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化学实验教学的再探讨

时间:2022-10-30 11:48:58

对化学实验教学的再探讨

【摘 要】化学是自然学科中的基础科学,化学实验更是化学中的重中之重,离开了化学实验,就无法去学化学、教化学。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抓好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科能力的唯一途径。

【关键词】中学化学 实验 教学 探讨

化学属于自然基础知识教育的范畴,由于其学科特点,有许多教学内容属于实验科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实验教学。其目的是通过实验操作活动,验证现在的定理、定律、满足学科教学演示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因此,化学实验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

从教学认识来看,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认识的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在教学认识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化学教学认识论中的诸多课题,如化学教学认识的特殊性、条件和动力、过程和方法,实验与理论的关系,以及教学认识的检验等,都与实验教学理论紧密相关。

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与学生是学生实验的主体,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主体发挥作用的范围不同,前者就整个实验教学而言的,后者只是就学生实验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实践形成而言的。因此,以学生是学习实验的主体来代替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必然会降低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地位,从而给实验教学实践带来偏差。但两者又是联系的,学生是学生实验的主体,体现了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确定,有利于学生实验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

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与教师是演示实验的主体并不矛盾。这是因为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演示而演示,而是为了帮助学生这个实验教学的主体进行教学认识。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也是为了逐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二、学生的实验能动性的表现

学生的实验能动性,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都有具体表现。

1、确定化学实验问题中的实验能动性

在确定化学实验问题中,学生的实验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和能力发展水平对实验问题的深广度具有制约作用。如果教师提出的实验问题过深、过繁、超出了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水平,那么,学生不仅不能解决实验问题,无从发挥实验能动性,而且还会降低实验兴趣,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二是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积极思考,独立地提出实验问题。例如:有的学生在学习了“盐跟金属反应的规律性”之后,提出“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是否所有排在前面的金属都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都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生成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学生独立提出实验问题,是其实验能动性的重要表现。这是能动的实验教学所大力倡导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鼓励。

2、实验设计中的实验能动性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积极倡导学生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可以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独立的或在教师启发下,设计出各种实验方案,成功地解决化学实验问题,从而产生成功后喜悦,激发起更大的学习热情,成为学生进一步进行科学探究的强劲动力。其次,设计化学实验方案需要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和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的能力。同时,进行人学实验设计还需要学生掌握和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具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因而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态度的培养。

3、实验操作中的能动性

实验操作是发挥实验能动性的重要环节。认真理解实验操作的每一步骤和方法,而不是照方抓药,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对异常、不明显或结论错误的实验现象及时分析原因,找出实验操作中的不当之处等,都是学生的实验能动性的具体体现。有的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注意实验技巧,合理巧妙地组织和改进实验操作顺序和方法,使自己的实验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4、实验观察中的实验能动性

观察离不开人的感官,人的感官对客观对象的感觉具有选择性。在实验教学中,学生感觉的这种特性,对教师的演示实验具有制约作用,要求教师所做的演示实验对学生感官的刺激应达到一定的程度,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看得见、听得见、嗅得着。五彩缤纷的化学实验现象,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导,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实验兴趣,使他们乐于进行实验观察。在实验观察过程中,教师如能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实验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更能发挥学生的实验能动性。

5、处理好实验结果中的实验能动性

对于所获取的实验现象,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人为的修改实验现象和数据,这是正确发挥实验能动性的重要前提,在化学用语化、表格化、线图化的过程中,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设计简明的表格、绘制规范、正确、美观的实验装置图,认真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对其进行正确的理论解释;写出完整、真实的实验报告等,都是学生在处理实验结果中的实验能动性的具体表现。

三、教师能动作用的发挥程度对学生的实验能动性的影响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属于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具有能动性这是没有什么疑义的。但这种“主导”和“能动性”,决不是教师的“一言堂”、“注入式”、“包办代替”,而是以逐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实验能动性为其主导和发挥能动性的核心内容。这既是教师主导和发挥能动性所企求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衡量教师主导和能动性发挥程度的重要标准。为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导和能动性。使学生明确自己是实验教学的主体,而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或参与者。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实验兴趣。化学实验现象本身具有生动、新奇、鲜明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实验兴趣。但这种兴趣只是直接兴趣,不稳定、不持久。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还应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来培养学生更高一级的实验兴趣。

指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运用实验方法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细致入微的实验态度。

积极采用演示启发、问题启发、讨论启发等多种方法,来发挥学生的实验能动性。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能动作用的发挥程度,对学生的实验能动性的发挥具有较大的影响。主导和能动作用发挥的越充分、越具体、越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逐步确立和实验能动性的发挥;反之,则会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扼杀学生的实验能动性。无数的教学实践都讲明了这一点。

上一篇: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下一篇:腾飞的高三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