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定位与重塑

时间:2023-04-28 09:36:31

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定位与重塑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信息技术2.0实施背景,然后分析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发展,最后论述了信息技术2.0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定位和重塑,包括信息技术教师是信息技术2.0管理、培训团队的骨干力量;信息技术教师是信息技术2.0的学习者;信息技术教师是信息化教学创新的先行者;等等。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角色重塑;信息技术

2.0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信息技术2.0”)是教育部统筹规划和主导推进的一项重大教育工程,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1.0(以下简称“信息技术1.0”)的进阶。信息技术1.0关注的是教师个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而信息技术2.0关注的是信息化教学的实践应用及学校的信息化发展。信息技术教师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发挥着专业优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教育部和福建省关于信息技术2.0的相关文件中可以提炼出“主动应用信息技术”“信息化教学”与“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等工作要求,这些要求与信息技术有着密切关联,应充分发挥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专业优势,更好地推进信息技术2.0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将探究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技术2.0中的角色定位,明确其在项目中的工作内容,为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方向指引。

一、信息技术

2.0实施背景2019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指出,到2022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基本实现校长和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培训指导团队信息化指导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发展[1]。2020年,《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以下简称“省厅2.0文件”)在教育部文件的基础上,做出了具体细化的布置。自此,福建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正式启动。信息技术2.0根据学校软硬件配备情况、课堂教学过程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划分出三种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四个维度和三十项微能力。三种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分别是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三种学习场景。四个维度是指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其中“技术支持”“数据”等关键词贯穿在整个能力发展架构中,结合具体的30个微能力测评内容,可以得知信息技术2.0将信息技术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贯穿多种应用环境。信息素养的发展不再局限于信息技术学科,而是全面渗透全学科教学,这意味着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开始进入新的阶段。经统计,省厅2.0文件中7次提及“主动应用信息技术”,17次提及“融合”,44次提及“信息化教学”,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重视可见一斑。省厅2.0文件要求学校为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创造条件,并设立激励措施,将校本应用考核结果与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挂钩。近年来,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学校软硬件情况得到有效改善,教师的信息素养不断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开展教学越来越自然、越来越得心应手,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逐渐常态化开展[2]。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发展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教育与信息技术接轨得越来越紧密。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信息化软硬件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黑板+粉笔”,甚至已经开始取代“投影仪+白板”的教学方式。信息时代,教育的发展不仅体现在硬件的升级上,还表现在教育教学软件的多样化上。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教学极大丰富了授课内容和形式,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感官刺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升了教与学的效率。例如,在数理化课堂中,一些复杂的函数图像、一些现实中无法达到理想条件的物理实验、一些可能存在危险的化学实验等,都可以通过仿真软件来实现[3]。这样,不仅更加直观,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又如,在语文课堂上,VR设计厂商已经开发出虚拟实境古诗文教学辅助系统,这可以让学生通过沉浸式的互通体验,建构对古诗文的想象和理解[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还体现在教学资源的分享更加灵活、实时、高效上。信息时代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共享性。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享受互联网上已有的丰富教学资源,开展教与学活动,教师也可以自制符合本班学情的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分享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利用不同的教学资源进行分层教学,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5]。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学校软硬件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成为主流的教学模式,这对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发展,省厅2.0文件将信息技术教师定位为技术团队的骨干力量、信息化教学创新的先行者、教育信息化的技术支撑者、学校资源库的设计者等角色,并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6]。

三、信息技术2.0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定位和重塑

(一)信息技术教师是信息技术

2.0管理、培训团队的骨干力量省厅2.0文件提到,学校要组建由校长领衔,教学主任、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等3~5人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学校要从教研组中选取教学能力强、信息技术优的教师组建校级信息技术融合培训团队。根据文件要求,学校一般会安排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管理团队和培训团队中担任骨干成员。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参加县(区)一级组织的培训任务,并在信息技术2.0项目整校推进中承担对本校全体教师进行二次培训的授课任务。县(区)级培训班通常会邀请省内信息技术2.0项目的专家以“讲座+实操”的形式进行授课,通过理论引领、实践引路和专家引导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校级培训团队的信息化指导能力[7]。信息技术教师在接受县(区)级组织的培训后,应该迅速联合校级培训团队其他成员,以学校为单位,根据校情,制定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校级培训内容以学科信息化教学为重点,通过集中培训、教研组研讨、网络教研等形式开展[8]。校级培训团队在信息技术2.0项目开展期间,应该跟踪本校教师校本应用考核和实践应用考核中遇到的问题和推进进度,以问题为导向,围绕问题展开指导,提高参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自信心,同时提高参训教师校本应用考核的合格率。

(二)信息技术教师是信息技术

2.0的学习者在信息技术2.0项目中,信息技术教师不仅是学校管理团队和培训团队的骨干成员,承担着校级培训授课的任务,同时也作为参训学员参加本次2.0项目。按照省厅2.0文件要求,参训学员应该参加不少于25学时的线上培训课程,不少于15学时的校本实践应用,不少于5学时的信息化教学研课磨课、课例分析及不少于5学时的学校信息化教学展示与分享[9]。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教师作为2.0的学习者,需要完成上述学习任务。作为“专业选手”,信息技术教师应以更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具体而言,信息技术教师在线上培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应做好知识分类和梳理,建构知识体系,这样不仅能方便自己学习,也可以用于校级培训授课或在校本教研中分享,帮助其他学科教师提升学习效率。省厅2.0文件规定,教师的校本实践应用需要完成不同维度的三个微能力作业,并达到合格标准。信息技术教师在面对校本实践应用的考核时,不能仅满足于达到合格标准,而应以优秀标准为目标,同时将学习重心倾向智慧学习环境,利用学科优势,起到学习引领示范的作用。相较于其他传统学科,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更新迭代速度更快。计算机行业中有个著名的“摩尔定律”,即计算机的性能每18个月提升一倍,价格则下降一半。这么多年来,正是这个定律推动着信息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普及和发展。目前,信息技术仍处在高速发展时期,近10年涌现出了大数据、物联网、深度学习、区块链等影响巨大的技术形态,并且新兴技术还在不断涌现。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必须长期以学习者的身份自居,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进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教育教学能力,这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个人发展的必然需求[10]。

(三)信息技术教师是信息化教学创新的先行者

信息化教学以教学为中心,将信息技术作为手段,应用信息技术服务学科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充分认识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信息化教学。由于对于各种新兴技术的接受程度更高和适应性更强,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化教学道路上一般作为先行先试者存在[11]。例如,早些年国外的教学管理系统———魔灯平台刚刚引进到我国的时候,信息技术教师就作为第一批参训教师参加各个级别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班,成为国内教育行业中魔灯平台的首批用户。魔灯平台是一款开源软件,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可以针对不同需求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常用的功能有课程管理、作业模块、互动模块、测验模块、资源模块等。当时,福建省的首期魔灯平台培训由福建教育学院承办,各地市组织的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参与此次培训。这批信息技术教师在培训结业后,将魔灯平台带回各自学校,并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使用,同时还帮助学校逐步建立起了用于全学科教学的魔灯平台。由此,掀起了一场魔灯平台的学习热潮。近几年,多媒体教学触控一体机面世,其凭借着显示效果更清晰的LED液晶屏幕、更好的触控体验、更强大的软件和教学资源配套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电子白板。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化设备的使用上有先天的优势,面对新兴的教学设备,他们走在了使用者的前列。信息技术教师优先将触控一体机应用于课堂教学,并使用新一代的白板软件制作交互性更强的课件,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拓展了教学的表现形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课堂效果。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施者,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创新先行者的身份,更早地将新兴的教育信息化软硬件用于教育教学,开展层次丰富的教学活动,运用信息技术研究其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协同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起探索科学的课程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开发多元智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信息化软硬件欣欣向荣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保持对新兴技术的好奇和敏锐,更新观念、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继续扮演先行者的角色,在信息化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发挥专业引领、技术培训、疑难解答的作用,为推动全面实现信息化教学创新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四)信息技术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技术支撑者

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2.0阶段,取得的成就也有目共睹。各学科教师已经适应了利用多媒体设备实施教学,并逐渐开始应用各种“互联网+”教育教学手段。国家教育信息化一系列政策的落地,为各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教师群体中流传这样一段话:“有这样一群老师,他们既能在前端给学生上课,又能在后端保障运维;他们文能制作精美的课件,武能安装各类计算机设备。这群老师就是信息技术老师。”信息技术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本职工作外,还担负着大量的技术支持工作。学校各种软硬件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学校各种活动、比赛的拍照录像及照片、视频的后期剪辑等,学校信息发布平台(如网站、公众号)的管理等工作,基本都会安排信息技术教师接手。信息技术教师还会经常给同事提供技术支持,包括电脑维护、课件制作、设备使用指导等。毫不夸张地说,信息技术教师为学校的信息化教学和办公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线上教学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其具有的功能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这也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新的任务。基于此,信息技术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不仅承担起了学校网络授课环境的搭建工作,还为全校教师提供了线上教学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可以说,信息技术教师正在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和热情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其存在是不可或缺的。

(五)信息技术教师是学校资源库建设的设计者

长期以来,校内的教育教学资源处于零散的状态,教师个人、各学科组、学校采购的资源没有被有效整合在一起。这样的弊端有很多,容易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比如,教师个人需要某个试题资源,也许学校之前采购过这些资源,但由于没有自建资源库,教师没有办法获取到该信息,于是又从其他途径购买了同样的试题资源。在如今知识付费的时代,这样很容易造成重复消费。上述情况并非个例,在多数学校中都存在,可见学校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2]。资源库的建设首先要建立基于网络的信息化平台。因此,资源库的建设同样离不开信息技术教师的参与。目前,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途径主要有两种,自建和使用现有的资源平台。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好需求分析,比对两种途径下平台的优劣,筛选适合本校的建设方案,然后向分管领导汇报,帮助学校选择最优方案。信息技术教师在参与设计资源库的时候,须关注几个重要功能,包括资源的目录索引清晰健全、资源的上传下载简便易操作、检索功能支持多关键词等。在资源库建设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参与资源库的重要功能测试,与软件厂商保持沟通,不断优化设计,建设符合实际需求的资源库平台。学校资源库的建设最重要的是对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效获取与整合。学校资源库内的资源一般分为外部采购资源和校本资源。外部采购资源指的是学校根据学科发展需要统一采购的教育教学资源。对于外部采购资源的管理,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与资源库开发人员协商,利用资源库后台一次性导入。校本资源指的是本校教师创作的课例、教案、试题、心得及反思等。对于校本资源的管理,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审核权限分配给各学科教研组长和学科骨干教师,由他们负责对教师的资源进行评级审核,达到合格以上标准的可以入选校本资源库。以信息技术2.0为例,教师的应用成果不仅可以用在考核和推优评选上,还可以用于充实本校的教育教学资源。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信息技术2.0的培训团队成员,可以指导本校教师创作较高质量的信息技术2.0应用成果。教师的信息技术2.0应用成果包括教师在学校录播教室录制的观摩课课例;教师根据本校学生学情编写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作业设计等;教师借助学校平台开展课题研究产生的应用成果等。将本校教师的教科研训成果在校内分享,可以实现学校的资源共享,加强学科内、学科间的学术交流,促进学科进步、学校发展。可见,学校自建本地教学资源库可以解决很多共享问题。在信息时代,资源与资源之间不应该是孤立的。通过建立资源库,有效整合资源,可以发挥共享资源的最大价值。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一线教师和技术人员,参与学校资源库设计,可以让资源库建设得更加人性化,更贴合教师的使用习惯,从而提高资源库的使用效率。

四、结语

省厅2.0文件要求全体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创新,全面实施信息化教学。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技术2.0的实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应该利用自身专业能力做好信息技术2.0的推进工作和技术支撑,为信息技术2.0项目的顺利开展、教育信息化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9(3):60-64.

[2]凌进,吴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策略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2(7):89-92.

[3]韦海铭.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信息技术教师角色重塑及实现路径[J].教育信息技术,2021(10):41-43.

[4]李凡叶,白晓妮,程路,等.教育信息化2.0时代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定位[J].教育现代化,2020,7(15):188-190.

[5]王翠红.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9):188-190.

[6]蓝海峰.信息技术对教师角色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广西教育,2020(33):11-13,16.

[7]张禹.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一点思考[J].中小学电教,2021(12):69-70.

[8]葛春亚.区域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实施策略例谈[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17):33-35.

[9]魏晓军,成丹.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走向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19(6):25-28.

[10]王沛.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0(6):64-65.

[11]董盈.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J].中国新通信,2022,24(4):147-149.

[12]张立新.结构化推进区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项目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传播与技术,2021(5):15-20,25.

作者:黄震宇 单位:仙游县教师进修学校

上一篇:中职语文教学的革新策略 下一篇: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