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调查及研究初探

时间:2022-10-30 09:47:17

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调查及研究初探

摘要:随着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增强,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也逐渐增多,大学生对课余生活的时间安排与利用方面呈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同时课余生活质量也不断随之下降,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甚至造成学生的行为偏差。因此,增强大学生对课余时间的认识,提高大学生课余生活的质量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业余时间安排的调查,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课余时间;利用率;合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030-02

一、统计分析报告

问卷图表分析调查。

①通常课余时间你都在干什么

随着年级的上升,大学生课余对于上网时间的安排在持续上升,而参加社团活动的同学越来越少。同时,学习时间的安排在大二时期达到最高。由此可见,在大学生课余时间的安排中,网络占较大的比重,尤其到了大三,越来越多的同学拥有了电脑,还有极少的学生课余时间无所事事或谈恋爱,以大一较为突出,可见部分大一新生对于生活安排是比较迷茫的。

②对于课余时间安排倾向于什么方面

大一到大三,没有特别规律的变化,在对于课余时间安排的倾向问题上,还是有不少人倾向于学习,尤其在大二最具代表性。而随着年级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安排课余时间比较倾向于增加社会经验并且锻炼自己的能力,这一点可以说明:随着年级的上升,大学生对自己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态度有所改变。

③对于课余时间安排的态度

对于整体分析,制定计划并且实行的人并不多,虽然从图表上看上去是呈上升趋势的。但是对于有计划的人,坚持下来的人也不多,可见对于自我安排的计划,坚持下来是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毅力的,无论是学习安排还是生活安排。

④课余时间安排的满意程度

对课余时间的安排,大致都是基本满意,而不满意的人数也越来越少,看得出,随着年龄的增加,大学生慢慢的在摆脱一种迷茫的生活,而对课余时间的安排也越来越丰富。这种现象是自我追求上升的表现,是大学生长进的标志之一。

⑤课余时间安排受什么因素影响

很多人对于课余时间安排还是受到学校课程和社团活动的因素影响。同时自我控制力不强也是一大主要问题,受到太多的诱惑导致种种因素。大一到大三,随着心智的成熟,这类因素也在减少,大学生的抵制力也在增强。

⑥娱乐和学习冲突的选择

当课余时间和学习冲突时,还是有很多人在乎学习,尤其是大一新生,而随着年级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学生权衡轻重后才会下定论来决定。

二、结果分析

通过这次的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大学生还是不能够充分、合理的利用课余时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大学生都拥有自己的电脑,而电脑也就成了大学生打发无聊课余时间的主要工具,然而问题是运用电脑学习的同学却是少之又少。

2.从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还是很重视学习的,但对于课余时间的安排规划和执行仍存在较大问题。在处理课外活动与学习时,大一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还是比较谨慎,而大三的同学以娱乐为主,以及一些学生无所事事,说明学生们在处理课余时间上仍有着较普遍的问题。

3.还是有不少同学对课余时间安排不是特别的满意,这一点如实反映了大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的矛盾,以及缺乏精神的独立和良好的自控能力,根本无法把握自己多出来的自由。

4.在课余时间中,大学生社会实践少,自我提升意识不强,虽然课余时间充分,可是却不能充分的利用。和高中相比,大学过于自由,缺乏必要的约束,选择却太多,多种因素导致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效率较低。

三、建议

1.从学生自身入手,加强课余生活指导:①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制定时间安排表,争取做到每天可以都有一定的收获,提高课余时间的利用率。②现在电脑普及迅速,平均每个大学生都拥有一台自己的电脑,应该合理的利用电脑,在开拓眼界,放松自我的时候,一定要避免沉迷于电脑中。③大学生活丰富,我觉得学生们应该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来丰富课余时间,同时开拓视野和扩大交友范围。④课余时间多留意就业信息、现状与动向,由于现在人才竞争激烈,市场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就业压力增大,导致许多大学生产生危机感。⑤随着年龄的增长,必须要有自控的能力,面对一些消极的诱惑。

2.从学校入手,开展丰富的课余生活:①加强图书馆建设。图书馆是书的海洋,是贮存人类知识的宝库,大学生在图书馆轻松、舒适的环境里可以自主地支配课余时间,探索知识奥秘,利用图书馆资源继续学习专业知识,查阅相关资料,修补自己知识结构中的欠缺,拓展知识面,提高自学能力;图书馆可以通过一系列读书活动的开展,扩大自己的影响,发挥自己的作用,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在课余时间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②社团是由大学生自己发起、管理、策划、运行的组织,它更接近大学生的生活,更懂得大学生的需要。通过社团活动能够锻炼大学生处理事情能力,培养交际能力,提高大学生素质,为尽快实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做出重要贡献,学校应该为社团工作提供充分的硬件条件。使学生社团活动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③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的任务之一。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学生规模急剧增加,现有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远远不够,所以建议学校在多安排体育活动的同时,加大对体育场馆和锻炼器材的投入。

(指导教师:俞爱群)

参考文献:

[1]王林.试论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人文杂志,2006,(2).

[2]华云伟.在校大学生现状分析[T].当代经济分析,2012,(15).

[3]李一.网络沉溺的生成机制及社会对策[J].广东社会科学,2002,(5).

[4]付国群.大学生心理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肉吃红的还是吃白的? 下一篇: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Higher Ethics Edu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