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流动儿童”一个光明未来

时间:2022-10-30 09:43:16

送“流动儿童”一个光明未来

送“流动儿童”一个光明的未来,是大善大德,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专门资助进城农民工子女读书的“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实施已经四年了。“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的实施,为希望工程在更大范围开展资助奠定了基础,标志着希望工程向纵深方向发展。

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的农民日益增多,随同父母进城的儿童也逐渐增加。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已超过2.1亿人,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6至14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约有近千万人,他们被称为“流动儿童”。虽然有“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的支持,但由于户籍、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大部分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仍面临很多严重的问题,他们无法享有与城市儿童完全相同的教育权利与机会。

“流动儿童”失学游荡在城市街头,不仅耽误自己的前途,使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家庭有可能就此永远失去脱贫的机会,还会成为未来社会安定的定时炸弹。2005年法国巴黎发生骚乱,调查发现暴徒都是外来工移民的第二、三代,原因就是教育落后,贫困文化差异不能融入城市,被边缘化、孤岛化,他们有机会就会出来宣泄,这件事对我们是很严重的警示。因此,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问题不单是教育问题,还是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迫切需要,如果解决不好,未来将对他们、对国家、社会都会造成不良后果。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总理曾指出:“一定要让进城务工农民的孩子有书读、有学上。”中央也三令五申强调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一些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文件。但实际上,发文件是一回事,落实又是一回事。事实上,农民工子女,这些未来的城市公民仍强烈地感受到不公平和受歧视。这些感受,发生在他们交不起“借读费”被公立学校拒之门外时,发生在他们就读的民办学校被强行关闭时,还发生在读公立学校受城里孩子欺负时。

教育是强国之本,可是在我们周围,仍然有很多适龄儿童由于贫困或其他一些原因,徘徊在校门之外。在同一个城市的蓝天下,没有城市户籍的孩子不能获得与城里孩子同样的受教育机会,这无论对个人发展还是对社会发展,都会产生副面作用,因为没有知识,就等于没有希望。农民工参与了城市的经济建设,推动了城市发展,服务了人们的生活,增加了城市的财政收入,直接间接地为城市作出了贡献,理所当然要享受城市市民的待遇。保证这些打工子女的义务教育,不仅是城市政府的道义责任,更是其法定义务。

作为城市居民,我们也应该多多关心眼皮底下的“希望工程”,积极参与“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帮助适龄农民工子女走进学校接受教育,让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少年儿童共同成长进步。资助一个农民工子女读书,对于他们来说有可能改变整个人生。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送“流动儿童”一个光明的未来,是大善大德,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上一篇:田亮:愿希望工程“更高更快更强” 下一篇:晏祖福:深山藏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