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杀意念问卷初步编制及检验

时间:2022-10-30 03:37:03

大学生自杀意念问卷初步编制及检验

摘 要:目的:编制适合中国大学生的自杀意念问卷,并对其信度、效度进行检验。方法:根据已有研究基础、基本理论,提出开放式问卷,根据词频分析结果,编制了包含60个题目的初步结构式问卷,对364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得到包含29个题目的最终问卷,对3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问卷进行检验。结果:在探索性因素分析中最终问卷包含五个维度,Cronbach’s α=0.91,KMO=0.899,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3228.589,累计贡献率为53.4%;采用AMOS对问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χ2/df=1.908小于2,RMSEA=0.064,说明该模型的拟合指标良好,并且该问卷有良好的聚敛效度和区分效度。结论:自编的大学生自杀意念问卷的信度、效度较为理想,可以进一步应用。

关键词:心理学;自杀意念;问卷编制

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1-0062-02

近年来,自杀事件出现的越来越多,在大学生这一正在从校园生活转向社会生活的特殊群体中,自杀案例的不断出现尤为值得关注。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晚期到成人的转变时期,将逐渐走向成熟与独立,是第二次重要的心理断乳期。面临这种特殊的处境,大学生很可能产生一些特殊的心理问题,而自杀意念就是其中之一[1]。据1998年全国卫生统计资料表明,造成15―24岁年龄组人群死亡的前三位原因分别是自杀、交通事故、恶性肿瘤,自杀已成为这一年龄组人群死亡的第1位因素[2]。殷希林等对1989―1995年北京、南京等地31所高校研究显示,大学生自杀率在9~24/10万人之间。我国大学生自杀率高于同龄其他人群,是同龄人群的2~4倍,并且呈上升趋势[3]。

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将自杀行为分为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临床研究证实,在自杀死亡者中,约有80%在行动前以各种形式表露过自杀意念[4]。因此,编制大学生自杀意念的调查问卷,对及时有效的预测和干预自杀行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内学者编制、修订了一些有关自杀意念的问卷、量表,例如Beck自杀意念量表(BSI)、自杀意念量表(SIS)、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SIOS)等[5]。这些量表的应用较广,并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但是,这些量表编制时间较早,缺少对当今人们心理状态、现实影响因素的考虑;更主要的是这些量表的编制多是以抑郁症患者所表现出的症状来作为编制题目的参照,其病态的特殊性无法代表正常状态下的个体心理,因此忽略了正常状态下个体可能产生自杀意念的因素,缺少对大学生这一特定时期个体的生活环境、情绪状态等方面的考虑。所以,编制符合大学生这一年龄心理状态及生活状态的自杀意念问卷就显得十分重要。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编制普遍适用于大学生群体的自杀意念问卷。

一、问卷的题目编制与施测

(一)开放式问卷的编制

根据查阅已有的研究基础、基本理论的文献资料,认为大学生自杀意念主要有个人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方面[6],个人因素包括性别、人格特征、情绪状态等,社会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和人际关系等,据此提出开放式问卷题目,共5个题目。开放式问卷共发放50份,回收47份。

(二)编制初步结构式问卷

根据对回收的开放式问卷所获得的关键词频率高低进行分析,结合以往研究[5][7],编制初步的结构式问卷,共设计60个题目,分为正向记分和反向记分题目。问卷采用Likert5级记分,包括“完全符合”“较为符合”“不确定”“比较不符合”“完全不符合”5个等级。

确定题目及记分形式后,进行预测试,测试后反馈题目理解程度、题目难易度等方面的问题。对题目进行改进,形成确定的初步60个题目的结构式问卷。经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最终29个题目的结构式问卷。

(三)结构式问卷的施测

分别将初步的结构式问卷和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所得到的最终结构式问卷对不同学校的学生进行施测,被试的选取采用网络和实地随机选取被试的方法。

初步结构式问卷在多所大学共发放364份,其中64份为网络发放,300份为实地纸质发放。回收率100%,剔除有随意作答倾向、项目缺失等的无效问卷,有效问卷289份,有效率79.4%,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包含29个题目的最终问卷。

最终问卷全部采用是实地纸质发放,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发放共3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226份,有效率75.33%,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二、初步问卷分析结果

对第一次发放的初步问卷所得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一)人口学变量分析

大学生被试中,男性144人,女性145人,平均年龄21.99岁,均为大专、本科和研究生在读学生。完整家庭252人,祖辈家庭12人,单亲母亲家庭15人,单亲父亲家庭3人,再婚家庭7人。

(二)工具

使用SPSS21.0对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1.问卷信度、区分度。检查数据基本情况,无缺失或错误项目、无重复问卷数据。之后对问卷进行信度分析(Cro-

nbach’s α系数),其初步信度为0.926。因有反向记分题目,更改其记分方式后,再次分析问卷信度为0.95。

依次删去区分度小于0.2的题目,以及信度小于0.95的题目。

2.初步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将余下题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初步结果KMO=0.930,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著,其值为7670.202;根据碎石图情况说明该数据适合做因素分析。

进行斜交旋转(Promax),根据结构矩阵(Structure Ma-

trix)逐步缩减维度,同时观察KMO、共同度、累计贡献率的值,逐步删除共同度小于0.4的题目、因子负荷小于0.55的题目、在多个因子上同时具较高负荷且差值小于0.05的题目。最终缩至5个维度,KMO=0.899,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的值为3228.589,累计贡献率为53.4%。

整理所得五个维度并分析其题目进行命名,结果符合已有研究,测量了个体的个人因素、生活环境因素等方面,并且较为贴近大学生实际情况。最终问卷共29道题,五个维度,分别为:自我认知、意志状态、家庭因素、自杀态度、睡眠情况。

问卷的总信度Cronbach’s α=0.91,各维度的信度为:自我认知0.886,意志状态0.774,家庭因素0.768,自杀态度0.696,睡眠状态0.686。由此说明本问卷总信度及各维度信度较好,符合测量学要求。

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来检验其结构效度,对29个题目进行因子分析,提取5个因子,共可解释方差总变异的53.4%,各题目的负荷较高,最小负荷值大于0.6,说明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三、最终问卷分析结果

对最终问卷发放所得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一)人口学变量分析

有效问卷大学生被试中,男性122人,女性104人;完整家庭193人,祖辈家庭15人,单亲母亲家庭9人,单亲父亲家庭4人,再婚家庭5人。

(二)工具

使用AMOS对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三)问卷分析

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到结构方程模型,其各项指标为:χ2/df=1.908小于2,RMSEA=0.064在(0.05,0.08)区间内,IFI,CFI,TLI和GFI的值都接近0.9,说明该模型的拟合指标良好。

1.聚敛效度。本研究以平均方差抽取量、组合信度、因素负荷量三个指标来考察自杀意念的聚敛效度。

自杀意念问卷的因素负荷量分别为:自我认知维度介于0.470~0.727之间,意志状态维度介于-0.519~0.838之间,家庭因素维度介于0.751~0.880之间,自杀态度维度介于0.60~0.888,睡眠情况维度介于-0.778~0.850。

自杀意念问卷的5因素是自我认知、意志状态、家庭因素、自杀态度、睡眠情况平均方差抽取量分别为:0.3728、0.3945、0.6562、0.4892、0.5878。

根据标准化回归系数估计值计算出对自杀意念问卷5因素分别是自我认知、意志状态、家庭因素、自杀态度、睡眠情况的组合信度分别为0.8757、05137、0.8839、0.7884、0.3023。

2.区分效度。有区别效度的测量模型,测量不同因素构念的测量指标变量会落在不同因素构念上,而测量相同因素构念的观察变量会落在同一因素构念之上。

该问卷各因素间没有相关系数大于1的,说明没有共线性的存在。自杀意念问卷5个因素:自我认知、意志状态、家庭因素、自杀态度、睡眠情况平均方差抽取量分别为:0.3728、0.3945、0.6562、0.4892、0.5878。将r2与平均方差抽取量进行对比,平均方差抽取量均大于r2。

四、讨论

自编的自杀意念问卷在已有研究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对现有文献、资料的研究分析,提出开放式问题,使用开放式问卷进行调查收集资料。制订了符合大学生情况的自杀意念问卷。

根据数据所得结果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两项问卷质量重要的衡量指标进行分析。自编的自杀意念问卷信度为0.91,各维度信度均达到测量学标准,有较好信度。本研究从平均方差抽取量、组合信度、因素负荷量三个指标来考察问卷的聚敛效度。平均方差抽取量可以直接显示被潜在构念解释的变异量有多少是来自测量误差,平均方差抽取量愈大,指标标量被潜在变量构念解释的变异量百分比愈大,相对的测量误差就愈小,一般的判别标准是平均方差抽取量要大于0.5。本问卷有三个维度的平均方差抽取量小于0.5,但其值极其接近,所以进一步从其他方面对问卷的聚敛效度进行分析。组合信度又称建构信度,它可作为检验潜在构念的信度指标,是模型内在质量的判别准则之一,一般大于0.7。本问卷五个维度中,有两个维度的组合信度低于0.7。而在因素负荷量值这一标准上,若介于0.5至0.95之间,则表示模型的基本适配度良好,因素负荷量值愈大,表示指标变量能被构念解释的变异愈大,指标变量能有效反映其要测得的构念特质。本问卷因素负荷量值均符合这一标准。综合以上情况,可以认为自编的自杀意念问卷的聚敛效度良好。在对问卷区分效度的分析中,也得到了较好的结果,说明问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

综上所述,对问卷进行的信度与效度分析检验结果显示,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并且该问卷的编制更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特征,在被试选取方面尽量多地选取了不同大学,且男女比例及年级分布均匀,但在学校类型的分布方面,缺少多样化,可能对结果有一定影响,并且本研究仅对问卷进行了初步的编制和验证,有待在以后的研究中进行应用,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黄远春.谈大学生自杀的动力极其危机的预防和干预[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4(3):65-67.

[2]回龙观医院.卫生部WHO预防自杀会议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5):295-297.

[3]翟书涛.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94.

[4]肖水源.自杀危险性的临床评估[J].中国医师杂志,2001,3(2):87-90.

[5]夏朝云.自杀意念自评量表的初步制定[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12(2):100-101.

[6]付亚亚.基于“应激―易感”模式下的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子的调查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7-10.

[7]王礼桂.大学生自杀意念自评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6):678-680.

上一篇:依法保障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权力 下一篇:200例先天性子宫畸形患者应用三维超声检查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