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福考试”阅读理解项的答题策略

时间:2022-10-30 06:31:25

“德福考试”阅读理解项的答题策略

摘 要: TestDaF,即“德福考试”,被译为 “德语作为外语的考试”,是外国学生申请进入德国高等院校深造的语言资格证明考试,其成绩为全德各州高校所认可。自从2003年4月5日“德福考试”第一次在中国举办以来,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德福考试”通过率距离世界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还相去甚远。如何提高“德福”成绩,成为应试者和培训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德福”阅读理解部分为例,进行深度思考,探讨应对技巧,为应试者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用以备战“德福考试”。

关键词: “德福考试” 阅读理解 答题策略

TestDaF,即“德福考试”,其全称为“Test Deutsch als Fremdsprache”,被译为“德语作为外语的考试”。它是按照美国托福模式设置的一种全球标准化考试,是外国学生申请进入德国高等院校深造的语言资格证明考试,其成绩为全德各州高校所认可。“德福考试”于2001年4月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实行,是受德国政府和国家学术机构大力推崇的项目。

“德福考试”自2003年4月5日第一次在中国举办以来,得到了德语界,特别是希望赴德留学的广大考生的普遍认同,其覆盖面得到了迅速普及,其影响也得到了迅速扩展。我国的“德福考试”地点也由原来的北京、上海、西安、广州四个考点增加到八个考点,即重庆、武汉、青岛、南京。近几年来,中国继续上升的赴德留学热使“德福考试”的次数也有所改变,由原来的每年举行两次(4月和11月),发展到在北京、上海和青岛这三座城市每年举行三次(4月、7月和11月)。但由于“德福考试”是一个相对较新的事物,国内有针对性的培训教学还尚未成熟,因此根据我国历年的“德福考试”通过率调查,纵观考试的总体成绩,发现我国的“德福考试”通过率距离世界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还相去甚远。据德国Hagen“德福”考试院的负责人Althaus先生介绍,中国虽然是最大的考试中心,但是考试总成绩并不理想,尤其是和欧洲考区相比,成绩差距较大。“德福考试”院将“德福”成绩分为高、中、低三档,高档为四项考试成绩全在4分以上者,也就是所有德国大学都认可的德语水平入学成绩,4×4,这部分考生比例在全中国只占到10%到15%。中档成绩是四项考试成绩全在3分以上者,但至少有一项成绩低于4分,这部分考生比例在全中国占到40%―50%。低档成绩是四项中一项不过者,这部分考生比例在全中国也占到了30%―40%。欧洲考区高档成绩可以占到40%左右,而在同为亚洲考区的韩国和土耳其,高档成绩的比例还要低于中国。如何提高“德福”成绩,成为应试者和培训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德福”阅读理解部分为例,进行深度思考,探讨应对技巧,希望为应试者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用以备战“德福考试”。

一、语法知识与词汇量是阅读理解的前提

“德福考试”区别于一般的外语考试,从卷面的构成来看,并没有语法专项的测试,这使得许多考生从心理上忽视了语法学习的重要性。而恰恰是这种心态导致他们在阅读理解上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其实,语法知识是德福考试的基础考查项,只不过是渗透在听、说、读、写这四项能力之中。它虽并不独立自成一个完整的题目,但没有语法知识的积淀是无法顺利完成德福考试的。

就阅读理解而言,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该把学过的德语语法知识重新梳理一遍,特别是主动态与被动态之间的转换、各种从句与简单句之间的转换、不定式结构、分词结构、第一虚拟式、第二虚拟式、从句与介词结构的转换等。阅读理解中有“判断正误”的题型,这一环节中题目往往会用简单句或是名词性结构的词来表述,而阅读的原文则常常使用从句套从句的繁杂型表达方式。考生必须事先掌握好从句与简单句之间的转换,才能敏锐地看到题目与原文的相似之处或是不同之处。而往往题目与原文只是相同意思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而已。

必要的词汇积累向来是降低阅读理解难度的基础,目前来看,“德福考试”的阅读文章多来自于在德国近期出版的科普杂志、网络上的社会热点新闻或是一些通俗易懂的时事话题。如此看来,备战“德福”阅读项需要既庞大又多专业的词汇量,因此,考生在备考时要多阅读德语类新闻,各种德语类报纸、杂志,以及德语网站。例如:Spiegel(《明镜周刊》),Stern(《明星周刊》),Deutsch(《德国》),Deutsch Welle(德国之声)等都是很好的读物。其中,Spiegel的文章内容比较难,却可以极大地丰富词汇量,建议考生可以循序渐进、慢慢积累。

总之,只有在语法知识与词汇量这两方面都达到一个高度时,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模拟题练习,才能在“阅读”过程中更快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

二、高效率答题是阅读理解的关键

“德福考试”阅读理解部分的规定时间是60分钟(含10分钟的填答题卡时间),题目共分为三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配对题型,要求10分钟完成10个题目与原文的配对;第二部分为选择题型,要求20分钟完成10个题目的解答;第三部分为判断题型,要求20分钟完成10个题目的正确、错误和原文未提及的判断。

从高效阅读的角度来讲,逐字逐句地阅读向来是不提倡的。因为在有限的时间内考生的任务是去解答规定的题目,并不是对整篇文章的翻译。因此在考前的培训中需要着重训练考生抓关键、找重点的能力。例如,阅读第一篇往往考查的是学生在德国大学选课或是查找文献资料的能力,共有10个题目、8篇短文。其实这一篇阅读的关键是找题目与短文的对应词。假设短文是有关于课程名称的,考生在阅读时要特别注意短文的小标题或是总结性的语言,而通常通过这些关键点就可以作出配对,而不需要继续阅读短文的其他内容,这样就不仅能大大节省时间,而且能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德福考试”阅读理解的另一大特点是,题目是完全按照文章的先后顺序排列的,也就是说前面的题目和前面的文章总是相对应的。考生在阅读时应该牢记这一点,合理地对文章进行分区,按照题目的顺序依次阅读原文。对暂时无法确定答案的题目及文章位置进行标记,以便在剩余时间里进行针对性的阅读。

三、理性推导是阅读理解的技巧

鉴于“德福考试”的阅读理解所选的文章总是与时事相联系,且涵盖了诸多专业的知识点,因此在积累词汇量时想做到面面俱到、万无一失就显得太过于理想化了。很多考生经常抱怨在遇到自然科学方面或是国际学术会议方面的文章时,基本会出现读到“一头雾水”的惨状。其实,必要的理性推导也是阅读理解的一大技巧。一般来讲,难懂生僻的专业性词汇主要是复合词或是名词性结构,考生可以通过观察该词的词干,或是将该词用一个句子进行演绎的方式,从而推导出该词的意思。此外,还可以借助于对该词之前或是之后的句子的理解,进而结合上下文对该词的意思作出针对性的推导。推导不等同于盲目地毫无根据地猜测,而是建立在一定词汇量和语法知识基础上的一种活学活用,所以考生切不可带着投机的心态去应付德福考试,一定要建立在足够的知识与能力储备的情况下方可备考。

参考文献:

[1][德]Jorg Matthias Roche.Fit für den TestDaF(Tipps und übungen).Hueber出版社,2005.

[2]刘永基等.德语德福应试教程[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3][德]Stefan Glienicke等.德福备考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上一篇:如何教好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培训课程 下一篇:如何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