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实现

时间:2022-10-30 03:32:38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实现

【摘 要】新课标从五个维度对当前高中外语教学提出了基本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成功开展英语教学的先决条件。但有些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存在误区。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和原则,从而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英语 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7-0098-02

现阶段高中英语新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标从五个维度对当前外语教学提出了基本目标,即语言知识目标、语言技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成功开展英语教学的先决条件。然而在平时的听课、评课工作中发现,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不太重视,并且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方面存在诸多误区。

一 在教学目标确定方面存在的误区

1.教学目标主体不明确

在部分教师的教案中,教学主体不够明确。新课标虽然没有明确规定教学目标的主体是教师还是学生,但却明确提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那么,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就应考虑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发展为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评价的标准应该是学生的发展,而不是教师是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

2.教学目标重点不突出

部分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面面俱到,分项列出了知识技能目标、学习策略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但所列出的目标既缺乏重点,也不具备可操作性。任何一个目标都应该有明确的重点,而不是平行并重。教学目标的制订要有明确、合理的依据,并应有反映目标实现情况的评价形式。此外,有些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显得宽泛或模糊,缺乏可操作性,不好评价。

3.情感态度以及文化意识目标缺失

文化意识是学生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两方面的素养是促进学生提升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主题基本都暗含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的信息,但有些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却忽视了这一点。

4.侧重语言知识目标,忽视语篇意识的培养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强调语言知识点的习得,学生就难以系统地获得词汇和语法知识,因而也就无法真正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教材中的语言材料是学生语言输出的范例,因此在阅读、听力等语言信息输入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和理解精彩的语句和语篇行文思路,做到学以致用,把挖掘到的信息运用到口语和写作实践中。

5.技能目标定位不当

技能目标是指学生获得促进其语言运用能力的某种技能,这种技能不受语言材料和具体语境的限制,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在听课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常把捕捉具体信息或者完成某一环节中的具体任务定位为技能目标,这是不全面也不恰当的。

二 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以上误区说明,不少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主要依据教材中设计的环节和任务以及自己的直觉判断。新课标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以学生的需要为主导,在分析学生实际水平和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教材分析,以此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取舍或调整,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扩充其知识,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定向功能。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展示对有效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 怎样的教学目标设计才是有效的

1.以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为设计的依据

第一,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把握每课所对应的课程标准;仔细阅读教材,梳理每课的教学内容,构建知识网络,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再将几方面的分析进行综合,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有选择地利用教材的各个环节来实现单元教学目标,而不是照本宣科地教授教材内容。同时,教师还要依据单元教学目标来细化课时教学目标,并确定各个环节的过渡方式。教材分析有助于教师明确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确定单元教学目标以及各个环节的教学目标,从而实现单元之间、跨单元甚至是跨教材的知识的整合。

第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目标设计要体现层次性。研究表明目前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升学动机强,但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比较复杂,层次偏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焦虑现象较普遍。面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教师的教学过程不能固守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针对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2.及时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自觉养成经常总结与反思的习惯。反思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对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后应反思的方面包括:教学活动过程的得、失,学生情况,改进办法,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反馈意见等。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养成“课后三问”的习惯:(1)一问“得”:课堂上哪些环节取得了预期效果?最大亮点在哪?哪些地方实实在在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成功的原因是

什么?(2)二问“失”:整堂课有何不足之处?哪些地方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有哪些突发事件?怎样才是有效的处理方法?(3)三问“创新”: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方面有哪些创新?有没有更有效的方法?

反思是一种手段,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教学反思关键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超越自我,不断向高层次迈进。只要坚持反思,使教学活动处于一种“反思――改进――提高”、“再反思――再改进――再提高”的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之中,就能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教学更有效,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总之,合理、准确地制订教学目标是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就难以实现高效的英语教学,也难以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因此,英语教师要特别重视教学目标的制订,注重挖掘每个单元的编写意图,在深入分析和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依据教材中的单元教学目标以及新课标中的相关内容科学地确定具体、明确的多维度教学目标,并以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结构作为切入点来实现目标。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崔刚.语言学习策略研究述评[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8(7)

[3]王金波.从中西外语教学法的发展角度看我国外语教学法应抓住的特点[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8(6):24~26

[4]崔刚.谈谈英语教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8(6):18~20

[5]曾灿涛、曹志希.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症结与对策[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8(6):15~17

上一篇: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下一篇:基于游戏精神的小学生德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