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从管理到经营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0-30 05:44:33

职业院校从管理到经营的几点思考

编者按:职业院校办学从管理向经营转变,意味着职业教育的主体办学机构――职业院校将从原来的事业单位系列中分离出来,成为经营教育活动的准经济实体,应该看成是一种大胆的探索。由此引发的思考很多,如,职业院校成为经营实体后,怎样保持其作为教育机构的社会公益职能,又如何平衡其社会效益与自身经济效益的关系等等,本期刊发此文,希望能引发职教界同仁的关注与思考。

摘要: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过程中,职业院校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从效能的角度,对职业院校在不同经济体制下管理理念与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从学校管理到学校经营机制所应实施的几种转变。

关键词:效能;管理;经营

作者简介:董兆伟(1967-),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侯维芝(1960-),女,汉族,河北省深州市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教授。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6-0032-02

在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借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而蓄势待发的今天,能否以科学的发展观和管理理念指导学校的管理和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职业学校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职业教育面临着巨大而急剧的外部环境变迁。职业院校遇到了来自市场需求、教育资源和运行机制和原有学校管理模式的挑战。

一、关于学校经营和学校管理

学校经营是经营概念在学校领域中的具体运用,经营的概念是形成学校经营概念的基础。教育理论界提出了各种学校经营的概念,靳希斌教授指出:学校组织从自身行为特征实际出发,以提高学校资源效率和效益为根本目的,以学校资源多层次优化配置、整合为基本途径,所实施的学校经营环境分析、学校经营思想确立、学校经营目标确定、学校经营策略选择以及学校经营操作方式等一系列的筹划、营谋活动。

学校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实现教育目的,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对教育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过程。

计划经济时期,作为事业单位,学校的经费由上面拨给,任务由上级下达,校长只负责管理学校。市场经济时期,学校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实体,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双重制约,校长必须学会经营学校。

二、学校管理与学校经营的比较

管理学校和经营学校是完成学校目标的两种不同的手段。其不同之处在于:

重效率与求效益之别。管理讲效率,经营讲效益。管理学校,核心是提高学校和教职工的工作效率,目标指向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校长关注的是上级评价和学校形象。经营学校的核心是提高学校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目标指向是生存与发展,校长关注的是教育质量和社会满意度。

关注内部与内外兼顾之别。管理学校更关注于学校内部,办学是封闭的,校长无权根据市场进行定位,也无权自行确定学校服务的对象、区域和层次。经营学校,办学是开放的,注重内外兼顾,依据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找准学校的市场定位,办出特色。

僵化被动与灵活主动之别。管理学校,校长强调照章办事,习惯于被动的贯彻、落实、执行。经营学校,校长考虑的是服务、竞争和生存,是主动地谋求发展。

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之别。管理学校,校长强调向上负责,让上级主管部门领导满意。经营学校,校长还要向下负责,让教师、学生、家长满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学校与家长的关系是隐性的,因此,学校服务意识淡漠。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就是服务――服务于学习,服务于学习者,服务于学习化社会。

三、从管理到经营的几点思考

随着经济的转型,学校经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学校行为。或者说校长从管理者到经营者的角色转变是一种必然,而这种转变可能是多方面的。

从追求改进效果到谋求发展机制。受传统的管理体制的影响,作为教育管理的执行者,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往往更注重通过改进以追求完成目标。事实上,我们的改进常常是局部的,更容易聚焦于在问题的多发地带,难以形成整体性、预见性的改革机制。目前,教育环境迅速改变,经济转型、政府放权,未来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将会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市场机制的进入将会带来竞争的必然。学校就迫切需要在各个主要方面形成持续发展的机制,以适应正在转变的环境,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所以经营学校最重要的目标是:谋求学校的持续发展机制,这是长远的、全局的、形成性概念。

从追求规模到提升素质。经过了1998年~2005年职业教育规模快速扩张时期,已经到了冷静认识规模与质量的辩证关系的时候。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应努力地把提升学校素质作为营谋学校发展的目标。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学校提供教育服务的数量,而是更关心质量,大众择校择在质量。当前高职教育以高的就业率对本三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就正在表明人们对教育的质的追求。反过来,当人们更关注职业教育质量的时候,学校作为教育的载体就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也许不仅仅来自外部压力,更主要的是我们必须挑战自己,挑战我们已经习惯的管理模式的惯性,追求更高的、更全面的素质提升。我们必须学会超越用户的需求,从而最终超越我们自己,实现大职业教育向强职业教育的超越。

从维持运行到提高效能。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我们更关注校内发生的事件,并力求避免麻烦,只想努力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甚至于习惯于一些明知不合理的惯例,害怕因为打破这些惯例而引起的不适和冲击,学校的效能究竟如何我们可能很少认真考虑。实际上,这种维持的惰性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市场机制的引进,必将对这种维持性管理以极大冲击,因为资源总是流向更有效率的地方,学校管理者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要全方位提高学校效能。

从受制于外到自我发展。从单纯的学校管理向建立学校经营机制的转变,我们必须从管理模式上下功夫。传统的中央集权管理模式,使我们习惯了受外在控制的摆布,反而忽略了学校自身的需求。对上负责、缺乏灵活性的传统,使学校缺乏主动性和应对市场的变术。在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我们看到了政府正在倡导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这意味着管理的权力重心下移,学校的自加大,同时也向我们提出挑战:当旧的传统的模式失效时,我们如何以更有效的管理模式取而代之。或者说,我们将如何提高学校效能,并使这种效能的提高应更主要的是来源于学校的发展需求与动力。

从朴素简单到科学理性。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我们习惯了给多少钱、办多少事,习惯了以朴素、简单的管理完成任务,这种学校的全受外控和依赖中央权力的管理模式不但效率较低,而且正在受到经济转型的冲击。市场经济机制的不断深入会使未来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打破传统的“政府+学校”的两元关系,取而代之的将是“政府+学校+社会”的三元机制,而社会市场资源总是会选择向效率更高的方向流动。在经济、管理等科学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积极开展院校发展研究,尝试将现代化管理模式与管理技术,尤其是那些已为工业、商业管理所证明的现代化科学管理技术,运用于院校发展管理,从策略管理、发展计划、民主管理、质量保证等方面,建立起以能够推动持续发展为特征的院校管理机制。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社会对教育的发展要求和定位是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这一变革过程中,学校作为教育的载体,必将面临新的挑战,为了探索挖掘学校教育真正的内在价值,学校管理者应该更新观念,转换角色,成为院校发展的现代化的经营者。

参考文献

[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2]靳希斌.教育经济学(修订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3]靳希斌.教育资本规范与运作[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4]周游著.学校经营――理论、模式与机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出版.

[5]英lan.G.Evans著,王烽,周玲译.学校营销―从理论到实践[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出版.

[6]陶大德.试论学校经营管理[J].四川教育学报,2003年第3期.

[7]靳希斌,任建华.论学校经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8]余祖光.职业学校经营―势在必行[M].职教论坛,2004年第9期.

[9]郑燕祥著,陈国萍译.学校效能与校本管理:一种发展的机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艺术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探究 下一篇:中职教师职业倦怠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