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时间:2022-10-30 10:43:23

如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摘要】文章探讨了中职数学教学中可以渗透的德育内容及其途径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渗透;德育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2-0161-02数学是中职学习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目前中职学校生源较差,学生基础普遍薄弱,多数学生虽然渴望成才,但又不愿付出辛勤劳动,他们缺乏刻苦精神,遇到困难和挫折极易退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时热情高涨,却不能持久,常常表现出自卑和消极的心理。这些因素常常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数学教学自然就验证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在传授数学知识时,有意识、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学习目标。

1.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数学教材中,大部分德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素材,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 知识的分析中。

1.1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中职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这方面的素材,结合有关教学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史的发展和我国数学家的杰出成就,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用数学史实、数学家的事迹激励学生,促使学生积极向上,形成良好的品德。如有讲授二项式定理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南宋时期数学家杨辉在他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就已经记载了著名的"贾宪"三角(也称杨辉三角),这是世界上最早给出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排列,它比欧洲最早发现这个表的法国数学家帕期卡要早四百多年。这类素材在教材中很多,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国数学在数学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使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1.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世界是物质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运动变化的观点、量变到质变的观点、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观点的教育。数学概念很多都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许多法则、公式、定理、公理都是按照"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或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而产生、推导、归纳、概括、推广、发展、应用的。如在数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时,可以得用数学内容和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生动而上体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和领会事物的绝对与相对、现象与本质、静止与运动、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量变与质变、实践与认识、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严谨求真的理性精神教育。诚实、求是,有理有据是数学理性精神的本质特征,逻辑的严密性,结论的确定性。数学的推理和它的结论是无可争辩、毋容置疑的。数学让人不迷信于权威,让人坚持原则,追求真理,数学的思维方式能教育人理智的思考问题,三思而后行。数学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创造性,深刻性,整体性,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养成从全局出发,抓住事物的本质,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习惯。如在讲数的发展史时, 介绍:0作为自然数中最小的数,在它漫长艰辛的开创与发展过程中,曾经发生过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也许很难想象。0其实竟然是血和泪的产物。公元十三世纪,数学0通过阿拉伯人传入西欧,罗马教皇尤斯蒂尼昂宣布:"罗马数字是上帝创造的,不允许0存在,这个邪物加进来会玷污神圣的数。"第一个发现0的罗马学者偷偷传播0,被教会发现后,罗马教皇把他投进监狱,最后这个学者被残害致死在监狱之中。罗马不准使用0的禁忌直到公元十世纪才被解除。对这些课外知识的讲述,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人们为了追求真理,不惜付出生命代价和高尚品质,而且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1.4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数学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目标。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如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等,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用。

1.5培养学生的意志与毅力,克服困难的精神。由于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中职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感到困难重重。教师可以在数学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坚强意志、不懈奋斗、深思熟虑等优秀心理品质。通过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用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自觉地确定奋斗目标,并通过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2.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2.1在导入新课时渗透德育教育。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想方设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在讲授《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之前,我们可以先给学生讲述"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进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30公里的椭圆轨道。"这标志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伟大创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的发展,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励了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热情。

2.2在讲授新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德育是做人的根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仅仅采用讲授法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合作的能力。还可以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间的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在学习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的密切关系,还可以让学生从小养成团结互助良好的习惯。

2.3在数学课外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进行社会调查,开展有趣的数学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达到知行统一,在提高学生能力的过程中渗透德育。如在教学统计知识后,可开展"家庭收支知多少"的活动,要求学生在假期将自己家两个月一共花了多少钱?从而进一步估算出自己家每年的支出是多少?算出各项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比,并了解自己家的收入有多少,通过计算、比较、在教学中,要重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要只盯着知识与技能的灌输。这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根本的区别所在。谈谈自己的想法。这样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能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艰辛,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理财,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总之,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绝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必须注意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德育因素,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找准思想教育与知识传授的最佳结合点,精心设计,潜移默化,使数学知识与德育内容和谐统一,以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标。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对话浅析 下一篇:体育教学中怎样有效调动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