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大学生孤独感与人际交往关系研究

时间:2022-10-30 05:41:52

贵州省大学生孤独感与人际交往关系研究

摘 要:本研究以402名贵州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研究贵州大学生的孤独感和人际交往关系的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 贵州省大学生总体上孤独感水平偏高,并与人际交往关系呈显著正相关;2. 年级越高孤独感越强。本研究对于大学生构建自己的人际关系,更好融入学校生活、融入社会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孤独感;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孤独感是人类独有的心理现象,李传银等在综述国内外多种关于孤独感的解释后做出了全面的界定:认为孤独感是当个人感到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自己对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产生差距是而引起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或体验,常伴有寂寞、孤立、无助、郁闷等不良情绪反应和难耐的精神空落感。一般而言,每个人在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体验到孤独,只是偶尔短暂性的孤独并不会造成心理行为的紊乱。而长期或严重的孤独感则可能会引发某些情绪障碍,降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思将青春期到青年早期这一阶段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时期,而大学生正是处于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他们从心理上渴望独立,摆脱对父母的人依赖,但在实际生活中又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以及内心冲突,他们又不愿向同伴、父母、老师求助,担心有损他们独立的人格,所以对于处在青年早期的大学生而言,更容易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感之中。

埃里克森认为人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演变,他将人的18~25岁这一阶段称为“成年早期”,在这一时期人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他认为要在恋爱中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来获得亲密感。这就提醒和要求我们当代大学生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来获得亲密感,从而避免孤独感的产生。

一、研究概况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贵州省各地区高校大学生500人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02份,有效回收率为80.4%。在有效的调查问卷中,男生209人,女生193人;文科168人,理科200人,体艺类34人;独生子女83人,非独生子女319人;汉族学生286人,少数民族113人;农村占308人,城镇占94人;大一19人、大二83人、大三300人。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已有的“UCLA孤独量表”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UCLA孤独量表”共20个项目,11项正向记分,9项反向记分,采用4点记分的方法,由“从不”到“经常”给予“1”到“4”分,得分越高表示孤独感越强。“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交谈方面的困扰程度、交际方面的困扰程度、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程度、与异往的困扰程度,共28个项目每一维度7题,采用2点记分方式,回答“是”记“1”分,“否”记“0”分。

(三)数据统计

问卷调查的结果使用SPSS19.0 统计分析数据。

研究结果

(一)贵州省大学生在孤独感、人际交往总分及其四个维度的总体情况见表1。

表1 大学生孤独感、人际交往及四个维度的平均分和标准差

交谈方面 交际方面 待人接物 异往 人际交往关系 孤独感

平均分 2.5 2.9 1.5 1.9 9.1 52.6

标准差 1.7 1.8 1.5 1.7 5.2 5.4

结果显示,被试大学生存在一定的人际交往困扰(根据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评分规则,得分在9到14分之间,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在人际交往的四项维度中交际方面困扰程度较高,而受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程度较低。

(二)贵州省大学生孤独感与人际交往关系研究情况

根据调查和统计结果表明,不同性别被试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及其交谈方面困扰程度、异往困扰程度上呈极显著差异,在待人接物方面困扰程度呈显著差异;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交际方面困扰程度和待人接物方面困扰程度有显著差异;不同年级在异往困扰程度上呈显著差异;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被试大学生在孤独感这一项上呈显著差异,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结果发现,文科学生的孤独感水平显著高于理科学生和艺体生,而大二大三学生的孤独感水平显著高于大一的学生(p均为0.05),结果详见表2、5、6、7。

表2 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孤独感、人际交往关系量表及其维度的差异比较

性别 男(n=209) 女(n=193) t值 P

交谈方面 2.75±1.663 2.28±1.810 2.691** 0.007

交际方面 2.90±1.769 2.96±1.769 -0.364 0.716

待人接物 1.68±1.499 1.32±1.471 2.449* 0.015

异往 2.28±1.732 1.56±1.645 4.223** 0.000

人际交往 9.61±5.085 8.13±5.318 2.848** 0.005

孤独感 52.18±5.130 53.10±5.570 -1.727 0.085

注:n为人数,*表示差异性显著(p<0.05);**表示差异性极显著(p<0.01),下同

表3 不同民族大学生在孤独感、人际交往关系量表及其维度的差异比较

民族 少数民族(n=113) 汉族(n=286) t值 P

交谈方面 2.55±1.723 2.52±1.758 -0.135 0.879

交际方面 2.87±1.835 2.96±1.742 0.447 0.655

待人接物 1.37±1.554 1.56±1.471 1.118 0.264

异往 2.03±1.729 1.90±1.726 -0.662 0.508

人际交往 8.81±5.269 8.93±5.243 0.200 0.841

孤独感 52.87±5.166 52.53±5.438 -0.568 0.571

表4 是否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孤独感、人际交往关系量表及其维度的差异比较

独生子女 是(n=83) 否(n=319) t值 P

交谈方面 2.48±1.735 2.54±1.755 -0.265 0.791

交际方面 3.07±1.752 2.89±1.772 0.821 0.412

待人接物 1.75±1.480 1.44±1.495 1.659 0.098

异往 2.10±1.757 1.89±1.718 0.954 0.340

人际交往 9.40±5.482 8.77±5.181 0.974 0.331

孤独感 51.65±4.977 52.88±5.432 -1.864 0.063

表5 不同生源地学生在孤独感、人际交往关系量表及其维度的差异比较

生源地 农村(n=308) 城镇(n=94) t值 P

交谈方面 2.51±1.754 2.57±1.738 -0.298 0.766

交际方面 2.82±1.776 3.28±1.700 -2.181* 0.030

待人接物 1.41±1.473 1.83±1.528 -2.421* 0.016

异往 1.93±1.696 1.95±1.828 -0.074 0.941

人际交往 8.68±5.238 9.63±5.226 -1.544 0.123

孤独感 52.69±5.439 52.43±5.111 0.411 0.682

表6 不同专业大学生在孤独感、人际交往关系量表及其维度的差异比较

专业 文 科(n=168) 理工科(n=200) 体艺类(n=34) F值 P

交谈方面 2.31±1.681 2.66±1.727 2.85±2.105 2.443 0.088

交际方面 2.83±1.640 2.98±1.869 3.15±1.778 0.572 0.565

待人接物 1.46±1.528 1.55±1.503 1.41±1.305 0.239 0.787

异往 1.76±1.718 2.00±1.658 2.41±2.061 2.382 0.094

人际交往 8.36±5.070 9.19±5.276 9.82±5.776 1.720 0.180

孤独感 53.49±5.415 52.19±5.237 50.94±5.222 4.614* 0.010

表7 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孤独感、人际交往关系量表及其维度的差异比较

年级 大一(n=19) 大二(n=83) 大三(n=300) F值 P

交谈方面 2.47±1.577 2.75±1.834 2.47±1.736 0.824 0.439

交际方面 2.58±1.677 2.94±1.755 2.95±1.779 0.394 0.674

待人接物 1.47±1.020 1.43±1.450 1.53±1.535 0.129 0.879

异往 2.47±1.896 2.30±1.765 1.80±1.688 3.763* 0.024

人际交往 9.00±4.967 9.42±5.440 8.75±5.213 0.541 0.582

孤独感 49.68±4.854 52.43±5.410 52.86±5.333 3.247* 0.040

(三)贵州省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孤独感相关度

表8 贵州省大学生孤独感研究概况

平均每题得分 量表平均分 平均值 标准差 极大值 极小值

孤独感 2.631 2.5 52.62 5.359 67 36

从表8可以看出,量表平均每题得分高于量表平均分,说明被试大学生孤独感水平较高。

表9 贵州省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孤独感的相关分析表

孤独感

人际交往 0.111*

表9表明贵州省大学生孤独感与人际交往呈显著正相关,孤独感越高,人际交往的困扰程度越高。

三、分析结果

研究显示,贵州省大学生总体上孤独感水平偏高,并与人际交往关系呈显著正相关,人缘关系一般,甚至和朋友的关系也并不牢固,时好时坏,经常处于一种起伏波动之中。不过,是否是独生子、是否是少数民族以及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人际交往关系及其四项维度中都不存在差异,这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热情和真诚,尊重他人,能够承担责任,善于交朋友,能够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美,善于利用恰当的言语方式来交流思想感情,因此在在建立友谊方面往往比别人获得更多的成功;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处理与异性同学、朋友的关系,能够自然大方的异性同学交往。

然而,不同性别、生源地不同以及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人际交往的不同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男生相比女生而言,与不太熟悉的人交谈时,开始表现的拘谨和沉默,不太愿意跟对方交谈,但这种局面一般不会持续太久,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能够与对方大方自然的交谈,这与男女学生在气质和性格方面的差异有着密切相关。来自城镇的学生相比来自农村的同学在待人接物和交际方面的困扰程度更高,虽然城镇的学生从小有着更好的教育资源,但是他们也更加充满个性,进入大学后都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从心理上觉得自己高高在上,优越感太强,不太愿意主动、真诚的与其他同学交往。年级越低的学生,与异往困扰程度越高,大一学生初入校园内心渴望与异性同学交往,但是又缺乏与异性同学沟通的技巧,在心理上又害怕对方瞧不起自己,有强烈的自卑感,加上某些同学内向的性格,所以不能够大胆的与异性同学交往。随着年级的升高,不断地适应环境,同学之间相互了解熟悉,掌握了更多的交往技巧,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尴尬会逐渐消失。

从大一到大三,年级越高孤独感越强,虽然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社交圈子不断扩大和稳固,但是随着学业的加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也开始思考自己自身的发展,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内心充满了一种即将走向社会,却又并没有做好准备的矛盾感,这些可能导致对孤独感的更深的体验。从大学专业来看,呈现出文科生的孤独感显著高于理工科生和艺体生的现象,与邓日芳、徐慊、郑日昌的研究结果不相一致[4],可能与理科生注重理性思维,文科生大多心思较为细腻,性格敏感,想象丰富,更比别人多了一份多愁善感有关。

总之,人际交往关系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人际交往与孤独感是相互作用的关系,人际交往的困扰程度是学生孤独感水平高低的影响因素之一,反过来,孤独感也会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说,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克服孤独感及其带给我们的消极影响,掌握与人沟通、交往的艺术和技巧,不断地增强自信心和克服自卑感。

参考文献:

[1] 张秀春,王瑜. 大学生孤独感水平与应对方式特点的相关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08).

[2]邓日芳,徐慊,郑日昌. 大学生气质类型、父母教养方式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03).

[3] 李艺敏,蒋艳菊,李新旺. 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研究[J]. 心理科学,2006(02).

[4] 何毅钦. 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研究[D]. 南昌:南昌大学教育学院,2011.

基金项目:贵州师范学院2014年大学生校级科研项目。

作者简历:江河(1992-),男,四川遂宁人,本科生,从事应用心理学研究;

龙鹏(1993-),男,贵州毕节人,本科生,从事应用心理学研究;

高冬梅(1990-),女,四川南充人,本科生,从事应用心理学研究;

邓韦炜(1994-),女,广西南宁人,本科生,从事应用心理学研究;

吴俊华(1981-),女,贵州贵阳人,贵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心理学硕士,主要从事学前教育心理研究。

上一篇:打造“456”行动模式 凝聚渝北教师教育特色 下一篇:新课标下中学音乐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