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关系型作文的辨证思维

时间:2022-10-30 11:43:07

谈关系型作文的辨证思维

摘要:本文在深入学习相关作文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符合高考作文标准的辨证思维、教师自身的专业储备、学生开阔性思维的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的培养等方面,探讨了关系型作文的辨证思维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关系型作文 辨证思维 深刻

一般作文从形式上可分为三类:命题作文(包括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而从题目上可分为:单个概念型作文、短语型作文、句子型作文。实际上,即使所给材料或题目不是关系型作文,不具备辩证思维意识,不能逆向思考,不进行正反比较,也往往不可能写出一篇有深度的文章。因此,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应该加强力度,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提高富有高中写作特点的理性思辨能力,提高富有文化积累的语言表达水平。

一、重视发展等级,力求内容深刻

“深刻”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第一项要求,也是对文章思想内容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和观点具有启发性。因此优秀作文应当观点具有哲理性、分析具有独创性、思维具有逻辑性。议论文是观点深刻,说理透彻;记叙文是思想深刻,形象生动。高考作文鼓励各抒己见,或深入本质,或揭示原因,或说明结果,或指出规律,或预见发展,或抓住要害,或给人启发等等。

从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深刻”包含两方面:社会流行的正确观点和自己的深切体会。因此,不可以肤浅地将“深刻”理解为逆向思维或别出机杼。例如2011年上海卷,“一切都要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组合型的材料作文,审题简单,但能让人产生许多联想和思考。小至个人生活,大到国家、民族或是自然、社会,两句话字面意思相反,但又有内在联系。因此,思辨性更强,无论纵向挖掘还是横向开拓,都有或深或宽的发挥空间。

如果课堂的一切教学环节都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学生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缺乏主动参与。学生的心理处于一种拘谨的状态,无法获得心理自由,即表达思维和感觉的自由,塑造自我的自由。而写作恰恰是学生放飞自己思想的最佳途径,我笔写我心,只要善于思考,就会拥有自由的思想天空。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夯实人文科学这一基座。这个基座越大,人的发展空间越大。

二、提升专业素养,以育人为本

教师要具有人文情怀,与时俱进,真正担当起“传道受业解惑”的重任。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决定了教育上的差异。北京地区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文化博大精深,教育先进科学,诸多特点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因此,也要求教师的素质必须相应地不断提升。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现代课堂教学是一种多维互动的过程,教师的职责表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问题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和学生相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而学生也只有在提问得到教师的赏识、支持时,其思维才会迸发创新的火花,也才会有勇气在今后的学习中提出更多的问题,从而养成主动探求、积极质疑的习惯,不断提高提问的质量,逐渐掌握探索的方法,达到小疑小进、大疑大进的境界。

例如《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侍坐》,这似乎是大教育家孔子的一节课堂实录,真可谓简洁、随意、轻松、高效。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志”,四个学生自由回答,老师或以神态表示自己的态度,或不予答复,最后表示自己的倾向,但也是“吾与点也”,仅仅一句话而已。民主的教学氛围,包容开明的心胸,一览无遗。

在学习此文时,就有学生质疑:子路的态度过于轻率,难免因此在将来遭受挫折。那么,作为老师的孔子,既然已经看出这一点,是否应该提醒、规劝一下子路呢?于是以此为题《我看〈侍坐〉中的教与学》,写出了许多新的思考。有的学生就在作文中提出,孔子最后提出自己的赞同观点,就是对子路的含蓄劝诫,有效教导,促其自己领悟什么是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比直接硬性批评更有意义。

三、引导深入钻研,培养逻辑思维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是古人留下的治世名言,它同样适用于写作。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宏与微、上与下、东方与西方、雅与俗等等,诸多关系型作文题目,看似林林总总,矛盾重重,其实都包含在一个哲学命题里面,即对立与统一。

许多议论文存在思维混乱的现象,关键是缺乏全局意识,缺乏严谨的逻辑推理,主要原因还是平时不善于深入思考,看待问题流于肤浅、只着眼局部。其实每一个作文题目的外延,都是广阔而丰富的生活,没有哪一篇文章能够涵盖它的全部内涵。人的认识是有限的,我们都是站在自己的坐标点上,都是如盲人摸象般看待问题,但是毕竟还是有高下之分,优劣之别。只要敢于思考,善于思考,我们的认识就会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思维训练不可能一蹴而就,常练才能常新。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相辅相成,齐头并进。要引导学生在理解鉴赏层面上向更高更深的层次发展,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提高学生探求问题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课堂教学的目标由把握一篇文章,扩展为借助一篇文章学会阅读同类作品,从而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重在指导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给学生一般的质疑方法,让他们懂得质疑的常规角度,逐渐养成质疑习惯,从而掌握自学此类文章的方法,最终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在写作教学时,才可能同样以点带面,形成自主写作的意识。阅读是吸纳,是提取;写作是输出,是展示,而且写作是最容易考查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方式。

四、善于理性审视,培养开放思维

生活,是高考作文的永恒话题。其实不止作文题目,亘古千秋一个话题,甚至古往今来所有的文学巨制、小品鸿篇,也都在演绎、阐发这一主题。生活的本质就在于“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交融和传承。可见,作文教学的重点不应在讲,而在“导”,启发学生“悟”。懂得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这个规律,实际上就懂得了生活和生命,那么还有什么作文题目不能驾驭呢?

例如,可适当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是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智力品质,也是思维过程中自我意识作用的结果。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的高级形式,批判性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特征,是思维结构的监控系统。因此,教师可以把握时机,引导学生不要“迷信”前人观点,敢于向权威挑战,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鼓励学生敢于评判前人的得失。

批判性思维有利于养成辨证思维,但教师要及时点拨和调控,将学生引入正轨,避免思维走向偏差和认识上的错位。怎样把握时机呢?即教师要千方百计使学生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前人的感受作对比,使其在头脑里产生激烈的碰撞,由小及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正及反,突破思维的定式,然后得出一个自己认为客观的主张,并把它在作文中“外化”出来。思接千载,传统来自历史,时尚通向未来,我们都无一例外地生活在这个充满矛盾的运动的世界里。

语文有丰富内涵和广阔外延,它既是信息的基本载体,也是人类进行交际的工具。个体在其发展过程中,为了求得生存,必须学会掌握它、运用它,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语文教育;同时,个体在其生命的历程中为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追求人格的自我完善,全面发展个性,接受语文教育就不只是谋生手段,而且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并呈现为一种生命现象。作文教学应当继续重视辨证思维的培养,关系型作文训练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

参考书目:

[1]吕叔湘.语文常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

[2]王大绩.面向广阔生活洞开的窗口.语文报,2011,35

上一篇:通平公司绩效考核现状及问题分析 下一篇:企业推行KPI的几个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