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栏目剧的“电影化”分析

时间:2022-10-30 02:26:41

电视栏目剧的“电影化”分析

〔摘要〕无论未来中国电影产业和中国电视剧产业的兴衰变迁如何,电视栏目剧自诞生始就吸纳并学习了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作为独特产物,更应该在前进中不断调整,顺应观众的收视喜好和国家发展的战略策略来确立电视栏目的定位。

〔关键词〕电视栏目剧电影化创新特征

一、电视栏目剧在电影化方向上的思辨与思变

优秀的类型只是一个前期概念的确立,是否能获得观众的认可则要通过实际拍摄来完成,电视栏目剧固有的拍摄手段的确能高效的完成基本叙事,却难以与故事当中所需要的情绪相匹配,这就又为新型电视栏目剧提供了一个学习范本,即电影的叙事技巧。人物设置方面的复杂性是《插翅难飞》的一大特征,对立双方不再是传统的正反派对立斗争的代表,而是在每一个体上都叠加了性格色彩。例如主角安东的性格就颠覆了传统主角,他在正义和邪恶中不断的妥协和徘徊,同时带来了情节上的转折。警官廖辉就是一个标准的“电影”警察,“丢枪、家庭不和、性格古怪”都是在保证他惩恶扬善核心动机的前提下,人物的性格与命运都尽量避免标签化。两人都不再是刻板犯罪题材中的二元对立式人物,“好的坏人”和“坏的好人”完成了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所需求的“立体感”。视听方面则是《插翅难飞》异于其他电视栏目剧的重要特征,电影化的镜头语言意识贯穿全剧,尽管作为普通观众很难明确辨识这一突破,但镜头语言所传递的叙事上的准确性却能让观众潜移默化的被情节吸引。众所周知,电影没有中场休息或插播广告,创作者必须持续不断的提供情节的转折来维持观众的观看期待。布莱克・斯奈德为过亿美金票房收入总结了十五个节拍,分别是:1、开场画面;2、主题呈现;3、铺垫;4、推动(催化剂);5、争执(辩论)6、第二幕衔接点;7、游戏娱乐;8、B故事;9、中点;10、坏蛋逼近;11、一无所有;12、灵魂的黑夜;13、第三幕衔接点;14、结局;15、终场画面。

一部标准的商业类型大片需要在100―120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以上十五个情节节拍,《插翅难飞》由于是九集系列剧,每集40分钟以上的时长总计远大于一部常规电影,然而通过具体的情节对应不难发现,《插翅难飞》系列整体结构依然符合上述节拍,因此我们选择电影剧作规律中的“节拍理论”((美)布莱克・斯奈德著,王旭锋译,《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来对应解析《插翅难飞》系列栏目剧中的“节拍”。

从上表格的对应来看,《插翅难飞》从整体情节节奏上能准确对应“节拍理论”,这在电影放映中所达成的效果同样也能在电视栏目剧中完成,略有不同的是,电影中节拍的保持是为了确保观众在限制时间内不离场,而《插翅难飞》作为分段播出的系列电视栏目剧,则要精确的规划节拍以吸引观众周期性对于情节的期待。

二、当代中国电视栏目剧的市场策略与走向

2014年似乎成为电视栏目剧的“大年”,湖南卫视推出创新栏目剧《青春星期天》、浙江卫视推出栏目剧场《我的青春高八度》、东方卫视推出《搭错车》,一线卫视纷纷以接近电视电影品质或者美剧中的迷你剧品质的栏目剧构建新的周末次黄时段,这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四点:

首先,版权购买方(甲方/卫视)对销售方(乙方/出品公司)实施反钳制的工具。众所周知,从2012年开始,全国卫视电视剧价格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单个上星台购买单集电视剧播映权的成本从15―――30万元人民币急速飙升至45―――60万元人民币,以每晚黄金时段播出三集为例,该时段购剧成本至少为135万元/天;“限广令”出台,电视剧上星播出不得中插广告,更使得一线卫视雪上加霜,无论是哪家上星台,都不敢保证黄金时段内四段套间广告可以满档售出,并可以达到135万以上这个天文数字,在入不敷出的危机之下,卫视需要突围。因此,栏目剧对卫视而言,就是它们的适当成本定制剧。

其次,栏目剧是形成卫视广告增长点的工具。传统媒体的广告市场从2010年开始进入平台期,仅仅依靠黄金时段和电视剧对广告收入进行拉动已经没有明显效果,所以,各大卫视大量引进境外综艺节目模式,但成功几率只有10%。在次黄时段,尤其是周末次黄时段形成了内容真空。此次湖南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相继开办大型栏目剧,并不约而同地采取电影化、定制剧的概念,就是为了以高品质吸引广告客户,以硬广为基础,将软性植入广告的经营权掌握在媒体手中,并逐步发展成为高级定制产品(广告剧),以全面开发周末次黄时段的内容价值和商业价值,成为继黄金时段收入之外的第二增长极。因此,栏目剧对卫视而言,就是广告剧。

第三,栏目剧是卫视投资或购买电视剧规避风险的工具。电视剧投资风险和购买成本越来越大,选择何种题材是最为适合市场的产品,仅仅依靠经验或者数据推演都不能作为最终决策依据。为规避风险,较小投入的栏目剧可以作为高投入、高风险的蓝筹型电视剧的“试播集”。

第四,栏目剧是卫视整合演艺资源,追求商业价值溢出效益的长效工具。我们从湖南卫视的《青春星期天》以“超男”、“快女”为基本演员班底、浙江卫视的《我的青春高八度》以《中国好声音》学员为班底的动作可以解析出,这两家一线卫视都是为了延长成功的综艺节目的价值链,尽可能地向下游孵化多样态衍生品。

综艺节目的成功与否有两点标准可以衡量,一是节目品牌的确立,二是造星的质量和数量。但是,一档成功的综艺秀生命周期一般为三年,真正可以沉淀为长期资产的恰恰是造出来的“星星”,然而,同样不可否认,“星星”需要足够的曝光率。早在上个世纪初,西方工业时代的演艺市场,将明星推向影视歌三栖市场就已形成模式,所以,用周播剧的固定时间约会与“寻唤”观众,延长、加深、渗透、控制观众对“星星”的喜好并形成收视习惯、依赖和粘性,将“星星”由内容形象人转变为大众偶像,由大众偶像转变为极具市场号召力的广告品牌代言人,是卫视的最终商业诉求。

不可否认,今天出现的带有创新特征的大型栏目剧,作为适当成本的卫视定制周播剧,正在承担起一线卫视开拓与提升次黄时段广告价值,整合演艺资源,进行内容和商业开发垄断,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并力图创造溢出效应以形成长效市场价值的主流工具;这也标志着,以强势电视制作公司(乙方)为代表的内容为王时代的结束,以渠道(卫视平台)、资源垄断(自造自签明星)和核心内容创造力(自制定制产品)三位一体的强势媒体时代来临。

无论未来中国电影产业和中国电视剧产业的兴衰变迁如何,电视栏目剧作为自诞生始就吸纳并学习了各种艺术形式,作为其独特产物,更应该在前进中不断调整,顺应观众的收视喜好和国家发展的战略策略。《插翅难飞》系列电视栏目剧的现象仅仅是中国电视栏目剧寻求突破的一次尝试、一个代表,与其类似的还有《听见凉山》中歌舞形式的尝试等。无论是“夹缝”中的“守望”、还是对于中国电视业“领航”的期待,以《插翅难飞》为代表的新型电视栏目剧从未停止过探路的脚步。(责任编辑晓芳)

参考文献:

[1]布莱克・斯奈德著,汪振城译,救猫咪2―――经典电影剧本探秘,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英)罗杰・西尔弗斯通著,陶庆梅译,电视与日常生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3](美)詹姆斯・罗尔著,董洪川译,媒介、传播、文化:一个全球性的途径,商务印书馆,2012.

[4](美)道格拉斯・凯尔纳著,丁宁译,媒体文化:介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文化研究、认同性与政治,商务印书馆,2013.

上一篇:贝里尼歌剧《梦游女》电影版和舞台版的区别 下一篇:论房地产标志设计的创意与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