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政治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10-30 10:12:58

信息技术与政治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5-0225-01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二者的有机整合能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创新的课堂模式、新颖有效的学习环境,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资源的网络化,构建有效的教与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率。

一、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是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趋势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的整合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习对象的不同,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信息资源和教学素材优化教学设计,开发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丰富有效的学习环境。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探究,乐于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获得新知识,自主创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形成参与合作自主创新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课堂结构,改变教师教育教学的观念,提高教学效率,有力促进课堂改革。

二、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的整合的意义

1.优化课堂教学。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事件、现象、过程通过动画、声音、视频、课件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再现于课堂,设置情景或创设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记忆、运用知识,有利于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信息技术可以获取、传输、存储、呈现、加工、利用大量的语音、图形、图像、动画、片段、视频等信息,对教材的一些观点理论适当地补充或是引入与教材有关的时政热点、社会焦点问题或把特殊事件过程直观再现课堂,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更多知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大大节省时间,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2.优化学生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扩充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空间和内涵。老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讨论分析、或引导学生上网搜集资料、或是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或举办展览写小论文制作网页等,让学生把社会实践活动与思想品德课的基本观点有机结合统一起来,不仅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而且对他们将知识用于指导行动也非常有帮助。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教学总是老一套,教条条、背条条,“一言堂”式的灌输,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由于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因而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形象生动地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格局”,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课堂。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能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教师应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信息,教会学生使用网络远程技术来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中培前创新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初中品德学科课程整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把握好教学目标,做好指导者的角色,注意对学生进行及时监控。

本节课要求学生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应心中有数,不能让学生随意发挥,过分自主,毕竟中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领悟能力并不是很强,如果教师不让学生明确本课要求,那么学生就很容易跑题了,因此教师应特别注意对学生阐述本节课教学要求。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及时监探。因为中学生思维跃跃、对新鲜的事物很感兴趣,但往往又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外界干扰。网络里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学生很容易被弄很眼花缭乱,到处乱看,所以教师应加强监控,以免学生脱离主题,影响目标的达成。

2、不同层次、不同知识结构的同学要有深浅不同的学习方向。

自主性学习虽然注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对信息的吸收、分析、筛选、归纳和整理,但并不排斥老师用最简捷的手段和方式使学生能尽快获得新知。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及运用能力,要使问题最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合理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使学生本身获得最有效的学习。

3、要加强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目的性的认识。

我们应树立运用信息技术为品德教学服务的意识,即应当为学生获取信息、参与教学、交流思想、解决问题服务,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服务。所以应根据教学实际,有目的地恰当地选择和使用媒体教学手段,切不可为使用而使用,切忌哗众取宠,喧宾夺主,忽视实际效果。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不能把整合看成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简单叠加,也不能把信息技术仅仅看成是教师“教”的工具,而要把信息技术当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的工具和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工具。

总之,现代教学论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互动、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为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暴露疑问、困难、障碍、矛盾的过程和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立个性与创新精神的过程。因而,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对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应有恰如其分的认识,从更新观念入手,不断推进教学手段的创新,创建最佳的整合教学模式,以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上一篇:新课程下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初探 下一篇:数学就在生活实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