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易脆的舆论业态

时间:2022-10-30 10:45:34

就2011年中国互联网而言,这是充满嘈杂的一年。信息在成为社会纽带的同时,也由于其本身的不确定性和不对称性,造成社会结构的极度脆弱。网络改变了传统社会相对稳定的金字塔结构,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成为网络传播最活跃的主体,其典型的碎片化传播充满着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面对扑面而来的微博,要热情拥抱,也要冷静观察;要激情行动,也要理性把握。

媒介的易脆:冷媒介传递热信息

微博传播是复杂的网络传播,过程是混沌的,推进是对称破缺的,路径是分形的,效果是涌现的。相较于传统社会有序的“低熵”,微博使得社会短暂地向无序、失范状态的“高熵”状态转变。

一种能够成为趋势和潮流的技术形态,是它解决了人们在通讯中的某一种基本应用需要。门户网站解决了一站式消费需要;搜索引擎解决了对海量资讯的有效选择;即时通讯解决了随时随地点对点沟通的需要;博客解决了自我表达需要;SNS便利了同缘同道的聚合关联;微博则提供了向无限社会群体喊话和广播的手段。集IM、BBS、SNS等特征于一体的微博产品形态,以其对关系型内容和内容型关系的双向构建提供了从网络资源到现实资源调动的更多可能性。

热媒介具有“高清晰度”,而冷媒介只有“低清晰度”,留下较多的空白让接受者补充。微博是典型的冷媒介,给网民留下了足够的参与空间。这是微博在中国社会迅速膨胀的重要原因。但“低清晰度”这一特性进一步强化了微博的碎片化、垃圾化和虚假化。据估算,微博中80%的信息为个人琐碎私事,不具备传播价值,反而带来巨大的资源浪费,大大降低了微博作为媒介的传播效率。

业态的易脆:数据流难以转化为现金流

任何互联网业态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都是非常危险的。当前,微博的盈利模式是什么,是否可以构建盈利模式的上层建筑,这是必须回答的紧迫问题。微博属于基础设施,构建的是一个市场、一个社区,赚钱的是社区里的商铺,那么这些商铺从何而来?如果不能发挥微博的协同效应,就无法把控整个微博生态链。要圈住用户必须是社区,而不是媒体。那么,微博要从媒体转型为社区到底有多大的难 度?可以说,微博是一场持久战,盈利能否见到曙光是个未知数。

微博鼻祖Twitter因为Facebook等社交网的崛起而面临江河日下的窘境,2011年的经营也并不景气。国内两家微博“巨头”――新浪和腾讯竞争白热化,双方投入巨资进行着持久战。这是一场看不清未来的高风险竞争,很可能将公司拖入财务危机的泥潭。网络社区发展历程就是前车之鉴。以天涯社区为代表的国内大型论坛定位为以时政话题为中心,尽管曾经因巨大的流量而无限风光,但长时间积蓄的流量和人气没有转换成网站自身的经济效益。随着新应用的快速切换而面临十分严峻的转型挑战。相反,搜房网、19楼社区等,有效结合了商业运营,却在发展中快速壮大并收益颇丰,不仅固化了自己的经营模式,而且对抗如微博等新应用冲击的能力显著增强。

群体的易脆:“弱”自律暗藏“高”风险

快速变化的外部世界与呼啸而来的海量信息,往往让人们产生强烈的不确定感,对于信息蜻蜓点水的快读与不求甚解的误读,极易让人得出以偏概全的判断。而微博更是情绪媒介,揭丑者如狼似虎。微博中弥漫着浓烈的“民粹主义”,这是一种极端平民化的“大众式狂欢”,它不在乎事情本身的是非,只在意情绪的宣泄;它不在乎理性的思考,只在意众人一时的喝彩。马克思说,“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不侵人之自由,才是自由。

微博的海量信息对网站和管理者都存在巨大的安全风险。按目前新浪微博日均上亿的转发量计算,落实先审后发要求就需上万的监看队伍。事实上,网站几百人的专职审核员队伍已是一笔巨大的负担。由于缺乏严格的人工筛选和把关,微博网站的无意义信息越来越多,并呈泛滥趋势。如果控制不好,很容易成为一座庞大的信息垃圾站,甚至成为谣言的温床。

微博的评论跟帖量大、过滤难的问题,也导致巨大的监管漏洞,有害信息正突破社会可承受的底线。

运用和发展微博的思考

在认识论上,复杂思维是解读网络传播规律的思想基础。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说:“特别是在公认的危机时期,科学家们必须转向哲学分析,作为解开他们的领域之谜的工具。”复杂性思维告诉我们,网络传播的偶然性和无序性正是网络传播的精髓所在。如果说,相对论消除了关于绝对空间与时间的幻想,量子力学打破了关于可控测量过程的牛顿范式的梦想,复杂性则消除了拉普拉斯关于决定论范式可预测性的幻想。在网络社会,网络形态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如何面对微博,有几点思考。

不忽悠微博,不被微博忽悠。微博不是万能,但忽视微博万万不能。面对微博要真懂、真信、真用,用微语言引领微时代,用微素养引导微民意,用微官德培育微公信。同时,面对微博行动不激动,不要被微博的形式和碎片所绑架。可以适当的“亲”、“有木有”,但绝不能沉迷其中,舍本逐末。其实,重要的不是你上不上微博,而是你对微博的态度。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微博,就能拥抱一切新事物。

现实工作是釜底抽薪,用好微博是锦上添花。网上问题都有其现实基础。不论是建设新闻网站、开展网络问政,还是发展政务微博,其目的都是更好地开展工作。就舆论引导而引导不过是扬汤止沸,解决好现实问题才是釜底抽薪。微博作为一个工具和平台,能为开展工作锦上添花。只为微博而微博,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

微博引导舆论,微博也需被引导。当前微博深刻影响舆论走向,但微博还是一个新生的幼儿,尽管朝气蓬勃,也还在蹒跚学步。微博空间为“每个人质问每个人”提供了可能,也为每个微博传播者的自我提升和自我超越提出了要求。“可信赖性”和“可扩展性”是当前微博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不管是研发者还是运用者,都需共同努力改善微博的业态功能,修正其存在的不足,引导其健康成长。作为主流的政务微博更需增强在发展微博业态方面的话语权,为微博的规范标准和发展轨迹导航定位。2012c

吴勇军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主任

上一篇:微博“两会” 下一篇:网络编辑的考核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