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变小学生“强制性语文学习”为“主动性语文学习”

时间:2022-10-30 08:36:21

如何变小学生“强制性语文学习”为“主动性语文学习”

大多数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都十分重视学生的有效参与。因为学生的有效参与能够使小学语文教学的活动更加民主,也更能体现教师的因材施教,能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积极思考,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高效。但是,目前少数教师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还会看到两个极端的现象:一种是课堂上死气沉沉,只见老师一人在讲台前进行“独唱”;一种是课堂上热闹异常,老师学生各自为政,各自为战,赛过茶馆。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课堂参与度呢?笔者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认为,转变教师教学的观念,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语文课堂参与度的必由之路。

一、转变教学的观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解放自己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参与和学习的机会。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增强语言和教态的亲和力。其实,在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角色中,教师更要关爱“倾听者”,毕竟课堂上更多的是那些在聆听的学生,因为聆听也是一种语文课堂的参与行为。为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少数学生撑场面,多数学生作陪客”的被动局面,提倡采用“区别对待,分层施教”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人人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切实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参与度,从而逐渐减小学生之间的知识、能力等的各种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二、创设教学的氛围

特级教师吕志范说:“课堂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这不是翻翻课本,写写教案所能替代或交差的。它要创造某种情景、氛围和格调。”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氛围的重要性,借此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效率,培养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的和谐的个性,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活”起来,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否则,如果在沉闷的环境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受到压抑,创新的意识就很难得到培养。教师要努力排除学生的所有心理障碍,创设轻松、民主的良好氛围,使全体学生在语文学习时都有愉,没有精神压力与负担。平时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达出来,鼓励学生质疑,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要千方百计地创设乐学的氛围,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防止顾及一部分而忽略另一部分的现象;要恰当组织小组讨论,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耐心倾听学生的自由表达。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时,如果学生的分工不明确,再加上差异很突出的话,就会出现“优的更优,差的更差”的情况,这样的合作没有真正的意义。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首先应做好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工作,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性别、特长、能力、兴趣的不同,本着“条件均衡,优势互补”的分组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并明确组内分工,让他们知道各自的角色和职责,并要认真履行职责,教师则要认真检查落实,做到人人都有事干。每组内的角色采用轮换制,这样,在多种角色的扮演下,他们就增强了参与的责任感,就会学会耐心倾听别人的发言的习惯。创设这样的情境进行教学,容易调动小学生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教师还可以利用电教媒体将形、声、色、光的综合作用,有效地渲染教学的气氛,创设出更生动的教学情境。

三、改变教学的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转变传统语文学习的方式已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过去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让学生自己会学习,要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如预习时质疑、精读时质疑、总结时质疑等等,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达到“用不着教”的目标。另外,教师激励性的评价对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评价的手段,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快乐参与语文学习。“参与式”教学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内在性激励,形成稳定的学习小环境。对于学生的创新精神要鼓励,以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面对一些课堂上不理想的回答,教师应和学生一起找出原因,委婉地提出建议,充分地挖掘、发现、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特长,采用“表扬法”,想方设法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表现进行完善的评价,促进学生自觉开展自主学习,与其他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给予“正评价”,教师可以用个性的、幽默的、智慧的语言来实行当堂评价或引导,从而使参与度的目的评价具有导向、激励的功能,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够发动学生参与教学效果的评价,对他们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都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然,还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联系生活实际,动手、动口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课堂参与度。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变“强制性”语文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的语文教学活动。教师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

上一篇:农村小学生英语写作教学初探 下一篇:新课程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