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人的优良人格及其构建

时间:2022-10-30 10:41:27

会计人的优良人格及其构建

[摘要]会计人的人格是会计人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形成的基础,关系到会计人的工作与事业的成功与否。故而在对人格进行界定的前提下,展开对会计人优良人格及其构建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学术上的意义。

[关键词]人格;文化背景;会计人优良人格特征;构建途径

会计人的任何一种道德品质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从各个不同角度反映着会计人个人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基本态度及行为方式,反映着会计人人性的美丑与人格的优劣,是一个综合性范畴。会计人的人格是会计人道德品质的基础,会计人的道德品质亦即为会计人的人格道德,是会计人通过长期的会计活动实践所形成的稳定的、整体的个人心理和行为品质上的特征、倾向与状态。正如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所言:“恰恰是‘人格’的那些最内在的要素,决定我们的行为,赋予我们生活以意义和重要性的那些最高的、终极的价值判断。我们也承认它们是某些客观的、‘有价值’的东西”。因此,会计人人格的最内在要素所具有的价值即优良人格特征,不仅赋予了会计人生活的意义,而且还决定着会计人个人优秀的道德品质与职业道德的形成及会计工作与事业的成功。

一、人格界说

“人格”一词的拉丁原型为“Persona”,直译为“面具”,是戏剧中不同角色所戴的脸谱。一个人有公开可见的一面和隐藏在面具后面的一面,故人格就有公开展示的被人知觉的外在人格和涉及内心世界的较为真实的内在人格的两重含义。开创哲学家探讨人格概念先河的是古罗马时期的波伊提乌,他在赞同真实人格的同时,还强调理性的存在,即“所谓的人格是理性存在者的不可分割的实体”。而康德又是人格主义的先启者,他在《纯理性批判》一书中认为,应当把人作为理性的自由活动的主体,并经常作为目的的本身来思考。人作为这样的东西就是人格,亦即“人格是每一个人的那种品质,这种品质使他有价值”。到了现代,人格主义伦理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弗留耶林在《创造性人格》一书中提出:“人格可以描述为自我意识和自我指向的能力,个人是这种自我意识和自我指向的核心”,即人格是一种主体的内在精神,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指向就是作为主体的人所具有的一种较高的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精神状态和能力。日本学者高田纯则将人格定义为:“人格是在社会中自我形成的主体,是自我实现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的统一”。而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哈维兰却认为“人格是个人经历的濡化的产物,每个人的人格也都带有独特的遗传品质。因此,‘人格’不宜用正式的定义来界定,但就我们的目的而言,可以把它看做是个人思维、感情和行为的独特方式。”

由于人格一词有多种含义,至今还没有一个举世公认的人格定义。据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奥波特在1937年的研究,当时的人格定义就已达50种之多。不过美国的另一著名心理学家L・A・珀文所给出的人格定义是较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人格是为个人的生活提供方向和模式(一致性)的认识、情感和行为的复杂组织。和身体一样,人格包括结构和过程两个方面,并且体现着个人的天性(基因)和教养(经验)。此外,人格还包含过去的影响(包括对过去的记忆)及对现在和未来的建构。”以上例举的人格定义虽然众说纷纭,但概括而言不外乎有这么几点:人格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较为稳定的特质或属性;是一种蕴于内表于外的思想、情感、行为甚至品质的理性的统一体;是个人独特适应环境或文化的结果;是意识、心理、天性或遗传的较为复杂的个体机能系统;与个人的经历(时间)密切相关。因此,人格具有主体性、统一性、稳定性、复杂性、独特性的最基本的几项特征。

至于人格的具体构成,由于受不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不同的国家或民族在人格的构成类型或因素上都会有所不同。较具代表性的有:如在中国的最早历史文献之一《尚书》中,就已提出了人的“九得”,即“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实际上就是有关人格的九种分类。尤其是三国时期的魏人刘劭。著有《人物志》一书,将人细分成十二种类型,亦即具有十二种人格特征或倾向的人:强毅之人、柔顺之人、雄悍之人、惧慎之人、凌楷之人、辩博之人、弘普之人、狷介之人、休动之人、沉静之人、朴露之人、韬谲之人。又如英国的心理学家卡特尔通过问卷调查。编制了著名的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简称16PF),其构成为:A,乐群性;B,聪慧性;C。稳定性;E,恃强性;F,兴奋性;G,有恒性;H,敢为性;l,敏感性;L,怀疑性;M,幻想性;N,世故性;O,忧虑性;Q1,实验性;Q2,独立性;Q3,自律性;Q4,紧张性。目前在世界上公认并最具代表性的人格结构,则为经过多位心理学家研究,最后由斯塔和麦克瑞于1992年集大成的“大五因素模型”(the big five factors model),其具体人格因素结构为:外倾向性对内倾向性、宜人性对敌对性、责任感对散漫性、神经质对情绪稳定性、经验开放性对封闭性。

二、影响会计人人格形成的主要因素

虽然从上述关于人格的界定中可知,自然生态环境、遗传、天性等条件对包括会计人在内的一切人的人格都有着一定的影响,但会计人的内在动机与外在行为表现的统一即人格,却基本上是会计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产物。正如Mischel在其提出的人格的认知――情感系统理论(简称CAPS理论)中所认为的:个体人格是通过生物、环境、社会及文化因素在整个生命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人格系统与社会环境及文化在个体一生中形成了一个长期的互动过程。故而影响会计人人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会计人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

(一)社会环境对会计人人格形成的影响

社会环境是指影响会计人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人际背景,特别是所结成的人际关系,亦即个人经历。会计人个人人格最独特的一面,很大程度上就是其所处的包括家庭、同伴、学校、工作单位等在内的社会环境作用的结果。会计人个人在出生时还是一个自然个体,在幼儿时期只能和几个特殊关系的具体人如父母、祖父母、兄姐发生联系;在儿童时期,不仅与家庭、邻居、玩伴,而且亦与社会上的其他人如教师、同学、同学家长发生联系;到了青少年的中学、大学时期,开始与社会上更多个体和团体发生联系;走上工作岗位充当了一定的会计人的社会角色后,更与单位领导、会计业务领导、同事、服务对象的个体或单位以及社会上的其他个人与团体等等发生联系。通过这几个阶段的社会化后,会计人的个体“自我”就逐渐趋向抽象化和概念化,并达到以社会规范、人际规范尤其是会计规范为依据时,会计人的个人人格就完全形成了。

在影响会计人人格形成的社会环境中,首先是家庭,如家庭结构(双亲还是单亲家庭)、家庭氛围、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状况(父母职业、人格、经济收入)等等,都会对会计人人格的形成发展产生重大的作用。其次是会计职业工作,会计人在会计工

作中与领导、同事、服务对象尤其是与前者所处的关系(如有的领导本身有人格缺陷,方法简单,态度粗暴,喜阿谀,恶直言等),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会计人的情绪、心理甚至行为。而且会计人所从事的具体会计工作(如企业财会、会计师事务所、会计教研等),亦会在会计人个人的思维、习性、心理、行为诸多方面产生一定的差异。另则,会计人少年时的玩伴、学校的教师和同学,走上工作岗位后结交的知心朋友、恋爱婚姻对象等,对会计人人格亦有一定甚或重要的影响。

(二)文化背景对会计人人格形成的影响

文化背景指影响会计人个人基本人格形成方面的宏观社会环境,包括会计人在内的任何个人,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创造者,会计人个人的最基本人格就是在包括社会结构型文化、社会主导型文化等在内的大文化背景作用下的结果。正如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卡丁纳在其所提出的“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理论”中所认为的:人格是个人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有组织的集合,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中,每一个成员都有一系列共同的人格特征,这些特征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的结构,亦就形成了同一文化中的不同成员之间基本相似的人格类型或人格结构,即基本人格。

在文化背景中,社会结构型文化和社会主导型文化对会计人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是最为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因为社会结构型文化一般可分为等级社会结构型文化和民主社会结构型文化两种类型:前者是一种专制性文化,必然造成人们的愚昧、依附和保守;后者是一种平等性文化,必然引导人们的自强、独立和创新。社会主导型文化主要体现在是奉行倡导集体主义还是个体主义的文化维度上,前者必然导致人们的个人服从集体、自主性弱、依赖性强;后者必然导致个人的自我导向、依赖性弱、独立性强。故而这两大文化背景对会计人基本人格的影响是相当深刻和重大的,如长期受中央集权等级社会制度文化和儒家文化影响的中、日、韩等东方国家的会计人与受三权分立民主社会制度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影响的美、英、澳等西方国家的会计人,在基本人格上有较大差异就是最好的例证。

综上所述,会计人的人格是在生物、遗传,尤其是在社会、文化等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会计人的人格就是会计人在生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和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交互作用而形成发展起来的既体现了作为类存在的人的主体性,又体现了作为会计群体存在的特定社会性以及内在动机与外在行为相统一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特质或属性的个体机能系统。

三、会计人的优良人格特征

所谓的会计人的优良人格,一般就是指会计人人生所追求的完善的人格目标,亦即社会期望会计人所能达到的理想的人格境界。而其来源即会计人优良人格最直接的参照系就是古今中外的一些杰出代表人物对优良人格的构想或设计,这亦就是构建会计人优良人格必须予以掌握的前提。

中国古代自《周易》、《尚书》开始,孔孟、老庄、刘劭、朱熹等人无不在构想优良或理想的人格。如孔子将人分为“君子”和“小人”两类,君子的“喻于义”、“周而不比”、“泰而不骄”、“坦荡荡”等人格特征就是孔子所构想和追求的优良人格。而《周易》正如程颐所指出的:“《易》道广大,推远则无穷,近言则安静而正。天地之间,万物之理,无有不同。”故当代心理学史专家燕国材对《周易》中关于人格的种种描述和要求作了归纳,从而得出了较为公认的十种优良或理想的人格特征,即:天人合一的主客观念、奋发有为的积极态度、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仁义礼智的完整道德、谦虚逊让的美好德行、诚信不欺的正直精神、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自我节制的调控能力、持之以恒的坚持精神、与人和乐的积极情感、与人和同的待人态度、光明磊落的宽广胸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刚柔并济的处事方法、胜不骄败不馁的正确态度、趋时守中的处事原则、革新创造的变革精神、特立独行的完善人格。

西方的理想人格,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就提出了理性是最重要的,他的学生柏拉图则进一步认为理性人格应包含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一个人格完善的人应具备这四种美德。到了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通过对人的需求层次理论的研究,发现了共有的^格模式,进而选择出48位杰出人士做研究,从而得出了自我实现者的较为优良的15种共同人格特征:(1)比普通人更能准确充分地知觉现实;(2)对自己、他人及大自然表现出较大宽容;(3)自发性、单纯性和自然性;(4)有流露自己真实感情的倾向:(5)对工作、事业以问题为中心;(6)具有较高的超然于世的品质和独处的需要;(7)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于环境和文化的倾向性;(8)具有永不衰退的欣赏力;(9)周期性的神秘和高峰体验;(10)喜欢和所有的人打成一片;(11)具有民主性;(12)具有强烈的审美感;(13)有十分完善的毫无恶意的幽默感;(14)具有创造性:(1 5)抵制适应社会现存文化,在一些社会习惯上反对常规。

参照以上中西方的优良或理想人格特征,再结合会计人专业上的一些具体特点和要求,可以大体概括出会计人较为普遍的八项人格维度及其相应的一些具体的优良人格特征。如表1所示:

四、会计人优良人格的构建

至于会计人优良人格的构建,参照古今中外大多杰出代表人物优良人格的形成缘由。不外乎就是通过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努力才能达到,亦即有着内在和外在两条途径。

一方面,由于会计人人格是会计人个人在成长、学习、工作、退休即儿童、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的整个生命过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与会计入个人主观上的努力密切相关,是会计人个人主观上学习与修养及个人潜能发挥的结果。学习主要是会计人在儿童、少年、青年时期,在家庭和学校接受教育过程中,如何通过主观上的努力,去学习、模仿和培养自己优良的个性、意志、态度、行为、兴趣等人格因素或特质;修养主要是会计人在青壮年时期的在正式进入社会从事会计职业工作中,如何通过主观上的努力,去修身养性和磨砺增强自己优良的品质、志向、情感、作风等人格因素或特质,并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潜能,使之更趋完善。

另一方面,由于影响会计人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因而完美优良的人格需要有一个完美优良的世界即必须要改革或创造出一个与优良人格形成相配套的优良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这就一则应重视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环境的改善和优化,特别要使家庭中的父母、学校中的教师、单位中的领导们的自身人格尽可能达到完善与优良。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他们的身教、言教对会计人人格的形成发展起到了直接而重大的“近者”的作用。另则应改善社会结构性文化和社会主导性文化。因“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包括会计人在内的任何人都是特定社会文化的塑造物,其人格无不受到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实际上以上内外两条途径并不是各行其是、分开实施的,而是相互结合统一进行的。会计人个人在主观上努力学习、修养和发挥潜能的同时,亦在接受客观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熏陶、影响和塑造。客观上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改善更有利于会计人个人优良人格实现的努力,而会计人个人主观上的努力反过来又会促进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改善,会计人优良人格的构建是主客观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思・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M].李秋零,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4.

[2][美]威廉・A・哈维兰文化人类学[M].瞿铁鹏,等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140.

[3][美]L・A・珀文,人格科学[M].黄希庭,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14.

[4]燕国材.中国心理学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30-31.

上一篇: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的环境成本及控制 下一篇:基于ERP的财务管理需求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