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对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影响

时间:2022-10-30 08:41:58

农业机械对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影响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不仅关系到经济的发展,还会影响着社会的稳定。本文笔者从我国当前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现状着手,分析了农业机械对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作用,阐述了当前农业机械化过程中的问题,重点探讨了有效推动农业机械化的措施,进而为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民;增产;收入;粮食产量;影响

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的机械化,同时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是实现农业增产和农业增收的重要手段。鉴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农业的机械化,提高机械化水平。

一、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代表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化水平,极大的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可见,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和农民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一)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增产的促进作用

农业机械化极大的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是对传统农业发展的创新和改革。首先,农业机械化使得人均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粮食生产区推进机械化的进程,大大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以及产出率,真正的实现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拓展了农产品的范围,进而调动了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其次,农业机械化扩大了农业产业化的规模,摆脱了生产和经营管理对农业发展的束缚,扩大了发展规模,进而推动了农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可见,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并且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截止到2012年,我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达到了57%,农业进入了机械化阶段,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增长。

(二)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

农业机械化不仅推动了农业的快速发展,还未=为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农业机械化的推动下,粮食产量提高,并且投入减少,这就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化解放了劳动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大大的提高了农业发展的效率,减少了人力的投入,这就解放了劳动力,进而使农民可以通过其他推经赚取更多的报酬。

二、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各种大型以及中小型的农业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对提高农业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各个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水平还不是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首先,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多,且人均耕地少,这就使得在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解放出的剩余劳动力难以完全吸纳,特别是在二元经济状态下的农业基础较为薄弱,政府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缺乏充分的支持和补贴。其次,由于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进程处于起步阶段,农业机械各个方面还不完善,进一步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例如机械使用对能源供给以及环境的重大影响,特别是随着我国农业机械使用量的不断增长,耗油量也不断增加,于此同时机械的使用效率也不高。此外,石油价格的上涨对机械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制约,加大了机械化的成本,并影响了农民的收入水平的提高。

三、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对策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的增产和农民的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需要着眼于当前农业机械化过程中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进程,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农业机械化研发的投入

农业机械化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因此需要政府加强对机械化研发的投入,特别是要对一些生产效率低的产业进行技术的扶持。充分的认识到农业机械化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而根据国情建立相应的机械化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同时政府要采取优惠政策鼓励机械企业建立自身的研发机制和研发体系,并引入到市场竞争中,为机械化注入竞争的血液,推动机械化的快速健康发展。此外,为了建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良性循环,需要引导院校的参与,共同克服技术难题,真正的做到优势互补,加快相关产品的成果转化进程。

(二)加快农业机械推广速度和范围

农业机械的研发是农业机械化的一个开端,研发出适合地区使用的农用机械以后,还需要借助一定的措施进行机械的推广,即让农民了解到机械的性能和效果,进而调动其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需要建立一支推广团队,方便技术人员对农业机械的使用进行技术指导,包括使用和维修保养的方法,提高农民使用机械的素质。此外,还需要向不发达地区进行技术的推广,使农民及时的了解产品,并自觉的使用,特别是要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使其了解到机械化的信息,真正的使其成为农业机械化的主力军。只有农民掌握基本的农业机械知识,才能够结合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正确的使用机械,充分的发挥其增收和增产的作用。

(三)建立机械化发展体系

大力开展科技下乡培训活动.用知识武装农民,这就需要建立良好的科技培训体系,各级政府将乡村机械化使用率作为干部考评点,建立科技与使用者之间的桥梁。更要增强农民对机械使用的信心,建立适当的机械使用风险保障机制,鼓励农民使用新机械,要确保通过机械的使用让农民看到实在的好处,通过收入的增加让他们自发使用机械。改善农业机械发展的环境,设立机械使用基金,确保机械的使用而增收,建立一种良性的循环模式。

四、结束语

总之,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产业,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农业的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推动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农业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政府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加大对农业机械的资金和技术投入,鼓励企业研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机械,并做好相应的推广工作,进而提高农业的生产质量和效率,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瑞成.科技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的障碍与对策研究[J].农业技术经

济,2012(02)

[2]张晓山.农民增收问题的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07)

[3]靖培建.科学技术对农民增收作用的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06)

[4]李士杰,王志明.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J].吉林农业,2010(11)

上一篇:浅谈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具体方法 下一篇:浅议歌唱教学中的几种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