技术,实现以计算机为主要管理手段的档案信息化管理。这不但能使学生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化和有序化,极大地扩充大学生档案的信息量,还能为用人单位提供便捷、真实、可信的毕业生信息,使其更好服务于就业工作。2.转变观念,扩充档案内容要完善大学生档案管理,体现其就业服务功能,除了进行信息化管理之外,还要扩充档案内容,使其更加全面展现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要首先从观念上做转变,传统档案管理只是把学生档案看作是学生学籍资料的简单积累,到了毕业时才把所有的资料进行收集归档,这样的档案管理方式使得档案变成一个“静态”的资料袋,不能反映学生的全部,更不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档案管理部门应树立新的档案管理理念,根据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扩充档案内容,为用人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提供更为全面、权威的信息。3.创新机制,实现全程化管理毕业前的资料集中汇总和整理归档是传统档案管理的惯例操作方法,档案管理员的职责只是简单的档案看管和毕业前的档案归档。这种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不能充分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其工作效果和为就业服务的功能发挥。为更好调动档案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就业工作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我们要创新机制,实现档案管理全程化。首先,建立以高考电子档案为基础的初期电子档案。2001年始,各省陆续实行网上高考招生,考生档案进入了电子化阶段。考生未进入大学之前,高校老师就可以通过考生电子档案提前了解每名学生高中期间的学习情况。这为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进行新生管理、学生干部选拔和军训工作提供了便利。其次,建立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长电子档案。在高考电子档案的基础上,为每位在校大学生建立个人学习成长电子档案,档案包括学习成绩、干部经历、奖惩情况、实践活动、心理健康、诚信记录、职业规划和师生评价等内容。详细记录了学生从入学至毕业期间每个阶段的学习、生活、实践和教育评价,真实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有利于企业更加全面了解学生综合素质。最后,建立毕业生信息反馈档案。电子档案的好处在于方便管理和保存,学生毕业后电子档案还可以继续发挥其就业服务功能。建立毕业生信息反馈档案则是利用电子档案方便管理和保存的特点,便于高校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后续跟踪,了解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要求,并根据反馈信息,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各个教学环节进行调整,主动适应人才市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基本技能。总之,在信息化时代,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大学生档案管理,建立大学生电子档案,是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也是顺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它不仅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促进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还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招聘交流的平台,有利于毕业生就业,有利于用人单位选拔人才,同时还有利于促进高校自身建设。

参考文献:

[1]贾洪芳.北京大学:电子学档打开大学生求职“窗口”[J].中国教育网络,2012,(4).

[2]陆淼焱.强化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J].百色学院学报,2009,(12).

[3]王莉.强化学生档案管理 促进大学生就业[J].科技创业,2009,(2).

[4]朱湘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探析[J].保险学院学报,2009,(12).

毕业生入职考察材料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口腔工艺技术 职业教育 衔接

2009年6月上旬,笔者参加上海市职教名师培训教育考察团到台湾进行为期10天的职业教育考察和交流。在台期间,笔者参访了不同层次的职教机构,与职教同行、专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专题研讨和交流,受益匪浅。台湾职业教育几十年的发展,对台湾经济的促进作用是举世公认的,其建立的与普通教育并重并立、上下衔接相互沟通的独具特色的现代职教体系,完备的学制层次及清晰的目标定位,对我们当今的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与改革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台湾职业教育特色

1.“立交桥”式的台湾职业教育体系

通过50年来的改革和发展,台湾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立交桥式的职业教育体系。它进出口清楚、上下左右畅通,是一种上下合流、中间分流的模式,它既可以纵向衔接,也可以横向贯通,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受过9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可以进入三类学校学习。一类为普通高中,一类为同级职业学校,还有一类为5年制专科。普通高中毕业生既可以进入普通大学,也可以进入2年制专科、4年制本科(4技班)的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学习;高级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既可以进入2年制专科、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4年制本科(4技班)学习,又可以进入普通大学本科班学习。2年制专科和5年制专科毕业后可以进入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附设的2年制本科班学习,达到本科学士水平。普通大学、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都设有研究所,拥有学士学位的各类毕业生都可以进入其研究所学习,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由此可见,台湾职业教育有独立于普通教育并与普通教育并列的完整教育体系,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的地位,只是教育目标不同。这一教育体系提高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尊严,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在普教或职教两条不同的高速公路上奔驰的选择。

2.完备的学制层次及清晰的目标定位

台湾的职业技术教育包含三种阶层:高级职业学校、专科学校以及技术学院与科技大学。高级职业学校是培养基层技术人才的,招生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属高职层次(相当于祖国大陆的中等职业学校)。专科学校重在培养应用科学与技术型实用人才,使学生将来能取得专业执照或证照以取具有就业的能力,按不同的入学资格分高中后二年制和初中后五年制,属专科层次。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则是培养应用科学及技术型高级实用人才的、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分专科后二年制或普高后四年制。这当中技术学院以专业技术教育为主,属于专业教学型的学校,培养学生能运用专业技术上适应职场的需要,当然也可部分从事研究;科技大学是培育科学与专业技术人才的有应用专业特色的大学,培养的学生在专业领域上具有研究、创新及研发的能力。简而言之,科技大学旨在工程师级及其以上的人才,配合研究所之硕士、博士课程,可培养科学家级的人才;技术学院旨在培育“工程师”层级的人才;专科学校以培育“技术员”为主要宗旨;高级职业学校则以培养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为目标。不同的学制与层次,其在培养目标上各有不同,凸显能力本位,在产业发展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也能满足学生不同的教育需求。

二、台湾职业教育的启示

我国的职业教育长期以来一直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也仅有十几年,且只有专科层次,中、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三者之间也缺乏有机的结合与衔接,这已成为制约国家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改革原有的职业教育模式,我们可以借鉴台湾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加紧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1.口腔工艺技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必要性

我国的口腔工艺技术职业教育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属中等职业教育。近十几年,面临口腔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理论、新方法、新工艺的日新月异,尤其是口腔工艺技术方法的不断完善,新材料的开发应用,新设备的出现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研究面临一体化,使得行业对口腔工艺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以及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高等口腔工艺技术教育近几年发展迅猛,中职毕业生的继续深造的要求也日渐强烈,可以说口腔工艺技术中职与高职的衔接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也已成为培养高技能口腔工艺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

2.口腔工艺技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思考

目前,高等口腔工艺技术教育的招生有普高和中职毕业生两种生源,中职还包括非本专业的中职毕业生,而现行的高职教学计划多以普通高中的毕业生生源为起点,因此,在教学安排和教学实施上难以避免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例如,课程内容的重复,口腔工艺技术的中职生在学期间已经学完了全口义齿的制作,到了高等职业教育阶段还要学习同一内容,这对其而言无疑是时间上的浪费的;中职学生难以适应高职的教学,与普通高中毕业生相比,中职毕业生由于文化基础薄弱,在理化课程及增加专业理论深度和广度时困难重重。针对目前口腔工艺技术专业中、高职教育的现状,要实现中高职教育的顺利衔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确定整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由于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周期,口腔工艺技术又在迅速发展,职业岗位及其内涵的变动非常频繁,应以行业需求为依据,在调查分析行业当前需求的基础上,按照岗位分类和岗位标准,确定技能型人才从初级到高级的能力标准和层次结构,构建一个整体的口腔工艺技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明确中职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及其标准,避免中职、高职培养目标出现职业能力水平和教育层次的重复和错位。

中职口腔工艺技术教育强调具体的职业岗位,有一技之长,其核心是强调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操作型口腔工艺技术人才。而高职的目标定位应该表现出高层次性,强调培养应用型、管理型和高级技能型口腔工艺技术人才,要比中职教育有更深更广的专业理论,更新更高的技术水平以及广泛的适应性,特别是要有更强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2)改革招生制度,转变学制模式

对于高职生源而言,具备文化基础和职业素质的中职生源,应该说是最佳生源,但是现在中职升学比例只有3%~4%,因此要使中高职衔接更好地进行,就要不断地扩大对中职生的招生比例。考虑到现行的高职招生及学制,笔者认为采用“3+2”五年制分流的招生学制模式较合适。前三年的培养目标是中职目标,按中职的要求进行培养,达成中职教育目标后,如学生愿意升高等职业教育则经过一定的考核,合格者继续留在校内,经过两年的培养,达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升高职的学生即中职毕业,分流到社会从业。另外,也可以放宽条件,允许本专业的中职毕业生工作两年后,再通过招生入学选拔进高职学年。这样更加符合高技能人才的成才规律。

“3+2”五年制分段的学制模式,可以体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为中职毕业生迅速成材提供捷径,对口腔工艺技术中职和高职教育有直接、有效地促进和推动作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可根据市场需要和个人的条件选择三年后就业或五年后就业,能有效地缓解专业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3)建立相互衔接的课程结构

课程设置的衔接是口腔工艺技术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关键。必须打破原有的学科式教学模式,从培养目标入手,结合行业所在的岗位(群),分析这些岗位(群)的工作内容,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技能结构,制订该专业教学计划,并将课程结构设计为模块化结构。每一模块都有相应的课程或实践环节支撑。衔接方案要打破原来中、高职两个阶段各成系统的计划,按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进行课程重组,重新设计,分段实施。一般说来,在中职教育中学过的课程只要够用,原则上在高职教育阶段没有必要再重复开设,但对于尚未达到专业高职教育水平的课程则需要继续开设,对于未开设过的课程应增开。总之,应尽可能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做到不重复,不浪费学时,最大限度地保证有关课程中高职的前后衔接。

(4)提供各有侧重的技能训练

在课程衔接的同时,在技能训练方面还需兼顾两个阶段教育的属性和特点,即在设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技能训练内容时,中职阶段主要侧重对专业的认识及单项职业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在高职的学习打下基础。高职阶段则注重拓宽专业面和先进技术的学习,增加这方面的实习、实训学时和毕业设计的训练。一方面在理论教学上把握“必需、够用”的尺度,另一方面注重综合性职业技能的训练。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在更高层面上进行更为综合性的技能训练。

职业教育作为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形式,在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衔接是健全完善职业技术教育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促进中等和高等两个层面职业技术教育的共同发展。要解决口腔工艺技术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沟通和衔接问题,培养目标的衔接是前提条件,课程衔接是核心和落脚点,“3+2”五年制分段的学制模式值得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熙然.台湾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给我们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1,(12).

[3]田景博.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实践分析及思考[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1,(05).

上一篇:学生考察材料范文 下一篇:工会考察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