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物流社会服务模式研究

时间:2022-10-30 06:36:19

【前言】基于高职物流社会服务模式研究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2 高职物流社会服务与高职物流教育论证 国家政策已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应服务于地区经济发展。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条件,制订、完善社会服务制度,充分调动师生社会服务积极性,提高学校社会服务水平,从而获得社会的认可,赢得办学竞争优势。 2.1 正确认识社会服务的...

基于高职物流社会服务模式研究

【摘 要】社会服务是高职教育的三大功能之一,高职院校作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者,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不仅是其肩负的社会责任,更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本课题通过对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中的实践和探索,提出了高职院校物流管理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社会培训、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思考。

【关键词】社会服务;高职;物流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改革在“产学研一体化”与“工学结合”的主导思想影响下取得了一定成效,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等方面通过改革取得较好效果,但对于相应的社会服务研究则相对较少,高职物流教学在社会服务的一体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 高职物流社会服务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内容,还只停留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上,而以教师为生力军,以企业的生产实际需要为对象进行的科技研究与科技开发,还没有或缺少组织性和计划性。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内容还比较单一。一方面是由于很多高职院校还存在制度欠缺,没有相应的制度去激励教师开展社会服务;另一方面,现有教师队伍的素质与水平,对企业生产现场一线新技术、新工艺的陌生,对企业生产技术发展动向的不了解,使得教师开展的社会服务与企业的要求不对接,服务成效不够理想。另外,即使有少量的科技开发服务项目,因为市场上科研成果转换为现实生产力的平台还不完善,致使科技开发项目的效益无法得到有效体现。

2 高职物流社会服务与高职物流教育论证

国家政策已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应服务于地区经济发展。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条件,制订、完善社会服务制度,充分调动师生社会服务积极性,提高学校社会服务水平,从而获得社会的认可,赢得办学竞争优势。

2.1 正确认识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加强高职物流社会服务认识,创新高职物流人才培训模式

高职物流人才培养应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较强专业技术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物流高职教育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正确处理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与为社会服务这三大职能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自身发展的基本方向,办出自己的特色。

2.2 结合校企合作,开展社会服务项目,构建富特色的物流课程体系

物流企业拥有高职物流教学所需要的真实教学环境、项目、实践专家等,高职院校拥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开展社会服务,能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物流教师与企业实践专家联手,开展各种培训,开发物流项目,促使物流教师更深入地了解物流企业地需要,结合物流岗位需要,重新设计教学内容,构建富有地域特色的物流课程体系。

2.3 坚持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加强科研团队建设,保证社会服务项目的高效运转

高职物流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社会服务,结合自身资源开展社会服务,特别是解决物流企业生产一线的难题。构建产、学、研技术服务平台,转化物流科研成果。通过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满足物流企业生产开发、流程改进、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需要,鼓励物流老师承担物流企业课题,重点开展物流企业技术推广、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

3 高职物流社会服务管理要点

3.1 转变观念,树立社会服务意识

加强高职物流社会服务管理,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同等重要的意识。高职物流教学应立足于地区经济发展,着重物流应用技术的研究,解决物流企业实际问题,服务社会。抓好技术创新,发挥学校在物流管理过程中的引领作用,为社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高职物流老师要面向社会,积极参与物流生产与研究,主动承担企业科研项目,将技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物流行业的发展。

3.2 健全体系,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高职物流社会服务发展完善过程中,需要社会各界(政府、企业、学校等)提供政策、技术、经费等支持,健全社会服务体系。传统教学注重理论教学,导致教学与生产脱节。高职物流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社会发展对提出物流要求,并把这种要求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做好社会、经济、教学同步发展。高职物流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根据社会需要,调整人才方案与教学内容,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为己任,提高学生动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服务社会能力。

3.3 完善机制,切实开展社会服务

结合高职物流教学特点,做好社会服务的必要条件是社会服务机制。首先学校成立专门的社会服务机构,由机构统筹安排社会服务工作,保证必要社会服务经费的投入。其次建立社会服务激励机制,把社会服务纳入老师的业绩考核,推动老师投身于社会服务。最后,开展各种类型的社会服务活动,提高高职物流师生社会服务能力与水平。

3.4 创新模式,提升社会服务竞争力

高职社会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一定的成绩。现行的社会服务模式主要有企业岗前培训、考证培训、咨询服务等。高职物流应结合专业的特点,通过创新社会服务模式,提升社会服务竞争力。高职物流社会服务采取开放式的模式,产学研三位一体。高职物流社会服务以高职院校的研究人员为主,联合物流行业专家人员,结合物流企业的专业队伍,立足区域经济,面向全国,促进学术界与物流业界发展,在物流管理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聚集的一批高层次物流教师队伍和科研团队,开展政策规划研究,为高职物流社会服务出谋划策。以开阔的视野和产学研背景,致力于高职物流社会服务的模式创新、技术研发、规则制订等工作。突出高职物流教育特色,提升高职社会服务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晓华.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职教育服务社会能力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03).

[2]方美君.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对策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01).

[3]张登宏.提升高职院校科研和技术服务能力的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

[4]赵向军,吕同斌,胡进.高职教育发展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关系的实践与思考[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5]Henry Mintzberg and others,The Strategy Process[J].PearsonPrentice Hall,2003.

上一篇:《机械零件与机构的分析及选用》课程建设实践... 下一篇:对高校图书馆文库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