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环境心理学理论在大学校园设计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30 03:43:09

浅析环境心理学理论在大学校园设计中的应用

摘 要:大学校园是大学生文化学习活动的场所,大学校园环境对大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样,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也是大学校园环境设计的基本依据,文章以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为依托,从大学校园环境的特定使用群体——高校师生的角度来分析校园环境景观设计,表达了对校园环境中使用者的行为心理和校园物质环境提供的关注。本文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通过对大学校园入口空间、广场空间、绿地休闲空间、交通空间等方面的分析,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大学校园;应用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7—0207—02

一、前言

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大学校园环境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将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环境心理学理论应用于大学校园环境的设计中是时展的需要,也是提升高校环境质量的有力的理论基础。

二、环境心理学基本理论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在这个相互作用中,个体改变了环境,反过来他们的行为和经验也被环境所改变。环境心理学是涉及人类行为和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它包括那些利用和促进此过程为目的并提升设计品质的研究和实践。

(一)环境感知认知理论

感觉和知觉统称为感知,人的认识活动从感觉开始,通过感觉、知觉的主客观刺激,建立印像,从而形成认知。人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器官感觉来接收环境信息,这些从环境获取的信息,经过人自身的经验总结,把知觉对象的前后关系和背景参与进来,形成人对环境的认识。大学生在校园环境之中活动、生活,在对校园环境的感知认识过程中,影响与塑造其行为与个性。

(二)空间行为理论

1、私密性与公共性

私密性与公共性由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决定。私密性包括四种类型:独处、亲密、匿名和保留,它是一种能动的过程,重要的是要给使用者提供选择的机会。环境的设计是尽可能提供私密性调整的机制,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考虑使用者的私密性,就是对空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丰富环境中使用者的情感内容。通常空间的完整和确定常定位为私密空间,而界限模糊和不确定的空间常看作公共空间。

2、领域性

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领域性的类型可分为三种:主要领域、次要领域、公共领域。其中的次要领域与我们景观设计中常用的半私密空间较为相似。领域有两个作用:认同感和安定、家的感觉。领域的建立可以使人们增进对环境的控制感。在环境景观设计中的意义在于可以提高秩序感和安全感。

3、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个人空间主要指的是人际距离,与人的生理和心理有关。包括:亲密距离(范围为0~18英尺)、个人距离(1.5~4英尺)、社交距离(4~12英尺)和公共距离(12英尺以上)。在环境景观设计中尽量给人提供舒适的距离。

三、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规律

(一)心理特征

目前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比较顺利的环境中长大,是一群不断成长中的青年,其心理随着周围的环境影响而不断成熟,具有不稳定性和矛盾性。思维活跃,有理想,但对抗压力的能力不强,需要在大学生活中不断的锻炼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学习合作。在学习过程中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不断自我教育的能力但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和自我成长与社会脱节的问题。意志力处于形成期,自制力和中小学生相比更强,但有不稳定的特点。大多数有自己的目标,但存在目标定位不清晰,容易遇到挫折就随意更改的缺点。

(二)行为规律

1、规律性

校园生活相对与整个社会来说比较单纯,首先是社会角色比较简单,主要是由学生、教师和职工构成,学生的年龄、素质差距小,水平比较相近,他们在校园中的活动比较有规律可循。学生在校园中学习、研究、生活、娱乐、体育活动以及其他各种相关的社会活动,这些行为活动都来回往返于各类相关的校园设施之间,长年沿着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路线是学生主要的生活轨迹。

2、多样性

大学生行为又是多样的,校园内丰富多样的学术活动、社团活动以及文娱活动,同时由于大学生各种专业活动和社交活动的开展,对校园的各种开敞空间提出了不同的需求。随着大学生生活能力的增强,与社会的接触必将更加扩大,这对学生了解社会,提高自立、自强和自律能力,以及培养经营能力都十分有利。这种活动的多样性也要求校园环境的丰富性。

3、集体性

成群结对是我们在校园中最常见的行为模式,大学生不仅在课堂及实验室中要进行集体的学习及研讨;在生活上也表现为集体性。因此,校园户外空间的设计要考虑到集体活动的要求,创造多层次的交往空间。

4、私密性

大学生行为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带着浓重的主观的情绪色彩,有些行为往往和他们的一贯行为表现没有必然联系,常常是不知不觉发生。这时需要有私密空间供他们使用,进行独立思考及钻研,能自由表达个人的情感及进行自我评价。

四、环境心理学理论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大学校园景观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大学生的行为与心理的特点,针对使用者在不同场合的行为特点满足不同需求。下面针对不同的校园空间划分,分析环境心理学理论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一)入口空间

入口空间处于校园与城市的交界或边缘地带,包括作为校园与城市联系平台的入口广场、校门,以及校园内的校前区。大学校园的入口是人们对这所大学的第一印象,内容不仅包括大门建筑,还包括大门前的引导缓冲空间、动车回车空间、停车场、传达室、收发室等,校园的出入口是否具有明确的结构层次直接关系到其环境意象是否清晰,进而对识别是否有利。如清华大学的入口设有入口广场,作为功能性的开放空间,解决人流、车流的集散,对环境具有导向作用,也是人们进入校园的心理过渡空间,是大学的门面,具有礼仪的性质。

上一篇:论我国保荐人资格制度的完善 下一篇:网络证据保全公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