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视野下体育院校的文献检索教学研究

时间:2022-10-30 05:41:08

建构主义视野下体育院校的文献检索教学研究

摘要: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结合体育院校学生的特点,提出了文检课的教学模式,制定了具体的教学方法,同时对教学效果予以评价。

关键词:建构主义;体育院校;文献检索课

高等体育院校是集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育科研“三位一体”的专业院校 , 其目标是为国家培养专业突出、知识全面的体育人才 , 学生毕业以后的职业选择范围较广,他们可担当职业裁判、体育教练、体育官员、教师、学术研究人员、群众体育运动的指导人员等角色 , 这些职业不仅要求学生有健康的体魄 , 同时也要求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信息素质。

本文以信息素质教育体系中的文献检索课程为对象,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在文化素质较为薄弱的体育院校文献检索课程的应用,以期提高文检课在提升体育院校学生信息素质的成效。

1 体育院校信息文献检索课的特点与现状

1984年,文献检索课在我国部分高校开始开设 ,1992年后,文献检索课在各高校得到蓬勃开展。我国体育院校开设文献检索课较晚,大部分体育院校都是从1995 年开始开设,至今已走过十七年。在这十七年中,体育院校的文献检索课无论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有长足的提高和发展,对培养师生的信息意识特别是利用文献资料的技能有极大的帮助。但是,我们也可清楚地看到,虽然体育院校的文检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全国的独立体育院校还是大学的二级体育学院,有关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研究成果不多,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手段相对落后,在教学中,大部分采用的是“老师讲授,学生听讲”的传统方式进行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关注的是“教”,而不是“学”,尽管它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教师按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却不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对于文化素质普遍偏弱的体育院校的学生,应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 建构主义理论及对体育院校文检课教学的启示

2.1 建构主义理论

建立在人类认知规律基础上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知识并不是简单地从教师到学生的传授中来,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同时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建构主义的重要教学理论,对当前的文献检索教学理论研究以及教学实践活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提高体育院校文献检索课的实效性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2.2 建构主义理论对体育院校文检课的启示

首先,作为知识的呈现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文检课教师首先应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准及教学能力,教师具有丰富、新颖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及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是提高文检课水平的关键;其次,教师应充分了解、重视体院学生术科课程生龙活虎、学习积极性高,但理论课程薄弱且无兴趣的特点,文检课作为理论、实践兼有的课程,应该深刻认识“教”与“学”的相互作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多引导,多让学生参与实践,摒弃只以老师为主体,罔顾学生的特点,“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再次,重视体院学生爱探索的特点,通过设置带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引导学生解决完成问题,设立多种互动渠道,师生之间或者生生之间展开互动,不限时间空间解决随时碰到的问题。以此进一步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3 体育院校文检课教学模式

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结合体育院校的实际情况,文检课可采取如下图的教学模式

创设学习环境——课堂的、网络的(或者叫虚拟学习环境)。

确定问题——在上述学习环境下,选择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解决。

自主、协作学习、解决问题——根据老师提供的解决问题的信息或者线索,学生独立自主解决老师给出的问题。

互动学习——师生、生生互动协作,包括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效果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予以评价,并根据效果的好坏调整教学策略。

卡耐基说过:一两重的参与胜过一吨重的说教。该教学模式避免了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老师讲授,学习效果不佳的弊端,学生参与性高,在“做”中学,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4、基于建构主义文检课教学的具体实施

4.1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

体育院校的学生文化素质比较薄弱,但他们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文检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学内容应侧重实践性、易懂性。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例,文检课教学目标设计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文献检索基础理论知识,能够自如地利用我院图书馆及其它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以及能熟练通过网络等途径迅速而准确地检索到体育及其它所需信息资料。文检课教学内容则由任课教师小组根据选修学生学习特点和需要和学校培养计划拟定教学大纲并自编相应的的讲义,教学大纲在文检课的第一次上课时,征求选修该课的学生意见,听取他们合理的建议,对教学大纲修改补充,并且允许学生在此后上课过程中继续提出有关教学内容的意见。学生参与确定教学内容,不仅使教学内容真正做到符合学生的要求,也使学生“主人翁”之感油然而生,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4.2 学习环境的创设

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重要应用。威尔生(Wilson,G.H)在其《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教学设计的案例研究》一书中归纳了三种学习环境:计算机微观世界(计算机基础的学习环境,它们可以是更大的教室环境,也可以是独立的)、教室基础的学习环境和开放的、虚拟的学习环境。

根据威尔生的理论,结合体育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文献检索课中学习环境的创设可主要分为实体环境和虚拟环境。实体环境有课堂、教师办公室或者其他场所,课堂环境除了教学,同时也是师生之间咨询、提问、讨论、交流的最重要场所。虚拟环境主要指网络。体院校园网、因特网共同构成现代化网络教学环境,其广泛性、开放性、交互性特别适合建构主义理论中提出的学习环境。

上一篇:浅谈混凝土桥梁裂缝的成因 下一篇:解决场地器材短缺问题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