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分组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05 09:51:13

小议分组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2-0167-01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旨在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1.组建合作小组,培养合作习惯,打好合作基础

组建学习小组,是分组合作学习的前提,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以4-6人为宜。小组成员要有具体明确的分工,在每一个阶段每个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员、汇报员,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是合作学习有效进行的关键。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这样既能表现不同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第二,教师要使学生在讨论交流时相互尊重,学会倾听,这也是人际交往中必备的素质。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评价,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影响讨论结果,还无法使讨论深入。因此,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孩子互相尊重,打好合作的基础。

1.1双人互说。在新授后,教师为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往往要求几名学生复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或笔算、口算题的算理……这样几人回答同一问题,不仅说者无趣,且学生回答的机会也不多。于是我们可以把同桌分为一组,让他们在互相说的过程中,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习对方的优点,互相补充。这样做能使全体学生在短时间内巩固新授内容,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1.2四人互说。一般采用4人一组,这种组合方式方便迅速,只要前边两人往后一转便可组成,每一小组选出小组长。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讨论,这时每个学生一边仔细倾听着,一边又要思考着帮助纠正别人的错误,使得他们既是讲述者,又是评判者。进行这种形式的"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应特别重视巡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讨论,及时加以调控,使讨论得以顺利进行。在数学课堂中,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或疑难问题,以及概念的形成、公式的推导、规律的揭示等过程中,比较适合于这种"分组学习"。

例如,在揭示乘法分配律[a×c+b×c=(a+b)×c]时,我们以往往往例举一些例子,如:3×8+4×8=56,(3+4)×8=56,所以3×8+4×8=(3+4)×8;16×100+14×100=3000,(16+14)×100=3000,所以16×100+14×100=(16+14) ×100……通过上面一些例子的说明,来得出公式a×c+b×c=(a+b)×c。这样虽然学生也掌握了乘法分配律,但是他们没有一个自己主动探索求解的过程。那一次,在这个过程中,我就大胆地采用了四人合作的"分组学习"。结果,汇报情况时,全班9个组(4人一组),有6个组也是像上面那样,通过举一些实例来揭示乘法分配律的,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有2个组运用了乘法的意义来理解乘法分配律。他们是这么说的:7×85+3×85,可以看作7个85+3个85=10个85,所以7×85+3×85=(7+3)×85,于是便又出现了7×85-3×85=(7-3)×85等结论。可见,通过这样的分组学习,有效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思考与创造的意识,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1.3大组比赛。每一堂课的后阶段,学生往往出现了疲劳,学习效率有所下降。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就可以设计游戏开展小组竞赛。这种"分组学习"的具体做法是,先把各组成员依次编为1--X号,并把各组实力相近的学生编为同一号码,成为竞争对手。比赛可分为笔答、口答等形式。口答题可指名各组同一号的学生回答,也可让学生抢答,按答题的对错、快慢计分,笔答教师可设计若干道题,依次让各组学生完成,按速度和正确率计分,最后算出每个学生的得分和学习小组的总分进行评比。这种小组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在轻松愉快的小组比赛中得到提高和锻炼。

2.设计研讨问题,明确相关要求,引导学生思考

提出恰当的研讨问题是实施分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师生共同设计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内动力,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沿着目标方向有理有序地进行,使合作效果达到最优化。因此,所提问题要尽量具有开放性。如:商店里有各种食品饮料,矿泉水2元一瓶、可乐3元一瓶、饼干4元一包……我有25元钱,请给我配一份春游食物,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案又多又好。如果所提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一看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另外,学生的分组合作学习,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基础,任何的合作学习都是以自主学习为先决条件,合作只有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因此,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当然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会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3.全班交流评价,教师适当小结,激发创新思维

全班交流评价是分组合作学习流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各小组间的相互展示,交流补充,各抒己见,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开拓思维,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创新思维。分组合作学习要形成"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良性机制,将传统教学的师生之间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我控制能力,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技能的进步。

分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上一篇:浅谈中学英语教法与学法的研究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对话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