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油画专业毕业创作教学方法

时间:2022-05-26 16:01:19

高校油画专业毕业创作教学方法

摘要:教育的本质要求在于培育学生独立的人格、探索的精神以及学习和践行的能力。该文作者通过调查研究内蒙古普通高校多届学生毕业创作的过程和作品,发现普通高校美术专业部分学生对于毕业创作的目的和任务存在认识不全面、理解不透彻,缺乏完成毕业创作的信心和干劲,毕业创作成绩不佳、作品质量下滑等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必须从加强教育与引导入手,端正学生毕业创作的思想态度,明确创作目标,激发其艺术创作热情。高校教师要持续改进教学手段,系统指导学生深入研究与探索毕业创作主题、创作方法、艺术表现手法和思想内涵,深化落实毕业创作整个过程中的各项具体任务,把握方向、抓住细节、补全短板、强化优势,逐步提高美术专业学生毕业创作的质量。

关键词:毕业创作;教学现状;改进措施

内蒙古地区的油画艺术发展史虽然并不悠久,但因为受到独特草原文化的浸染,兼具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特色,地域特点十分鲜明,历来受到国内外艺术家的关注。特别是20世纪后期,诞生了许多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世界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也不断拓展,为我国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在有关部门日益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的背景下,地方高校不断培养出的优秀人才,为地方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油画作为我国高校美术学的主要学科之一,其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是提升教学效果、扩大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和手段。目前,国内外对于油画教学的探索已形成多元化、特色化、科学化的新格局。在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包括独立院校)的油画教学过程中,毕业创作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对学生四年所学专业知识的检验,也是专业技法、专业理论、创作思维等综合表达的高度结合,为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从事专业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内蒙古地区各高校承担着民族艺术教育的重任,在推动内蒙古地区油画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而地域文化给油画创作注入了无限的活力与新鲜的文化元素。如何向学生解释地域文化对于油画创作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从而使其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油画作品,是内蒙古高校油画专业毕业创作教学需要突破的重点。毕业创作的教学重点在于提高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让学生的创作能力更加成熟。

一、内蒙古高校油画专业毕业创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内蒙古高校美术专业部分学生对于毕业创作的目的与任务认识不全面、理解不透彻,缺乏完成毕业创作的信心和干劲,毕业创作成绩和作品质量不佳。从时间上看,毕业创作标志着一个学习与绘画创作周期的结束,是对学生多年绘画学习经验的总结。油画创作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素养和绘画理论作为支撑,而且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情感和敏锐感知的能力。随着油画在国内的快速发展,毕业创作作为高校美术专业毕业生学习成果的汇报形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拥有无可替代的艺术实践价值。高校油画专业部分学生的毕业创作作品质量不佳,这与其创作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密切相关。如果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缺乏创作动机,对现实关注不够,生活体验不足,艺术素养欠缺,将直接影响毕业创作的质量。全面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探索改进学生毕业创作的方法与途径,是当下毕业设计教学指导中亟待改进的环节。

二、高校油画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

高校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尤其是油画专业,必须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局限于课堂规定的教材,积极拓宽教学视野,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建筑、音乐等,让学生做到触类旁通,从油画创作到雕塑、版画、水彩,从人物到景物,从国内到国外,都要涉猎,不断增长见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创作者需要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关注社会现实,不断积累经验,多参加艺术展览,观摩最新的艺术作品,以拓宽眼界、提升境界。同时,要学习传统,掌握油画创作的方法,避免被固有的创作形式束缚,要有广阔的艺术视野,独特的艺术语言、创作风格,从而提升油画创作的质量[1]。现在一些高校的油画教学往往沿袭以往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油画基础技能,创作课程较少,这使学生的绘画水平和能力受到限制。因此,教师需要积极主动地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如果仍旧采取单一的、固有的教学方式,就会忽视学生的个性,导致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受到限制、能力提升遇到瓶颈。这就需要教师改变只注重技术练习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特性探索建立多模式的教学体系。如:建立不同表现形式的工作室,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习内容、方式等,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使学生形成独特的油画表现语言;与其他高校美术专业院系或者大型写生基地建立合作交流机制,定期开展油画技艺探讨交流活动;等等。现代社会高速发展,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高校一些专业的固有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下社会的需求。因此,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现阶段,我国高校美术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转变,但是在以互联网、信息化为背景的时代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高校美术专业课程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竞争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从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工具、考试反馈等方面入手,推陈出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增强美术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地方高校的美术教育理应坚守文化传承、文化创新以及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融入时代文化元素和精神内涵,通过多维路径提升我国艺术领域的文化软实力。

三、内蒙古高校油画专业毕业创作教学的改进措施

在高校油画专业毕业创作中,要更多地拓展融入地域特色的绘画形式,强化油画创作中的民俗特色、精神表现,多维度地展现地域文化特征。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引导学生创新毕业创作的思路与方法,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建立多层次的教学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断拓展艺术视野,关注现实生活,重视人文情怀,真正走进草原、感悟草原、表现草原、赞美草原。教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与艺术家交流,整合不同的艺术理念,创作出既有文化内涵又有民族特色的艺术精品,推动内蒙古油画创作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在内蒙古高校(包括独立院校)油画专业学生的毕业创作中,表现民族题材的作品占有很大比例,只有立足当地,探索更具地域特色的绘画形式,才能推动内蒙古油画创作的繁荣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安排凸显民族特征的油画教学内容,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油画创作中展示地域文化,进一步推动学生油画创作和地域文化的深度融合,从而更好地表现地域文化的独特性[2]。建立以学、研、创为主线,以研究(理论)和实践为主要内容的油画毕业创作工作机制,增加创作课程,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创作的能力。探索运用综合评价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强化考核评价,通过专家评价、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同学互评,面向社会开放,为毕业创作提供广泛而深入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促使学生在创作中深入思考,仔细观察,领悟民族文化内涵,创作出更“接地气”、更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作品。通过理论课教学,以历史的维度,潜移默化地把地域文化纳入学生整个大学学习的各个阶段,让学生不断加深对地域文化的了解,能够从地域文化中汲取营养,形成传承地域人文精神的自觉,成为地域文化的传承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增加油画欣赏课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要综合中外油画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既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训,又要打牢其理论基础,根据学生的素养、能力水平,分类指导教学;要摒弃过于追求时尚潮流的心态,注重弘扬传统文化,切实把学生的根基打牢,将文化熏陶贯穿始终,持续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课堂教学要与实地参观密切结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自然和社会中研究本地区的人、物、景及其相互关系,突破纯粹理论讲解的局限,让学生深入生活,深刻理解自然和社会中蕴藏的真、善、美[3]。内蒙古地区的油画题材创作离不开校外生活经历的支撑,只有通过写生实践课程,真正深入草原、牧区,与当地人生活在一起,及时捕捉生活的片段和瞬间,搜集创作素材,发现当地人生产生活中自内而外散发的活力,体验到民族精神的力量,学生才能为毕业创作做好准备。独特的地域特征、风土人情、民俗习惯、生活场景等,都可以作为油画专业毕业创作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中循序渐进地推进,引导学生观察体验,认真写生,积累经验。油画专业教学重在与生活实践联系,教师既要注重横向的拓展,让学生到农村、牧区、草场写生,到优秀院校学习和观摩,又要注重纵向的学习,邀请优秀导师给予指导,让学生汲取前辈画家的经验和技巧。为了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大学前3年应强化基础课程,同时增加创作课程,方便学生积累创作素材,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加展览,学习、借鉴名家的创作经验。这样设置的课程体系,可以为大学四年级的毕业创作做好准备。教师指定研究课题,提前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组建研究小组,定期研讨交流,并请专家分析评判,增强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提高学生的毕业创作质量,教师应该提前摸排有哪些学生以民族题材为毕业创作主题,要求其利用寒暑假时间,深入草原牧区搜集创作素材,有条件的可以去现场写生,避免学生在毕业创作时缺乏生活经验和创作心得。当下,艺术朝多元化方向发展。要提高油画专业毕业创作的质量,就必须秉承创新理念,结合艺术发展的现状,紧扣时代脉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创作出适应新时代的优秀作品[4]。

参考文献:

[1]包银峰.内蒙古油画艺术与高校油画教学策略探析[J].现代交际,2015(12):71-72.

[2]吴厚斌.油画教学审美化与多模式油画教学体系[J].装饰,2005(2):129.

[3]钟红清.高师油画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浅析[J].艺术探索,2005(3):64-65.

[4]任成达.谈高校美术油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职大学报,2007(4):79.

作者:张利玲

上一篇:热工基础及流体力学课程教学研究 下一篇:农村学校特色校园文化构建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