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实境 体味语言实践

时间:2022-10-30 08:12:23

创设教学实境 体味语言实践

【摘 要】良好的语言环境对语言的学习至关重要。在课堂中通过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展开英语有效教学,能彰显学科价值,让学生始终在感悟、体验、探究与实践的过程中发展能力。

【关键词】生活情境;体验;语言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0-0026-02

【作者简介】杨华,江苏省洪泽外国语中学(江苏洪泽,223100)教师,洪泽县骨干教师。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语言知识的学习应立足于语言实践活动,要让学生掌握实用的语言知识。英语学习是一种能力培养,需要大量的听说和读写实践,学生要在大量的语言实践的基础上才可能真正掌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把阅读、语法、词汇知识与交际的需求、环境相结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智得到发展。这种情境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一、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善于发现语言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举一反三”;“在生活中接触英语时,乐于探究其含义并尝试模仿”。很多研究表明,当学习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学习才是活的,才富有生命力。创设具有启发性的、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并且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学生会倍感亲切,觉得英语就在自己身边,从而调动他们学英语的主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英语教学中,创设自然运用语言的环境对教师是一个挑战。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例如:初中英语牛津版8B Unit 5 Good manners第一课时中,笔者一共创设了三个大的语言环境,借助多媒体技术把这三个语境用三本相册的形式表现出来。语境一:去超市购物。用自己的女儿去超市购物这样很普通的经历来导入这节课,这个生活场景对学生来说非常熟悉。新单词和词组就在这样熟悉的情境中被一一呈现出来:去超市的路上――在超市――离开超市。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翻相册看照片的过程,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小故事,他们迫切地想看下一张照片以及知道它后面的故事。相册看完了,关于礼仪的重点单词和句型学生自然并且轻松地就掌握了。语境二:女儿去图书馆。图书馆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一个经常且重要的去处。因此在头脑风暴环节中学生表现得很棒,他们对在图书馆里该做什么或是不该做什么了如指掌,从而为下面的对话环节奠定了基础。语境三:女儿去旅游。旅游可以放松身心,开阔眼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旅游过程中,人们应该注意哪些事是该做的,哪些事不该做。这一情境的设置也为本节课的情感教育埋下伏笔。整节课的情境都是学生身边的事、熟悉的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语言,学习效果显而易见。

创设情境的方法也很多,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影合一和交互性等特点来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变得直观形象;用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或童话的形式来创设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的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依据课型特点,学生认知特点、情感特点、生活体验和阅读需要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思考探求问题的答案;等等。不管以何种方式,一节课中创设的语言情境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先短后长,这样使学生都敢于开口,易于接受到喜于开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开展游戏,激发学生乐于学习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有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英语教学中适当的游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各种英语实践活动。

在我的英语课上,学生特别喜欢猜单词或词组的游戏。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单词或词组(可以选择之前刚学过的单词或词组),两人一组,一个学生描述,另一个学生猜;或是班里选一个学生来猜,其他学生给出关键词提示帮助他来猜出单词,但关键词必须用英语。对于有些词如:swim, run, laugh, smile等,学生通过做简单的动作就可以猜出来。有些词可以通过另外一个同义单词或短语来猜,如:smart,学生只要给出clever就可以猜出来;tasty,学生可以用delicious 即可猜出;thin,给出的关键词可以是not fat;有些词可以通过句子来猜,如knife,学生可以说:It is something and it can be used to cut things.president,学生可以说: What is Obama?不管用哪种方式,用英语来猜英语单词有力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学会了句型和单词。教师还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让小组竞赛与全班集体游戏交替进行,营造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三、因势利导,引领学生合作交流

英语课程标准还强调: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能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能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同时还建议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渐将兴趣转化成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与别人的思维与观点的碰撞中能学到更多知识;在合作中能学会如何交朋友以及如何与不同的人往;能使英语学习变得更加生趣盎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以及具体的教学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采用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而不能一味地追求课堂组织活动的多样性,随意安排小组活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进“最近发展区”。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及时干预可以让小组学习交流更充分、有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适当介入,要适时把讨论引向深入。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灵活运用,一定要有明确目的、注重实效,而不是仅仅流于形式,否则就失去了“合作”的真正含义,变成把学生简单凑合到一起。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

四、文化滋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语言学习和文化意识的形成是相辅相成的,文化意识的增强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教授语言外,还应当适时、适度地渗透相关的文化知识教育。

教师要善于利用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渗透式的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和课堂教学相融合。让他们体会到强烈的文化情感,唤起共鸣。教师可以结合所教话题不失时机地对比中西两种文化。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学生增强爱国意识,逐渐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学科对文化意识的教育无处不在,小至一个单词,大至语篇的各个层面,并且应该是多渠道、多层次的,不仅仅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也可以在课外进行点滴渗透。潜移默化的文化渗透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体现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英语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凸显了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上一篇:学而明 学而悟 学而用 下一篇:培养地理视角 实现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