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供应链融资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时间:2022-10-30 06:30:14

论供应链融资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摘要】供应链融资是在整个产业供应链的范围内进行综合授信的一种交易方式,是贸易融资同供应链整合相结合的一种融资方式创新。供应链融资在我国是一种新兴事物,它在给我国企业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本文就供应链融资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进行分析与论述,文章首先阐述了供应链融资的概念,继而分析了供应链融资存在的风险,然后提出了供应链融资风险的防范对策,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供应链融资风险的控制与防范问题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 风险 防范对策

一、引言

供应链融资是在整个产业供应链的范围内进行综合授信的一种交易方式,是贸易融资同供应链整合相结合的一种融资方式创新。供应链融资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极大的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与风险,实现了整个供应链条的不断增值。对于解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起到了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供应链融资也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如何规避这些风险已成为当前业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论述,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供应链融资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二、供应链融资概念

供应链融资指的是金融机构通过对整条供应链的管理水平以及主要企业的信用水平进行严格的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主要企业以及链条上多个参与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以及多种金融产品的一种融资方式。供应链融资的模式能够有效解决供应链中参与企业的融资困难,使整条供应链摆脱融资困境,降低参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主要企业以及相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融资的服务对象往往是那些在资金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的中小企业,它通常都是围绕一家“核心企业”来开展的,是通过现货质押以及未来货权质押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的,使由物资采购、产品生产到市场营销、产品购买的整个链条作为一个整体,为这一链条上的所有参与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一种形式,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供应链价值的不断提升。

三、供应链融资存在的风险

供应链融资对于整个供应链条中的企业具有极为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对于贷款的金融机构来说,供应链融资还是存在一定风险的,需要引起金融机构足够的重视与关注。具体来说,供应链融资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交易合同真实性风险

金融机构在供应链融资管理过程中,作为放贷者,对于整个供应链交易以及参与企业的信用状况应当进行科学的评估。所以,交易合同是否真实就显得尤为重要,交易合同的真实性是保证整个供应链条交易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金融机构放贷给供应链企业是在交易合同真实可靠的基础上开展的,如果合同的真实性难以保证,那么金融机构就会面临极大的风险。

(二)信用风险

供应链融资得以实现的重要影响因素就在于整个供应链条中参与企业之间的稳定的、密切的合作关系,而这种合作关系的重要维系因素就在于该链条参与企业的信用水平,特别是核心企业的信用水平。倘若参与企业的信用水平不可靠的话,那么供应链融资的成功实现也是缺乏有效支撑的。

(三)法律风险

供应链融资在我国起步较晚,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涉及到金融机构以及相关企业等整个供应链条的参与者,而且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产品是灵活多样的并且随着业务的发展还将不断推陈出新,同其他传统金融产品相比较而言具有较低的规范化约束水平。在供应链融资过程的多个环节都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新型的、没有出现过的法律问题,但是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却很难及时跟上融资形式的变化,也就难以覆盖所有的供应链融资法律问题,由此所带来的供应链融资法律风险也就难以避免。

(四)业务操作风险

供应链融资业务是一个具有较高专业化程度的综合体系,从资格审查到程序审批,再到贷后资金管理等都同传统信贷业务具有较大的差异。除此之外,供应链融资业务的管理对从业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对整个融资供应链的业务有整体性把握,而且还应当熟知其中的业态特点、风险控制点以及市场竞争环境等。但是,我国目前金融机构对供应链融资的管理往往还是停留在传统业务的管理模式上,因此,供应链融资的业务操作风险无疑就会增加。

四、供应链融资风险的防范对策

针对上述部分关于供应链融资风险的分析与论述,我们应当意识到,加强对供应链融资风险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基于这一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防范对策,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一)严格选择交易对象

在整条供应链的管理体系中,不同行业间的管理方式是不同的。在一些具有较强垄断性的行业,供应链条中的上下游企业通常都是依靠市场情况来进行采购以及销售等决策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交易对象具有较强的随机性,整个供应链条中的企业构成具有较弱的稳定性,对于这种供应链体系通常不适合采取供应链融资的模式来应对资金问题。所以说,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开展,首先应当设置科学的资格审查标准,对整个链条中的企业都应当设置严格的准入机制,整个供应链体系的交易应当具备一定的稳定性,这样才有助于供应链融资过程中的信用管理。

(二)设计合理的信用管理机制

金融机构应当设计合理的信用管理机制,对整个链条中的各项交易进行监督管理,保证交易产品的总价值高于金融机构授信所要求的最低额。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强同其他机构之间的协作来共同防范供应链融资中的风险,例如,可以同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如果资金难以及时收回,可以采用风险补偿基金先垫付的方式,再进行其他追偿措施的实施。

(三)加强协调沟通

为了保证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成功,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同供应链参与企业的沟通与协调,依照各企业的实际建立信用管理档案。除此之外,金融机构还应当对供应链参与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使整个供应链条中的各个企业之间都能够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协作、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供应链条的持续健康发展,也才能保证供应链融资目标的早日实现。

(四)加强贷款后资金监管

供应链融资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供应链条中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资金流与物流的结合。基于供应链融资的这一特征,我们按照交易的不同环节做好产品流转以及资金流去向的监督工作,对于控制供应链融资业务的风险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保证产品流转与资金流转相一致的基础上,加强对现金流转的控制也就控制了还款来源,有效实现了资金的自偿性,从而也就为企业资金流的持续供应提供了有效保障。

五、结束语

通过上述几个部分的分析与论述,我们可以看到,供应链融资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模式,确实给广大中小企业带来了资金方面的极大便利,但是供应链融资存在的各项风险也是我们应当重视并予以积极防范的。供应链融资业务涉及到不同的参与主体以及不同经济行为,基于这一事实,供应链融资相关机构与部门还应当充分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信息服务网,从而早日实现我国供应链融资模型以及发展趋势的科学合理分析,从而有助于早日使广大企业顺利地实现供应链融资,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为我国企业,特别是广大企业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资金动力。

参考文献

[1]杨晏忠.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范[J].金融论坛, 2007,(10).

[2]何涛,翟丽.基于供应链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J].物流科技,2007,(05).

[3]王灵彬.基于信息共享机制的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研究[J].特区经济,2006,(10).

[4]刘士宁.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与风险防范[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07).

[5]张小明,张晓亮.基于供应链的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0).

作者简介:靳中美(1979-), 女,汉族,美景美田(北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研究方向:金融投资。

上一篇:试论我国民间金融的升级及成熟条件 下一篇:农村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