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改革中初中英语教师的角色转换

时间:2022-08-16 01:15:43

论新课程改革中初中英语教师的角色转换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更新,以期迈入国际前沿。如今,根据我国国内的教育事业的实际情况,相关部门提出了新课程改革的政策,它不但是教育人员在不断工作、不断探索中所得到的智慧的产物,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次大突破。本文针对新课程教育改革中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将传统教育模式和课改后的教育模式中英语教师的角色进行对比,阐述课改对当代教师的要求,指出课改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课程改革 初中英语教师 角色转换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18-01

大量的数据和事实显示:近年来,我国的初中英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语法规则的讲授,而轻视了对学生实际交际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造成了当代学生高分低能的现状。为了改变中学生英语水平较低这一情况,我国教育部推行并实施了教学改革的政策,它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走出来,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而为我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水平人才。

1.传统教育模式与课改教育模式下英语教师角色的对比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一直是以讲授者的身份来指导、掌控学生日常的英语学习。如今,在新课程教育改革这一政策的领导下,教师被赋予了全新的角色涵义。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变成学生的促进者、引导者、开发者与合作者。事实上,在新型的教育体系、制度下,初中英语教师不再以同样的方式向每个人传授自己的所学,而是应该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起引导和促进的作用。教师按照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的不同,因材施教,竭尽全力的开发出学生自身的潜能,在不打压学生自身个性的前提下,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并发现、总结出一份适应自己的学习方式。其次,教师不再对学生一味的灌输书本上的英语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发散性和创新性的思维,让学生自己找出新的知识和学习上的不足。教师要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鼓励学生走出学习上的困境,并帮助学生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让他们能够更好、更全面的发展。除此之外,英语教师的讲课方式不再单一,而是走出教材,和学生进行不同情境下的互动。一个学科的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教材仅仅是辅助工具,英语教师要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开拓并丰富自己的讲学方式,以弥补教材的局限性。教师也可以结合西方的教育方式,创新出新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能够汲取更多的知识,并学会学以致用。最后,新课程改革转变了师生的关系,老师不再仅是传授者,学生也不再仅是聆听者,二者相互合作,共同学习。英语教师就学生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和其探讨,这样不但能够改善师生的关系,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新课程改革政策把学生作为了课堂的主体,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老师只是起鼓励与辅助的作用。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已经被逐渐的淡化,“学”有了更好的效果。与此同时,英语教师也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为了适应教学改革所带来的压力,更好地接受挑战,社会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不再仅局限于讲解课本的知识,而是要他们与时俱进,及时得更新讲课内容,变换讲课的形式。这就需要英语教师们参加一些讲座或是去各校乃至国外进行相应的培训,以期更好地充实、完善自己。事实上,英语是一门专业性与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它对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与表达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讲课的过程中,和学生共同的进步。这些都是传统的教育模式所欠缺的。

2.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师的要求

2.1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师的知识和实践的要求

如今,很多学校都是用新课程标准作为教学参考,它对英语教师的知识储备量和教学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而初中英语教师的教授对象比较特殊。因此,教师不但要创建一些情景演练,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知识、提高运用能力,也要想办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初中阶段既不同于小学阶段的启蒙式教学,也不同于高中阶段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初中生有好奇心理,可自制力还比较差,与此同时,国内的初中生们没有受到专业的英语训练,使得英语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兼顾多方面的因素,既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要在巩固基础的同时进行一定范围内的拓展。这就对初中英语教师的实践与知识要较高的要求。

2.2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师的指导的要求

课程改革对于英语教师的日常教学指导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不再是按照课本进行章节、单元的讲授,而是在整体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注意由浅到深、逐步推进。英语教师应该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自我反思,让他们总结自己阶段学习的过程与不足,并根据效果调整学习策略。此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也应该适当给予一些建议与指导,帮助学生寻求最好的学习方式,并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能力。

2.3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师的教学实用性的培养

事实上,语言和文化是息息相关的。语言不仅仅是当代教学项目中所要求的学生必修科目,也是学生日后走向社会的工具。因此,学习英语不但能够对国外的文化和社会进行了解,也能够让学生更加适应多元性的社会发展。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融入实践,让学生能够在国外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练习,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与此同时,英语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些民族历史,让学生能够增强对英语的理解,感受中外文化的差异。

3.英语课程改革中所出现的问题

3.1课程改革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冲突

长期以来,我国的初中英语学习都是以语法知识的教习为主的,这就使得老师在课堂上占主导地位。老师一味的传授知识,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忽略了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也降低了教学质量,有损学校的声誉。而教学改革要求各英语教师从知识传授过渡到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这种教育体制可以改变往日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引到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然而,在当代,课程改革在我国并不普及,一些偏远地域还在沿袭旧有的教育模式,这就造成了二者之间的冲突,不利于学校的长久发展。

3.2课程改革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冲突

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对学生实际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是单纯的应试教育,所以导致很多学生能考到很高的成绩却并没有很好的利用英语这个交流工具。而课程改革要求英语教学将“听”、“说”、“读”、“写”融合在一起,在培养学生的语音、语感的同时,全面提高自身能力。但是,一些资历深的教师已经适应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接受新型的改革方式,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课程改革的实施。

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它需要教师结合旧有的经验和时代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创新。与此同时,它提高了当代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我国培养了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包文文.试论新课程改革中初中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J].2013.

[2]丁红英.浅谈新课程改革中初中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J].2013.

上一篇:培养七年级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教学小诀... 下一篇:关于中职教育德育工作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