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1 05:07:53

毕业生培训总结

毕业生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摘要: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一大重要模块,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入职培训,无论对这些新进员工而言还是对企业而言都很重要。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培训内容及其各自所占的权重,通过数据分析说明企业为了让应届毕业生更好地融入企业,应在哪些方面增强培训,达到培训效果。

关键词:企业培训 应届毕业生 层次分析法

一、引言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作为一大模块不可或缺。培训对于一个企业的意义不仅仅是培养优秀的人才,更重要的在于培训还有吸引和激励的作用,好的培训系统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对于初入职场的应届毕业生来说,优秀的培训制度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发展,同时他们也想留在企业,可以改变就业中稳定性差的问题。

为此,本文所研究的就是企业对于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培训大体包括哪些内容,企业对于这些培训内容如何分配权重以更好地达到培训效果。

二、研究设计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整理和总结分析,并通过对一些进行校园招聘的企业培训体系的了解,笔者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培训是企业最重视的,分别是应届毕业生的心态与价值观、组织归属感和能力,而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培训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使应届毕业生更好地融入企业。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企业一般需要进行的培训内容进行分析,即企业为让毕业生更好的融入企业而对各培训内容进行相对权重的确定。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培训方案给出了相对权重,让企业管理者能够明显看出应在哪方面加强培训,哪方面的培训更为重要。

三、实证研究

(一)层次结构建构

通过对关于应届毕业生培训内容相关文献的整理和自我总结,笔者认为目标层是使应届生最大程度的融入企业,准则层是心态与价值观、组织归属感和能力,为此,笔者总结了七个方面的培训内容作为方案层,分别为企业文化培训、素质拓展、轮岗、团体活动、自我学习、领导带领学习和座谈交流。这七个具体培训内容与准则层的三个方面均有关系和影响,因此,层次分析法的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二)数据分析

由于层次分析法软件在输入判断矩阵的权重值后自动给出了单排序及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所以我们很方便地得到了数据的计算结果。最终结果如表2、图2所示。

从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为了使应届毕业生更好地融入企业,企业对其的培训重点应放在企业文化培训、轮岗和素质拓展上。企业文化培训对于刚步入公司的毕业生来说十分重要,通过企业文化培训,不仅可以让员工深入了解本企业的文化,同时可以培养员工的价值观,让企业的价值观与员工个人的价值观更好的契合。“企业文化本身对于员工的影响能力是有限的,它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或者说必须与员工的价值观有契合点”①,因此,企业文化的培训同样是与员工的价值观互相磨合的过程。企业文化培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不仅是授课讲解,还应多通过参观、体验等方法让员工切身感受企业文化。

其次,便是轮岗和素质拓展。轮岗不仅能让毕业生熟悉企业各个岗位的业务与工作,同时还能在轮岗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点所在。这样,毕业生对企业的认同感也会增强,也是对自己能力的锻炼和发展。而素质拓展,则更能帮助企业调整应届毕业生的心态、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度、发掘自身的潜在能力。素质拓展一般通过团队任务挑战自身极限,在整个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受训者积极勇敢的心态,发掘自身能力,在团队任务中增强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最后,座谈交流和团体活动所占权重最小,但是仍然不可或缺。座谈交流和团体活动可以消除毕业生刚进企业的陌生感,增强亲切感。培养员工乐观健康心态,增强组织归属感。

四、总结

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已经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重视。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毕业生如同一张白纸,很具有可塑性。如果在入职初期把握好时机,对毕业生进行完整系统的培训,不仅能让毕业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价值,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优化了本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企业的培训内容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各方案的权重。毕业生的心态与价值观、组织归属感和能力是每个培训最应强化的,为了培训这些方面,使毕业生最大程度地融入企业,培训的方法和具体内容多种多样,但最主要的是培训企业文化,进行轮岗制度和素质拓展训练,同时注意毕业生的学习培训,配合各种交流和活动。只有通过系统的培训,企业才会感到人才的好用度,而员工也会稳定积极的投入工作。当然,企业应该在培训之前做必要的培训需求测试,在培训后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给予反馈,才能使得企业的培训体系不断进步,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注释:

① 王勍,邬俊英.重视开展新聘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入职培训[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1(5):35.

参考文献:

毕业生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 大学毕业生 就业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135-02

近年来,普通高等院校大规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加之受经济发展减缓及新劳动法颁布实施的影响,用人单位招聘大学应届毕业生的意愿明显下降,这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尖锐,毕业学生、高等院校及学生家庭多方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上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不到适合的企业或者找到企业通过试用后不被留用再度退回人才市场, 另一方面企业抱怨大学毕业生不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及技能,对大学毕业生报以失望的态度,归结其原因之一是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择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内传递给大学生,同时学校按照传统讲授理论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缺少了企业希望他们具备的技能,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

通过调查研究,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普遍不强,主要存在着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其一,工商管理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其二,工商管理类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受到有技术背景并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其他专业毕业生的有力冲击。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加强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技能培训是众多提高就业率方案中一个可操作性极强且效果良好的办法。该职业技能培训可以缓解工商管理类毕业学生与社会企业供求双方脱轨的矛盾,通过对学生就业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同时可以推动工商管理学科教育教学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工商管理学生就业技能培训实施的现实意义

1.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基本职业技能、应聘技能及职场适应技能通过专业的培养和训练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被掌握和提高的。从长期看可以通过校企沟通令学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企业的需要结合得更加紧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从短期看,通过对学生在校期间相关职业技能、应聘技能及职场适应技能的专业训练,以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提前做好学生择业就职的心理准备,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较快地找到较适应的工作,同时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较快达到岗位相关要求,降低就业后再次失业的失业率。

2.充分利用高校人力资源。高校有大量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的教师,有多年从事学生心理辅导、就业辅导等工作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3.完善教育培养模式。通过就业技能实训可以在教学改革中做出新的尝试,改变学校只做理论研究和专业知识传播的单一教学模式,培养综合素质强,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

4.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使教师的注意力不仅仅停留在教学、科研方面,更应该关注教研科研内容与社会的衔接,相关实用职业技能的培养等方面,从而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5.增加学校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创造广泛与企业接触的机会,了解企业需求,达到校企联合的目的,使学生毕业后就能适应社会,满足企业要求,上岗就业,实现学校提高就业率、学生找到适合工作、企业找到合适员工的多重目的,进而增加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6.推行职业规划思想。在校期间进行职业规划的学习及自我设计,令学生及早的通过自我认知,明确个人发展的方向,及早着手进入职场的准备。

二、就业技能培训的任务

1.通过调查明确工商管理类学生的需求。

2.通过外联调查明确社会上企业对工商管理类学生的需求及素质要求。

3.通过高仿真模拟招聘演练,办公设备实际操作,办公公文实际撰写等实践活动,增强工商管理类毕业生的求职技能。

4.通过外联搭建校企联合的桥梁,为毕业生创建更多的实习基地及实习岗位,进而建立毕业生输送渠道。

5.培养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就业技能培训的实施

就业技能培训共分为六个阶段加以实施,如下表:

1.第一阶段:调查阶段。此阶段是培训实施的基础阶段,此阶段的正确实施是保证以下阶段顺利有效实施的关键。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明确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方面的需求,就业困惑。

2.第二阶段:职业规划阶段。(1)认识自我。运用相关测评技术及测评软件,用科学的方法测试学生的性格和职业兴趣。通过一系列的自我性格测试、自我职业兴趣测试让学生认清自我,明确自身大致的择业方向和发展方向。学生测评后要完成《自我测试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个人性格、职业兴趣、今后的择业方向、拟求职的岗位,大体规划个人的近期目标。。(2)认识职场。采用头脑风暴法列举出适合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的主要行业的名称、相关岗位、工作内容、任职要求等。明确企业看中、关注员工的哪些素质、这些素质所占的权重。

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岗位,通过调查、讨论,形成《目标职业调查报告》。比较自己目前所具备的素质、技能与目标素质、技能的差距,找出弥补差距的具体方法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3.第三阶段:就业指导阶段。(1)就业信息的获取。主要介绍国家及地方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介绍就业信息的搜集、(下转第137页)(上接第135页)查询办法;教授解读就业信息中的内涵;主要大城市的就业渠道;就业当年人力资源需求多的行业、城市等。(2)简历制作。主要介绍简历的格式、内容以及送达方式。(3)面试。主要介绍面试前的准备、面试礼仪、面试应答等;通过高仿真模拟招聘,进行情景演练,提高学生应聘心理素质及语言应答技能。

4.第四阶段:职场基本技能实训阶段。(1)现代化办公设备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要求学生会使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会运用电脑办公软件进行Word文档的排版、Excel文档的使用、PPT的制作。(2)基本公文写作。学习通知、请示、报告、会议纪要、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基本公文的写作。以学生亲自写作练习为主。(3)商务专项文件起草能力培训。主要包括标书的撰写(主要是商务标部分的写作)、商业策划书写作、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写作、商业合同的起草与签订。此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商务专项文件的格式、内容,并根据案例要求进行相关文件的起草练习。

5.第五阶段:培训考核阶段。(1)校外社会实践考核。要求学生参加校外招聘会,以报告的形式描述招聘会的参与过程,说明相关信息,总结自身应聘过程中的优缺点。(2)培训总结。要求学生撰写培训总结报告,分析自己在培训各个环节的所感所获,分析自己的优劣势,诊断出自身的问题,明确解决方案。提出对培训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便通过不断改进完善培训。

6.第六阶段:个人咨询阶段。这个环节是始终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择业、就业等方面所持的困惑或遇到的问题向指导教师提出个体咨询,咨询过程中老师将单独为学社生进行解答或问题疏导。

四、培训效果总结

1.通过对受训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培训的效果。其中认为培训使自己增加了对自己的了解的学生占80%,认为通过培训更多地了解了行业和职业的占90%,增加面试信心的学生占91%,能够掌握现代办公设备运用的达到95%,学会基本公文写作的占65%,学会商务专项文件起草的占30%,希望增加模拟面试次数和时间的学生占80%,希望增加个人咨询的学生占70%,认为培训对自己帮助不大的仅占3%。当然,培训的实际效果还有待学生走向职场时,社会的真正考验。

2.在就业技能培训过程中,通过外联工作,加强了高校与企业的联系,对创建实习基地奠定了基础。

3.通过就业技能培养工作的展开,大大提高了教学工作与社会实践的接合,对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实践机会,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4.通过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的设计、实施、总结,对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工商管理类本科学生的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的条件下,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效的补充,有利于教学创新改革的实践,培训不仅使学生在走出校园前对社会行业,相应工作岗位有了较充分的了解,掌握了应聘择业技能技巧,提高就业自信及就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率,学校的影响力及美誉度都有所增加,同时也培养了双师型教师人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王海棠.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蒋天颖,程聪.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与对策建议[EB/OL].www.省略,2009.1.23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7)

毕业生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职业技能培训 途径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近年来,国务院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多部门每年就高校毕业生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提出明确要求。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技师学院,自身有着先进的职业教育资源,丰富的职业教育经验,成熟的职业教育模式,在高校毕业生职业培训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开展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

1.促进落实和实践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 〕36 号)中明确提出各地要充分发挥技工院校等职业院校、公共实训基地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作用,面向高校毕业生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2013〕35号)等文件中均明确要求对高校毕业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展这一工作是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落实国家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具体实践。

2.有利于利用职业院校优质教育资源,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人自身发展的产物。职业教育受益于社会,社会也可受益于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神圣职责。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的规模与高等教育的规模持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引导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下,职业院校自身也有着巨大变化,师资水平、设备数量和先进性等办学条件适应了社会、企业的需求,这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在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中,将会大大提高培训效果,也将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3.开拓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2011年7月6日,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这是中国第一个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是依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作出的规划。高技能人才是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据预测,2015年和2020年技能劳动者需求将分别比2009年增加近1900万人和3290万人(不含存量缺口93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需求将分别增加约540万人和990万人(不含存量缺口440万人)。

我国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高技能人才需求数量与培养能力的矛盾;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式不够多元;社会对高技能人才认识不足,存在重学历轻技能的思想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因此,作为国家人才的高校毕业生将成为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来源之一。在高校毕业生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也将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

途径。

二、开展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方法

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与职业院校的日常培训工作有很大的不同。通过对培训数据分析和经验总结,笔者认为在培训过程中要针对高校毕业生的特点,结合职业教育的规律,精心谋划、严密组织、按步实施才能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

1.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做好组织保障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对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通知精神,地方政府配套具体安排布置,学习领会好这些政策的内容是指导开展工作的前提。我们应统一思想认识,解读政策含义、组织教学安排、协调相关手续办理,完成组织保障。

2.与有关高校积极联系,宣讲国家政策和培训意义

2012年9月,笔者学校与河北联合大学进行了密切合作,统一了思想认识,并在其下属的轻工学院和机械学院2013届毕业生中积极宣传了有关高校毕业生培训就业政策、高技能人才的作用、地位及国家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让学生懂得了国家政策、了解了社会需求,认识到职业技能对就业的促进作用,解决了高校毕业生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思想问题。

3.制订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明确培养目标

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高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使高校毕业生成为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不能简单地照本宣科来确定培训计划和内容,更不能脱离企业的实际需求。要在相关企业中开展培训调查,了解企业岗位对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需求,并以此为依据,结合高校专业所开课程情况和培训专业的职业标准,由培训院校、高校和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同时要对设备设施进行相应更新,保证硬性条件达到教学要求。

4.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高校毕业生经过高等教育后,具备了较好的专业知识,本身又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对职业教育的过程和特点能够很快适应。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走访,以及对培训教师的询问、考核,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组织者应及时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增加技能教学,发挥高校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组织他们进行相关专业技术探讨,邀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讲解、演示高技能在企业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提高培训效果。

5.广泛联系企业,体现培训促进就业的作用

在培训前期,向企业征求岗位需求并确定培训计划和内容;在培训中期,还应组织相关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对培训现场进行观摩,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培训工作进行及时调整;在培训后期,可以组织企业对参加培训的毕业生进行现场招聘。

三、高校毕业生培训工作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开展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面向的对象是毕业年度的高校学生,为了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培训工作以国家对培训机构补贴的专项资金做经济基础,而培训又必须按照国家文件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

1.培训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在培训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还有很多高校学生和教师不理解、不支持。这些是基于对职业教育的不理解和偏见、对社会需求的冷漠,是受“学而优则仕”旧观念的影响,也是由于对教育的目的和职业的含意没有真正理解。这些不符合时展和社会需求的思想给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第二,国家政策规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即毕业当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可以享受国家资金补贴。毕业生只有从第七学期期末到毕业的时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在校时间不足5个月。这段时间内,学生要进行期末考试、考研、寒假,同时还要面临择业、心业设计等一系列事件,时间非常紧迫。如在这段时间开展培训工作,学生思想波动大,心理压力大,给培训工作造成很多不利因素;如不在这个时间段内培训,拿不到补贴,就会增加学生的经济负担。

第三,高校毕业生具有学习积极性高、能力强、效率高等特点,使技能训练的材料消耗、能源消耗、设备损耗等均超过正常教学消耗,更超过了国家政策规定的补贴标准。

2.针对问题采取的解决措施

(1)加强宣传,体现社会需求。政府作为主体部门应发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国家政策,宣传社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宣传现有高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对高技能人才有着大量需求的企业,更应该在招聘高校毕业生时,针对岗位需求,对高校毕业生提出职业技能要求,体现职业技能培训对就业促进作用。

(2)调整培训时间,增加培训补贴。国家政策中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内参加职业培训才可享受财政补贴规定。限制了一些因时间安排冲突的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因培训经费补贴标准较低,也影响到培训质量。现在已有部分省市根据本地情况将培训时间修改为毕业学年,补贴标准根据区域经济情况进行适当提高,如天津市在《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津人社局发〔2012〕26号)中对培训时间和补贴标准做出相应调整。

(3)开展高校毕业生职业技培训是一项长期工作。开展高校毕业生职业技培训是实现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对接的纽带,是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方式。实现这一目标应选择高级技工学校或技师学院以上的职业院校作为培训机构。这些培训机构应具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一流的师资,完善的教学手段、适合的教学模式,能够发挥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优质资源的优势。同时,国家行政部门要对培训机构进行评估、监督、定期检查,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开展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是国家人才培养工作的组成部分,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措施,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通过职业培训,这些具有高学历和高技能的毕业生一定会受到企业和社会的欢迎。

毕业生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现代农民教育工程,提高新一代农民素质,进一步推动我县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好地做好回乡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工作,根据年初工作安排,现就今年“两后”培训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培训时间

初、高中毕业生文化考试以后,6月下旬和7月中下旬,时间为15天。

二、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分两项:一是结合本地实际安排的实用新技术培训,如种植、养殖、家电维修、计算机、财会、缝纫技术、电焊工、家政、餐饮服务等;二是省教育厅综改办编发的《创业知识读本》;三是法律法规、公民道德规范知识等。具体培训内容由各校根据学生志愿安排。

三、几点要求

⒈各校要选好创业教材,充分发挥自身的智力、技术优势,采取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现身说法、聘请技术人员专题讲座、参观考察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创业教育培训工作,让回乡初高中毕业生能尽快地掌握创业知识和技能,走上自谋职业、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道路,促进我县经济快速增长,农民快速致富。

⒉创业教育培训工作由成教中心校牵头,中学负责组织。各中学要有一名负责同志分管这项工作,毕业班班主任具体负责组织学生参加培训;中学、小学、成教中心校共同负责安排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考核、发证。任课教师要认真备课,上课,组织考试,考后要统计成绩。培训期间不得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

⒊创业教育培训工作。今年要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面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进行全员培训,主要以法律法规、创业教育、公民道德规范知识等作为培训内容。时间2—3天。

第二阶段:面向初、高中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时间10—15天。

⒋“两后”培训结业证书由中学负责购买,存根由成教校保存。

⒌成教中心校要制定培训工作计划和书面总结,计划、样卷、总结要于2009年8月10日前送交教育局成教科。

毕业生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一、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大中专毕业生是重要的人才资源。认真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不仅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我区新型工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科教兴新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多年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纳入自治区就业工作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综合协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服务为宗旨,积极贯彻“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边远艰苦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新党办〔**〕14号)、《关于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的规定》(新党发〔**〕19号)、《关于鼓励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意见》(新党发〔**〕17号)和《关于进一步促进大中专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新党办〔**〕9号)等一系列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初步形成了适应我区实际的大中专毕业生政策体系、就业制度、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组织、宣传、人事、劳动保障、教育、财政、工商、税务、金融、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部门通过采取召开各类招聘会,实行岗位对接,大力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努力拓宽就业渠道;落实大中专毕业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减免税费、小额担保贷款、免费职业介绍、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等各项优惠政策;组织开展就业形势报告会、创业典型演讲会、招聘洽谈会、“大学生志愿者”、“大中专毕业见习”等各类活动,以多种形式实现体制内就业、到基层就业、到兵团就业或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目前,我区推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区共有大中专毕业生32.5万人,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就业的就有30.28万人。随着就业政策的不断落实、就业观念的逐步改变和就业技能的不断提高,多数大中专毕业生通过各种形式基本实现了就业,就业形势总体上一年好于一年,并呈现出“一高二多三好”的特点。即:毕业生就业率每年都在提高;到基层就业的越来越多,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越来越多;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比大中专毕业生好,城镇毕业生就业比农村毕业生就业好,持“双证”(学历证、职业资格证)的毕业生就业比单一文凭的毕业生就业好。实践证明,这些年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的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是正确的,各地、各部门采取的措施是有力的。

在充分肯定我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目前我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就业择业观念滞后。受社会舆论、家长和毕业生自身传统择业观念的影响,等分配、靠安排的旧观念仍未彻底改变,错误的认为回家务农从事农牧业和灵活就业不算就业,只有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通过组织安排才算就业,对就业的概念不清,期望值过高,脱离实际。

二是职业技能不适应市场需求。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多数是由于只有学历文凭没有社会认可的从业资格,缺乏进入市场竞争就业的通行证和相应的职业技能。有的少数民族毕业生还存在就业的语言障碍。也有相当部分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三是部分用人单位用工不规范。由于一些用人单位用工不签订劳动合同,不按劳动计发报酬,不交社保等,劳动者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制约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有的用人单位对少数民族特别是对女性就业设限,由此形成了就业矛盾的进一步突出。

针对我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统一思想,站在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全社会都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既要认真分析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看到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长期性、严峻性和复杂性,做好充分的思想和工作准备;又要看到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利条件。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要求,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贯彻落实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紧密配合,通力合作,全力以赴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

二、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

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既要统筹消化过去体制转轨时期遗留的问题,又要着手研究解决当期出现的新问题;既要立足于长远,又要着眼于眼前。要继续落实好自治区已经出台的新党发〔**〕19号、新党发〔**〕17号、新政发〔**〕52号、新党发〔**〕9号等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同时,要认真总结借鉴各地各部门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经验和做法,把一些较好的经验做法坚持下去,并加以推广。根据自治区关于全面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和安排部署,各地、各部门要迅速领会新精神,把握新政策,抓好落实。

(一)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能力。

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能力是我们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针对大中专毕业生有学历没能力、有毕业证书缺乏通向就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及部分少数民族毕业生存在语言障碍的问题,积极开展对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技能的培训再培训。

一是增强语言能力培训。各地政府要把未就业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汉语能力培训作为一项重要职责,根据就业岗位和市场需求对未就业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进行常用汉语的集中强化培训,开展有针对性的免费培训。教育部门要结合当前正在推进的“双语”教学,组织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开展“双语”培训。

二是加强技能培训。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采取短平快的培训方式,加大培训力度。各地卫生部门要利用推进农村合作医疗的时机,组织农村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加强医疗技术培训,解决乡村医护人员短缺问题。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确定一批定点培训机构,选择培训合格率高、就业率高、办学实力强的培训机构开展培训。要针对社会需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方向和定点培训机构专业设置,大力推行订单式的培训,加快培养一批社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复合技能型人才和知识技能型人才。

三是大力推行“双证制”(即学历证和职业资格证)。各大中专院校既要鼓励在校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参加技能培训,又要积极组织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参加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劳动保障部门要在大中专院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职业标准,接受大中专毕业生申请并组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统一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确保培训合格一个,发放资格证书一个,上岗就业一个。对毕业生毕业前未取得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要继续对其强化技能培训,使每个毕业生离校前都具有一、二个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培训合格后按自治区职业培训补贴办法给予培训补助。同时,加强对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培训的指导,开发一批适合大中专毕业生创业的项目,为有创业愿望的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等“一条龙”服务,帮助其成功创业,促进就业。

(二)加大公益岗位开发力度,帮助就业困难的大中专毕业生实现就业。

各地政府要加大开发公益性岗位的力度,把开发公益性岗位作为安置就业困难大中专毕业生的主渠道,作为毕业生实现先就业后创业的重要措施抓紧抓好。各有关部门要运用政策手段引导毕业生了解社会,面向社区基层,积累工作经验,把握就业方向,找准就业岗位,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实现先就业后创业。政府投资开发的城市绿化、保洁、保安及民政低保、劳动监察、社会保险、交通协管、工会协管以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编外用工等公益性岗位,除重点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外,从现在开始要突出用来解决就业困难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从事公益性岗位工作,其劳动报酬经费要采取多方筹集、多渠道解决的办法。各地可以从就业经费中给予社保补贴。

(三)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立毕业生就业见习和社会保障新制度。

健全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是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我们在培育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完善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开业指导、职业介绍、创业贷款贴息等就业服务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但随着毕业生人数的逐步增多,就业压力的加大,需要加快建立更为方便、快捷、优质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教育、人事、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托各自市场,开设专门窗口,实现优势互补、相互贯通。各地要按照要求,逐步建立完善高校毕业生失业登记、就业见习和社会保障新制度。要引导离校后未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各类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登记求职。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要免费提供就业服务。对有就业愿望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在当年9月1日后仍未就业的,应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要组织其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人事部门要组织其参加就业见习,按规定确定见习单位和见习基地。要进一步加强毕业生人数、就业人数、未就业人数的统计,摸清就业底数和失业状况。从今年起,人事、教育部门要做好毕业生就业情况相关统计工作,分地区、分学校统计截至9月1日的初次就业率信息;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统计截至12月31日的分地区毕业生登记失业情况。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见习的,分别按规定给予培训补助和见习基本生活补助。高校毕业生职业培训补助办法和标准按照自治区职业培训补贴办法执行;见习期间基本生活补助,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由当地财政按50%补助,用人单位按不低于50%标准给予补助。见习期限一般为3至6个月,最长不超过1年,见习期间被见习单位正式录(聘)用的,见习期可作为工龄计算。高校毕业生短期无法就业或就业后仍有困难的,民政部门要及时按有关规定对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和临时救助。

(四)各类用人单位要高度重视吸纳当地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就业。

各类用人单位包括自治区及中央驻疆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内地到新疆进行资源开发的各类企业,要重视吸纳当地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把招收大中专毕业生尤其是招用一定数量的当地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作为支持新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义务。为支持鼓励帮助企业多招用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自治区从今年起,对企业招用的当地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汉语不过关的由企业所在地政府负责组织强化培训,为企业用人单位提供用工支持。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签订劳动合同、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切实维护到中小型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不断开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社会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行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亲自过问,尽快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协调,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大力支持的工作格局。各级党委、政府要大力开展就业援助活动,动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实行每人帮一名困难毕业生就业的“一帮一”就业援助行动。推行每一家庭至少要有一名毕业生就业的“一家一”活动,消除有毕业生家庭无毕业生就业的“零就业”困难家庭。自治区城乡就业和职业培训领导小组要加大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综合管理和协调,主动协调发改委、国资委、经贸委等有关部门做好“十一五”时期我区技能型人才需求规划,不断研究总结推广新经验、新做法,加强督促检查,定期报告工作;各级组织部门要继续保持和适当扩大招考和人才储备编制数量,切实做好招录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的组织实施工作;宣传部门要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大力宣传党和国家以及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制定的各项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宣传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的先进典型,宣传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困难毕业生就业的好经验、好做法,使大中专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适应市场需求的就业观;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教育结构调整力度,深化院校教育改革,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服务为宗旨,加强学科建设,调整专业设置,指导学校在新生入校时就要开设就业指导课,把就业理念、创业理念引入教学环节,增强就业意识、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劳动保障部门要继续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大中专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开业指导、职业介绍、创业贷款贴息等方面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对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强化就业服务;人事部门要定期组织毕业生招聘会,按计划组织大中专毕业生参加机关公务员招考工作,抓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见习;财政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各项经费及时落实到位;工商、税务等部门要认真贯彻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税费扶持政策,设立专门窗口,简化相关手续,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工青妇组织以及大中专院校,都要发挥职能作用,切实负起责任,结合本部门实际,做好本部门应承担的工作,履行好各自职责,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把中央、自治区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毕业生培训总结范文第6篇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政〔〕67号)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往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调查摸底和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人社就业〔〕3号)精神,进一步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市局决定从即日起到今年7月底,针对至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摸底调查和就业帮扶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围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对近三年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全面细致的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 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统筹各类就业资源,对他们进行就业帮扶,让每一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能分别得到至少一次就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力争做到只要不挑不拣,都能找到工作岗位。

二、调查对象范围

档案在市(县、区)高校毕业生接收部门保管或档案未在市(县、区)保管但已在市(县、区)办理了就业失业登记证且处于失业状态的至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本次调查统计未就业状态时间截止点为年6月30日。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由各县(市、区)人社部门组织实施,采取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调查统计、县(市、区)人社部门汇总审核的方式进行。在实施过程中,各县(市、区)人社部门要积极争取乡镇(办事处)政府的支持,确保调查统计工作顺利完成。

四、工作内容

各级人社行政部门以及所属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要对本辖区到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进行全面普查,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活动。

l.调查摸底。各县(市、区)要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毕业院校、教育类别、居住地址以及是否曾经就业等详细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台账,为实施具体的就业帮扶提供基础性数据。各地要确保调查数据来源准确,真实有效。

2.政策宣传。在帮扶工作中,各县(市、区)人社部门要组织专人分类宣讲国家、我省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政策,宣讲我省和本辖区促进就业创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引导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正确看待面临的就业形势,树立务实的择业就业观念,增强参与市场竞争的信心和勇气。

3.结对帮扶。各级人社行政部门及其所属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要根据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所学专业和求职意向,结合本辖区企业等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尤其要对困难高校毕业生进行重点帮扶,通过提供岗位信息、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使他们都能尽快找到工作岗位。

4.创业扶持。对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在进行免费创业培训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和跟踪服务。在创业初期,要在项目开发、手续办理、场地租赁、专家咨询等方面提供帮助,对符合条件的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帮助他们通过小微项目创业。

5.技能培训。对于在帮扶活动期间仍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要在自愿的前提下,组织开展免费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要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使他们能够通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就业本领,为今后的就业创业打下基础。

6.失业登记。按照《省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对被调查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免费办理就业和失业登记,实行实名制登记管理,并将仍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失业人员扶持政策体系,使其今后继续享受各项就业和帮扶政策。

五、工作要求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能否顺利实现就业,关系高校毕业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各县(市、区)人社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往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调查摸底和就业帮扶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市级公共就业服务(培训)机构要加强与各县(市、区)密切协作,主动对接,加大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的力度。各级、各部门要全力以赴把这项工作作为年为高校毕业生办实事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毕业生培训总结范文第7篇

通过调查研究,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普遍不强,主要存在着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其一,工商管理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其二,工商管理类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受到有技术背景并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其他专业毕业生的有力冲击。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加强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技能培训是众多提高就业率方案中一个可操作性极强且效果良好的办法。该职业技能培训可以缓解工商管理类毕业学生与社会企业供求双方脱轨的矛盾,通过对学生就业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同时可以推动工商管理学科教育教学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工商管理学生就业技能培训实施的现实意义

1.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基本职业技能、应聘技能及职场适应技能通过专业的培养和训练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被掌握和提高的。从长期看可以通过校企沟通令学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企业的需要结合得更加紧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从短期看,通过对学生在校期间相关职业技能、应聘技能及职场适应技能的专业训练,以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提前做好学生择业就职的心理准备,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较快地找到较适应的工作,同时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较快达到岗位相关要求,降低就业后再次失业的失业率。

2.充分利用高校人力资源。高校有大量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的教师,有多年从事学生心理辅导、就业辅导等工作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3.完善教育培养模式。通过就业技能实训可以在教学改革中做出新的尝试,改变学校只做理论研究和专业知识传播的单一教学模式,培养综合素质强,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

4.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使教师的注意力不仅仅停留在教学、科研方面,更应该关注教研科研内容与社会的衔接,相关实用职业技能的培养等方面,从而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5.增加学校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创造广泛与企业接触的机会,了解企业需求,达到校企联合的目的,使学生毕业后就能适应社会,满足企业要求,上岗就业,实现学校提高就业率、学生找到适合工作、企业找到合适员工的多重目的,进而增加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6.推行职业规划思想。在校期间进行职业规划的学习及自我设计,令学生及早的通过自我认知,明确个人发展的方向,及早着手进入职场的准备。

二、就业技能培训的任务

1.通过调查明确工商管理类学生的需求。

2.通过外联调查明确社会上企业对工商管理类学生的需求及素质要求。

3.通过高仿真模拟招聘演练,办公设备实际操作,办公公文实际撰写等实践活动,增强工商管理类毕业生的求职技能。

4.通过外联搭建校企联合的桥梁,为毕业生创建更多的实习基地及实习岗位,进而建立毕业生输送渠道。

5.培养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就业技能培训的实施

1.第一阶段:调查阶段。此阶段是培训实施的基础阶段,此阶段的正确实施是保证以下阶段顺利有效实施的关键。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明确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方面的需求,就业困惑。

2.第二阶段:职业规划阶段。(1)认识自我。运用相关测评技术及测评软件,用科学的方法测试学生的性格和职业兴趣。通过一系列的自我性格测试、自我职业兴趣测试让学生认清自我,明确自身大致的择业方向和发展方向。学生测评后要完成《自我测试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个人性格、职业兴趣、今后的择业方向、拟求职的岗位,大体规划个人的近期目标。。(2)认识职场。采用头脑风暴法列举出适合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的主要行业的名称、相关岗位、工作内容、任职要求等。明确企业看中、关注员工的哪些素质、这些素质所占的权重。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岗位,通过调查、讨论,形成《目标职业调查报告》。比较自己目前所具备的素质、技能与目标素质、技能的差距,找出弥补差距的具体方法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3.第三阶段:就业指导阶段。(1)就业信息的获取。主要介绍国家及地方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介绍就业信息的搜集、查询办法;教授解读就业信息中的内涵;主要大城市的就业渠道;就业当年人力资源需求多的行业、城市等。(2)简历制作。主要介绍简历的格式、内容以及送达方式。(3)面试。主要介绍面试前的准备、面试礼仪、面试应答等;通过高仿真模拟招聘,进行情景演练,提高学生应聘心理素质及语言应答技能。

4.第四阶段:职场基本技能实训阶段。(1)现代化办公设备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要求学生会使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会运用电脑办公软件进行Word文档的排版、Excel文档的使用、PPT的制作。(2)基本公文写作。学习通知、请示、报告、会议纪要、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基本公文的写作。以学生亲自写作练习为主。(3)商务专项文件起草能力培训。主要包括标书的撰写(主要是商务标部分的写作)、商业策划书写作、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写作、商业合同的起草与签订。此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商务专项文件的格式、内容,并根据案例要求进行相关文件的起草练习。

5.第五阶段:培训考核阶段。(1)校外社会实践考核。要求学生参加校外招聘会,以报告的形式描述招聘会的参与过程,说明相关信息,总结自身应聘过程中的优缺点。(2)培训总结。要求学生撰写培训总结报告,分析自己在培训各个环节的所感所获,分析自己的优劣势,诊断出自身的问题,明确解决方案。提出对培训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便通过不断改进完善培训。

6.第六阶段:个人咨询阶段。这个环节是始终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择业、就业等方面所持的困惑或遇到的问题向指导教师提出个体咨询,咨询过程中老师将单独为学社生进行解答或问题疏导。

四、培训效果总结

1.通过对受训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培训的效果。其中认为培训使自己增加了对自己的了解的学生占80%,认为通过培训更多地了解了行业和职业的占90%,增加面试信心的学生占91%,能够掌握现代办公设备运用的达到95%,学会基本公文写作的占65%,学会商务专项文件起草的占30%,希望增加模拟面试次数和时间的学生占80%,希望增加个人咨询的学生占70%,认为培训对自己帮助不大的仅占3%。当然,培训的实际效果还有待学生走向职场时,社会的真正考验。

2.在就业技能培训过程中,通过外联工作,加强了高校与企业的联系,对创建实习基地奠定了基础。

3.通过就业技能培养工作的展开,大大提高了教学工作与社会实践的接合,对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实践机会,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4.通过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的设计、实施、总结,对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毕业生培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就业 系统研究

高校基层学院就业工作直接面对全体大学生,就业工作涉及多方面内容,呈现了复杂而细碎的特征,这便要求学院的就业工作根据市场和毕业生特征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方式、方法,使工作具体化、个性化、高效化,以此更好的满足学生以及社会的需求。园林学院在对就业工作进行总结、归类的基础上,将就业工作总结为两大系统的建设:就业教育系统和就业服务系统。通过不断调整工作方法和内容,优化就业工作。

一、就业教育系统

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模式需要首先调整对就业工作的认识,准确定位就业工作的服务群体。以往将“就业工作”称为“毕业生工作”,就犯了一个定位上的错误。就业工作的服务群体不仅仅指毕业生,而是“以毕业生为主,面向全体学生”。“ 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这一定位更明显的体现在就业教育方面,即根据专业特色,对学生开展四年的就业教育工作。 总结以往经验,并根据市场和毕业生需求,园林学院的就业教育系统主要由以下三个体系构架而成:

1、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对本专业及个人情况具有正确的认识,使学生能够在社会大环境和个人小环境中准确定位,并形成健康的就业心理和科学的择业观。由于专业差别,就业指导工作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专业教育互动:学院引导全院教职工参与到就业指导工作中,将就业指导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互动。其具体形式包括:专业概论和教育研讨会。专业概论是为大一新生开设的课程,使新生对专业具有总体的认识,了解在本科期间需要培养个人的哪些素质和技能;教育研讨会以各专业的教研组为单位召开,通过教研会使专业老师清楚了解本专业学生就业情况,更好的对学生展开就业指导,并相应的调整教学计划。

②求职技巧培训会:以毕业生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其他年级学生为补充,采取自愿参与的方式,开展求职技巧培训会,其主要包括企业人员讲座、往届学生经验交流大会和模拟招聘会。学院邀请企业人员、不同专业的往届学生为在校学生进行讲座、经验交流以及参与模拟招聘会,使学生对就业市场有更为清楚的认识,获得一定的有关求职技巧的知识。

③就业指导媒介的专业框架:学院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报、一窗、一网站”的较为完善的就业指导媒介。在进行就业指导媒介建设时,我院按专业划分服务群体,根据服务群体构建各媒介框架,有针对性地安排指导内容。

2、服务于各专业的就业咨询体系

就业咨询体系的主要目的是随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疑惑和困难,使就业工作体现及时性和畅通性。具体的就业咨询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咨询机构设置:为了确保咨询工作的有序展开,我院建立了层次分明的就业咨询机构。学院安排了专门负责就业的老师具体负责就业工作的展开;学院在对学院工作更为熟悉的学生会干部中选择了专业就业责任人,每个基层班级中选择班级就业负责人,“以点带面”式地展开工作。教师负责人指导学生负责人开展就业辅助工作,学生负责人深入了解基层班级中广大同学存在的就业疑惑和困难,使学院的就业工作做到实处、细处。

②网上咨询:学院专门开设了论坛,并专门开辟了专业学习和就业指导的板块。论坛中,按专业设置了学习板块,为学生开辟了各自专业内,以及专业间相互交流学习的空间,很多同学在论坛里面交流对于专业的看法,对专业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学习板块有专业教师做客论坛,解决学生的疑问,论坛还设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板块,并由学院教师主持,随时解答学生的就业咨询,并展开相应的就业指导。

③微信查询:学院设立了就业专题微信公众号,便于学生查询常见的就业问题,并及时推送就业政策信息。

3、专业领域内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稳步开拓就业市场的根本性原则是培养具有较高职业技能的毕业生。我院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对学生展开职业技能培训:

①团体社会实践:将学院的各个专业学生进行有效组合,组织5―8人的队伍进行团体实践活动,通过完成项目,锻炼专业技能,同时使不同专业间的学生相互学习,做到学科间的补充,这些都起到了很好的职业技能培训的作用。

②就业实践:学院通过举办供需见面会的方式,邀请众多单位到我院挑选在校生到企业实习,直接的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同时,学院积极鼓励广大学生利用假期时间,积极主动的联系就业实践机会。

③学生干部培训: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干部的培训工作,不仅将学生干部团体定位为广大学生的服务团体,同时注重对学生干部择业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并以学生干部为窗口,带动基层班级职业相关技能的提高。

二、就业服务系统

一些机构对于就业工作另外一个定位错误是将就业工作定位为“就业管理”工作。准确地说,就业工作应该称为“就业服务工作”,应该本着“服务广大学生”的原则,以市场和学生需求为导向,按部就班的展开。我院具有专业特色的就业服务系统主要由以下三大体系构架而成:

1、充分考虑各专业需求的基础设施体系

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就业工作的展开提供了物质保障,我院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处理就业

相关事宜,在基础设施方面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①机房及专业教室:介于专业需要,学院积极配合学校相关部门,为园林、城规专业提

供专业教室,在满足专业需求的同时,为就业信息传达等提供了便利。学院开放了机房,不但满足了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学习需求,也为学生就业信息查询、网上咨询等创造了便捷的条件。学院近期将进行机房的设备更新,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②就业资料库:学院建立了资料齐备的就业资料库,并按照专业划分,使资料的查询、工作的展开更具系统性和科学性。资料库包括:校友信息库、用人单位信息库、毕业生信息库、工作资料档案库等。

③网络设施:学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了学院网站,并开设专门的就业板块,及时向学生公布就业信息;在网上建立了毕业生数据库便于用人单位的查询。

2、分专业的就业信息渠道体系

在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让毕业生及早掌握就业信息是促进就业的有利保障,我院在深

入分析就业信息来源、种类的基础上,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就业信息渠道体系的建设。

①短信绿色通道:学院从02年开始建立了“短信绿色通道”,其具有“便捷、准确、及时”的特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就业信息通知学生。而且还能将联系方式等一些不适合在公共网络上公布的信息通过短信的方式发送给学生。短信绿色通道的建设,极大的简便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②按专业进行差异化信息搜集整理工作:学院根据各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有选择、有差别地进行信息搜集工作,向不同专业的学生分别介绍其专业在各自领域内的发展状况,使学生能对就业大环境形成整体的认识。

③毕业生信息反馈工作:分地区、分专业、分层次建立毕业生质量追踪调查点,对毕业生进行质量跟踪,掌握已毕业学生的状况以及用人单位及社会对毕业生的反馈信息,以此服务于学院教学工作和就业工作。本学期,我院以旅游专业为试点,追踪调查了十余名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结果对应届毕业生及未来的毕业生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3、以学校为主体的就业市场体系

在“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下,建立以学校为主体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有利于形成竞争环境,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有利于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用人单位选择人才。我院在就业市场体系建设方面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①分专业做好市场开发工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广泛地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友好的联系,建立规范、完善的学校就业市场。我院不但通过电话、网络、校友等方式积极的同招聘单位建立友好关系,邀请用人单位来我院进行招聘,还借助大四专业实习的机会到外地单位考察,并进行邀请等工作。

②毕业生推销工作:我院根据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式,在分析市场行情、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努力做好毕业生推销工作。推销方法主要包括:根据企业的人力资源特点,推销相关专业人才;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推销不同层次的毕业生;根据用人单位的工作性质,推销女大学毕业生;根据不同的组织文化,推销不同性格的毕业生。

③组织好就业招聘会:学院每年会举办2场大型的就业实践供需见面会、1―2场大型的招聘会,几十场小型的面试,在这个过程中,学院积极协助用人单位工作,同用人单位建立友好关系,并组织学生有秩序的参加面试或招聘会。

④建设稳固的就业基地:建立广泛、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是保证毕业生就业市场长盛不衰的关键,因此,我院在同招聘单位合作的基础上,努力建立稳固的就业基地。目前已经有十三家用人单位成为我院的就业实践基地,每年都到我院招收毕业生,可以说,我院就业工作将逐渐发展为“大基地――大市场――大就业”的格局。

目前,园林学院的就业工作正在走上规范化道路,就业服务系统内的工作将逐步成熟和简化,就业教育系统工作将会成为工作的重点。在具体工作的展开过程中,要注意丰富“专业”这个词汇的内涵,将“专业”作为就业工作的一个标准,不断开创具有专业特色的就业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毕业生培训总结范文第9篇

坚持市场导向 落实就业责任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和盛镇,总占地面积600余亩。现设有六系两部两中心,全日制在校学生7000余人。现有教职工500余人,专兼职教师380余名,教授、副教授90余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以上。学院教师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先后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7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学术论文120余篇,立项了省厅级课题、部级课题、部级学会课题等各级各类课题24个,撰写学术著作7部。

经过多年努力,学院现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物流实训基地,以及国际商务、电子商务、电子电工、现代办公、服务外包、酒店管理、艺术设计等实验实训室40余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50余个,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实践中,学院针对区域经济和商务行业发展的需求,目前设有22个专业、28个专业方向,确立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视觉传达艺术、物流管理、连锁经营、财务会计、酒店管理、服务外包等8个重点及特色专业,商务实用口才、商务文化、国际贸易实务、现代推销技术等4门课程被四川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精品课程。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院早布置、早谋划、早动手。每年都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动员大会,深入分析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对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学院从领导做起,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把手”工程,学院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行就业任务分解制,学院与各系部签订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任务书,部门积极配合,落实机构、人员和经费“三到位”工程。实行就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制,开展奖惩工程。学院就业工作做到有领导,有责任,有目标,有考核,有奖惩。 近三年来,共签订就业责任书30余份,就业工作表彰50余人次,经济奖励达到20余万元。

拓宽就业渠道 建立良性循环机制

学院本着市场经济的原则和规律,主动走出去,开辟就业渠道。一是主动通过网络、媒体等渠道,发动教职工资源,学院毕业生信息,宣传学院毕业生情况及办学质量。二是积极开展顶岗实习,加强就业基地建设,按照主动走出去的原则,让企业了解学生、了解学院,为学生搭建展现自身素质与能力的平台。三是努力开辟就业网络工作平台,开展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对话,实现人才供需交流,保障毕业生充分就业。近年来,学院建立了就业信息平台、就业网络供需工作平台。先后与海尔集团、上海环思国际集团、成都天府软件外包服务有限公司、成都廊桥餐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都凯宾斯基饭店、四川互惠商业集团公司、颠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阳光保险集团等20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就业合作关系。与此同时,学院近三年来还按照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督查工作的文件精神,积极推荐了168名男生应征入伍;为学院毕业生提供择业服务,组织双选会659场次,为6572名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数8905个,远远超过四川省教育厅规定的专科生不低于1.5∶1的比例。

加强就业指导 提高就业竞争力

学院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双证书”“多证制”,把学生充分就业能力建设作为学院工作的第一要务。学生从入学之初就向其大力宣传“技能中心”“技能就业”“技能创业”教育,对不同专业学生规划不同的职业证书,并为学生取得这些职业证书创设条件。实践证明,学生就业证书的取得不仅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对加强学院学习风气,增强学生学习能力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学生就业证书取得合格率达98%以上。

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通过理论讲解、案例教学、榜样示范、场景演绎、实地参观等方式,改变传统的就业指导方式,增强学生应对社会就业场景的技巧与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与此同时,实行毕业生全过程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加强学生创业教育,实行就业跟踪服务,解决他们创业与就业中的实际困难,同时总结创业就业工作中的经验,为改进就业工作服务;就业技能训练和就业指导工作增强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2010年成立了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教研室,编写并发放《四川商务职业毕业生就业手册》。各系(部)结合专业特点,开展毕业生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开展就业指导讲座150多场。2012年针对2092人次进行了创业培训,内容包括模块教学课(8节课时)、选修课以及SIYB的创业培训。特别是SIYB的创业培训,吸引了两个校区共300多人报名,最后遴选出30人参加培训,培训效果良好。各系也积极组织创业讲座,学生受益匪浅。截至2013年6月30日,2013届毕业生总人数2520人,已经就业人数2487人,就业率为98.69%,超出全省高校平均就业水平10多个百分点。学院自2007届毕业生以来,每年就业率均超出全省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10%以上,名列全省前列,被教育部评为“全国职业指导先进单位”。

加强就业跟踪 服务终身发展

学院重视对学生的就业跟踪服务,积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在就业工作中,近年来,学院通过实地走访用人单位,问卷调查、网络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加强了对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跟踪工作,对学院总结就业工作经验、改进下一步就业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12至2013年两年期间,学院招生就业处共走访用人单位110多家,发放问卷调查350份,开展网络调查195次,个别访谈1600余人次。帮助学生创业21人次,为学院就业工作和学生创业工作的良好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毕业生培训总结范文第10篇

本文以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类专业近五年的就业数据为基础,分析导致就业质量偏低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提高高职农林类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就业质量;毕业生

一、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类毕业生就业情况

近五年,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汇总结果如表1所示。2011届毕业生来自植物保护和园艺技术专业,共89人。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对口分别为100%和70%,学生满意度和企业满意度均为90%。2012届共147位毕业生,其中植物保护专业65人,园林技术专业51人,园艺技术专业31人。毕业生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分别为98.6%和75%,学生满意度和企业满意度分别为90%和91%。近三年,农林类专业毕业生在202~230人范围内,来自植物保护、园艺技术、园林技术和食品技工技术(农产品加工及贮藏方向)四个专业。就业率≥97%,对口就业率超过70%,学生满意度和企业满意度约为90%。从提高高职农林类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角度分析,本校农林类毕业生就业情况无明显优势,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仍需深入探讨。

二、导致高职就业质量偏低的因素分析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内涵,可从三方面进行理解。即毕业生工作和收入情况,其工作与受教育情况的吻合度,以及毕业生服务社会的能力[1]。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首先需对影响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导致就业质量不理想的关键因素包括以下四点:

1.毕业生自我认知不足,职业定位不清晰。毕业生是就业的主体,该群体对自我认知不足,职业定位不清晰是导致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的关键因素之一[2]。高职生源质量总体较本科院校低,在学习方面大多数高职学生延续之前的学习习惯,致使其未能较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及职业技能,导致就业竞争力偏度。另外,高职农林类毕业生向往舒适的工作环境和高薪职业[3],其对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和职业定位的理解存在偏差,从而导致就业困难,就业对口率偏低。

2.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和就业服务体制不完善。就业率等同于就业质量的评价体系是不合理和不科学的。在过分强调就业率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主导下,易出现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不到位的现象。例如,就业工作服务人员误认为其工作职责只是将毕业学生成功送往用人单位,而毕业生的就业对口情况、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均不重要,与其工作无关。甚至会因为片面追求就业率逼迫毕业生签约,而毕业生因对工作岗位不满意而离职。这会对毕业生的身心和就业观产生巨大的负面作用。

3.创业培训教育形式化,创业扶持力度不足。学校过分重视就业率忽视创业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创业培训教育形式化表面化,对学生创业扶持力度不足的现象更为普遍[4]。聘任无创业经历、企业工作经验和相关培训职业技术资格证书的人员进行创业培训教育是不可取的。学生经培训后全部颁发创业培训合格结业证书,而无配套的创业扶持措施的现象也较为常见。创业培训教育形式化,创业扶持力度不足的现状,难实现就业质量的提升。

4.就业信息平台融合不良,有效就业信息难甄别。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平台较多,如学校和人才市场组织的招聘会以及智联招聘、前程无忧、新安人才网等网络就业平台等。各就业信息平台相对独立彼此竞争未能有机融合,加之就业信息量庞大,要获取有效就业信息如大海捞针,效率极低。这消耗了毕业生的有效择业时间,也挫伤了他们的求职信心。

三、提高就业质量的措施

针对上述不利情况,主要解决措施包括四个方面。

1.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增进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规划,按教学计划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定期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结合最新就业动态和高职农林类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情况,开展就业指导讲座以促进毕业生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计划[5],增进自我认知,并形成正确的择业观[6]。

2.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实现全程跟踪服务。建立就业率、就业对口率、就业满意度、就业幸福感和持续跟踪服务等并重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明确就业服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对就业服务人员进行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培训,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实现全程跟踪服务。建立毕业班学生QQ群,微信群等多渠道跟踪途径为毕业生就业提供终生服务。

3.完善创业培训,扶持学生创业。“教育+孵化”的创业模式为毕业生开展创业活动提供动力,将创业培训与扶持学生创业有机的结合,有利于实现就业质量的提高。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类专业聘请企业家和企业高管进行创业培训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学院孵化基地和校企合作企业共同扶持学生创业,并取得较好的成效。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类专业的“花颜草语”“、艺园果蔬”二个创业孵化小组是专业带动孵化典型。喻嫒嫒同学组建的食用菌创业小组在校内实训基地从事食用菌生产加工创业活动取得成功,其事迹被安庆电视台和安庆晚报报道。

4.发掘农林类行业协会职能,建立有效就业信息共享平台。农林行业协会在农林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监督规范市场和联络沟通等。深入发掘农林行业协会的服务职能,充分利用其所掌握的有效信息搭建高效就业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农林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安庆职业学院园林园艺系涉农专业和农林行业协会深入合作建立了高效的就业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作为企业和毕业生交流沟通的桥梁,提高了毕业生和用人企业的满意度。此外,学院和农林行业协会深入合作,优化了农林类专业及其课程体系的建设,促进了毕业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提高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世峰.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顾强,于善波.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研究[J].高教学刊,2015,2:3-4.

[3]昌蔚.农科类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及就业对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1.

[4]陈洪源.大学生创业扶持体系的国外经验借鉴及国内现实构建———基于广州6所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调查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4,11:215-220.

[5]李俊.农林类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初探[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4,4:128-129.

[6]徐聪聪.农业高校贫困生就业竞争力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J].高教学刊,2015,6:101-102.

上一篇:房地产毕业总结范文 下一篇:毕业生晚会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