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与归化的“较量”

时间:2022-10-30 07:09:05

作为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仅在中国的大街小巷掀起一般“舌尖热”,也受到了海外观众的广泛关注和喜爱。正如总导演陈晓卿所言,该纪录片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以美食作为窗口,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中华饮食之美,进而感知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变迁。该纪录片在呈现各色美食之外,还展示了普通中国人的人生百味,展示了人和食物之间的故事,透过美食来看中国社会,展现中国之“变”。

《舌尖上的中国》英文版为对外展示中国之“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已经有不少学者对此展开了讨论,但是谈到饮食翻译,学者们会自动联想到目的论,进而讨论目的论如何运用于此,直译、意译、加译、释译等,翻阅众多关于研究饮食或菜谱翻译的文章,大都脱不开目的论和功能理论,这样的研究不免有些老生常谈了。但是仔细观察不难看出,《舌尖上的中国》中蕴含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纪录片将各地的饮食文化展现的淋漓尽致,观众在领略美食的时候,不知不觉地感受了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因而《舌尖上的中国》的英译本的翻译也便具有了浓厚的文化意味,但是如何在英译本的翻译中保持中国的文化特征,让翻译不失去中国味道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着运用韦努蒂的翻译策略、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来浅谈《舌尖上的中国》英译本的翻译技巧。

一、异化策略和归化策略的内涵

韦努蒂认为异化在翻译上就是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即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使用异化策略的目的在于考虑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特征和语言风格特色,为译文读者保留异国情调,让读者感受到原汁原味。归化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同时又能做到很好地保留源语言的特征,为翻译提供了可行的策略。

二、异化和归化策略在词中的应用

1.异化策略在词中的应用

异化策略强调的是用目的语读者不熟悉的语言,来展示异国的文化。典型的例子是《舌尖上的中国》这个标题的英译,官方英译为“A Bite ofChina”。这样的表达似乎并不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然而却恰如其分地引起海外观众的注意。“bite”既可以指“饮食”也可以理解为“了解”,一举两得。虽然表达方式对目的语读者而言很生疏,但对于保持中国语言的特色,传播中国文化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异化策略的另一个集中体现,是菜名音译,如‘jiaozi”。近年来中国的发展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从国外中国城的数量便可显见。笔者有幸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期间去过的中国城里餐厅里的宫保鸡丁都标注为“KongpaoChicken”,稍微对中国饮食有些了解的外国人,都可以轻易地说出“KongpaoChicken”这个菜。如果“kongpao”可以被接纳,并且传播中国文化,那么‘jiaozi”在《舌尖上的中国》中这样的表述,逐渐被国外观众接受,也并不是难事。如此,传播中国文化的作用更为鲜明。

2.归化策略在词中的应用

归化策略强调的是用目的语读者熟悉的语言来展示异国的文化。腊汁肉夹馍(soup sauce Chinese hamburger)、炸藕夹(deep-fried lotus root sandwich)是比较典型的归化策略。“hamburger”“sandwlch”本身已经是海外观众比较熟悉的表达方式,他们看到这两个词,已经能大致理解肉夹馍和藕夹是哪一类的东西,这样看来,这种表达更易被海外读者接受,并且帮助他们理解中国的文化。

三、异化和归化策略在句子中的应用

上面都是从词的角度分析异化和归化策略在其中的应用。下面我们再来从句子的层面谈谈异化和归化策略在其中的应用。

例1 ST:“藕断了就破了卖相,灌进了淤泥就更卖不出价格。”

TTl: “The lotus roots can't sellwell if they are accidently broken withbad appearance or even can' t sella goodprice with mud in them.”

TT2: “The lotus roots can't fetcha good price if they are accidendy brokenor have mud in them.”

从例1中不难看出TT1是典型的异化策略,将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破相”翻译为“bad appearance”,虽然词语的意思没有偏颇,可是这样的翻译会让读者感到莫名其妙,从而影响对原文的理解。而TT2的处理方式则倾向于归化。事实上“破相”在原文里是拟人的说法,翻译出来显得晦涩难懂,因而直接将其处理为“broken”非常得体。这样的处理方式,显然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

例2 ST:中国的云南,历来不是大豆的主要产区,可却不妨碍这里拥有悠久的豆腐历史。

TTl: Yunnan has never been amajor soybean production area, but it hasa long history ofmaking tofu

TT2: Yunnan has never been amajor area of soybeans, however, thisdoesn' t stop it have a long history oftofu.

从例2可以看出TT1是比较典型的归化策略。将“可却不会妨碍”巧妙地用转折连词“but”代替,既保持了原文原有的意思,又能让读者理解清楚。而TT2是将“可却不会妨碍”直接翻译出来,虽然保留了原义,但是生硬难懂,妨碍中国文化的传播。

从上面简单的分析可以看出,异化和归化策略在《舌尖上的中国》中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依存。韦努蒂也说过,没有绝对的异化,也没有绝对的归化,异化和归化是相互对立统一的。在笔者看来,不论异化还是归化,最后能够实现中国文化的传播,那么都应加以运用。笔者所举的例子有限,欢迎对《舌尖上的中国》和翻译策略感兴趣的学者继续讨论和研究。

上一篇:中学合唱教学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育 下一篇:合适课程设计有效促进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