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教育德育工作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10-30 06:29:11

关于中职教育德育工作问题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84-02

德育工作是中职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崇尚文凭等主客观因素影响,中职学校生源不足问题日趋严重,学生群体特性也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学校德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传统的德育工作方式存在难以适应的问题。尽管很多学校也在尝试着创新德育工作,但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德育工作主要的问题及分析

1.生源特点变化导致德育队伍不适应。在高中扩招和学龄青少年减少双重影响下,中职学校生源每况俞下,中职校学生入学几乎无“门槛”。这些学生群体往往厌学、判逆性强,传统的说教德育工作方式对他们根本不起作用,德育工作者面新的考验。同时,从国家倡导教育产业化开始,社会便热衷于学历教育,原有实力较强的中专学校纷纷转向升格为高职院校,未升格或新组建的中职学校往往存在管理基础、师资等方面相对薄弱问题,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明显滞后。尽管近几年职业教育日益被重视,许多优秀的教师参加到中职教育中,加入德育队伍中,给德育工作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这些教师大部分德育工作经验不足或观念差异性等,往往与学生群体存在沟通困难,更不用说教育效果了。

2.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德育工作失衡。尽管国家把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但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真正领会先育人后育才的涵义。即使把德育纳入学校的教学范畴,安排了德育教学课程,制定了德育活动计划,但大都是流于形式,仅限于把德育课程完成了,活动计划实施了。由于认识不足,一些学校明显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等“三重三轻”问题。

3.系统性、连贯性缺乏导致德育工作难深化。有些学校德育工作一直存在着一种误区,认为德育是一种孤立的教育,是德育工作者份内的事。因此,有些学校总是将德育与智育人为隔离,把德育工作全部内容都归并到学生科或德育办等单个部门。经常在校内制造一种封闭的德育管理体系,学校专业老师、班主任、生管老师相互配合的有效机制无法真正建立。有些学校既没有把德育工作当作一项系统性工程来抓,又缺乏校外德育途径,不能与外界进行合理的信息交流。因此,学生德性培育的合力便难以形成,德育工作也仅能浮在表层。

4.处罚约束手段失效导致德育工作乏力。由于生源不足,相当一部分中职校招生任务完成不好,害怕已经来校报到的学生流失。有些学生是由于家长原因被动读书,他们总是伺机找理由逃避上学,更希望被除名等。因此,为了避免学生流失,部分学校常常迁就学生行为,针对这些判逆、厌学、被迫学的学生,除了哄,别无选择,甚至都不能严肃批评,更不敢采取强有力的约束管理措施。即使学生有违纪违规行为,有时也只能放任之,无形中助长了不良风气,德育工作者常常显得办不从心。

5.消极因素交织导致德育工作艰难性。到中职生这个年龄,接触社会的机会明显增多,不断受到社会、家庭生活中的积极与消极、美好与丑恶、规范与不规范等矛盾冲突不断地影响。他们自控意识差,明辨是非能力弱,往往更容易受消极、负面问题。而德育内容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德育内容往往被误认为“空泛化”。因此,道德教育的理想性与现实生活中非道德性之间的巨大反差,助长了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和抵触行为,形成了德育工作“防火墙”效应。

二、化解德育工作问题的主要对策

前述分析可知,当前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许多自身无法克服的问题,学校传统的德育理念、方式受到了挑战。因此,中职学校只有走在时代的前沿,锐意改进,大胆创新,更新理念,创新德育工作内容、形式、方法,才能有效化解德育工作难题。

1.更新理念,实现两个较变。现阶段中职校学生既有普通青少年的共性,又表现出独特的个性。思维活跃,厌学好动,判逆心里强,是典型的“不听话”孩子。绝大部分学生是被动性入学,基至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当作一种解脱,他们对专业理论知识不会有太多兴趣。因此,传统的德育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德育工作要求。必须更新观念,树立“先做人后做事”育人理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德育机制。

一是建立 “一岗双责”德育工作机制,实现从“只教书不育人”向“既教书又育人”的“一岗双责”角色转变。“一岗双责”机制,就是要强化教师的育人职责,落实教师履行教书和育人双重责任。教师不仅要把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更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也要加强学习,即要学习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要加强道德修养,掌握德育常识,提升自我,提高履行“一岗双责”能力。

二是建立“全员参与”德育工作机制,实现从“单兵作战”向“军团协调作战”的德育模式转变。传统上,有些人总是偏片地认为德育工作仅是政工部门或学生科的份内事,是某个分管领导份内的事,其它部门或人员与德育无关。这种仅凭少数人参与德育工作的做法,是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德育工作要求的。德育问题涵盖着学生的学习生活方方面面,仅是少数人抓德育工作是不够的。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全员性工作,应该坚持“大德育”理念,把所有人都纳入德育工作队伍,形成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处处是德育工作氛围。

2.人性管理,实现三个转化。传统德育工作手段之一的惩罚性约束措施失效,学校德育工作面临新考验。因此,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尽快适应学生特性,立足人性化管理,推进教育理念、方式、模式转化。

一是教育方式上要实现从“以强制性约束为主”向“民主化引导为主”转化。以往,一些教师常常以权威者的身份,用训诫的口吻,要求学生遵守规则等,似乎也取得一定成效。但面对当前学生群体,则会造成学生对立。因此,教育过程中要多些正面激励和沟通,改变过去强约束,强处罚的做法,坚持以表杨、奖励为主,批评、处分为辅,提倡以事迹感化,以行动影响,以典型带动的引导方式。

上一篇:论新课程改革中初中英语教师的角色转换 下一篇:从对比语言学角度浅析汉语在大学生英语写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