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7-03 03:15:57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探究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副反应。方法 把56例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划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组单一服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则单一服用阿米替林治疗,总计观察8w。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药物不良反应(ADRS)出现率评判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艾司西酞普兰组的有效率89.3%与阿米替林组85.7%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于第2wHAMD评分减分幅度较阿米替林组大,(P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阿米替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是卒中后多发的精神科并发症。Ferro JM[1]等的研究显示,卒中后出现抑郁障碍1个月内的患病率为16%~52%,2年时为18%~55%。一旦出现情感障碍,患者往往遭受着躯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自伤、自杀等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会大大增加,故对其治疗尤为必要。现将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PSD的情况总结去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2009年10月~2014年9月我院住院部,均是经颅脑CT或MRI证实的脑卒中后患者;且经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确诊抑郁症者;排除有意识障碍、失语、严重心、肝、肾疾病、癫痫及精神病史者;HAMD17项评分≥18分。共计56例,艾司西酞普兰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47~76岁,平均(62.2±5.3)岁;病程1.3~38.5个月,平均(6.7±5.0)个月。阿米替林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45~78岁,平均(61.0±6.3)岁;病程2~37个月,平均(6.9±5.1)个月。两组以上各方面经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服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起始量5mg/d,依病情最高可增至20mg/d,平均治疗量(13.8±3.7)mg/d;对照组服用阿米替林片,起始剂量75mg/d,分3次服用,2w内加至治疗量100~250mg/d,分3次服用,平均治疗量(165.7±21.5)mg/d。观察期间如有睡眠障碍,可合并小剂量镇静催眠药治疗,不合其他精神科药及电休克治疗。

两组在入院当天及治疗后第1、2、4、6、8w各测1次HAMD,依照HAMD减分率来判断疗效,≥75%痊愈,介于50%和75%之间为明显好转,≤50%且≥25%为进步,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艾司西酞普兰组起效时间为6~14d,平均(8.6±3.4)d;阿米替林组显效时间为7~19d,平均(12.9±5.6)d,以前者显效较早(t=3.542,P

艾司西酞普兰组临床痊愈、明显好转、进步、无效分别为9,12,4,3例,有效率89.3%,阿米替林组依次为8,13,3,4例,有效率85.7%,两组疗效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0,P>0.05)。见表1。

2.2两组副反应比较 艾司西酞普兰组主要副作用有便秘5例(17.8%)、口干4例(14.28%)、恶心2例(7.14%)、头晕2例(7.14%)等,副反应总出现率46.4%,多数程度轻微,一般不用处理;阿米替林副反应有便秘5例(17.8%)、口干例4例(14.28%)、嗜睡3例(10.7%)、心慌2例(7.14%)、眩晕2例(7.14%)、性低血压2例7.14%)、排尿困难1例(3.57%))、视物模糊1例(3.57%)等,总副反应的出现率71.4%,副反应多数不易耐受,需对症处理。

3 讨论

卒中后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现仍未明了,PSD是生物-社会-心理多方面疾病,大量的研究发现脑卒中后情感障碍有的生物学改变的证据,同时躯体活动不利、生活能力下降、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歧视等是抑郁症状出现的社会心理因素。

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新型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可同时结合基本和异构位点,具有独特的药理学特性,可作为中重度抑郁症的一线治疗药物,Waugh J[2]等对多中心研究总结,艾司西酞普兰能显著改善抑郁障碍的症状,显效迅速,副反应少。艾司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对PSD疗效相当,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9.3%和85.7%,与张留莎[3]等报道相近。艾司西酞普兰组于第2wHAMD减分幅度较阿米替林组大,差异有显著性(P

综上所述,艾司西酞普兰对PSD患者临床疗效值得肯定,起效迅速,副反应少,且程度轻微,更易被接受。

参考文献:

[1]Ferro JM,Caeiro L,Santos C.Poststroke emotional and behavior impairment:a narrative review[J].Cerebrovasc Dis,2009,27(suppl 1):197-203.

[2]Waugh J,Goa KL,Escitalopram:a review of its use in the management of major depressive and anxiety disorders[J].CNS Drugs,2003,17:343-362.

[3]张留莎,陈佐明.帕罗西汀与西米嗪治疗卒中后抑郁比较[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2,21(1):9-11.编辑/哈涛

上一篇:超相人格分析 下一篇:论科学和宗教性质与作用的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