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管控

时间:2023-02-14 09:13:48

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管控

摘要:新型绿色建筑的总体工程思路,既能够为我国落实“十四五”减排节能战略提供保障,还可有效解决资源短缺、能源不足的问题。新型绿色建筑工程基于环保、节约、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标,实现了工程理念、工程材料以及工程技术的全面革新。因此,建筑企业应严格控制绿色建筑项目的预算,依托成本管控,提升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本文在论述绿色建筑项目造价与成本核算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造价预算及成本控制的策略,以期提高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成本控制

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我国应秉承减排节能的理念,构筑循环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社会经济朝着绿色、新型的方向迈进,协助各地达成碳中和与碳达峰的总体目标。在建筑工程领域,项目各参与方应将绿色建筑意识融入工程中,以响应国务院的号召。绿色建筑是指在项目全寿命周期内,最大程度节省各类资源与能源,并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以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与大自然共生、共存的目标。相较于传统的建筑工程理念,新型绿色建筑能够提升人们的舒适感,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对社会经济的长效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新型绿色建筑是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1]。目前,绿色建筑理念已经被建筑行业广泛接纳,很多建筑企业纷纷依托绿色思路开展相应工作。但是绿色建筑并不只是要求建筑企业多使用环保施工工艺或工程材料,还应基于绿色管理原则,凸显项目的整体环保特性,提高项目造价预算管理水平,优化项目成本管控效果,以提升建筑项目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1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项目造价预算和成本管控特点

新型绿色建筑项目的造价涉及选址造价、材料造价、施工造价和成本管控,因此绿色建筑要想达到减排、环保、节能的目的,应基于可持续的角度,对项目用地周边的出行便利性、城市景观整体性与通风采光等方面进行考虑,无形中增加了土地成本。另外,绿色建筑还要立足于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角度,考虑项目地形、土壤、水系与植被的生物学特征,并根据环保、循环发展的要求,在项目预算管理工作中彰显低碳的价值。因此,绿色建筑项目的参与方应依托建筑与自然协调共生的目标,合理选择项目地址,并对项目进行科学布局,彰显绿色项目的多样性。传统施工项目的设计、施工中并不会考虑使用低碳材料,致使建筑项目的能源消耗量较大,对大气层、土壤、生态平衡均造成了一定破坏,无法发挥减排节能的作用。开展新型绿色施工时,在营造生态统一、环境融合项目的同时,还应依托预算管理与成本管控的角度,充分重视循环材料与自然化材料的使用,彰显绿色项目的特定性。由此可见,新型绿色建筑存在区位性、稀缺性、多样性以及特定性因素,其预算管理和成本管控具有较高的难预测性、不确定性和波动性等特征。针对绿色建筑项目的不稳定特点,项目预算、成本管理主体应对波动性开销和造价进行预先判定,为项目的施工建设提供明确指导与参照依据[2]。

2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预算和成本管控原则

2.1工程预算管理原则

2.1.1经济效益原则

绿色建筑是在全新经济运行体系下应运而生,对比传统的建筑项目设计思路、施工形式与运用模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优势。绿色建筑项目的前期技术投资、材料投入较大,需要项目参与方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依托经济效益原则,在提高项目质量的基础上,压缩项目中后期的运营成本与维护费用。

2.1.2准确性原则

绿色建筑的实施对于项目所在地的地形、土壤及环境有着严格要求,因此只有对项目周边的环境展开综合判定,才能够编制出具体的造价预算。首先,126LEARNING论道预算编制人员应秉承准确性原则,查阅与项目相关的地质勘测报告、地形测绘图纸、项目设计图纸以及其他资料,并对相关材料进行研判,得到分析报告。其次,相关人员应结合所得结论,综合具体的施工方案,对绿色项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所需材料数量、种类展开调查。另外,预算编制人员必须对项目图纸展开深入研究,以理解设计方的主要意图,确保预算文件涉及材料数量、单价以及项目总价的准确性,降低造价的失误率,彰显造价预算的详尽性。

2.2成本管控原则

2.2.1全过程原则

绿色建筑工程是立足于节约性、减排性、环保性与舒适性基础上的新型项目,需要使项目的初期立项、中期施工、后期维护等各环节都能够体现“绿色”的意义。因此,预算编制人员应基于经济效益、能源节约、减排环保的视角,依托全过程原则,将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均纳入成本管控机制。同时,还应着重考虑项目的社会效益,使绿色工程项目成为引领建筑行业的风向标。

2.2.2有效性原则

传统建筑项目成本管控工作,会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与特征,对项目的不同种类费用与造价展开统计和计算,并设置一个预期的成本控制目标,对影响成本的元素加以约束或调节。在绿色建筑项目里,预算编制人员须综合考量成本变化的所有因素,对工程的所有环节、所使用绿色的材料与不可预见费用进行细致测算,最大限度管控好工程成本[3]。

3提高新型绿色建筑项目预算和成本管控水平的方式

3.1提高新型绿色建筑项目预算水平的方式

3.1.1加强造价预算培训工作

新型绿色项目对于节能、环保材料的使用率极高,相较于传统建筑项目,绿色工程的技术水平更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成本与预算难度。绿色建筑项目中的预算编制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而且还要深入了解绿色项目的特点、建材与投资。因此,建筑企业应依托绿色工程理念,定期组织预算编制人员接受专项造价预算业务培训,确保其可以更好地处理绿色项目的预算支出,增强项目的经济效益。

3.1.2主动了解行业大趋势

了解行业趋势、明晰市场动态是提高造价预算精准度的必要条件,因此预算编制人员应主动了解行业的整体趋势,及时知晓不同种类节能材料的价格和作用,为项目的进行提供最合适的材料,提升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同时,预算编制人员还应掌握技术设备的详细参数、施工阶段的具体资料、市场和材料价格之间的差额,提升预算与项目实际造价的贴合度,改善绿色工程预算编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3.1.3掌握项目概况

为降低绿色建筑项目的成本,提升项目的施工效率,预算编制人员须在定制预算前对项目展开实地踏查,主动了解工程的整体概况及每个阶段的实际情况,更加全面地汇总绿色项目中的成本数据。同时,预算编制人员还应在与施工方共同讨论施工方案、研究设计图纸、汇总项目各参与方意见的基础上,将每个环节均纳入编制范围内,为绿色建筑项目建设提供更详尽的成本数据[4]。

3.1.4开展动态管理

随着市场原材料价格的波动,新型绿色建筑项目的造价预算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使工程成本高出预算,进而对项目的正常进度产生不利影响。传统的静态化预算管理模式无法对波动状态中的项目造价展开有效管理,致使项目预算与实际造价大相径庭。因此,预算编制人员可以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技术,通过构筑3D项目模式,结合市场的综合形势,对工程造价展开后期的科学预测,最大程度降低预算造价和项目实际价格间的差距。

3.2提高新型绿色建筑项目成本管控的方式

3.2.1提升项目质量与成本管控水平

为实现与大自然共存的目标,参与绿色建筑项目建设的各方,应结合国家具体的执行标准开展具体工作。在此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对开发费用、设备采购成本、建筑成本和不可预见费用进行预算,并编写详细的成本管控报告。同时,预算编制人员应从优化施工工艺、推动施工技术创新、使用绿色施工原材料与限定投入资金等方面入手,在提升项目质量与管控效果的基础上,全面管控项目成本,以实现节约能源、降能减排的终极目标。

3.2.2加强合同管理

工程合同是实现项目管理、责任划分、成本控制的重要依据,对项目的各参与方均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甲方应在发包新型绿色项目时,建立起完善、合理的合同管理体系,在合同内容中划定项目各参与方的权责,并限定各方的工作进度,避免因管理不当造成工期延误。同时,甲方必须在合同中增设部分约束条款,避免其他参与方在工程的中后期做出影响项目成本的行为,以此提高成本管理工作的效果[5]。

3.2.3引进科学的管控技术

新型绿色项目是基于环保、低碳理念,集舒适性、创新性与多样性于一体的工程,传统的施工形式与技术方法已不再适用于绿色建筑工程。由于绿色建筑工程涉及繁杂的计算内容,如果采取人工计算的形式,既不能提升计算结果的准确率,无法提高工作效率,甚至会为后续工作的开展造成巨大障碍。为了缩短项目工期,压缩不必要的资金投入,项目各参与方应引进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科学的成本管控软件,在避免相关数据丢失的前提下,为预算编制人员节约大量的时间,减少人工计算的工作量。

3.2.4确保各环节成本控制的有效管理

(1)立项、设计期间的成本管控。第一,绿色建筑工程对于项目选址与原材料的使用均有着较高要求。在立项初期,工程负责人必须以项目布局、综合规划以及周围景观整体性为切入点,反复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对项目的成功率、社会效果与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第二,在制订设计方案时,应以预算成本为基准,对项目的建设规模、施工技术、所用原材料进行经济性限制,并基于成本维护角度对项目成本展开有效管控,避免因前期预算过高对方案的落实造成阻碍。第三,相较于普通的建筑项目,绿色建筑工程必须彰显出环保功效。因此,在立项、设计阶段,项目负责人应以绿色因素为核心,基于经济优化指标,明确生态建设路线,在项目中体现融合自然的元素,使建筑项目能够与周围环境完美结合,为人们提供宜人的环境。第四,在设计绿色工程项目时,施工图纸必须与项目所在地的地貌、水文、人文文化相关结合,彰显绿色建筑与大自然的亲和力与统一性。第五,绿色项目有着十分明确的用途和配置,相关人员应结合设计规范的条款对方案进行讨论,并根据甲方的实际要求,估算出投资成本与施工成本,最后编制出详细的预算书,以管控项目的成本,降低施工阶段设计变更出现的概率。

(2)招标期间的成本管控。甲方应以工程期限、技术能力、工程质量及其他要求作为条件,选择具有相应资质与水平的施工单位承揽绿色建筑工程,以提高项目的综合效益。同时,甲方应以合同为基础,组织项目相关方开展工程讨论会,从项目设计、工程材料采购、工程作业以及后期维护等方面入手,对各方提出成本管控限制,增强项目的顺畅度,以确保各执行阶段可以无缝衔接。

(3)施工期间的成本管控。在项目建设阶段,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实现成本的合理管控。首先,施工方应树立绿色施工的理念,降低施工过程对于项目所在地周围环境的压力,实现保护环境、生态低碳的工程目标。其次,应结合甲方的要求和项目的“绿色”特征,编制出极具可行性的施工方案,降低工程对于生态的负面影响。再次,应积极使用环保、节能的新材料与新工艺,提升工程的施工效率。最后,应构建完善的施工耗材管控机制,委派专人审核项目所需耗材的使用情况,避免原材料浪费的问题出现[6]。

(4)运营或维护期间的成本管控。施工方应深入理解新型绿色工程的理念,成立“绿色”管理小组,结合当地的环境保护条例或规范,对与项目相关的各项资源展开实时检测,并依据低碳节能的视角对整个项目进行成本的优化管理。另外,“绿色”管理小组还应根据成本管控的角度,对项目所在地的地质、水质、植被、生态以及垃圾运送等情况展开动态检测,为项目的运营或维护编制出具体方案,以压缩项目成本。

(5)翻新或拆除期间的成本管控。在此阶段,绿色项目的管理方必须建立起新型绿色项目废弃物回收体系,依托反复使用的理念,使相关废弃物能够进入循环利用系统中,最大程度压缩弃置成本。同时,应依托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对相关废弃物进行再加工,赋予废弃物再次利用的价值,提高工程成本管控的科学性,使绿色建筑项目在全生命周期内均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

4结语

在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背景下,我国非常重视低碳减排和生态环保,并指明了新型绿色工程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因此,项目各参与方都应优化工作理念、明确管控思路、确立绿色原则,开展动态化的管理工作,提升预算与项目实际造价的贴合度,提高绿色项目的预算编制水平,确保成本管控能够贯彻于绿色建筑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以配合国家的政策导向与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童其标.新型绿色建筑墙体材料节能保温技术:在装饰装修中的应运与研究[J].居舍,2022(22):40-43.

[2]王冬冬.绿色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8:5.

[3]焦祖洋.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绿色建筑成本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8(21):140-141.

[4]夏忠卫,田秋红,潘正伟,等.BIM技术在某高品质绿色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咨询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22,41(34):16-19.

[5]李芳,聂微.绿色建筑3D仿真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21,44(18):140-144.

[6]向舟,邱畅.培训预算设计及相关问题分析[J].当代经理人,2006(21):251-252.

作者:陈倩倩 单位:江苏省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上一篇: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石油化工装置土建施工质量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