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市长和他的北京办公室

时间:2022-10-30 02:30:12

“昨天晚上的消息,利文斯通在这次市长竞选中落选了,由约翰逊接任”,刘桐渤先生,伦敦市长北京办公室负责人正乘坐地铁前往办公室,通过电话对《小康》记者说。

据泰晤士报消息,5月2日晚,保守党的鲍里斯・约翰逊获胜,取代工党的肯・利文斯通成为伦敦下一任市长。

“但不管如何,利文斯通对伦敦所作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他对环保的工作以及在海外建立的第一家伦敦市长办公室都得到了公众的肯定,约翰逊在会议上也表明了这一点。”刘桐渤说。

利文斯通:媒体称他是“酷市长”

“我是一个政治家,不会刻意去取悦人,我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希望把伦敦建设得更好”,在回答媒体评论他是一个“酷市长”时,利文斯通这样评价自己。

为什么说他酷,因为作为市长,利文斯通会在布什访问伦敦时参加到反对布什的游行队列中去,理由很简单。“因为我没法直视他的眼睛时说喜欢他”。他还会冲着不交堵塞费的美国大使大嚷大叫,甚至威胁要“上诉法庭”。

不管外界如何评论,他只按自己的执政思维去做决定并且严厉执行。

“利文斯通对环保非常重视,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刘桐渤对《小康》说。

2002年,利文斯通领导的伦敦市政府颁发了一项规定工作日白天进入市区中心地带的机动车,每辆车每天必须缴8英镑(约合人民币120元)拥堵费,希望通过高额的费用征收来减少市中心车辆密度和尾气排放量。“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伦敦人,看着伦敦的交通越来越糟糕,决心改变它。”利文斯通说。

居住在伦敦的人对于交通堵塞是痛恨的,但更让他们不喜欢的是从腰包里掏出一笔数目不菲的钱来。“我挨罚款了,因为上星期忘交60英镑的堵塞费”,4月26日,正是伦敦市长选举的白炽期,旅居伦敦的崔泉在接受《小康》“对利文斯通的印象”的采访时说“我没投他的票,因为约翰逊承诺他当市长后将取消拥堵费。”

“我知道要从口袋里掏钱是一件让人不愉快的事情,但市政府应该考虑得更长远些。”利文斯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对资金有任何疑问,可以查看伦敦市长办公室的报表。该报表记录了2005~2006年度伦敦拥堵费总收入123亿英镑,并将支出情况表述为公交车网络建设,如增开公交线、购买新车等,80%,道路安全设施建设,如红绿灯设置、防护栏杆等,10%;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建设,5%,校园区域安全道及其他,5%。

“我的宗旨是用拥堵费来贴补公交事业,使民众感觉到乘坐公交更便利”,利文斯通自己就是乘坐地铁上下班,“只需要四十分钟,在地铁里还可以看文件、读报纸”。

这位热爱环保的市长还激烈抨击欧美大量的能源消耗现象,但对发展中国家怀有天下大同的胸怀“像中国、印度这类正处于发展中大国应该给予一些理解,他们正需要建设。”

“他是坚定的工党,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并且敢于坚持”,刘桐渤这样评价自己的老板。

首家海外市长办公室

不管你喜欢与否,敢于直言的利文斯通总是媒体的焦点。有时他显得比较鲁莽、冒险,不像传统的英国绅士,但他或许会辩解这是自己的率性。媒体说他贪杯,甚至在重要的市长会议时还会把酒当饮料喝。

“利文斯通是第一位民选的伦敦市长,同时他又在任期内开设了首家海外的市长办公室,就足以说明他的城市发展战略的远见。”对于此次利文斯通的市长选举失利,刘桐渤先生更愿意看成是英国人喜欢新面孔与新思维的原因 “不要只看表象,如果他没有魄力不给伦敦带来实质的发展,伦敦市民是不会让他连任两届的”。

英国投资监督部门的数据显示目前有超过330家中国公司在英国经营,而绝大多数中国公司选择在英国首都伦敦设立办事处或分部。

利文斯通觉察到“与中国进行经济合作是一种趋势”,他于2006年4月提出在北京创建伦敦市长第一个海外办公室。英国的首都要与中国牵手,这不仅是一个创意,同时也需要有深刻的洞察力。

“作为伦敦市长,我很荣幸由我来开启伦敦在北京设立办公室的历史,同时,这也将是伦敦首次在世界其他国家开设办公室。”喜爱穿白衬衣加浅色外套的利文斯通对自己在北京的办公室设立的目标绝不含糊“伦敦与北京――这两个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之间的紧密联系已经为伦敦带来了重要的经济利益,在未来,持续巩固这种紧密关系将会为伦敦的战略发展带来最大优势。”

而选取北京办公室的负责人是一件谨慎的工作。“我接受了多次的面试,最后才确定下来,”刘桐渤成为伦敦市长的北京首代。他说:“坐这个位置,最重要的就是让伦敦有效地在中国开展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双方的发展。这对语言、文化沟通以及开展活动的能力都是比较高的要求。”

同时,刘桐渤称人的品信也是当时考察的重点,他强调自己爱国,胜任这个职务。“利文斯通本人很赞同这一点,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国家都不热爱,那就不可能做成事业,而只是个投机分子了。”

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留学美国获得MBA学位,并在加拿大魁北克驻中国办事处任过商务代表的刘桐渤,在专业背景与工作经历上具备作为伦敦市长的中国首席代表的绝对优势。而在个性与接人处事的风格上,他又与英国同事相互欣赏。

那天在接受采访时,刘先生“很困”,因为刚刚与伦敦来的几位同事忙了两个星期,而期间他称自己每天几乎只睡三、四个小时。“只要是工作,就得拼命”,他说。

在市长办公室的接待室里最醒目的是一个大的放映机,占去偌大空间的整个墙壁,因为他们需要经常为客人播放伦敦或者中国的经济、文化资料片,而另两侧的墙壁被书橱占据,摆放了各类书籍与制作精美的宣传单,大多是关于伦敦旅游与教育以及这个国际金融中心的说明介绍,其间也有《投资中国》等中文书籍。

伦敦市长北京办公室的员工大多曾留学伦敦,“他们工作都很努力”,刘桐渤说。而员工则称很喜欢这里的自由空间以及合作的氛围。“我们主要是对工作项目负责,形式上比较自由,可以自己调配时间”,一名工作人员向《小康》记者表示自己的老板对工作要求近乎于苛刻,同时也给予最大的自由空间,以此来激发员工的创新思维。

奥运双城记

北京与伦敦因为奥运会而被称誉为“双城记”,这个结合点也成为伦敦市长北京办公室目前的工作重点。

“伦敦2012年将举办奥运会,我们希望能够推动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刘桐渤在接受《小康》采访时再次重申他在各大场合中表明的工作重心。

2012年将是伦敦第三次举办

奥运会,利文斯通对它怀有复兴伦敦的抱负。伦敦发展署将投入14亿英镑来获取奥林匹克举办所需要的土地。在整个奥运用地上将有200家企业和450个定居点被拆除。这将给伦敦带来5万个就业机会和35000个新的住宅,整个奥运投入将高达到90亿英镑。

伦敦市长北京办公室组织了伦敦发展署的工作团前往北京参观奥运建筑。在参观北京奥运标志性建筑“鸟巢”以及“水立方”时,伦敦发展署的负责人刘易斯表示“北京的奥运建设速度非常快,而且设计的质量非常高,这些都能给我们很好的借鉴。我们希望能与中国企业合作。”

据刘桐渤介绍,伦敦与奥运相关的大型合同和采购项目都将公开招标,而目前参与的企业还很少。刘先生指出“英国主办2012年奥运会旨在发展英国东部城市。为奥运打造的这座花园城市,将有10万名居民居住,数万座楼宇将拔地而起。中国在建筑、焊接技术等方面非常有优势,有机会取得分包权进入英国市场。”

伦敦发展署负责人刘易斯也进一步鼓励了中国企业去伦敦发展,指出其中的两个优势可以聚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同时还可以使企业迅速全球化,“伦敦是在欧洲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大的一座城市。”

奥运会只是伦敦促进与中国经济合作的其中一个“亲密结合点”,伦敦市长北京办公室的任务更为长远、丰富。

他们在伦敦连续举办了三次中国年,并且在中国举办了伦敦电影节。用文化交流来使双方相互了解,并且在了解的过程中寻找商业合作的机会,是利文斯通设立北京办公室的初衷。

“在伦敦中国年活动期间,我们设置了品尝中国茶的节目,还有麻将节,同时在大英博物馆还展出代表中国古代文化的兵马俑,在伦敦的地铁也会展出中国诗人的诗歌和书法作品”,刘桐渤介绍说伦敦中国年是中国在亚洲以外最大规模庆祝中国新年的活动,会吸引数十万的伦敦市民来参观。

为了吸引更多的中国年轻人,利文斯通还邀请了超女李宇春前往自己的家里作客,充分展现了他对中国的友好。“伦敦和北京都是世界级的文化中心。在伦敦中国年的背后,实际上是伦敦在利用它打造世界级文化交流平台的优势,能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进一步促进其经济发展。”市长办公室的发言人说。

中国最吸引伦敦的地方是其正快速发展的经济以及中国企业海外扩张的冲动。作为一个国际化的金融中心,它希望能够把握好这个机会,充盈自身。

“英国是金融全球化最早的国家,但与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相比,英国内需市场非常缺乏。英国欢迎中司到英国投资,也是为推动英国经济而寻求新的合作方式。”刘桐渤对《小康》记者表示。

据相关资料表明,英国是中国在欧洲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德国、荷兰,而中国是英国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伦敦市长北京办公室称新近去英国投资的中国企业就有52家之多,例如中兴、南京汽车集团、中国网通等。

“现在是全球化时代,我们就是在组织相互沟通了解的过程中,为双方提供合作的机会”,刘桐渤说。

约翰逊:新市长上任的一把火

尽管利文斯通在任时申请了伦敦市的奥运会举办权,同时又在北京设立了他的海外办公室,但将在北京接过奥运旗帜的将是新上任的约翰逊,刘桐渤也将迎来他的新老板。

大力推进伦敦与中国合作的方针是否会有变化呢?“我们伦敦市长办公室同时也隶属于伦敦发展署,而发展署是不受伦敦市长的改变而改变的。”对于《小康》记者的提问,刘桐渤回答说。

5月2日,约翰逊伦敦市长选举中在以117万张选票而胜出,接任利文斯通。尽管在选举过程中,双方相互抨击,但当选后,约翰逊还是慷慨地称赞利文斯通“具有非凡的勇气,在任职8年间的贡献赢得了数百万伦敦人的感谢”,并表示希望利文斯通继续发挥作用。

今年43岁的约翰逊,曾就读于英国著名的伊顿学院和牛津大学,此前曾任职于新闻媒体,做过记者、编辑,后期在一家电视台主持节目。

尽管新闻工作人员是以“说话谋生”,但约翰约却表明行动更重要,他在任职发言中说:“伦敦人希望,有人能不说废话多干实事、阐述问题清晰简洁、表达纳税人意愿。因此,我将更多的去做而不是说。”

那么对于经济发展迅速的中国,即将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北京,约翰约将如何在他的北京办公室烧第一把火,或许正是这位伦敦新市长在考虑的问题。

上一篇:8000万吨铁矿石压港之迷 下一篇:王金南:关注GDP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