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甘谷县抗旱造林技术

时间:2022-10-30 04:06:36

浅析甘谷县抗旱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3-38-02

根据甘谷县自然条件和多年的生产实践,文章从整地技术、树种选择、栽植技术等方面总结了适合甘谷县的抗旱造林技术。希望能为该区域的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生态建设产生一定的效果。

1 整地技术

整地的目的: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有利于苗木成活,促进生长。这一措施对干旱区造林尤为重要,为达到这一目的,整地最好提前半年或一年进行。整地时间一般以雨季最为理想。

1.1 鱼鳞坑整地

整地形成的半圆形地埂呈品字形排列如鱼鳞状,故叫做鱼鳞坑。多用于坡面破碎的干旱山地。坡度越大的地方,坑的规格应当越小,这样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1.2 水平沟整地

适于在坡面平整、面蚀严重、土层较厚的地方采用。沟的规格一般为:上口为90 cm,底宽30 cm,沟深40 cm,土埂的大小现状基本与沟断面倒置相似。

1.3 穴状整地

这是最常用的整地方法,在较缓的山地和平原均可采用,穴的形状有圆形和方形两种。挖穴时先将表土放在一边,将心土挖出放在穴的下沿,做成拦水埂,然后将表土填回坑内。

2 径流集水整地

汇集径流造林。是将有限的降水集于植苗穴内,提高对水分的利用率,使林木成活率和生长量得以提高。

2.1 漏斗式整地

以栽植点为圆心,半径为1.5 cm,首先从圆心开始挖土,逐步向外扩大,所挖部分的直径为60 cm,即为栽植穴。挖出的熟土堆在最外边,在生土周围堆成漏斗式径流面,径流面的斜度为20°,植树穴直径长60 cm,深40 cm,最后把熟土填回穴内,修成后的径流表面外高内低似漏斗状,径流面积为4.5 m2,径流面的表面要打实拍光。

2.2 扇形和V字型整地

在山坡坡度较大的地方造林,可采用扇形和V字型整地。在半干旱区应用,省工省时,集水效果理想。

扇形整地按造林设计要求,沿等高线打点,以点为中心向坡上两侧扩展,上面大下面小,修成扇形的径流面。整地时先铲除扇形集水面上的杂草,然后打实拍光表面,以利于径流入穴。在径流面下沿挖一棵树穴,树穴的大小根据径流表面及最大径流而定。

V字形集水整地,是径流集水中最简单的一种整地方式。简单易行,集水效果较好。规划设计和扇形整地的方法相同,不同之处,就是将V字形的两条夹角线挖成宽30 cm、深15 cm的内沿低外沿高的流水线,即流水线的里边不起沿,外边要起沿,使两条夹角线内的径流表面产生的径流,由于V字两条流水线的作用,从而使雨水流入树穴之中。

2.3 网络集雨坑整地

适用于坡度平缓,土层较厚的坡面。现将坡面沿等高线截成数段,每段宽度不小于6 m,在每段内栽植树种。确定网格的大小,可采取1 m×2 m,1.5 m×2 m,2 m×3 m、4×4 m等。网格埂高一般为20~40 cm,埂底宽15~25 cm,并将埂拍紧打实,在网格内挖穴植树。

3 树种选择

选用的苗木必须是没有病虫害且符合规格的一级壮苗。树种选择应以耐干旱、耐瘠薄的落叶松、侧柏等针叶树种为主;其次可选择刺槐。具体可按甘谷县不同的立地类型选择树种。

4 栽植技术

栽植方式:采用“一提、二踩、三埋实”的栽法。即栽植时把苗放正,使根系舒展,填土时先把湿润而细碎的表土填入坑穴内,填到三分之二左右时,将苗木轻轻上提,使根系充分舒展,与土壤紧密接触,踩实后,把余土填上,再次踩实。苗木栽植深度,一般比原来在苗圃内略深一些。栽好后浇定根水。

4.1 深栽浅覆

造林时将栽植穴挖深到湿土层,覆土时不填满坑穴,以便蓄水。

4.2 截干造林

对具有萌生能力的树种,如刺槐进行截干造林,截干工作可在挖苗时或栽植后进行,苗桩保留高度60~80 cm。截干造林无论秋季、春季都能保证较高的成活率,是一种抗旱植苗造林的好方法。

4.3 带土栽植

常用于侧柏的栽植。小苗可在起苗时带土;大苗移植时可带土球,外面用麻袋、塑料薄膜或草绳捆包。

4.4 泥浆蘸根

泥浆蘸根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泥浆中适当添加菌根剂、生根粉,效果更佳。

上一篇:宁夏西吉县近52年气温和降水变化分析 下一篇:凉州区新华乡头坝村水土保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