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械实训教学方法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时间:2022-10-30 11:51:01

在机械实训教学方法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摘 要:在全球化背景和终身学习思潮的影响下,世界各国出现了普教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工具主义与人文主义相融合的阶段。在职业教育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是势在必行,而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机械实训;教学过程;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诺维科夫说:“如果我们把职业教育仅仅与具体的生产、具体技术与具体工艺挂上钩……我们具有的残缺不全的人性将被狭隘的职业教育和因循守旧片面活动所歪曲。”[1]在全球化背景和终身学习思潮的影响下,世界各国出现了普教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工具主义与人文主义相融合的阶段。所以在职业教育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是势在必行,而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结合我院人文素质教育的实际,在机械加工实训过程中渗透人文素质课程做了一些研究和尝试。在平时的实训教学中,在学生的毕业设计课程中,在定岗实训中,不同的阶段采用了不同的授课的方法。在具体的实训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素质规定了不同的题目和不同的评分标准,实训的题目和评分标准不再是铁板一块,而是融入了人文关怀,更加人性化。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下边就具体介绍如何在实训教学方法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一、在钳工技能训练中运用“口诀”教学,把握语言的人文理念,关注课堂的人文交流,提高实训效果

在钳工实习中,锉削技术掌握的好坏影响到学生的操作技能,锉削姿势正确与否,又对锉削质量,锉削力的运用起决定作用,正确的锉削姿势还能减轻疲劳。锉削姿势又包括握锉、站立步位、姿势动作,在操作中要把锉削姿势和操作用力两个方面进行协调一致,反复练习才能达到目的。

二、在毕业设计和定岗实训课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法

因为毕业设计课程的后续课程为顶岗实训课程,因而我有了把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安排在同一时间段内进行,同学们在工厂顶岗实习的同时就实习岗位的一些工件的加工过程进行观察,并以此为课题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的要求为:

以顶岗实习的工作单位的常见工件的加工实例为研究课题做毕业设计。分层教学法一个是选题的方向分层,一个是评分标准分层。

(一)实训教学目标分层

根据学生学习的接受能力和技能水平,按课程标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比如在毕业设计中课题的研究方向分层。分别是:1.把工厂现有工件的生产工艺的其中某工序进行改进,从而改变生产的产量或质量。2.把普通生产线的生产模式中的某些工序合并应用数控技术来完成。3.设计并安排合理的工艺生产一种新的工件用来替代旧的工件。

(二)毕业设计的评分标准分层

1.有使用价值的工件,熟悉其现有加工工艺,分析出工艺当中不太合理的或者可以改进的部分,以及能说明解决办法的,80分以上。对于社交能力较强,善于与人沟通的同学,在工厂顶岗实习的时候只要仔细观察并向工人和技术员认真请教的。完成本项成绩规定的是很容易的。根据完成的情况酌情定分。

2.能够把实用型工件加工过程中大部分工序用数控加工来简化的,80分以上。这个适合于善于动脑的同学来说不是难事。只要认真观察和用心思考就可完成,提出新的加工思路。可根据完成的情况酌情定分。

3.自己根据实用型工件实物(复杂程度不作要求),测绘出图纸,并设计其合理的加工工艺的。并能够独立完成其加工的80分以上。本项适合社交活动太多,时间较为紧张的同学设计。根据完成的情况酌情定分。

4.自己设计的工件,有使用价值并能够加工出来的80分以上。这个是专门为有创新精神不拘泥于现实的同学而准备。根据完成的情况酌情定分。

5.自己设计图纸并能够完成加工的,工件不一定有实用价值的60分以上75分以下。本项专门为书呆子型的同学么不爱说话也不太爱社交的情况所规定的。也为有特殊情况的同学而设的。根据完成的情况酌情定分。

6.其他的情况根据水平来审核定分,不满60分的,进行修改直到符合及格要求。涉嫌抄袭的0分,提出警告并重修。屡教不改的---不及格,成绩录入学籍系统。

分层教学的好处是:一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层次的不同而分别设定不同的课题选项,实现了“因材施教”,二是这样的设定很大程度上使从网络上搜索到类似论文的机会很小,因为作为实用工件的生产资料和文件作为一般的商业秘密不会被企业和个人放到网络上供人下载的。三是题目难度适中,只要同学们在工厂耐心的工作,仔细观察,不怕苦不怕累,善于与人沟通,待到融入到企业环境中后,只要会问就会有收获,锻炼同学们的综合素质。

通过实践,在专业知识教育中渗透人文素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使我院机电工程系学生不仅具有专而精的机械操作能力,而且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人文精神以及关心社会、关心人类的态度,培养了诚实守信,努力创新的精神,提升了学生的职业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转引自林清华.劳动力流动与职业教育的变革[J].职教论坛,2006,(6).

[2]杨叔子.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J].教育研究,2002,(11).

[3]刘献君.专业教学中的人文教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新课程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下一篇:浅谈培养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参与意识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