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时间:2022-05-08 11:18:42

基于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摘要: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基础是建构文化自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文化自信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在文化自信方面出现推崇西方文化、受网络信息干扰、文化冷漠等问题,本篇文章从经典文化的引入、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校园氛围的引导等三个角度提出对策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厚植文化传统,树立文化自信。

关键词: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

一、文化自信

文化是民族的立身、立命之本,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基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传统和内在价值的充分肯定,也是对自身文化发展进程和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心理成熟的标志,是价值观自信的基石,相较于其他各方面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树立学生人生价值观念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培养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一)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建设和传播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脊梁,应该被高度重视和推崇。坚定的文化自信不仅是精神志气的外观表象,同样是民族振兴的底气所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正式提出要全面推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党的十报告又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二)教育优化的重要保障。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几千年文化传承的文明古国,无论是精神文化、品德教育、社会发展还是科学研究,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我国教育部对思政教育提出的指导意见方案中,对树立学生文化自信的教育优化迫在眉睫[2]。文化自信的培养可以从各个角度切入,深化到学生的日常活动当中,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直观的作用。新时代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的大量普及,西方文化和精神理念的迥异,都对中华传统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系统而有针对性地对高校学生普及传统文化,使之了解中国文化的宏伟传承、弘扬民族精神是改变当前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窘态的捷径,树立学生文化自信将成为教育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三、文化自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西方文化的盲目推崇。文化自信是民族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精神传承的具体表现,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每一位高校学子以及中华儿女的神圣使命。高校学生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西方国家一直没有放弃对我国高校学生的图谋,通过媒体、书刊等一些巧妙的手段引起学生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将西方文化植入到学生思想中去。另一方面高校学生视野开阔、思想灵活,能够快速接受新鲜事物,面对外来文化、新颖文化产生好奇心,认为西方文化具有现代性,能够支撑自己取得更大的文化成就。因此高校学生往往成为最容易“迷惑”的群体,从此对西方文化产生依赖性、敏感性。西方文化的特殊性也让大量青少年产生浓厚兴趣,进而对传统文化产生一定排斥。(二)文化冷漠的消极态度。文化自信的起源来自文化传承者对我国文化历史进程的发展和突破上的理解和认同,从历史变革来看,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红色长征等等都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是漫长文化传承的精神力量[3]。文化冷漠是指个人因受某种客观因素影响,对文化产业、文化活动产生漠不关心的态度,当代部分青少年对文化产生冷漠态度,其文化意识日益淡薄,甚至根本没有文化意识。认为文化自信是唯心主义、是走形势,并没有实际的用处不能帮助他们把握事物的发展,相反他们更相信用数据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导致部分学生不愿意参加文化活动,不认同文化自信,不关心文化发展。(三)网络信息言论的干扰。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基础建设,也是一个文化强国的精神支柱。我国现阶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极为重视,只有这样才可以扛起文化自信这面大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而在高校的课堂教育中,很难将传统文化彻底灌输到思政教育中。大学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互联网时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但也有一些谬论的理论在腐蚀着学生的思想。大量网络信息的快速传递,导致实时信息更容易吸引人眼球,对民族文化的否定信息,使学生对民族文化产生质疑,对民族文化的态度由自信转为怀疑,网络信息的言论很容易让学生对民族文化产生一定不自信的心理。因此,克服这种悖论心理是当前思政教育课堂的一项重任[4]。作为支撑当代民族文化桥梁的高校学子们,应该勇于承担祖国文化建设的重任,对于文化学习和精神传承要有敢于担当的责任和决心。

四、培养文化自信的主要对策

(一)经典文化提升学生文化自信。作为传承几千年的文明古国,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流传着大量的经典文化,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文化中有太多可挖掘的地方。在教育资源的选择上,经典文化中蕴含大量深入人心的经典人物、哲学理论、古典艺术,强化经典文化的内容在课堂上的作用,在思政课堂上深入挖掘、探究经典文化中蕴含的道理,引发学生对是非观、价值观、社会观的认同,有利于文化与学生思想上的融合,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加强树立文化自信的目的。而加强经典文化的传输引导,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上,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认知。文化自信的产生,源自于对民族文化的接受和热爱,其中包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对历史事件的洞察,对文化精神的感悟。课堂上,基于学生对文化研究的热情,引导学生寻找对事物理性评判的标准,奠定文化自信基础。在课堂上弘扬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直观的文化传播能让学生更快、更紧密地产生爱国情怀,是树立爱国情怀的基础。文化认同感、民族归属感能激发学生对国家的未来憧憬,完善文化基础建设,树立文化自信,以文化思想铸魂育人。(三)校园氛围引导自觉树立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相比于音乐文化、美术文化等学科,学生们很难自主产生太多兴趣,因此良好的校园氛围也是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树立文化自信的一条捷径。适当增加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或激励学生组织自发开展以传统文化、经典文学等为主题的文体活动,在实际交流和学习的过程当中,深入研究文化内涵,挖掘深度思想,让学生拥有更多的主观学习性,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建设文化自信的基础活动当中。减少大部分的学习阻碍,提高自主学习的成效,也能将树立文化自信的效果发挥到最大。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大力宣传文化自信,从根本上传承中华民族文化[5]。中华文明进步和建设的重任已经落到每一位高校学子肩上,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在网络信息飞速发展的大潮流中,在文化自信面临着更多的考验中,勇于担起文化进步的使命和责任,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只有勇于担负起这项任务才能彰显中华文化自信的底气,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完善巩固文化自信的工作上,会使两者共同产生质的飞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下,让高校学子认识到我国文化的优越性,成为未来宣传和建立我国文化自信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马俊锋.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黑河学刊,2018(05):116-118.

[2]张熙炜,朱文哲.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05):7-8.

[3]刘家义.以高度文化自信守护中华民族文化根脉[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2019(06):4-7.

[4]王一珂.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04):93-96.

[5]张华欣.“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018(08):134-136.

作者:张超然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上一篇:人文关怀在中职思政教育的结合研究 下一篇:课程思政融入职业精神养成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