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服务基层影响因素及对策

时间:2022-03-28 09:08:22

医学生服务基层影响因素及对策

摘要:当前,高职高专医学生仍然是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主力军。然而调查显示,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因为个人职业认知不清、家庭就业期望偏高、学校教育引导不够、社会就业导向欠佳等因素“下不去”。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高职高专医学生因为个人服务意志不坚定、家庭生活环境不满意、单位工作条件不理想、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留不住”。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高职高专医学生共同努力。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主要为乡镇卫生院和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高职高专医学生是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主力军。调查发现,毕业时,高职高专医学生选择基层就业多是迫于就业压力而非主观意愿,并且服务基层的意志不坚定;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普遍就业认知不清晰,选择基层就业、服务基层的意愿不强。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普遍面临着相同的困境: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高职高专医学生“留不住”,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下不去”。为此,我们对高职高专医学生服务基层的影响因素展开调查,并提出相应对策。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课题组在对高职高专医学生服务基层思想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选择部分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高职高专医学生和在校医学生开展调查。具体为:随机发放300份问卷对湖南省两所高职高专医卫类院校在校医学生开展调查和访谈,收回有效问卷290份,有效率为96.67%。随机发放300份问卷对已在湖南省X市78个乡镇卫生院和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就业的高职高专医学生开展调查和访谈,收回有效问卷296份,有效率为98.67%。数据主要通过人工统计和Excel2013进行分析处理。

1.2调查和访谈内容

针对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的问卷主要从个人因素(职业认知、就业认知、就业心理)、家庭因素(家庭成员就业意见、期望)、学校因素(就业教育引导、服务基层思想教育、政策宣传)等方面进行设计。针对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高职高专医学生的问卷主要从工作满意度(工作环境、单位薪酬待遇、政策保障、晋升发展机制等)方面进行设计。为保证问卷的有效性,针对在校和已就业医学生的问卷均经过了拟题、讨论修改、测试、再修改和定稿等环节。

2高职高专医学生服务基层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和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医学生的调查发现,高职高专医学生是否愿意到基层就业、能否真正服务基层,个人职业认知和规划、家庭成员的意见和期望、学校就业教育引导、单位工作环境和待遇、社会政策导向和保障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同时,在校医学生和已就业医学生因为社会阅历等的不同,服务基层的影响因素又存在一定差异。

2.1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服务基层的主要影响因素

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相较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医学生来讲,年龄相对偏小,社会阅历少,仍然处于“象牙塔”求知阶段,职业认知、就业认知、就业心理尚在形成阶段,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真实工作环境、待遇、发展前景等没有直观体验。调查显示,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下不去”的主要原因如下。2.1.1个人因素——职业认知不清是否愿意到基层就业、服务基层的关键在于学生自身的职业认知、就业认知和就业心理。然而,当前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普遍对就业形势和自身职业定位没有清晰的认知。在“您认为高职高专医学生主要就业去向”的调查中,217人选择“不是很清楚”,占74.83%;仅56人选择“县级医院以下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19.31%;17人选择“大型医院”,占5.86%。在“您对当前高职高专医学生就业形势的看法”的调查中,183人选择“形势正常”,占63.10%;46人选择“就业形势好”,占15.86%;仅61人选择“形势较严峻”,占21.03%。在“您的就业意向”的调查中,165人选择“非城市不去”,占56.90%;97人选择“首选城市,其次选择基层”,占33.45%;28人选择“其他”,占9.66%。在“您会选择城市私立医院还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调查中,232人选择“城市私立医院”,占80.34%;33人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11.38%;25人选择“不确定”,占8.62%。可见,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就业形势、职业定位等缺乏清晰的认识,这无疑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职业认知和就业选择。2.1.2家庭因素———就业期望偏高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的意见和期望也是影响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选择基层就业及服务基层意愿的重要因素。然而,当前家长对子女事业是否成功普遍以“大城市”“高薪”“稳定”“编制”等标准进行衡量,并且他们的意见往往会主导子女的就业选择。在“父母对您的就业期望”的调查中,248人选择“城市”“稳定”“编制”等选项,占85.52%。在“父母的意见对您的就业选择影响”的调查中,196人选择“影响很大”,占67.59%;68人选择“影响较大”,占23.45%;仅26人选择“影响不大”,占8.97%。可见,父母对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的就业期望普遍偏高,并且有相当部分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就业时会受父母意见的影响。2.1.3学校因素———教育引导不够学校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直接影响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的就业观、职业观。然而,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对在校医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在师资方面,通常由招生就业职能部门或教学院部学生工作管理者兼职承担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任务,专职教师偏少,并且教研活动开展不多,导致授课专业程度、深度不够。在教学内容方面,多选择与其他类型高职高专院校相同或类似的教材,没有针对性地开发校本教材,致使对在校医学生服务基层所需的理想信念、择业观、职业观、艰苦奋斗品质、感恩与奉献精神、使命和责任意识、基层就业政策等教育引导不够。同时,由于学制较短而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学习任务较重,高职高专院校还存在压缩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时现象,这些无疑直接影响到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的就业观和职业观,影响到他们到基层就业和服务基层的意愿。2.1.4社会因素———就业导向欠佳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医疗资源不断丰富,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医疗条件持续改善。但现阶段,医疗资源(包括人才、技术、设备等)主要集中在城市是不争的事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环境、待遇、发展机会远不如大城市,导致社会就业导向欠佳,服务基层氛围不浓。这也影响了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对基层就业的选择。调查的290人中,有48.48%的认为到基层就业“没面子”,86.57%的认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平台小、发展机会少、硬件设施差、薪酬待遇低、生活环境不理想。可见,选择基层就业、服务基层并不能让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觉得“岗位光荣”“有面子”,这也影响了他们对基层就业和服务基层的选择。

2.2高职高专已就业医学生服务基层的主要影响因素

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高职高专医学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真实工作环境、待遇、发展前景有着最直接的体验和认知,因此相较在校医学生,影响他们服务基层的因素又不尽相同。调查显示,高职高专已就业医学生“留不住”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下。2.2.1个人因素———服务意志不坚定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相比城市医疗卫生工作,在工作环境、待遇等方面均有较大差距。因此,是否具有服务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坚定意志,是能否“留下来”的关键所在。然而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高职高专医学生服务基层的意志不够坚定。在“您是否愿意长期扎根、服务基层”的调查中,134人选择“不愿意”,占45.27%;86人选择“视情况而定”,占29.05%;仅76人选择“愿意”,占25.68%。在“服务基层年限”的调查中,182人选择“1~2年”,占61.49%;33人选择“>2~3年”,占11.15%;81人选择“3年以上”,占27.36%。可见,大部分高职高专医学生不愿意长期扎根基层,往往会寻求其他发展路径。2.2.2家庭因素———生活环境不满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所在地公共基础设施、教育和生活环境等与城市存在较大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高专医学生“留下来”服务基层的意愿。在“您对现在的生活环境满意吗?”的调查中,178人选择“不满意”,占60.14%;79人选择“比较满意”,占26.69%;仅39人选择“满意”,占13.18%。在“不满意”的原因中,调查对象几乎都选了“公共基础设施较差”“不能给子女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地理位置不佳”。可见,追求较好的生活环境、给子女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等是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高职高专医学生“留不住”的主要因素。2.2.3单位因素———工作条件不理想除去个人和家庭因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待遇、发展空间等直接影响着高职高专医学生能否“留下来”。在待遇方面,X市78个乡镇卫生院和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月平均收入仅为3475元,普遍较低。在“影响贵单位医护人才队伍稳定的因素”的调查中,78个乡镇卫生院和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就业的医学生均选择了“工作环境”“工资福利待遇”“职业晋升”。在“您对现在的工作环境满意吗?”的调查中,218人选择“不满意”,占73.65%;78人选择“比较满意”,占26.35%;无人选择“满意”。在“您认为对于卫生院医卫人员而言,最好的归宿是什么?”的调查中,196人选择“进入县级或以上医院工作”,占66.22%;76人选择“扎根乡村,期待待遇提高,有各种保障”,占25.68%;24人选择“等待机会,找个挣钱的职业转行”或“其他”,占8.11%。2.2.4社会因素——保障机制不健全社会因素主要是政府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是否履行职责、是否居于主导地位、是否有针对性地制定有吸引力的留住人才的方针政策、是否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医疗条件以及人才培养机制是否完善等。调查显示,当前在留住高职高专医学生服务基层方面,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职能缺失现象,主要表现为投入较少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环境较差、吸引力不足。比如X市78个乡镇卫生院和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有的一年财政补贴仅24.48万元,有25.32%的乡镇卫生院和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没有进行规范化建设,96.48%的机构没有血液分析仪、中心供氧机、离心机等相对先进的设备。同时,制度不完善,比如给予医学生的激励(如津补贴)制度不健全或落实不到位等。

3促进高职高专医学生服务基层的措施

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人才,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既要让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高职高专医学生“留得住”,又要让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下得去”。为此,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高职高专医学生共同努力。

3.1让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下得去”

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由于受自身职业认知不清晰、家庭成员期望偏高、学校教育引导不够、社会导向欠佳等因素影响,选择基层就业、服务基层的意愿不强,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促进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选择基层就业、服务基层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3.1.1学校层面——加强教育引导首先,要开好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结合高职高专医学生专业、就业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发校本教材,加强对其服务基层的理想信念、择业观和职业观、艰苦奋斗品质、感恩与奉献精神、使命和责任意识、基层就业政策等的教育引导。同时,要开足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时。其次,将服务基层思想教育内容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再次,开展课程思政,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服务基层教育内容。最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3.1.2家庭层面——调整就业期望高职高专院校要多形式、多渠道加强与学生家庭的沟通交流,积极形成学校、家庭教育合力,特别是要着力转变家长的传统就业观念,提高家长对高职高专层次医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让家长调整就业期望,改变“大城市”“高薪”等就业标准,形成与学校一致的医卫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支持、鼓励子女到基层就业,服务基层。3.1.3个人层面——提高职业认知清晰的职业认知和良好的就业心理对于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选择基层就业、服务基层至关重要。为此,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要加强对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的了解和学习,结合实际制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在学校的教育引导下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和职业观,培养艰苦奋斗的品质、感恩和奉献精神、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坚定服务基层的理想信念。3.1.4社会层面——营造良好氛围社会层面主要是营造基层就业、服务基层的良好氛围,让学生觉得“岗位光荣”。为此,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明确定位和职责。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建立合理的利益驱动机制,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投入等措施,不断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条件,提高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待遇,从而吸引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到基层就业;要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及时更新基层就业信息;要加大“三支一扶”、基层就业相关政策宣传力度,让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充分了解基层就业的政策、保障,形成“服务基层光荣”的舆论导向和就业氛围。

3.2让高职高专已就业医学生“留得住”

让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高职高专医学生“留得住”,坚定他们服务基层的信念,要从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待遇、畅通晋升渠道等方面付诸努力。3.2.1个人层面———坚定服务意志当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仍处于相对缓慢的阶段,医卫人才紧缺是不争的事实。基层卫生工作者是基层百姓生命健康的“守护神”,承担着广大人民群众预防保健以及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和地方病等疾病的基础诊疗等多重任务。然而,基层卫生工作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待遇、晋升发展等与城市有着不小的差距,服务基层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艰苦奋斗的高尚品质。为此,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高职高专医学生要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健康中国”战略结合起来,与事关百姓生命健康的大事结合起来,不断培养感恩和奉献精神,加强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坚定服务基层的理想信念。3.2.2单位层面———改善工作环境近年来,尽管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但因为历史和城乡二元结构等原因,政府投入仍然严重不足。在政府投入有限的背景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不断增强自身的吸引力,留住人才。一方面着力优化办公、诊疗等硬件设施,最大限度地为卫生工作者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以单位文化、人性化管理、晋升发展平台机制等为主要内容的软件建设。此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要尽可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3.2.3社会层面———完善保障体系社会层面主要是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加大财政投入,不断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环境、诊疗等基本医疗条件,着力为基层卫生工作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通过建立完善的利益驱动机制,在薪资分配、专项补贴等方面向基层卫生工作者倾斜,有针对性地完善服务基层相关政策,比如根据学历、工龄等制定薪资、绩效奖励、职称晋升、岗位职级、进修培训、项目补贴等制度,确保基层卫生工作者的薪资福利待遇,使其职业发展有保障。通过开展各类优秀卫生工作者评比活动,选出一批先进典型,营造“服务基层光荣”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基层医卫工作的幸福感、获得感,提升基层卫生工作者的社会认可度。

作者:刘来 单位: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高职院校室内艺术设计专业创作模式 下一篇:水利精神教育如何融入水利专业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