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案例范文

时间:2023-03-02 12:39:53

毕业论文案例

毕业论文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案例评析;改进范例

毕业论文是高校本科教学中的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使这个教学环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少教学一线老师对此进行了探索:文献[1]提出按学科专业特点来改革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时间安排、评审和答辩方式以及成绩评定方法,改善相关的教学基本条件,并进行前期、中期、后期质量监控;文献[2]从毕业论文重要性认识、本科教学计划的完善、毕业论文过程的监管、创造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条件等方面讨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一些措施;文献[3]则对毕业论文质量的跟踪管理模式作了详细阐述;文献[4]从学生自身、选题、指导教师、管理几方面讨论目前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途径;文献[5]谈到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科研教学等方面存在的误区。

这些文献探讨的结果具有指向性意义,但对于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实践的具体指导作用有限。笔者在随机抽取30份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文档的基础上,从篇章结构及行文、摘要、关键词、结论4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评析。

1篇章结构及行文分析

正确的论文写作过程应该是:确定主题收集文献并分类写文献综述,确定具体写(做)什么安排论文结构开始写作。学生在此部分表现出的主要问题是欠缺谋篇布局和论文语言表达的能力。

1.1无文献综述,从开篇到进入具体问题的讨论很突然

案例1 论文题目:仓库信息管理系统。

前言:中国自从加入WTO以后,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企业需要对自己的经营状况有充分的了解,并且通过有效地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和经营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物资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开发这样一套仓库信息管理软件成为很有必要的事情。

简评:原文在紧接着这样一个简短的前言(实际上是无用的套话)之后便是需求分析,这让人觉得很突然。正确的做法是对目前关于仓库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或者是对某个单位使用某个仓库管理系统的情况)作一个综述,在客观描述的基础上,指出目前仓库管理系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如数据库设计上的问题,系统安全设计上的问题,算法上的问题,系统运行效率上的问题等),然后再说明自己将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对所存在的问题做了哪些改进,这样就很自然地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了。过渡自然是一篇论文必须做到的。

1.2语言不精练,内容的表达方式不恰当

案例2 论文题目:物流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论文片断:……本系统分为了6个功能模块,分别是:货物基本信息模块、车辆信息模块、货物入库信息模块、货物出库信息模块、库存货物查询模块、出入货物查询模块。货物基本信息模块:货物基本信息的管理。主要功能包括对货物的编码、名称、规格、型号、目的地、备注等信息的新建、保存、修改、删除操作以及关闭窗口。

简评:该部分内容在语言上显得不简练,并且所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太恰当。可考虑采用表格形式来表达。但表格也不能滥用,论文的表述形式应该有所变化。

修改后样例:……本系统的6个功能模块如表1所示。

1.3语句不连贯,整体效果差

案例3 论文题目:基于木马形式的远程控制系统实现。

论文片断:……

1)Socket。

Socket的中文翻译是套接字。它是网络通信的基本构件。Socket是可以被命名和寻址的通信端口。使用中的每个Socket都有其对应的类型和一个与之相连的进程(线程)

简评:在一个两行的段落中,竟然包含了4个简短独立的句子,使一个本来应该完整表达的意思显得七零八落。

修改后样例:

1)Socket。

套接字(Socket)是指可以被命名和寻址的网络通信端口,每个Socket在使用时都有其对应的类型和一个与之相连的进程或线程。

2中文摘要分析

摘要是对论文运用什么方法,做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样的结果,作最精炼的概括。在摘要部分应该杜绝那些与论文主题无直接关联的内容和语句。下面是摘要写作的几个样例:

1)“在……的基础上,分析……,运用……,解决……”;

2)“本文在讨论……的基础上,从……方面出发,提出……”;

3)“本文提出……,阐述……,对……进行讨论,着重分析……”;

4)“本文通过……的例子讨论……,在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

学生毕业论文在摘要部分存在以下问题。

2.1摘要内容不涉及论文主题

案例4 论文题目:仓库信息管理系统。

原文摘要:中国自从加入WTO以后,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需要对自己的经营状况有充分的了解,并且通过有效地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和经营效率。因此,对仓库的管理也成为提高生产经营效率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库存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

简评:该摘要没有涉及到论文中解决了什么问题,套话比较多。在摘要中出现套话以及与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无直接关联的废话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表明学生平时在课程论文、课程设计等方面缺乏扎实有效的训练。

2.2摘要语言零散、逻辑性不强

案例5 论文题目:超市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原文摘要:作为一个超市,主要包括库存管理和前台收银等业务,为了更加方便快捷并且正确地实现这些功能,开发了此系统。该系统在Visual Basic 6.0 + SQL Server 2000下开发完成。采用了三层应用程序体系结构组织代码,并应用了COM编程思想,很好地实现了代码的共享。

修改后样例:运用应用程序的三层结构设计模式和COM编程思想,以VB6.0和SQL Server2000为开发工具,主要针对超市的库存管理和前台收银提出业务系统设计和开发思路,实践证明,该系统很好地实现了代码共享。

实际上还应根据论文具体内容对摘要做一些加强,毕业论文摘要应该在200字以上,这里只是对原文摘要进行了修改。

2.3非关键词语重复次数过多,语言罗嗦,意思表达不清

案例6 论文题目:图书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

原文摘要:……此系统主要是完成图书管理员对图书的管理(增加新书,删除旧书,并修改等的图书编辑);图书管理员对读者借还书的统计(图书的在库数目和还日期的统计)和管理;读者和管理员对图书信息和读者信息的查询。

简评:首先,“管理员”一词在该段中出现了3次,频率太高;其次,摘要中只有在标明专有名词的缩写时才采用括号附注的方式;第三,该段最后一句两个“和”字连接的语句意思表达不清。摘要所用词语应该有变化,不要一个词一用到底。

修改后样例:……此系统实现了对图书信息的增、删、修改,对读者借还书记录的统计分析,以及对图书信息的查询等功能。

2.4表达意思拖泥带水

案例7 论文题目:公司职工信息管理系统。

原文摘要:……安全方面本系统实现了对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因此即便是本系统发生了灾难性的损坏,宝贵的数据依然会完整无缺的保存下来,此外用户登陆本系统前必须输入用户和密码,只有在用户名存在以及用户名和密码匹配的情况下,才能登录本系统。该系统主要面对公司信息的管理者。

简评:请仔细比较原文摘要中划线部分和修改后的摘要。

修改后样例:……本系统在安全性方面实现了对数据库的备份和灾难恢复,以及用户登录时的安全验证机制。

2.5其他问题

毕业论文摘要中存在的其它问题还有:将摘要写成程序使用说明、摘要字数过少、摘要中出现标注和主观评价等。在英文摘要中,用词不当、单一,词序和词性错误,生硬直译以及非常严重的语法错误等问题也带有普遍性。

3关键词的选取分析

关键词的选取不能简单以其在文中出现的频率来决定,更不能随便写几个。关键词应当明确无误地包含论文的关键内容(如关键原理、关键技术、所讨论的对象等)。一般毕业论文的关键词在3~8个左右。学生毕业论文中在关键词选取部分存在以下问题。

3.1关键词不完整,不足以全面反映论文关键内容

案例8论文题目:基于DES文件加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原文关键词:加密;DES算法;动态链接库

修改后样例:加密;DES算法;动态链接库;VC++;测试(注:根据论文内容添加,下同。)

3.2关键词累赘,含不必要的文字,

案例9论文题目: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原文关键词: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录入;查询;修改

简评:关键词没有全面反映论文关键点;另外,学籍不只与学生有关还与哪个群体有关?因此,“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加上“学生”二字显多余。

修改后样例:学籍管理系统;delphi7.0;SQL Server2000

3.3直接将论文题目分拆成几个词来作关键词

案例10论文题目:机关车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原文关键词:车队;管理;设计;实现;SQL Server

简评:不是说题目中的词语不能作关键词,但“车队,管理,设计,实现”这些词没有体现论文的关键内容。论文是写车队管理系统,关键点在车队管理的业务流程、信息流程以及实现系统所用的技术、算法等;相应地,论文也应该要体现这些内容。

修改后样例:车队管理系统;业务流程;信息流;Delphi;SQL Server2000

3.4其他问题

毕业论文关键词选取还存在其他问题,如关键词含义重叠、使用不具自明性的英文缩写等。另外,关键词的翻译还普遍存在词性用错、专有名词翻错、单复数用错等问题。

4论文结论分析

论文的结论部分是对全文的一个客观总结,它和论文的摘要部分有共同点,也有差异。两者共同的地方在于都需要把论了什么、怎么做的、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说出来。两者的差异在于论文摘要不涉及评论,对语言的要求也更为精炼;而论文结论部分需要对自己所做的工作进行客观的评价,指出问题和不足,同时也要对论文所讨论问题的发展趋势或下一步研究方向作必要阐述。下面通过完整修改一个同学毕业论文中的结论部分来说明如何写论文的结论。

案例11论文题目:基于BP神经网络ETC客户流失分析系统研究与实现。

该文结论部分:

经过这半年多时间的毕业设计,从一个不太了解神经网络、客户关系管理方面;而对它们有一定理解并利用BP神经网络在VC++6.0开发环境下,实现ETC客户流失分析系统。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查阅了众多的理论方面书籍、资料。有过许多的失落、放弃的念头,最终还是在多位老师的指导下,调整方案下坚持到了最后,也完成了该系统的实现。本系统除了实现了专门针对ETC客户流失分析功能外,还实现利用BP及改进BP算法在其它方面的应用。例如,异或(XOR)、逼近函数计算等问题的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本人来说确实有了极大的提高。首先……其次……最后……

由于时间和自身现有能力方面影响,对于该系统来讲,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并有部分功能暂时还没实现。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基本BP算法方面,比如有些训练数据还在一个很大的误差范围内就已经停止收敛;还有就是调整修正量时可能会遇到不可逆矩阵,使得训练被迫中止。自己也努力去寻找问题所在,但到现在还不能真正很好解决这两个问题。暂时还未实现的功能主要包括:数据方面,暂时只能从文本文件中读数据,还不能直接从数据库里读取;或者说还没有提供一个方便用户操作,可在数据库记录与文本文件之间进行相互导入导出数据的操作。还有一个未解决的问题就是,没实现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的算法。只能借助其他工具(如Matlab)。对于这些问题,在这之后自己也会去努力解决,现在自己也有了一定的想法和思路了。

简评:结论部分没有对自己所做工作作多少回顾,却花很长篇幅讲自己得到了怎样的提高,显然没抓住重点;另外,行文用词上也存在口语化的问题。不过,该总结对系统的实现功能以及现存问题的描述是值得肯定的(上文划线部分)。

修改后样例:

本文从神经网络原理、BP算法及Levenberg- Marquardt改进算法着手,在分析电子收费系统(ETC)客户流失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讨论并建立了客户流失分析模型,采用VC++6.0实现了ETC客户流失分析系统。运用黑盒测试原理对该系统进行的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表明,该系统实现了:(1)根据客户的基本数据进行预测;(2)根据流失客户基本特征属性值集合中的历史样本数据进行训练;(3)对现有客户进行仿真分析,解决了异或、逼近函数计算等问题。

本系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基本BP算法方面,如训练数据可能在一个很大的误差范围内就会停止收敛;训练可能因为在调整修正量时遇到不可逆矩阵而被迫中止。另外,本系统还不能直接从数据库中读取数据以及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这些问题是本系统今后改进的方向。

5结语

笔者在随机抽取30份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文档的基础上,从篇章结构及行文、摘要、关键词、结论4个方面分析了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能力上的缺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意义。上述分析表明,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重视在课程论文、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中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文档写作训练,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形成正确的论文写作习惯,通过逐步积累使写作能力得到增强。同时,教师也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文档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俊龙,胡锋,吉东风,等. 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06(8):41-42.

[2] 刘宝欣. 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若干思考[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2):110-111.

[3] 江腊生. 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跟踪模式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18-20.

[4] 李慎恒. 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J]. 潍坊学院学报, 2009,9(2):151-152,143.

[5] 乔瑜,李康. 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及对高校教学的启示[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4):7-9.

Analysis of Computer Scienc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Dissertations and

Their Improvement Examples

PENG Jian, WANG Yi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aking 30 dissertations of computer science students randomly, this paper analyzed in details some issues existed in students’ dissertations and design documents from dissertation structure, abstract, keywords and result through cases analyzing,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examples are given.

毕业论文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4-0005-03

一、引 言

毕业论文的写作与答辩是本科教学与实践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目的在于总结、消化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也是培养大学生创造性综合思维能力及文字综合表达能力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但现实情况是,在管理学科研究与实践中定量分析、数学模型运用越来越多,管理类本科生的数学分析能力逐渐增强的同时,其创新思维和文字综合表达能力却越来越差,开题盲目,写作抄袭,答辩走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即以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管理为例,提出建立以学校制度安排、导师智力支持以及企业的实践接口等3个维度为核心的毕业论文质量保障“3I”模型,从而加强对毕业论文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二、“3I”模型

毕业论文教学中过程的每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都会对最终的论文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为此课题组多年来对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全过程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析,在指导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课题组对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从开题、撰写到答辩的诸多环节中所涉及的各类主体进行了分析,对若干典型质量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发现有效提高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除去学生自身的主客观因素外,还有赖于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与此密切相关的各主体的共同努力。若将质量良好的管理类毕业论文看作是一只稳固的板凳的话,那么支撑其站立的三个腿柱则分别为学校提供的健全的制度(Institution)、导师提供的智力支持(Intellect)和企业所提供的理论切入实践的接口(Interface),这就构成了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3I”板凳模型(见图1)。由此可见,要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就必须从各环节中最典型的问题入手,建立学校制度安排、导师智力支持以及企业的实践接口密切配合的多维立体化质量保障体系。

图1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3I板凳模型

三、毕业论文教学过程管理中典型的质量问题

本科毕业论文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它由多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构成。为摸清和了解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课题组于2010年6月份对安徽财经大学管理学院四个本科专业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情况进行了调研。问卷通过邮件方式向学院6个班级毕业生发放,共回收问卷137份,其中有效问卷134份。调研报告对选题来源、选题与企业接轨、学生和指导教师作用和态度以及论文答辩的重视程度等方面出现的典型问题作了具体分析。

1.论文开题阶段的质量问题

开题是毕业论文工作的龙头,一般包括毕业论文写作辅导、论文选题、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写作提纲,其中选题质量是毕业论文质量的起点。

(1)毕业论文选题原因。论文选题应能切实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大学本科生所学知识程度的承受能力,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没有一个思路清晰、可查相关资料充实的毕业论文选题是很难最终获得成功的。然而,根据图2,受调查者中,近1/3的学生认为选择自己毕业论文题目主要基于是否好写的角度出发的,同时,还有16%的学生选题居然是随便挑选的,选题随意性由此可见一斑(见图2)。

图2毕业论文选题原因

(2)选题与企业接轨情况。通常本科毕业论文撰写时间和毕业实习是结合在一起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发现专业领域内有实际研究意义的论文选题,同时管理专业尤其要求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所培养的人才直接面向生产经营和技术推广第一线,所以通过增加学生论文撰写中的企业实际实习环节是十分必要的。而根据调研结果(见图3),多数论文仅将所实习企业用作简单的例子来佐证论点(42%),而选择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无关”的也达到25%。由此得知,当前学生论文撰写中,实习企业所提

* 本文得到了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09sk147)、安徽财经大学2009年度教学研究重点项目(编号:ACJ YZD200902)的共同资助

供的研究素材所占比重微乎其微,使得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与实践之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

图3实习企业在论文撰写中的作用

2.论文写作阶段的质量问题

从学生层面看,毕业论文写作是一个独立学习、自觉学习和积极学习的自主化学习过程。从教师层面看毕业论文指导就是一个依据教学设计方案引导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对学生进行个别教学的过程。因此,论文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学生和老师对论文完成的态度。

(1)学生论文完成态度。据课题组成员了解,相当部分的学生不太重视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他们认为学校教学部门和指导教师并不会根据他们撰写论文的质量而给出差异较大的评判结果。这一点可以从调研结果中证实:69%的受访者对他们完成论文的评价是“闭门造车,网上搜集资料,东拼西凑完成”,甚至有11%的学生采用“交给他人完成”的方式来写毕业论文(见图4)。另外,从论文完成所用时间来看,在四周以内完成论文的比例达到82%,其中两周以内完成的比例也达到48%,可以看出,学生用在毕业论文的时间和精力是非常短促的。

图4论文完成过程情况

(2)指导教师作用和态度。论文指导过程中,教师既不能放羊式指导,也不能手把手进行。在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一选项的认知上,23%的学生认为其导师在指导论文上起到了严格监督,主动指导的作用;而31%的学生认为指导老师比较认真,能正确引导;只有13%的学生认为老师不负责任,得过且过(见图5)。

图5学生对于教师主导作用评价情况

3.论文答辩阶段的质量问题

图6学生对教师答辩提问的评价情况

在答辩过程中,老师的答辩问题是考察论文的真实性、学生对选题的把握程度以及学生快速反应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老师答辩问题作用这一选项的认知上,48%的学生认为指导老师的答辩问题非常合适,能正确引导学生对论文的把握;23%的学生认为老师的答辩问题比较合适,对论文内容有一定了解;20%的学生认为老师的答辩问题过难,自己无法回答;9%的学生认为老师不负责任,没有答辩问题(见图6)。

四、以“3I”体系为基础,加强论文教学全过程质量管理。

针对上述各环节典型的质量问题,最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就是建立基于全过程管理的“3I”质量保障体系,从学校、导师以及企业等3个维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管理与监控,形成最大合力,切实保障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1.强化过程管理,健全学校制度保障。

要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高校教学管理部门不能只在布置上严格要求,而疏于过程管理,应对论文每一个环节制定相关的制度和具体要求,使论文管理更加规范。

在做毕业论文前应组织教师和学生学习相关的规章制度让教师和学生都明确自己的任务、职责,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做好学生的诚信教育,杜绝抄袭现象;在选题阶段,教学管理部门要精心安排师生见面会,组织好开题之前的毕业论文教学辅导,督促教师的认真指导、鼓励师生间的定期交流;在写作阶段,通过订立教学进度表和教师指导手册等规章让师生明晰相应时间节点,对毕业论文教学进行期中检查,对教师指导过程的进度和质量进行监控,发现问题马上令其改正,并检查整改效果;在答辩阶段,要规范答辩程序,必须成立毕业论文答辩指导委员会并实行论文指导教师回避制度、严格答辩程序、撰写答辩评语等。

2.加强引导作用,完善导师智力支持。

毕业论文指导是一个依据教学设计方案引导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既不能放羊式指导,也不能手把手进行。教师应明确各阶段的要求,检查进行情况,并及时将总结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

在选题阶段,教师要严把命题关,完善选题管理办法,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社会发展在本专业、本领域的情况,启发学生结合专业特点确定论文题目;在写作阶段,教师应着力启发、循循善诱,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论文的观点,确立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形成研究思路,拟定论文提纲,制定写作计划,完成写作学习的任务;在答辩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正式答辩前,预先进行1~2次小范围的试讲,帮助学生熟悉答辩程序,克服紧张心理,教师要提前对答辩学生的论文仔细阅读,准备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更好的把握选题,更准确的考核论文的真实性。

3.强调论文案例化,拓宽企业实践的接口。

由于管理专业所培养的人才直接面向生产经营和技术推广第一线,因此,对理论密切联系实践的要求很高。而如果采用案例化的论文形式,将学生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很好的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提高管理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论文研究的现实价值而不致选题空洞乏味,还有益于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

在选题阶段,对于处在实习阶段的毕业生,要求其结合所在实习工作岗位特点和情况,针对工作中遇到的典型和具体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确定选题,整理并形成毕业设计;在写作阶段,鼓励学生在能力和条件允许情况下,尽可能的收集、整理案例资料,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案例研究相关的数据测算;在答辩阶段,引导学生对其所写案例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

综上所述,提高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是一项复杂的多维立体化的任务,必须敢于创新和改革,针对可能出现的典型的质量问题,从论文教学全过程出发,建立以学校制度安排、导师智力支持以及企业的实践接口等3个维度为核心的毕业论文质量保障“3I”模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断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文忠.对创新视角下的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撰写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1):134~136

2 刘冬华、刘福成.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3I策略研究[J].管理观察,2009(6):176~178

3 李桂兰、李明贤.提高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5(7):64~67

毕业论文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渐进式 导师制 学年论文 毕业论文 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134-02

随着高校前段时期的招生规模扩大,近年来本科生就业所面临的压力愈来愈大。这种压力释放出来后,对于高校的教学环节也形成了一定的冲击。特别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在每个学生身上投入精力减少,实习质量和毕业论文质量双双下降。如何从本质上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并与就业挂钩,形成一体化模式,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高校实践教学中的两种关系问题

1.毕业论文与就业的关系。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面对求职和就业的压力,大学第四年最重要的问题明显不是写一篇质量多高的论文。对于多数学生而言,找到一份好工作无疑比写好毕业论文重要的多,这就造成学生视毕业论文为无关轻重的环节,没有认识到毕业论文是临近毕业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的教学环节,是一种对大学四年所学习知识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评价。

2.毕业论文与实习的关系。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论文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但是,在现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一般不愿意接纳学生实习。并且实习实践安排在大学第四年的几周内,多数学生由于事前不能确定论文题目,只能通过实习一段时间了解情况后才能确定。实习结束后返校进行论文的开题和写作,答辩时间为六月底。这样就造成了毕业实习不能针对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有的放矢。学生联系的实习企业不一定合适,实习了几周后才发现单位不正规,原始资料和数据不足,再换单位浪费了很多时间。

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实习、毕业论文和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经济管理类专业采取了许多措施从宏观角度进行了把握和引导上述两层关系,包括:大力开拓稳定的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带动就业;提前选题,带题目深入企业实习;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实习方式等措施,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改善了学生实习条件、促进了就业,提高了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但是,这些解决策略也存在着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1.系统化不明显。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环节,实习、毕业论文和就业存在明显的内部关系,需要揭示出来反映客观教学规律。学校的解决策略虽然对两个层面问题起到一定作用,提出了很多具体而有效的解决措施,并且不断进行补充和修订,但显得过于零散,策略之间缺少必要的逻辑关系,同时没有了解问题全貌的手段,只能是对目前问题的一种缓解,没有从教学系统角度来清晰的揭示出主要矛盾。系统化就是要探究问题的目标,明确对象的内在运行机制,从动力学角度探讨问题长久解决之策。因此,有必要提出系统化实践教学模式,明确目标和机制,为具体制定实施策略给出科学指引。

2.执行效果打了折扣。学校的解决策略是基于过程管理模式,而非结果控制模式。过程管理是对实践环节存在问题的一种应对性策略,需要很多人力去进行监督和执行。比如,在选题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提前选题有一定的优点,可以帮助学生尽早确定研究方向,带着问题去实习。但是,从选题到实习中间短短两个月,不足以使从未经历过学术研究的本科生了解所选题目的实际意义。学生对论文也意识不清,没有论文的概念,缺乏基本写作能力和逻辑推理分析能力。由于对选题的不理解甚至不关心,进入实习企业后,就不会针对选题进行认真的企业调研,收集数据,观察和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提前选题,带题目深入企业实习没有得到真正的执行。相比之下,使用结果控制模式,将以目标为导向,实施从结果反溯的管理行为,从前期教学环节入手,搞好渐进式实践教学,强调内部逻辑关系,充实教学环节体系。

三、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

结合高校管理学院就实践教学环节问题所提出的解决策略,考虑到这些策略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该模式强调在生产实习过程中,以就业为目标进行选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以学年论文和生产实习相结合的渐进式,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相结合的创新性为特征,通过本科生导师制拉动,教学案例模式加以推动,全面提升经济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实习、论文和就业一体化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看,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体现了系统三个主要构件:导师制和教学案例化作为动力源,论文和实习部分作为传动装置,就业是总目标和反馈器。三者相互支撑,构成一套完整的动力学系统。

1.基于创新特征的双动力机制。一体化模式采用了双动力机制,即作为本科生导师制在前面拉动,作为教学案例化在后面推动,以保障这种实践模式能够高效而平稳的运行。本科生导师制强调了高校教师对学生成才的引领性,是教师指导作用的体现;教学案例化则突出了教学体系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撑性,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体现。双动力机制的一推一拉,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能动性,为学生扎实开展实践活动提供了机制保障。

本科生导师制和教学案例化是大学人才培养的创新性特征。高校是国家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重要场所,其人才质量直接影响国家科技进步的步伐和经济发展的速度。虽然目前由于就业造成的巨大压力,高校更加注重对实用性知识的传授,但并不代表放弃培养创新性人才。因此,创立特定的机制开展创新教育,是实习实践的目标,也是就业的高层次需要。

多层次的本科生导师制,就是组织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针对不同的年级学生和不同要求定点定人进行因材施教的制度,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弥补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的不足,更好的培养创新型人才。具体方法可以是从学生二年级开始,根据老师的研究课题和专业特长,学生自由选择导师。指导教师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科学的进行实习调研、论文撰写、开展科研活动,以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大学四年级,导师要做好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写作、答辩和择业就业指导的工作。我校管理学院现行的导师制执行情况证明,这种机制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学案例化强调教学体系的知识库特征,建立了创新的基础条件。针对本专业的研究领域,系统的建立实践与论文的案例库,将案例分析与研究作为实习实践和论文写作的主线,使研究方向针对案例、分析问题针对案例、形成文稿针对案例;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与案例研究有关的测算数据、查找相关资料、整理分析资料等研究工作。

2.基于渐进式培养的传动机制。传动机制是一体化模式的核心,是实现系统目标的具体内容和手段。要想扎实的培养出创新性人才,就要有扎实而具体的执行策略,也就是动力机制的作用对象。本文认为,本科生导师制和教学案例化应该重点结合实习、论文和就业工作,做到实践教学的一体化。一体化模式的传动机制被具体划分为三个部分,大学二、三年级进行学年论文+生产实习;大学四年级进行毕业论文+毕业实习;大学四年级末进行就业。这是一种渐进式过程,符合教育规律中的建构理论,其核心是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对大学四年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教育的综合,是对专业知识、写作能力、思维方式的一种综合性培养和锻炼;是对本科阶段教学质量的一种综合性考核。但是,目前本科毕业论文普遍存在内容空乏、无实际意义、无创新精神、写作不规范、内容雷同和抄袭等现象。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很多,如学生兴趣不够、教师思想不重视、管理过程不规范等,但问题的根源在培养机制上,即实施毕业论文的路径选择上。

基于渐进式培养的传动机制则毕业论文教学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将毕业论文与实习实践、专业课程的学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增加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具体的操作如下:

大学二年级:通过本科生导师制的支持,学生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工作意向,认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认识实习和第一次生产实习,学习认识企业和经济管理的基本工作模式,建立一个直观的映像。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的作用很重要,需要师生之间探讨来调动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并要求学生就研究方向进行专业课程的融合理解。基础打牢后,教师开始指导学生结合未来工作方向、实习理解、课程学习选择个人研究方向,也就是毕业论文的初步选题,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学年论文。根据实际情况,学年论文可以是实习体会、课程论文等具体形式。这个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论文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同时规划未来工作的方向,建立较强的学习目标。

大学三年级:随着大学学习的深入,学生开始系统的掌握各门专业课程,对专业领域的理解也日益深化。大学三年级进行第二次生产实习,学生对专业知识将有更透彻理解,开始使用调查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因此,此阶段要求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进行多方面的准备,包括问题的分解、素材的收集、技能的准备等;要求三年级学生继续充实和修改二年级所做的学年论文。如果发现选题有问题,可以及时的进行调整。指导教师应该在论文的专业性、理论性、综合性、篇幅要求上明显高于二年级,可以参照毕业论文的规范进行。三年级的学年论文是毕业论文前的演练,可以作为毕业论文的雏形。

大学四年级:大学的最后一年,论文的逻辑框架已经基本成型,关键是对论文的完善和优化、数据的调查补充、实证分析、案例描述。这种渐进式的好处将集中反映在第四年。首先,学生扎扎实实的进行了基本的科研训练,写出了能反映实际问题的,具有一定创见的毕业论文;其次,大学第四年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准备找工作,减少了毕业论文和就业之间的冲突;再次,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就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有关联,大学几年的研究,与就业方向始终密切相关,在专业领域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增加了就业的竞争力。学生心中有明确的目标,知道所选择的实习企业是否适合,有针对性的进行毕业实习,反过来更加扎实了论文的写作。

综上可以看出,渐进式培养过程并不是将现有教学模式推倒重建,而是在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层次性和渐进性,对现有不适合的一些制度进行合理化改革。它立足于素质教育的角度和高度,着眼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从学科、专业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出发,强调实践教学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是一种“大实践”的具体形式。

3.一体化模式的效率评价机制。一体化模式的提出,给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管理思想。与传统的实践教学过程不同,一体化模式注重系统化特征,构建了各环节紧密有序的实践教学体系,使人才培养过程更加高效率,也更利于对质量进行测量和监控。这种测量方法有别于传统实践过程的指标体系,是按照一体化模式的系统结构进行设计,边界清晰,作用明确。

评价体系分为三个部分,目标系统评价、动力系统评价、传动系统评价。

其中,目标系统评价指一体化模式如何对就业效果产生作用,即以就业为导向拉动整个实践体系的展开,把就业放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首位。就业是高校所需要直接面对的挑战,也是学生个人实现价值,社会稳定进步的保障。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系统评价从大学二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开始,贯穿学年论文的选题、实习调查、深入研究,从根本上是对于专业领域未来职位的“市场细分”,提高专业化水平的过程。

动力系统评价决定了一体化模式在多大程度上能有效的执行。无论是本科生导师制,还是教学案例化,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增加,难度加大。因此,动力系统的关键是指导教师的素质提高,建立一支优秀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指导教师科学实践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结果,这要求指导教师注意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知识水平。为了保证指导的效率和效果,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所作的问题类型应该大体一致,是该教师擅长和熟悉的。对于教师的指导工作,系部要有细化的考查办法,了解学生与导师见面的次数,指导内容、工作态度、学习态度和实践任务进展,保证教师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指导工作。

传动系统评价说明了一体化模式具体执行过程中的效率和效果。评价前,专业应该根据生产实习和学年论文、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具体特点,按照每个程序制定完善、科学的系列规范性文件,制定量化的考核标准;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专业要进行阶段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最后每年度组织各年级实习暨(毕业)学年论文答辩,并在学年末之后组织专门的质量评价会议,由本专业的答辩委员会进行工作总结,教师们集思广益,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措施。值得一提的是,学年论文评价要鼓励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可以采用如下一些具体措施:对于研究专业的热点和难点,与社会问题结合紧密有实际指导意义,理论方面确实有新意的应该予以鼓励;在生产实习和学年论文过程中,独立发表在省级以上期刊的论文,达到一定数量,可以替代毕业论文;对优秀的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专业范围要予以表彰和物质奖励。

21世纪的中国致力于成为一个创新型强国,教育强国是其根本国策之一。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级劳动力人才,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在专业知识应用过程中进行适当创新。一体化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正是将这种任务贯穿于大学这个教育,并切实地落实到实践环节,将实习、论文和就业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内在机制,不仅增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在逻辑联系,提升了经济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而且从源头上加强了学生就业能力,对于高校缓解愈来愈紧张的就业压力有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任尔,曾兴斌,黄青年.毕业论文过程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2)

2.盛永志,林丽,唐丽华.关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论文案例化的探讨.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3.张庆华,彭晓英.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继续教育研究.2008(11)

4.马丽莹,李丽娜.毕业论文环节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价值工程,2009(2)

5.黄溶冰.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的定位及其管理创新.现代教育科学,2009(1)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7)

毕业论文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广告学;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

我校广告学专业主要为国内大中型企业和经营策划类广告公司培养应用型高级策划人才 ,根据这个定位,结合我校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性质,八年来完成了三版培养方案,一 次比一次完善,为广告学专业教学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在广告本科教育实践中,我们十 分重视广告实践教学,每一版教学培养方案都设计了若干实践环节,并在执行中取得了较好 的成绩,有必要列专项进行研究。因此列出本文题目并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



一、广告学实践环节设计的思路

广告学综合了新闻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文学、艺术设计、工学等多种学科, 形成了知识理论系统比较完善的应用性强的新学科。应用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广告学专业的教 学在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和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还要更加注重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 能力的塑造,因此要设计研究出科学合理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满足教学目标的 需求。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实践环节的设计安排,它是理论教学的验证、实践 和创造,是对理论教学的丰富和发展。广告学不是纯粹的文科专业,从业务看,它属于知识 技术智慧密集行业,科技含量较高,操作性较强。这种亦文亦理非文非理的属性给实践教学 环节的设计带来了难度。

我们的思路是:从培养高素质广告学人才的目标出发,根据广告科学和行业发展的现状 与趋势,以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广告职业素质教育为重点,以调整设计实践 课程类型和课程内容及教学过程为手段,对广告学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和改革创新, 建立新的广告学实践教学体系。提出设计出亦文亦理非文非理的实践教学内容和过程模式的 改革思路。传统的实验实践教学是单纯以消化吸收所学理论为目的、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导的 单科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本研究欲将其转化为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的,以设 计性、综合性、创造性实践课程为主导的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实践教学内容新体系,彻底 改变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的补充、依赖和附属的地位,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 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实践环节的设计中应把握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广告学是文、理、工、艺、经 、管兼容的专业,实践教学要体现知识手段的综合化。广告学属于应用学科,实践教学环节 和内容要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第二,广告学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要与业界发展结合,体 现业界发展的先进性,体现职业化和技能化特点。第三,将各实践环节的设计置于整体课程 体系中来统筹考虑,既要互相独立,不重复交差,又要彼此连贯,逐层递进。使每个实践环 节既具有不可替代性,又被整合到统一的实践目标体系链条中,并做到四年不间断。



二、实践环节方案及类别

1、认识实践类

认识实践的安排主要是让学生对广告行业和业务有一定的接触,观察了解所学专业的用 途,增加专业的感性认识。该类别设置三个环节:广告见习、读书报告、广告市场调查。

广告见习是广告学专业学生实习的第一步,安排在大学一年级比较合适。该实习一般做 法是通过参观各级各类广告公司,请公司专职人员作专门讲座、学生在公司做短暂停留观察 ,认识并了解广告公司及业务情况,了解项目的策划与广告推广工作流程,使学生对广告业 务形成初步的认识和感受,为陆续学习的专业课积累专业认知经验。 

读书报告是大学一年级结束时的读书实践活动。通过修养类和专业类图书的阅读,开阔 视野,加强低年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专业素质积累,为以后的其他实践环节打下文化基调。 读书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然后在全年级召开大型读书报告会,最后每人上交一份读书报 告。

广告市场调查是对全部商业活动的资料、情报和数据进行系统、客观、广泛且持续的收 集、记录、分析、评价,并做出结论与建议,供企业经营决策者参考的一种活动。在广告学 专业中,广告市场调查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它为广告策划提供第一手资料,为广告决策者提 供可靠的数据和信息;也可以是一项独立的工作技能,专门从事各种信息调查与研究。由此 可见,广告市场调查是训练学生掌握调查知识与技能的重要环节。该项目安排在第三学期, 是在学习了市场营销和广告调查及相关调查软件等课程之后进行的实践活动。

2、课程设计类

课程设计走的是工科路线,就是在某一门课程学习结束时,利用课程的基本原理或核心技 术设计一个项目。在广告学专业课程中,部分策划、制作类课程可以设计此环节。如广告策 划与创意、公共关系与实务、影视广告摄制、企业形象策划等课程。

广告策划与创意的课程设计实际就是做一个项目的策划,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

基本 功训练。教师给出选题或学生自拟项目,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广告策划方法和创意技巧, 作模拟策划,要求在策划程序规范上与市场接轨,要有操作性。学生分组开展活动,教师作 相关细节要求,然后在一定范围内展示。

公共关系与实务课程设计主要是做一个公关策划。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立足于某一 企业的形象传播和公众关系的建立与维护,挖掘机会,形成公共关系活动项目,然后对项目 所涉及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调研与分析,形成公共关系活动框架,并对其进行合理性、 可行性和创新性的分析论证。之后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公共关系活动的策划,形成公 共关系活动策划书及活动项目计划书。最后通过一定的评价程序,选择质量高、可行性强的 项目进行模拟实施。整个过程在老师指导下由项目组长组织控制,活动结束后集体讨论项目 的可行性、创新性等,发现问题并作弥补。 影视广告摄制课程设计主要进行影视广告的策划、创意、制作技巧训练,将理论与实践 结合起来,进行影视广告的摄制和简单的影视广告的编辑。该项目通过实践操作,应使学 生了解影视画面的含义、影视摄像的造型元素及影视广告的基本原理,了解影视画面编辑的 艺术与技巧,掌握影视广告的策划与创意、影视广告拍摄、制作技术的基本技能,掌握并能 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影视广告拍摄和基本的影视广告编辑与制作。一般分组进行,必须实地 拍摄,编辑制作方面规定应用具体技术或艺术技巧,最后拿出一个15或30秒的广告作品及 工作脚本。

企业形象策划课程设计通过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等的全案策划 训练,培养学生熟练进行企业形象策划与形象传播的能力。在操作中可以灵活设计或选择项 目,可以选择现实中形象传播不佳或没有形象传播的企业或事业单位立项,也可以自己考察 合适的创业项目,成立一个模拟公司并为公司进行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 系统的策划及其内外传播策划,形成企业识别系统手册和企业识别系统传播策划书。最后组 织成果讨论、评选、展示。

3、创作实践类

创作实践类设计了一个项目即广告创作。广告创作包括广播广告创作、电视广告创作( 含拍摄与制作)、平面广告创作,每一个品种都含文案,是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该项目是 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制作的研究性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训练项目。通过该环节 的教学,使学生在具体的单项创作中对策划、创意、制作理论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应用能 力和创新能力。广告创作的内容: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对特定的产品进行分析,以产品或品 牌定位为核心,确定产品卖点,选择最佳创意角度,通过平面广告、影视广告、广播广告进 行品牌传播;从广告传播的角度对广播广告、影视广告、报纸杂志广告的传播方式进行研究 ,制作相应的广告作品。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说明会或展示。

4、研究类 

研究类项目设计了科研训练两项,一项是文案研究,一项是模拟课题训练。

文案研究是在第五学期进行的一项应用研究必修训练科目。通过对广告作品与案例的研 究训练,旨在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综合运用,提高整合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创新素质,训练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广告作品与案例的研究训练,学生基 本获得以下几方面应用能力:广告文案的文字部分鉴赏与分析能力;影视广告作品鉴赏与分 析能力;平面广告作品的鉴赏与分析能力;各类广告案例的分析、研究能力;写作分析评论 文章的能力。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作品鉴赏与案例分析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搜集相关资料,整 理数据,撰写评论和报告。

模拟课题训练是在第七学期进行的一项应用研究必修训练科目。通过科研课题的申报程 序训练,旨在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综合运用,提高整合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创新素质,训练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科研课题的申报程序训练,学生基本 获得以下几方面应用能力:科研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运用能力;专业论文选题能力; 科研项目的基本申报能力(含申报程序、撰写课题论证报告、填写课题申请书、实施课题研 究等);答辩能力;学术道德修养自控能力。要求学生严格按照科研课题的申报要求与规范 进行选题、搜集资料、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论证课题、撰写报告、结论研讨、答辩等环节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锻炼科学研究能力。

5、综合类

综合类项目设计了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任选一个)、毕业实习。

学年论文是在二、三学年课程结束后进行的综合项目,安排学生结合该学年专业课程, 练习撰写学术性论文。这是全面提高本科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广告领域某一课题 的调查研究和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广告业的实际情况,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去巩固、充 实和深化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各种调查研究和搜集资料的方法和手段,熟悉学术论文 的基本规范和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各门课程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广告实践 中某一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在大学阶段全部学习成果的总结性作业,是衡量毕业生 能否授予学士学位的重要依据。在这个意义上,大学毕业论文也是学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 生在导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和解决本学科或行业 的某些问题。写作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掌握正确地提出问题、深入地分析问题、科学地解决问 题的方法,培养科研能力、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和写作 能力,提高思考和创造力,为毕 业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的一次综合训练。

毕业设计长期以来是针对理、工、艺术等学科专业安排的综合实践环节,相当于文科的 毕业论文。该项目应用于广告学专业,主要与我们培养目标定位有直接关系。我们主要培养 策划类人才,策划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功。学生毕业时可以选择作策划方案,要求策划的产品 或服务必须结合当前市场,作实地调查和战略分析,制定可执行的营销、传播策略,并作效 果预测。作出一个完整的策划方案,请相关企业代表与学校指导教师共同审查。这个成果与 毕业论文同样是衡量学生毕业能否授予学士学位的重要依据。

毕业实习是专业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科目,是实践教学的高潮。该科目的进行,是对学 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检验,是对学生整个专业知识结构和学科能力结构的总考察;是 教师对教学成果的验收,是学生对广告职业生活的全面熟悉、适应和演习过程。此项实习, 拟达到以下目的:让学生深入广告行业,参与具体业务,熟悉工作流程,锻炼操作能力,为 毕业后进入广告行业作心理准备;使学生将所学的广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培养锻炼学 生在广告策划、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检验广告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检验 教学质量,反馈人才培养规格,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毕业实习设计了广告策划、 广告管理、广告设计制作、广告教育等内容,要求在双方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承担或参与实 质性的业务,回交工作方案和对方案的分析、相关工作调查分析、可视性实习成果、实习 报告等。

以上实践环节安排见下表:

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bg(!〗〖bhdfg6mm,fk20mm,k25mm,k35mm,k15mm,k15mm,k30mm,k20mmf〗

三、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方案的特点及诸环节之间的关系

1、实践教学方案的内容与理论课程紧密相连

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拓展和提升,在方案中体现出了与理论教学内容的紧密相连。 实践项目大多为理论课程的延伸。因为广告学的应用学科性质,理论教学要有与之相配套的 实践教学环节,使实践课与理论课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学 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2、实践教学方案中的项目设计体现了较完整的结构性特点

作为一个专业实践教学方案,一定要注意从人的认识规律和专业技能整体构成出发去构 建。本方案的设计从认识实习到社会调查,从策划与创意、公关、cis、影视到广告案例研 究、广告课题模拟,适合人的认识规律和学习规律,并且科学地阐释了广告业务的各构成部 分。

3、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体现内容上的逻辑关系

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既体现了与教学内容相容关系、延伸关系,又加强了各环节之 间循序渐进的逻辑关系。第一类实践环节包括广告见习、读书报告、广告市场调查等,这些 实践课程是训练学生从业能力的必修课,它与理论课相辅相成,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第二类实践环节是课程设计类,有广告策划与创意、公共关系 实务、企业形象策划、影视广告摄制,在开课时间上体现出前后关系。第三类实践环节是创 作类,设在第7学期末,这时学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基本形成,创作出较成熟的作品是水到 渠成的事。第四类实践环节是研究类,其中的两次科研训练呈递进关系。第五类实践环节是 综合类,含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学年论文是对一年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知 识的综合运用。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是对四年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运用。体现了由 浅入深、学以致用的规律和目的。

毕业论文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写作课程 实践教学 改革

[作者简介]王焕玲(1972- ),女,河南南阳人,南阳理工学院文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写作教学。(河南 南阳 47300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5-0167-02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和理论,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较高的文学审美鉴赏能力,系统掌握文化传播或中文教育理论及相关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近些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网络编辑、报纸杂志编辑、办公室文秘、广告文案策划与写作等工作,这些岗位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写作能力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而言,写作能力是最能彰显本专业人才优势的素质之一,也是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一般都会开设基础写作、应用写作、广告文案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等写作类课程,这些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学生写作能力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一、应用型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类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开设缺乏持续性和系统性。写作能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应该贯穿大学四年的学习之中,并且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应学生的就业需要。但是目前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写作类课程一般只在低年级开设,缺乏写作能力训练的连续性。

2.课程重理论、轻实践。为了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必须在课程理论讲授的同时设置一些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很多高校的写作类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上尚属空白,即便有的安排了实践教学环节,也被教师安排为课堂练习,没有真正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提升写作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无法得到实现。

3.缺乏激励机制,无法调动教师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实践教学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但是由于目前高校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写作类课程的任课教师缺乏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致使实践教学流于空谈。

二、调整专业课程体系,科学设置写作类课程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该从专业的高度来设置写作类课程,保证学生每个学期都有写作类课程,保证每位学生在大学期间都能够有专人负责指导和监督,保持写作训练的连续性,让写作能力训练不断线。从一年级开始结合学生的其他专业课,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开设基础写作、应用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广告文案与写作、应用写作综合训练、企业内刊编辑、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课程,这样从基础知识和理论到具体文种的写作到综合写作,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1.第一学年:奠定基础阶段。新生在入学伊始,教研室便为其指定专业指导教师,由专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大学四年的专业发展,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趋向,为其制定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写作能力是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之一,专业教师应对学生四年的写作学习提出指导意见和明确要求,可要求学生四年中完成100篇文章的写作任务,每年完成篇目在25篇左右;写作类课程的考试成绩必须为良;必须在校内文学刊物和网站上发表一定数量的文章。

2.第二学年:技能练习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开设基础写作、应用写作两门基础课程。基础写作课程主要讲授写作的基本理论及知识,教会学生如何提炼文章的主题、如何选取材料、如何布局谋篇、如何锤炼语言等,从各个环节教会学生基本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要求学生能够在赏析佳作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基本文体写作。在基础写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设应用写作课程,教师通过对各种应用文体知识和写法的讲解,通过各种应用文体训练,使学生能够进行行政公文、事务文书和专用文书的写作。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完成30篇以上的作品。

3.第三学年:专业提高阶段。在第二年的基础上使其进一步学习新闻文体和广告文案的写作,要求学生能够在校内外刊物上发表一定数量的新闻稿件,能够进行简单的广告文案与写作。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很大一部分会进入企业,从事企业文化宣传工作,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有必要开设一门企业内刊编辑课程,这门课程开设时可集中进行,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走进企业,使学生接触企业内刊,了解内刊运作的程序和编辑组稿的要求,指导学生参与企业内刊的编辑。这种集中实践的形式,将会很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特别是新闻文体的写作能力。学年论文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必开的写作课程之一,这门课程一般开设在三年级的下学期,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写作技能的基础上初步进行专业论文的写作,这门课程能够使学生在较高层次上对专业知识与写作技能加以整合,培养专业的审美体验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表达能力以及专业论文的写作能力。

4.第四学年:应用验收阶段。在这一阶段,可以设置三门综合性的实践课程:应用写作综合训练、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应用写作综合训练课程主要通过为学生设置相关实践情景,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进行各种文种的写作,强化之前的写作课程的理论及能力,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应用写作能力;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必须进行的专业论文写作环节,也是对学生四年来专业课学习的总结和验收环节,训练和测试学生的专业综合研究能力和专业论文写作能力。

三、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1.增加写作类课程课内实践时数。为了突出学科的应用性,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汉语言文学专业大都开设了应用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广告文案与写作等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由于传统思维定式的影响,写作类课程的教师往往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在制订培养方案的时候,这些写作类课程的实践时数或者为零,或者比例相对较小,即便一些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安排了写作类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但是由于受到学术型、理论型教学模式的影响,这些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往往被理论授课环节所替代,课内实践环节往往形同虚设。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必须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写作类课程实践环节的比重,最好能将理论与实践的比例保持在31 的水平,这样才能将实践教学落实下去。另外,为了确保实践教学环节能够确实被执行,我们还应该有详细的课内实践大纲。

2.开设写作类集中实训课程。为了强化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应在高年级开设不同种类的集中实践课程,如应用写作综合实训、企业内刊编辑等课程,这些课程既有对学生专用文种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也有对学生专业综合写作能力的训练和考核。这些集中实训课程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模式,让学生利用这个机会参与到实际工作中,提前了解未来的工作岗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具体要求。例如担任应用写作课程、企业内刊编辑课程的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相关企业,使学生在企业集中实习,参加企业的行政工作和企业内刊编辑工作,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行业对专业能力的需求,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和采编能力。

3.搭建校内外实践平台。写作能力的培养不仅仅需要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练习。因此学校和写作课程的教师应该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文学刊物和校园网络,使之作为学生习作发表的阵地,鼓励学生参与院校的文学刊物,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校应该加强对外联系和合作,建立多家专业实习基地。学校可以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把学生分期、分批地派到企业,参与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和文化宣传工作,例如撰写日常行政工作文案、企业策划宣传文案、企业内刊文案等,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真正了解到行业对学生写作能力的需求,从而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好地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也更早地适应了社会的需求。

四、实施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开展实践教学

应用型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包括汉语阅读能力、汉语写作能力和交际能力等。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为了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督促学生加强平时的写作,需要给每位学生指定一位责任导师,由导师负责指导、监督、跟踪学生的写作。为了加强写作类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也需要写作课程的任课教师投入极大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目前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无法深入推动,其原因之一在于任课教师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深层的原因是高校缺乏对实践教学环节工作的激励机制。指导老师为学生批改文章、带领学生参加企业实践活动总是在课外进行,教师不能得到任何形式的补助,而且这些活动耗费教师很大的精力,使其无法集中精力搞科研,而社会实践的成果又无法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要件,因此许多教师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将实践教学环节改为理论环节,把学生禁锢在课堂内、书本的教条上,使写作课程的教学与社会严重脱节,背离了设置写作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初衷,也就无法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是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面临的一个普遍的问题。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必须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必须使专业指导教师有足够的热情和精力,这就要求高校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实践教学改革,鼓励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积累实践经验;对积极参加实践教学改革的教师实施资金补助;对参加实践教学改革的教师在职称评定时予以职称晋升政策的倾斜;为教师创造实习、实践环境等,这样才能激发教师指导热情,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紧密结合实际,探索各门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各门写作课程的教师要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课程自身的内容和性质,逐步探索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基础写作课主要培养学生基础文体的写作能力,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鼓励和帮助学生创办文学刊物、利用网络平台写作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方式的探索,特别是在当今网络技术发达的时代,基础写作课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撰写博客文章,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应用写作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文种的写作能力,教师可通过创建新的实训模式、编写切实可行的实训方案、校企合作办刊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探索;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实践性较强,更应该创建开放式互动式写作教学平台进行实践性教学改革,而不是拘泥于传统的文本和案例,应该想办法把学生拉出校园,发现身边的新闻,随地取材,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采访与写作能力;广告文案写作课程也要研究各行业对广告文案写作教学的要求,探索课程的实训模式,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和写作能够与社会实践接轨,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潘连根,王静义,李佩伦.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版,2000(1).

[2]徐渊.强化写作能力 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J].学理论,2011(10).

毕业论文案例范文第6篇

关键词:论文写作 学位论文案例分析 MTI

学士论文(或称毕业论文)的撰写、指导与答辩是英语专业毕业前的一项教学活动。本文以MTI翻译报告《从功能主义理论视角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笔译教材的编写》为例,拟分析学士论文写作的问题。

中英文摘要是内容的高度浓缩。有以下特点:(1)短小精悍。(2)类别分明。论文摘要通常有概括型摘要和信息型摘要,或者描述性摘要和资料性摘要。(3)结构固定。(4)内容完整。包括①研究的目的和范围;②研究的方法;③研究的结果;④作者对研究的主要结论等。(孔令翠,2015)

而本篇论文摘要如下: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及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在这一过程中英语作为交流媒介和信息传递工具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

本论文共分四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介绍本论文的选题原因、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第二章介绍功能理论具有代表性的的精华思想并简单概述在该思想指导下的翻译策略的选择。第三章通过分析国内现有的MTI 教材编写特点并结合今后新教材需要改进的创新点,提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教材的编写思路。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为后来学者的研究提出建议,并提出该论文的不足之处。”

笔者发现,最后一段出现问题:功能目的论没有在摘要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即论题和论文本身脱节。论文议题在于功能目的论,而在摘要中却只提及一句话,因此,不合格。

那么,如何才称合格的中英文摘要呢:

(1)着重反映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排除在本学科领域已成常识的内容。

(2)避免与题名在用词上重复。

(3)切忌罗列各章节标题。

(4)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及公式和参考文献号。

(5)摘要是在正文完成的基础上再提炼、概括写出。

(6)用词要精炼,字字推敲,句句斟酌。

把握以上六点,即可完成一篇合格且优美的中英文摘要,给论文读者简要明了的论文提示。

学位论文写作是MTI教育的灵魂。本文分析学位论文写作的摘要出发,分析学位论文写作的具体问题,希望为学位论文的写作提出有益的建议。

参考文献

[1]Christiane N.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 Expained [M]. Shanghai: 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Steven Pinker. The Sense of Style: The Thinking Person's Guide to Writing in the 21st Century[M]. New York: Penguin Books, 2015.

[3]孔令翠,翻译硕士教育发展的困境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8).

[4]孔令翠,罗明礼,王慧.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危机与出路--以精品课程建设促学术性、师范性与人文性之融通谋出路的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 (11).

毕业论文案例范文第7篇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提高教学质量上来。提高高校新闻传播类课程的教学质量,除了教育经费的投入、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等环节外。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尤其重要。依笔者所见,授课方式、实践教学方式、考试方式、毕业论文(设计)方式等早就应该改革了。

首先,改革授课方式。我国大学的新闻传播类课程的授课长期采用“满堂灌”方式,即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师是主动者,学生是被动者。教师往往给出问题的结论,而学生很少提问题。一堂课下来,教师累的要命,学生的思维则几近僵化,没有了个人的思考空间和机会,结果,无论是课下做作业还是期末考试答卷成了千第一律的雷同,离开教师讲授的内容就不会回答问题了。这种方式由来已久,上世纪80年代初我当学生的时候我的教师是这样,现在我当教师都20年了仍然是这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一切事物都在变、都在改,可是大学的这种授课方式丝毫没变。就笔者曾担任过的新闻传播类的基础课《中国古代文学简史》来说,学时设置要么68要么51,因采用“满堂灌”式,课后即使让学生赏析一首小诗,大多数学生要么不知从何下手,要么不得要领。大学授课方式,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判断、去思考,也可以学生提问,教师答疑,总之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的讲授只起一个启发和引导作用,特别是这类专业。操作性较强,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应该缩短教师的讲授时间。改变“满堂灌”方式,相应增加学生的自学时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怎样去改?再就《中国古代文学简史》来说,可采用教师、学生平分学时的方式进行,即教师在课堂讲述占一半学时。学生自己思考完成单元作业(小论文)占一半学时。这种方式可以用两种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方法完成,一是设置一位教师完成这门课。讲完一个单元即指导学生进图书馆自己动手查阅资料完成一份课程作业,题目可自选,也可由教师来定;另一种方法是一门课程可设置二位教师来担任,即在学时不变的情况下,一位教师负责讲授理论,另一位教师负责辅导学生完成单元作业(小论文)。这样坚持下来,每讲授完一门课程至少可以做三份以上的单元作业练习,而在做作业阅读资料的过程中,课本上的客观性内容也得到了掌握。这种方式不仅仅使学生受到理论启发,而且从动手到动脑都得到了锻炼。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牢固。它不仅适用于文史哲等课程,而对于新闻传播类这样的操作性强的专业更加实用,从而相应解决了学生自学时间少、上图书馆时间少、自主思考时间少的矛盾。

其次,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在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观念影响下,高校的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仍然不得完善,不但教学设施差,教室安排紧,而且教育手段、教学方式单一,致使实践教学有名无实,形同虚设。单就实习这一环节来说,目前,基本以这样二种方式进行:一是“放任自流”式,即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待实习期满后随便开具一张加盖公章的实习合格评语,回校敷衍一份实习报告交差了事。这种方式往往是学生以实习的名义走出去,要么回了家。要么找一个毫不相关的公司打工挣钱去了,此方式又被人称为“放羊”式;再一种方式是“走马观花”式。这一方式虽然由教师带队集中实习,但由于受时间、场地和经费的限制。多数情况下只能是随便走几家与专业相关的单位,请业界人士介绍一下业内情况,之后结合课堂教学写出实习感想、见闻或体会,算是完成了实习报告。以上二种方式显然达不到实习目的。尽管有的学校实行了校企联合实习法,又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无论是哪个企业若同时满足几十个甚或上百个人的实习要求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这样的实习也很难按要求进行下去。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笔者认为,高校丝毫不能忽视实践教学。

目前,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应该在更新观念、加大经费投入、逐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同时,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方式的改革。试提出以下思路:

第一,实行实习教学指导教师制、小团体集中实习法。学生入学后,一旦进入实习阶段,即在本专业内选择实习指导教师,其选择办法可依毕业论文导师制方法进行。指导教师一旦被选定即全程负责相应的学生的在校四年的各个实习环节。每个环节均由指导教师带队进行小团体集中实习,专业相同实习学时与日期相同。实习指导与毕业论文指导可为一位教师,即二个环节均由一位教师负责到底。这样既利于师生互相了解,教师责任明确,责任心增强,而且小团体进行,便于操作,可避免上述不良现象的发生。管理上,对教师可课酬制,可津贴制,实习业绩还可与工作考评、职称评审等挂钩;学生根据规范化要求,写出实习报告,记人平时成绩,为撰写毕业论文奠定基础。

第二,与改变“满堂灌”讲授方式相适应,构建模块式课程结构,改变实践教学学时过少的状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资料室、图书馆、实验室以及与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外语教学、案例教学以及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及早进入实践教学环节,把实践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第三,积极开展讨论式、小团队科研项目式等教学方式,通过举办各种论坛以及与媒体合办节目等,让学生呼吸到本专业的最新知识空气,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开展丰富的知识点和思想的交流,提高其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这样一来,或许有助于提高这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实践教学的目的。

再次,改革课程考试计分方式和内容设置方式。高校的课程考试是检验学生的学业和能力的重要环节。高校传统的课程考试计分方式一般分为二部分,即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平时成绩所占分值往往为20%~30%。期末成绩占80%或70%,其内容不外乎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简析和论述等,新闻传播类专业的课程考试也是如此。这种考试方式和内容设置方式存在两大弊病,一是学生平时可以不学习,期

转贴于论文联盟

末考试时临阵磨枪便可以及格,没有学习动力;二是简析、论述之类的题目要么由教师的讲义死记硬背而来,要么不得要领。不着边际,总之没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在内。这种方式既不利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也不能很好地锻炼他们的创新思考能力,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据了解,对于这种传统的考试方式,此前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曾做过改革。这所学校将学生学期课程总成绩的分值平均分配在了平时和期末,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5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平时测验、期中考试等。就此,笔者受其启发提出两点想法:其一,如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将传统的课程考试计分方式改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50%;其二,重新设置期末考试的试卷内容,即在保持原来考场答题时间长短不变的情况下,试卷的设置只出现“填空”“名词解释”之类的客观性内容,不再设置分析、论述类的主观性题目,其目的不是不考核这类内容,而是将其纳入平时成绩中计分。平时成绩的评定依据除了出勤率、课堂表现等外,主要结合教师讲授中的单元作业练习(小论文)给出,这样一来不仅客观性内容面广、比重大了,学生平时不得不拿出一定的精力去尽力掌握书本上的客观性知识,而且就主观性内容来说,在教师的辅导下,随着课程的进展完成单元作业练习(小论文),学生自然会重视起来,他们再不至于仅仅死背硬记教师的讲义,或者不得要领、不着边际了。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全面掌握,又锻炼了他们动手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还避免了平时偷懒、期末临时抱佛脚的现象。

最后,改革传统毕业论文(设计)方式。毕业论文(设计)既是对学生4年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验,也是对其创新能力的锻炼,在教学环节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但是,传统的毕业论文(设计)方式不尽科学且弊病很多。其弊病表现在规范方面:好多高校的这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方式不分专业,一个模式,大一统,不能反映专业特色;表现在选题上:一是选题大而无边,不能很好地结合培养目标选题,体现不出综合运用知识、训练创造能力的目的,内容偏离专业;二是雷同现象颇多,远达不到一人一题的标准要求;在写作上的弊病,或者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方法不得要领,不像论文,或者是水分过多,下载、抄袭现象严重,总之不能尽如人意,因此,不能达到写作毕业论文的效果和目的。在倡导“质量工程”的今天,非常有必要加强毕业论文的管理与规范。笔者认为,这一环节可以从方法与方式二方面着手。从方法上,一是分专业指导,统一要求。一方面,根据新闻传播类的不同的专业,制定分专业的指导原则,统一“专业”的形式、内容与质量要求,针对专业特点制定毕业论文(设计)规范要求和表格。突出专业特色。二是将选题与专业课的学习以及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抓住重点,进行选题。教师在讲授每门课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完成的单元作业(小论文)和实践报告,已经为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打下了基础,此时学生再在教师指导下。注意发现自己的兴趣,做到有准备、有目的的选题。三是加强校内、外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上的联合。校内学科间可以实行跨专业、跨学科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充分发挥学校在不同领域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校外可以探索与科研院所、公司企业合作培养方式,改革传统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途径。四是毕业论文(设计)可与产学研相结合,倡导“真题真做”。通过组织学生实施科研训练计划,参加大型科技竞赛等活动,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为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增添感性材料。从方式上,可以丰富多彩,既可根据平时课程单元作业(小论文)的积累,按照规范化的写作要求组织材料,进行构思写作,还可以自行设计一个“文案”,然后根据设计状况,进行理论阐述,这其中包括设计的目的、依据、特点、先进性、创新性以及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等。新闻传播类学生的毕业论文通过这样的操作方法、方式来完成,不仅能很大程度上保持“真题真做”,最终还能收到检验能力、锻炼创造力的效果。

毕业论文案例范文第8篇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专业 毕业论文 管理

课 题:该成果为北京市财政专项(PXM2012_014202_000194北京城市学院多方联动的实践育人协同平台创新研究)的成果。

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学生在校期间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笔者围绕撰写毕业论文应达到的目标、论文的选题、指导教师的选聘、指导教师评分等环节,对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论文写作的目的

1.论文是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升华的过程

学生在校期间,已经按照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修完了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以及选修课等课程,并接受了考试或考查。学习期间的这种考核是单科进行,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本门学科所学知识的记忆程度和理解程度。但毕业论文则不同,它不是单一地对学生进行某一学科已学知识的考核,而是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的能力。写好一篇毕业论文,既要系统地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并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功底。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又要有深厚的基础课和公共课知识,是一次综合的测查。

2.撰写毕业论文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大学生就业后,不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例如学生在企业从事管理工作,就要学会做调查研究,起草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为此学生要学会收集和整理材料,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将其结果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大学是高层次的教育,其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开拓精神,既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又能发挥无限的创造力,不断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既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熟练地从事一般性的专业工作,又能激发学生对人类未知领域大胆地进行探索,不断向科学的高峰

攀登。

二、 撰写毕业论文应达到的目标

1.提高综合素养

(1)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素养。要求学生恪守学术规范,独立或与小组成员一起,通过查阅文献、确定论文题目、进行调查研究、对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围绕论点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毕业论文内容除特别注明和引用外,均为本人观点,不得存在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伪造、篡改调研数据的情况。

(2)以创新为重点的科学精神。一篇优秀的本科毕业论文,不只体现了学生对本科阶段专业知识的掌握,更应体现出学生在领悟专业知识基础上的创新和提升。这就要求学生关注社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结合专业特点,有目的地对社会、企业的现状做调研,即结合实际情况,印证理论观点或针对某些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调研部分离退休人员理财、消费的倾向性,结合金融行业发展现状,帮助银行、证券公司设计出适合离退休人员的理财产品。

学生在本科阶段能够在社会、企业已有的产品、服务、管理模式等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研究,增添自己研发出的新产品、新服务、新管理模式。这样形成的毕业论文就符合学校对论文“创新性”的要求。

(3)以实践为第一的治学态度。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为学生接触社会和企业实际,特别是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契机。经济管理学部的专业以文科类专业为主,文科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离不开社会。因此,学生们应该抓住撰写毕业论文的机会,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去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并尝试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来促进社会的发展。

2.提高科研和论文写作能力

(1)查阅和翻译文献的自学能力。学生在确定论文题目前,一般都会经过“明确选题方向、查阅文献资料、考虑写作条件、听取导师建议”等几个步骤。这个过程是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但指导老师不会亦步亦趋地进行指导,主要需要凭借学生的自学能力来完成。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文献,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发现自己的研究兴趣所在,并与指导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可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2)资料分析能力。学生对通过访谈、收集自填式问卷等社会调查方法搜集到的资料,还需要进行系统的分析,才能揭示出其所包含的众多信息,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因此资料的分析是研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根据资料的性质,我们可以将资料的分析方法划分为定性资料分析方法和定量资料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是指不通过数学语言,单纯地依靠文字语言进行资料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方法是指通过SPSS、Excel等工具,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探索、揭示出不同变量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或相互制约的关系。学生们结合论文撰写要求,对资料进行分析的过程,就是有效提升资料分析能力的过程。

(3)论文写作能力。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考核毕业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依据,是证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的手段。经济管理学部将本科毕业论文定位在“调研型论文”,同时对毕业论文的写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学生的论文观点明确、论点突出、论据充分、逻辑缜密、条理清晰、前后内容避免重复、矛盾。

3.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1)自我管理能力。学校每年安排学生撰写论文的周期约为9个月,在这9个月中,学生们要参加就业实习、面试、职业资格考试等各种活动,学习任务压力很大。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重在对结果的把控,不可能每天都督促学生完成相应的论文撰写任务。这就要求学生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否则难以按时完成一篇完整的毕业论文。

(2)人际沟通能力。调研型论文需要学生们通过发放问卷、收集问卷、面对面访谈(或电话访谈)的方式来进行调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几十位甚至上百位的调研对象进行沟通,旨在说明调研的意图、获得调研对象的理解和支持、获取更多的资料等,这个过程对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是一个锻炼。

(3)团队合作意识。学生们可以独立或以团队的方式完成一篇论文,若采取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一篇论文,就要注意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即做到各自发挥所长、优势互补,相互之间多沟通、多分享。这就要求学生们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与分享,发挥团队的优势。

三、适用的毕业论文的类型

按照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毕业论文分为设计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理论性论文等四种类型。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适合撰写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又可分为两种:其一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通过缜密的理论推导和数据运算,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它侧重于理论方面的分析,用基础理论进行推导和论证;其二是学生通过对某种社会现象、企业产品、竞争对手或消费者等情况进行调研,并结合其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形成一篇调研型论文。

立足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学生和专业的特点,对于应用型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选择调研型论文作为学生的毕业论文,无疑是更有效、更实用的论文类型。

四、毕业论文的选题

实践教学是个系统工程,本科毕业论文作为大学四年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起着“整合专业知识、体现学以致用、总结升华实践教学成果”的重要作用。学生在进行论文选题时,应兼顾“学生想做、学生能做、企业需要做、时效性”等原则。

1.应该有研究的意愿

学生要对某个企业的管理、某种产品等有研究的兴趣,希望结合自己学过的专业知识进行研究和探索。

2.应该是学生能做的

论文在调研、写作中要具有可行性。学生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需要进行的调研工作、获取的数据等,都应是能够通过自己或团队的努力可以达成的,且是学生力所能及的课题。

3.应该是专业、社会或企业的切实需要

研究社会、企业或专业发展所切实需要的课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研究的成果也会更有价值。

4.应该提倡选题的时效性

学生的选题提倡与社会、企业热点问题相结合,这样有利于获得更多的资源的支持,有利于学生养成关注社会发展、与时俱进地研究社会、企业问题的习惯。

五、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

1.做好论文指导教师的选聘工作

笔者以所在高校经济管理学部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为例,对论文指导老师应具备的关键素质要素进行分析。2013届本科毕业生各专业人数、指导教师高级职称所占比率、学生论文成绩等信息,详见表1。

表1 论文指导教师职称与学生论文成绩一览表

专业 毕业生人数 指导教师高级职称占比 学生论文平均分 论文成绩优秀率

金融学 254 50.0% 75.7 0.8%

国际贸易 96 81.8% 77.0 1.0%

工商管理 190 81.0% 79.0 3.7%

小计 540 100% 77.2 2.0%

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于“指导教师高级职称占比”最高的国贸专业,其学生论文的平均分数在三个专业中并不是最高的。将“指导教师高级职称”所占比率分别与“学生论文平均分”“论文优秀率”做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指导教师高级职称占比”与后两项内容均不构成显著相关。由此可以看出,具备“高级职称”的指导教师未必指导出优秀的学生毕业论文。笔者在论文撰写整体工作结束后,随机访谈了其中的50名毕业生,当问到“论文指导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时,有90%的学生将“责任心”作为其最重要的素质,而“行业专家”“职称”“学历”等均排在“责任心”之后。

因此,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我们在选聘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时,应该把“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作为决定选聘与否的第一要素。

2.关注论文评分的公正性

笔者所在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评分由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学生现场答辩成绩三部分构成,分别占到总分的50%、30%和20%。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将按同一份《论文成绩评价量表》上列示的评分维度、评价标准,对学生论文进行评分。将评阅教师的打分计入论文成绩,显然是为了更好地体现论文分数的客观性、公正性。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笔者在查阅学生成绩时,发现个别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的打分相差在30分以上(均以100分为满分)。笔者将二者的打分做了皮尔逊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详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454,属中度相关。我们在毕业论文的整体管理过程中,不乏对学生的教育指导、对业务流程的研讨和宣讲,但缺少对“如何对论文进行评分”的培训。导致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在打分时出现较多分歧。

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毕业论文管理工作中,应该加强对指导教师、评阅教师进行“论文评分”方面的培训,开发相应的课程和论文案例,以保证论文分数的客观性、公正性。

表2 论文指导教师评分与评阅老师评分之间的相关系数表

指导教师评分评阅老师评分

指导教师评分Pearson Correlation 1 .454(*)

Sig.(2-tailed) .000

N 540 540

评阅教师评分 Pearson Correlation .454(*) 1

Sig.(2-tailed) .000

N 540 540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3.定期做好中间过程论文指导工作的教学管理

毕业论文的整体管理过程从开题到答辩有近9个月的时间,在这段相对较长的时间里,我们往往关注的是“一头一尾”的工作,即关注的是论文开题、确认论文指导老师,以及最后的论文答辩工作。在中间这段时间里,我们往往把对学生的论文管理等工作全部授权给论文指导老师。而对于民办高校来说,超过半数的论文指导老师来自于其他高校,中间过程若不加以把握,将很难对其指导的质量加以把控。

因此,在论文指导过程中,学校应以专业为主导,定期开展论文管理过程相关的研究工作。这样,一方面能够解决论文指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检查指导老师的工作进度。

总之,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学生在临近毕业时一次梳理、总结、检验、提升自身本科教学阶段学业的重要过程,只有学校各层级加以重视,并在关键点上做好监控工作,方能帮助学生真正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体会到学以致用,并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晓辉,王莹.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毕业论文案例范文第9篇

首先,改革授课方式。我国大学的新闻传播类课程的授课长期采用“满堂灌”方式,即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师是主动者,学生是被动者。教师往往给出问题的结论,而学生很少提问题。一堂课下来,教师累的要命,学生的思维则几近僵化,没有了个人的思考空间和机会,结果,无论是课下做作业还是期末考试答卷成了千第一律的雷同,离开教师讲授的内容就不会回答问题了。这种方式由来已久,上世纪80年代初我当学生的时候我的教师是这样,现在我当教师都20年了仍然是这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一切事物都在变、都在改,可是大学的这种授课方式丝毫没变。就笔者曾担任过的新闻传播类的基础课《中国古代文学简史》来说,学时设置要么68要么51,因采用“满堂灌”式,课后即使让学生赏析一首小诗,大多数学生要么不知从何下手,要么不得要领。大学授课方式,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判断、去思考,也可以学生提问,教师答疑,总之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的讲授只起一个启发和引导作用,特别是这类专业。操作性较强,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应该缩短教师的讲授时间。改变“满堂灌”方式,相应增加学生的自学时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怎样去改?再就《中国古代文学简史》来说,可采用教师、学生平分学时的方式进行,即教师在课堂讲述占一半学时。学生自己思考完成单元作业(小论文)占一半学时。这种方式可以用两种方法完成,一是设置一位教师完成这门课。讲完一个单元即指导学生进图书馆自己动手查阅资料完成一份课程作业,题目可自选,也可由教师来定;另一种方法是一门课程可设置二位教师来担任,即在学时不变的情况下,一位教师负责讲授理论,另一位教师负责辅导学生完成单元作业(小论文)。这样坚持下来,每讲授完一门课程至少可以做三份以上的单元作业练习,而在做作业阅读资料的过程中,课本上的客观性内容也得到了掌握。这种方式不仅仅使学生受到理论启发,而且从动手到动脑都得到了锻炼。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牢固。它不仅适用于文史哲等课程,而对于新闻传播类这样的操作性强的专业更加实用,从而相应解决了学生自学时间少、上图书馆时间少、自主思考时间少的矛盾。

其次,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在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观念影响下,高校的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仍然不得完善,不但教学设施差,教室安排紧,而且教育手段、教学方式单一,致使实践教学有名无实,形同虚设。单就实习这一环节来说,目前,基本以这样二种方式进行:一是“放任自流”式,即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待实习期满后随便开具一张加盖公章的实习合格评语,回校敷衍一份实习报告交差了事。这种方式往往是学生以实习的名义走出去,要么回了家。要么找一个毫不相关的公司打工挣钱去了,此方式又被人称为“放羊”式;再一种方式是“走马观花”式。这一方式虽然由教师带队集中实习,但由于受时间、场地和经费的限制。多数情况下只能是随便走几家与专业相关的单位,请业界人士介绍一下业内情况,之后结合课堂教学写出实习感想、见闻或体会,算是完成了实习报告。以上二种方式显然达不到实习目的。尽管有的学校实行了校企联合实习法,又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无论是哪个企业若同时满足几十个甚或上百个人的实习要求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这样的实习也很难按要求进行下去。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笔者认为,高校丝毫不能忽视实践教学。

目前,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应该在更新观念、加大经费投入、逐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同时,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方式的改革。试提出以下思路:

第一,实行实习教学指导教师制、小团体集中实习法。学生入学后,一旦进入实习阶段,即在本专业内选择实习指导教师,其选择办法可依毕业论文导师制方法进行。指导教师一旦被选定即全程负责相应的学生的在校四年的各个实习环节。每个环节均由指导教师带队进行小团体集中实习,专业相同实习学时与日期相同。实习指导与毕业论文指导可为一位教师,即二个环节均由一位教师负责到底。这样既利于师生互相了解,教师责任明确,责任心增强,而且小团体进行,便于操作,可避免上述不良现象的发生。管理上,对教师可课酬制,可津贴制,实习业绩还可与工作考评、职称评审等挂钩;学生根据规范化要求,写出实习报告,记人平时成绩,为撰写毕业论文奠定基础。

第二,与改变“满堂灌”讲授方式相适应,构建模块式课程结构,改变实践教学学时过少的状 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资料室、图书馆、实验室以及与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外语教学、案例教学以及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及早进入实践教学环节,把实践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第三,积极开展讨论式、小团队科研项目式等教学方式,通过举办各种论坛以及与媒体合办节目等,让学生呼吸到本专业的最新知识空气,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开展丰富的知识点和思想的交流,提高其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这样一来,或许有助于提高这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实践教学的目的。

再次,改革课程考试计分方式和内容设置方式。高校的课程考试是检验学生的学业和能力的重要环节。高校传统的课程考试计分方式一般分为二部分,即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平时成绩所占分值往往为20%~30%。期末成绩占80%或70%,其内容不外乎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简析和论述等,新闻传播类专业的课程考试也是如此。这种考试方式和内容设置方式存在两大弊病,一是学生平时可以不学习,期末考试时临阵磨枪便可以及格,没有学习动力;二是简析、论述之类的题目要么由教师的讲义死记硬背而来,要么不得要领。不着边际,总之没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在内。这种方式既不利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也不能很好地锻炼他们的创新思考能力,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据了解,对于这种传统的考试方式,此前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曾做过改革。这所学校将学生学期课程总成绩的分值平均分配在了平时和期末,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5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平时测验、期中考试等。就此,笔者受其启发提出两点想法:其一,如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将传统的课程考试计分方式改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50%;其二,重新设置期末考试的试卷内容,即在保持原来考场答题时间长短不变的情况下,试卷的设置只出现“填空”“名词解释”之类的客观性内容,不再设置分析、论述类的主观性题目,其目的不是不考核这类内容,而是将其纳入平时成绩中计分。平时成绩的评定依据除了出勤率、课堂表现等外,主要结合教师讲授中的单元作业练习(小论文)给出,这样一来不仅客观性内容面广、比重大了,学生平时不得不拿出一定的精力去尽力掌握书本上的客观性知识,而且就主观性内容来说,在教师的辅导下,随着课程的进展完成单元作业练习(小论文),学生自然会重视起来,他们再不至于仅仅死背硬记教师的讲义,或者不得要领、不着边际了。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全面掌握,又锻炼了他们动手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还避免了平时偷懒、期末临时抱佛脚的现象。

最后,改革传统毕业论文(设计)方式。毕业论文(设计)既是对学生4年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验,也是对其创新能力的锻炼,在教学环节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但是,传统的毕业论文(设计)方式不尽科学且弊病很多。其弊病表现在规范方面:好多高校的这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方式不分专业,一个模式,大一统,不能反映专业特色;表现在选题上:一是选题大而无边,不能很好地结合培养目标选题,体现不出综合运用知识、训练创造能力的目的,内容偏离专业;二是雷同现象颇多,远达不到一人一题的标准要求;在写作上的弊病,或者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方法不得要领,不像论文,或者是水分过多,下载、抄袭现象严重,总之不能尽如人意,因此,不能达到写作毕业论文的效果和目的。在倡导“质量工程”的今天,非常有必要加强毕业论文的管理与规范。笔者认为,这一环节可以从方法与方式二方面着手。从方法上,一是分专业指导,统一要求。一方面,根据新闻传播类的不同的专业,制定分专业的指导原则,统一“专业”的形式、内容与质量要求,针对专业特点制定毕业论文(设计)规范要求和表格。突出专业特色。二是将选题与专业课的学习以及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抓住重点,进行选题。教师在讲授每门课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完成的单元作业(小论文)和实践报告,已经为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打下了基础,此时学生再在教师指导下。注意发现自己的兴趣,做到有准备、有目的的选题。三是加强校内、外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上的联合。校内学科间可以实行跨专业、跨学科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充分发挥学校在不同领域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校外可以探索与科研院所、公司企业合作培养方式,改革传统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途径。四是毕业论文(设计)可与产学研相结合,倡导“真题真做”。通过组织学生实施科研训练计划,参加大型科技竞赛等活动,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为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增添感性材料。从方式上,可以丰富多彩,既可根据平时课程单元作业(小论文)的积累,按照规范化的写作要求组织材料,进行构思写作,还可以自行设计一个“文案”,然后根据设计状况,进行理论阐述,这其中包括设计的目的、依据、特点、先进性、创新性以及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等。新闻传播类学生的毕业论文通过这样的操作方法、方式来完成,不仅能很大程度上保持“真题真做”,最终还能收到检验能力、锻炼创造力的效果。

毕业论文案例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高校文学院;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05-03

本科生导师制度始于牛津大学。20世纪30年代我国浙江大学学习牛津大学导师制,随后其他高校陆续引进导师制。专业教师对承担的课程讲究“专”和“精”,但却因上课学生人数众多,无法顾及每个学生。大多数学生对高校教师的印象:上完课便见不到人。大学生的学习则更多依靠自己的主动性。本科生导师的出现,则是对此进行了有效补充,即“高等学校实行的一种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等进行个别指导的教学制度”①。教师本身术业有专攻,但作为本科生导师,则需关注每个学生的总体发展,如各类专业知识的接受、学年论文的指导、学生的毕业走向及考研咨询。简言之:专业课老师只关注一门课,而本科生导师则关注学生整个大学学习。因此,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制度化,有利于扬弃学分制的内在流弊,有利于师生建立起良性的沟通机制”。②然而,在本科生导师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针对本科生导师制度问题,学者已有很多讨论,如何齐宗、蔡连玉《本科生导师制:形式主义与思想共识》③,尉建文、陆凝峰《默会知识与本科生导师制――基于大学生成长的视角》④等,大多为宏观研究成果。闫瑞祥《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一文中认为:“在我国当下,本科生导师制却存在导师资源匮乏、制度定位不清和形式主义严重等问题,亟需进行‘复归原意’的改革。在观念上,需秉承濡染浸淫和独立思维;在定位上,应是教学制度而非其它;在指导内容上,应实施综合指导;在指导路径上,应实现全程指导;在导师聘任上,应采用开放式导师;在运行中,需加强导师制制度建设。”⑤此外,有学者通过对具体学校导师制度考察,进行对策研究,如付铁《我国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⑥、马靖《中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变革初探――以牛津大学导师制的本土化为视角》⑦考察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高校的本科生导师工作,从指导思想、组织机构建立、导师聘任与工作考核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基于实证研究得出当前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度问题及对策的研究报告。而研究对象仅为高校所有学院,缺乏一定的专业针对性。

文学院本科生要求完成各类阅读,对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等专业知识进行有效学习,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各类课程,如师范院校有教学法课程等。很多高校文学院都为本科生设置了导师。这类导师,一般一个人负责30名学生(大一至大四),负责对学生学习指导,主要是以开设书单、督促学生按照书单读书,并做读书笔记或读书汇报的方式。本科生导师,是一项必要且有效的制度。开设必读书目,让学生以读书笔记的方式呈现读书的成果,并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进行汇报和交流,指导学生完成学年论文等,为学生规划学习生活,进行有效的指导。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属于普遍存在于各高校的本科生导师制度中,有些问题属于对学院或专业特点关注不够所致。即使是普遍问题,也需要与学院或专业特点结合起来,才能找到更有效的对策。本文以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为例,针对专业特点及学生学情,对本科生导师制度进行问题研究及具体对策分析。

一、高校文学院本科生导师设置存在的问题

本科生导师在高校文学院是比较常见的设置,但在多年实践中,存在或新生出一些问题,使得这项制度的优越性被削弱。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本科生导师职责不明确。“国内本科生阶段的导师制只有概念没有实质,许多高校推行的导师制还不是真正的导师制,普遍存在‘导师不导’的情况”⑧。所谓不导,实际上就是职责不够明确。尽管我们很清楚本科生导师是为给学生整体学习进行规划而设置,但是却存在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就是本科生导师术业有专攻,不可能每个老师都是全才,会出于专业限制,在指导过程中出现偏重自己专业课程的现象,而对其他不熟悉的课程则少介入,甚至置之不理。这样会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全,对建构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是不利的。这其实是本科生导师职责不明确造成的。

第二,书单设计不完善。大部分高校文学院,采取的是统一的书单,这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专业性。我们知道,文学院一般不止汉语言文学一个专业。以笔者就职的重庆师范大学为例,文学院还有秘书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及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虽然主体课程仍然是以“文学”为主,但各专业都有自己的专业课程,比如秘书学专业有《秘书学概论》、《管理学原理》、《秘书实务》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有《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二语言习得与教学》等,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有《影视剧本写作》、《剧情元素解析》等。即使是同一门文学课,各专业的偏重也不一样,如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应偏重元明清部分,因为元杂剧、明传奇,清代戏剧发展兴盛。

如若采取统一的书单,要求学生的必读书目一致,就会掩盖专业性,造成与培养计划的不相符合。学生的学习效果便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即使按照文学院各专业分别设计书单,还面临着另一个问题:书单与学生的课程安排及进度没有很好地结合。当然,书单的选择,是经过专业教师多年教学经验积累而成。但是,书单往往处理成分专业,如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而不是处理成“第几学期应读书目”。学生在可以自由选择的同时,也会增加盲目性,挑选自己偏好的,或者挑选难度小的。一般的课程设置情况是,古代文学是第一学期便开始,现当代文学是第三学期,而外国文学要到第五学期才开设,学生在读书单中的书目后,没有得到及时的来自专业教师的评价、讲解、讨论、交流等,读书留存的问题,很多得不到及时解答。学生的课程教师又会布置相应阅读书目,造成重复劳动,导致学生压力增大,花费更多时间,却不一定得到相应收获,可能会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

第三,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不够。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独立完成的一篇总结性学术论文⑨,它反映了本科毕业生专业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及科研能力的高低,是对学生四年本科学习的最终检验方式。但我们在对学生的学习规划中,往往重视阅读和理解能力,忽视了表达和写作的能力,这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论文指导老师的工作压力相当大。

写作毕业论文时学生面临的问题:第一,不知道论文怎么写。本科设有写作课,但教的是文学创作。学生并不清楚研究的方法,更不用说将思考过程清晰有序地展现出来;第二,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写作论文必须先做文献综述,这是必须训练的事情;第三,对论文格式也是一窍不通。毕业论文撰写前,论文写作是许多专业课堂中常用的考核方式,但其专业课程教师并不能对学生的课程论文一一指导,也无法将批改好的论文返还给学生,这些因素便导致了学生只知“论文”的概念与雏形,不知“论文”的其他因素与价值。写论文的问题都堆积到最后的毕业论文指导阶段,而学生又由于找工作、考研等多方面因素的干扰,论文的写作过程或许不能顺利完成,作为本科阶段最后一份作业,往往呈现得不那么理想。所以,作为学生学习规划师的本科生导师,不应该只重视读书笔记的批改,阅读量的提升,而忽视学生思考能力的训练、表达及写作能力的培养。

二、完善高校文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调研结果及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对策:

第一,本科生导师职责必须明确。教师对自己熟悉的专业知识,当然可以更多地进行指导。对自己不熟悉的专业,本着严谨的学术精神量力学习与指导,勿置之不理。本科生导师职责,是规划学生学习生活,对其学习过程进行介入。所以,对于非“全才”的高校教育者来说,导师除了具体指导的作用外,还有引导作用。

第二,设置与学生专业及课程相应的书单。对学生每个学期的课程设置,须经过考察和实践检验,符合学生学习接受过程。本科生导师的指导,应该是以课程设置为核心,作为一个辅助和补充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干预,而非另立炉灶,否则会让学生产生混乱。按照学生读书过程设置书单的好处是,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而且这种接受过程是循序渐进的,符合学生学情。还可以解决教师在自己专业之外的引导问题,适时与当下的授课教师进行沟通,起到联系和推荐的作用,没有什么比“及时”更有效了。

第三,本科生导师以学生学习接受习惯为基础,以高校文学院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及进度为基础,设计出具体的合理的培养计划。让学生在实习、毕业论文阶段能够轻松应对。

如秘书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总体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中文功底,较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较高的参谋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系统掌握秘书学专业基本知识、现代办公系统各项技能,具备熟练的文秘、管理实务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而具体培养目标:为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提供高级秘书人才储备;胜任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行政、公关、宣传、文案等工作;具备相应的秘书学教育教学能力,胜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秘书学专业教学工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教育提供生源。

首先,本科生导师要让初入大学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知,以便学生配合导师的学习规划。一般本科生导师都是安排在相应的专业里,导师可以以自己本身的学习经历为切入点,与学生就专业认知问题进行沟通,并以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大学四年及毕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比如在文学院的秘书学,与其他学院如经管等的秘书学有什么样的区别,有什么专业优势,这些优势是通过什么课程、什么书籍、什么训练体现出来的。而这些课程、书籍、训练等,都会一一出现在导师对学生四年的学习规划中。这样,学生就会较早走出大一的焦虑,进入学习状态。

本科生导师为学生设计书单和学习训练规划,应该是全面的,四年八个学期的安排,应该是循序渐进的。特e到高年级时期,在学生即将毕业面临社会考核的时期,更应当注重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包括总体的和具体的,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安排。当然,专业课程的设计本来就是按照培养目标而定,所以,本科生导师对学生学习的规划,也与课程设置一致。与第二点对策不同的是,这里更强调切近培养目标,对学生实际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比如秘书学专业中行政、公关、宣传、文案的工作是重点。但是在文学院的秘书学,其专业优势就是具有深厚文学功底。这个专业优势,不但体现在可以更好地进行文案写作等基本技能,更体现在对高级秘书工作的思考、计划、推行等能力方面。本科生导师可以在高年级以后,侧重对学生的训练,比如通过实际案例演练,通过学年论文的写作等,学生可以将所学化为本身的积淀,形成自身较深厚的内涵,以成为“具备熟练的文秘、管理实务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专业特性一直都很明显。但是本科生导师往往注重了读书,却忽视了“输出”的问题,即重视读书笔记的写作,这类写作多是一种印象式的,摘抄式的,而不是一个完整的思考过程并得出结论的体现。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为广博的社会科学知识,较高的文学、文化修养,坚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功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语言文学研究方面具有较大潜质,并能充分胜任我国汉语言文学教育及中小学语文教学教研工作的高水平人才。除了知识积淀、基本师范技能之外,还有就是研究的能力。毕业论文是综合检验这些能力的方式,但是往往毕业论文的进行并不顺利。这个任务,本科生导师来完成更具有现实意义。因为第一,本科生导师面对的学生相对较少,便于指导,以及反复指导;第二,本科生导师与学生共处四年,比较熟悉,为指导提供便利,如有足够的时间讲解文献综述的必要性和做法,以某些论题为例子,讲解研究方法和思路呈现等等。本科生导师在安排学生的学习规划时,可以适当加入如文献综述的练习,并以学年论文的指导为契机,为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研究技能,也为毕业论文写作最大程度地扫清障碍。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将对学生学业后期的考研、公招、各种应试、面试等都有益处。此外,还可以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论文,有时间进行其他毕业生事宜。

三、结语

虽然本科生导师制度在各高校中非常普遍,但职责不明确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由此导致的书单设计有偏差,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不够,这其实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规划的失误。事实上,虽然名称不同,专业课任课老师、本科生导师、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等,都是由文学院专业教师来承担。这三者之间,不应该是各自分离的,而应是互相融合的状态。我们对学生的培养应该是综合性的,而且是前瞻性的。本科生导师当以学生的培养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并依据学生的接受实际而进行。本科生导师需要本着极度负责的精神,为学生制定一个有序的学习规划,并时刻介入其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并保持与其他专业老师的联系,在高年级时进行必要的与培养目标相关的训练,给学生在大学本科阶段一个较完整的专业指导,使得我们的大学本科教育,特别是人文学科的教育精神得以传承。

注释:

①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33.

②刘济良,王洪席.本科生导师制:症结与超越[J].教育研究,2013(11):53-56.

③何齐宗,蔡连玉.本科生导师制:形式主义与思想共识[J].高等教育研究,2012,(01):76-80.

④尉建文,陆凝峰.默会知识与本科生导师制――基于大学生成长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12,(11):78.

⑤闫瑞祥.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J].教育发展研究,2013(11):73-76.

⑥付铁.我国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3.

⑦马靖.中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变革初探--以牛津大学导师制的本土化为视角[D].华东理工大学,2015.

⑧应小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方法与实践[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49.

⑨郭广辉.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与法学教学改革[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14:56.

⒖嘉南祝

[1]肖华.应用型本科高校立德树人探索[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4.

[2]应小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方法与实践[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

[3]者贵昌.高等教育改革论 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实践与思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何齐宗主编.导师制与本科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孙 岩(1983-),男,赫哲族,黑龙江省抚远市人,美学博士,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主要从事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审美心理与美育、少数民族美学等方面的研究。

上一篇:毕业论文思路范文 下一篇:金融学毕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