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叶处理对小麦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时间:2022-10-30 04:40:51

去叶处理对小麦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摘 要】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开花期3种不同的叶片处理对江淮地区种植的8个小麦品种的叶绿素含量以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关键词】小麦;去叶;叶绿素

小麦生长过程是不断通过光合作用进行物质生产的过程,而绿色叶片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源,籽粒产量大约69.6%~81.8%来源于花后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保持叶片的完整性,延长小麦叶片功能期,促进叶片制造更多的光合产物,从而提高产量是小麦高产的基础[3-4]。而在生产实际中,小麦植株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不利因素如病虫为害等的影响,导致花后叶片的损伤。安徽省是中国小麦的主产省之一,在小麦抽穗开花以后极易发生病虫害,引起叶片的损伤,探讨安徽不同品种的叶片在生长后期对籽粒产量的贡献,对评价不同小麦品种叶片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一、材料和方法

(一)试验材料与设计

试验于2009―2010年在安徽科技学院种植科技园进行,试验地前茬为玉米,土壤为黄褐土,试验区0~20cm土层有机质含量为13.4g/kg,碱解氮为96.3mg/kg,速效磷为27.5mg/kg,速效钾为117.2mg/kg。

试验选用江淮地区种植的八个小麦品种作为供试材料,分别为‘连麦2号’、‘泛麦5号’、‘烟农19’、‘偃展4110’、‘泛麦5号’、‘衡7228’、‘皖麦54’、‘皖麦19’和‘郑麦366’。采用随机区组设计,8个品种均设置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计24个小区。小区面积为4m×4m=16m2,行距为20cm,每小区种植20行。试验于2009年10月25日播种,播种量为150kg/hm2。整地播种前施三元复合肥375kg/hm2,尿素150kg/hm2;在起身期追肥尿素225kg/hm2,其他条件与一般大田基本一致。

试验于开花期每小区随机选择同天开花,发育正常,大小均匀、长势一致的小麦单茎,进行去叶处理。每小区设置4种叶片处理:不去叶(CK);剪去1/2旗叶(T1);剪去全旗叶(T2);只保留旗叶(T3)。每处理30株。

(二)测定项目及方法

1.叶绿素含量的测定采用日本生产的手持式叶绿素含量测定仪SPAD-502进行测定。分别于花后每隔5天测定一次旗叶和倒二叶的叶绿素含量,每处理测定5张叶片,每张叶片测定3次,取其平均值。

2.产量及产量构成的测定成熟后按叶片处理进行收获,测定穗粒数、千粒重及单穗重。

(三)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和DP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及方差分析,新复极差测验法比较各处理间的显著性。

二、结果与分析

(一)去叶片处理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1.去叶处理对旗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总体上来看,小麦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在花后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一段时间后,从花后20~25天,开始剧烈下降。花期不同的叶片处理方法对旗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基本一致。在剪去1/2旗叶处理下,与对照相比,所有供试品种旗叶的叶绿素含量从花后5天到花后30天均有所增加,但前期增加幅度较小,后期增加幅度较大。如在花后10天以前,增加幅度均在5.3%以下;在花后25天,除了‘皖麦19’和‘皖麦54’的增加幅度在10%以下外,其余6个供试品种的增加幅度均在25.8%以上(平均增幅为49.6%);但‘皖麦19’和‘皖麦54’在花后30天的增加幅度分别为112%和345%。在只保留旗叶处理下,与对照相比,所有供试品种均能够增加旗叶前期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幅度大于剪去1/2旗叶处理;后期所有处理旗叶叶绿素含量均有所降低,且低于对照,出现叶绿素含量低于对照的时间因品种不同有所差异,主要集中在花后20~25天左右。

2.去叶处理对倒二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总体上来看,小麦倒二叶的叶绿素含量在花后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一段时间后,从花后15天左右,开始剧烈下降。本试验设置的花期的叶片处理对倒二叶叶绿素含量均起增加作用,且在所有供试品种上的表现趋势一致,均为剪去全旗叶处理>剪去1/2旗叶处理>对照,随着花后时间的推移,前期增加幅度相对较小,花后20~25天增加幅度相对较大,说明随着旗叶的缺失程度的提高,倒二叶中的叶绿素含量也随之更高,对产量的贡献更多。从供试品种来看,去叶处理对‘泛麦5号’和‘偃展4110’的影响大于其他供试品种。

(二)去叶处理对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

1.去叶处理对小麦穗粒数的影响。不同的去叶处理对小麦穗粒数的影响因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所以供试品种下,剪去全旗叶处理的穗粒数均最少,除了‘烟农19号’、‘皖麦19’品种外,其余6个品种的该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比对照减少5.6%~12.6%。‘连麦2号’、‘烟农19’的穗粒数表现为剪去1/2旗叶处理>只保留旗叶处理>对照,除‘连麦2号’剪去1/2旗叶处理的穗粒数比对照增加8.1%,差异达显著水平外,其余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偃展4110’、‘衡722’的穗粒数表现为剪去1/2旗叶处理>对照的只保留旗叶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余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总体上来看,去叶处理对‘连麦2号’、‘烟农19号’、‘偃展4110’、‘衡7228’和‘皖麦19’的穗粒数的影响不大。

2.去叶处理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本试验设计的3种去叶处理均降低了所有供试小麦品种的千粒重,除了‘泛麦5号’的只保留旗叶处理和‘衡7228’的剪去1/2旗叶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去叶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在3种去叶处理中,所有供试品种均以剪去全旗叶处理的千粒重最低,比对照降低幅度在13.6%~19.8%之间;但剪去1/2旗叶处理与只保留旗叶处理在品种之间有所差异。

参考文献

[1] 高聚林,刘克礼,翟利剑等.春小麦源库特性及其关系的研究(I)-群体源的形成及其特性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 2003(4).

[2] 姜东,于振文,李永庚等.高产小麦营养器官临时储存物质积运及其对籽粒的贡献[J].作物学报,2003(1).

上一篇:水利施工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的原因及对策 下一篇: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距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