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蕾无声“德”似春雨 课改挺进“品”要先行

时间:2022-10-30 08:37:39

育蕾无声“德”似春雨 课改挺进“品”要先行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物理大纲也明确指出:“在物理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学阶段,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逐渐形成时期,物理学科中所蕴藏的大量德育因素,对于促使他们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去观察和解决问题,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形成良好的品德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工作要坚持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努力探索学校德育的思路、途径、方法,教育工作者所必须以此为工作重心,积极开发课堂教学所含德育的丰富资源和巨大潜力,强化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力,开展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探索,充分运用教学中的德育艺术技巧,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传道”于“授业”之中,达到春雨润物,情景交融,文道一体,潜移默化之功效。

物理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要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提高能力,要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掌握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一、用古今物理学方面的巨大成就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中,充分挖掘德育元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培养他们树立科学人生观,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我国历史上有关物理方面的杰出成就在中学物理教材中较多地方提到,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结合教材内容,相应介绍,尤其要突出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如:地磁场偏角的论述早在宋代沈括已提出,比西方早400多年;惯性现象的描述在公元五百年前的春秋末期的《考工记》已有记载;“地动仪”的发明、哈雷彗星的发现记载等都早于西方几百年;如在核能一节教学中,可引述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教授不图荣华、不畏艰辛、矢志不移回国,报效祖国的故事。在分子原子结构的教学中,可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时的情景,他坚持用汉语演讲,中华之声响彻大厅,结束了从1901年到1976年长时间在受奖大厅没有汉语的历史。这些事迹能深深打动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讲人造卫星时,可介绍我国的人造卫星的发射与回收,洲际导弹的研制成功,“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讲电阻定律一节中的超导现象时,可介绍我国的超导研究与实践已处于国际前沿。

通过这些成就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为中华复兴大业而努力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在教材内容中渗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做好教学引到,既能提升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能很要的渗透德育教育。

例如:物理教材许多节的开头有个大问号,问号后面,通过故事、现象或实验提出问题,以提起大家的兴趣或引起大家的思考。例如:《焦耳定律》开头的“?”:灯泡接入电路中时,灯泡和电线中流过相同的电流,灯泡和电线都要发热,可是实际上灯泡热得发光,电线的发热却觉察不出来,为什么?假如在照明电路中接入大功率的电炉,电线将显著发热,有可能烧坏绝缘皮,为什么?这样一开始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在迫不及待地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进行了学习。当用物理知识阐述清楚原理之后,同学们就有一种满足感,当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清楚时,又有一种成功感。这样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灌注了新课改理念,渗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三、在知识点的讲授时,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是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思维现象的最根本的方法。它认为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其根本的原因是事物内部对立面之间的统一和斗争。我们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而不应割裂地看问题。

(1)对立统一的教育。例如讲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首先从常见现象着手,让大家体会一下坐在奔驰的汽车里与站在路边看那辆奔驰的汽车的感觉,感觉一下车和路边的树分别处于什么运动状态?当学生答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时,内心就会产生矛盾:车还是那辆车,树还是那棵树,到底哪种说法对?此时,正是进行对立育的好时机。接着讲述李白《望天门山》中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诗句,“青山”“出”也就是语文上所讲的以静化动,而这种手法往往给人们一种特殊的美感,透视这一现象的本质,就是参照物的选择不同,这样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讲,同学们感到很新奇。这样的教学不但 “有趣”“有德”,还完成了学科知识的交错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为用,本身就体现了辩证统一的关系。讲课结束,自然就能得出总结一个规律:如果以动的物体为参照物,那么静的物体将动起来。

(2)量变到质变的教育。讲晶体的熔化和液体的沸腾时,温度必须达到某一程度,才能达到熔化或沸腾的目的,而前面的加热过程是量的积累过程,这些量如果不能积累到某一程度,将不会有熔化或沸腾的质变。我们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你刻苦学习,点点滴滴地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有质的飞跃,这个积累过程是艰苦的、默默无闻的,但是必不可少的。那我们再辨证一下,你今天不好好学习,明天又原谅了自己,那么你就在进行着负积累,负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你将愕然,我怎么会惨到这种地步?要想拨乱反正就倍感困难了。

四、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渗透探索精神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的操作,现象的观察,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依据的观念。教师的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若实验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还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实验结果的交流可以加强学生的自信与谦逊的个性培养。在处理实验数据时教育学生培养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美德。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还可以促进他们积极思考,使之不断探索的创新意识逐渐形成。

总之,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深入挖掘和教育契机的随时捕捉,是创造性劳动,是教育的艺术,师要注重渗透德育内容,从局部看是细微的,但能启感,启迪思维,相信:一定能取得明显的教育效果。

上一篇: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学习的主人 下一篇:基于Multisim的高频电路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