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就业季”可以不难

时间:2022-10-30 03:36:40

“最难就业季”可以不难

最近我看到各大媒体把2013年毕业季描述为中国“最难毕业季”, 大学生就业成了社会焦点。据科教人才网统计,2013年有699万应届生从高校毕业,截至5月13日三方协议签约率只有35%。所以,2013年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但在我看来,今年的毕业生找工作也并非难到没有办法。虽然今年毕业生人数多和工作机会有限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但其实国内大学生就业形势近些年一直不乐观,只是今年比过去几年难一点而已。所以给今年毕业生的忠告是,与其对数字表示惊讶,不如认真思考如何让找工作变得不难。

世界经济衰退影响全球大学生就业

自从2008年~2009年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企业都受到了重大影响并因此出现了裁员和招聘滞待的现象。这为大学生就业增加了难度。不仅仅是中国就业困难,欧盟失业率也是居高不下,希腊由于出现国家财政危机,62.4%的年轻工作者失业。美国处于这次金融危机的核心,经济衰退给大学生就业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根据美国新闻社CNBC报道,虽然近几年来美国整体就业形势有所改观,但美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依然十分灰暗。据推测,2013年美国应届生的就业率仅为13%。由此可见,中国2013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现象,而是与世界经济形势息息相关的。

在中国,也有一些有别于其他国家的现象:一方面毕业生表示工作难找,另一方面用人企业抱怨找不到好毕业生,找到了也很少有顺利度过试用期的,并因此不愿意招聘毕业生。所以说,在中国经济还是于世界较好水平的背景下,鼓励企业进行一些招聘政策上的改变是可以改善“最难就业季”这一情况的。比如鼓励企业给应届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为他们提供一个成功就业的学习平台。事实上,企业的很多全职岗位完全可以由实习生来完成,这样不但有利于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也有利于公司成本的控制。笔者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近14年,拥有自己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在我和各企业客户交流中了解到,在应届生入职后,很多企业没有完整的、有针对性的入职适应项目。事实上,从学生转换为职场人士是一个“新人”能否在工作中发挥应有作用和对企业保持忠诚的关键。如果公司可以为试用期的应届毕业生员工提供有针对性的项目,来帮他们从工作、生活、人际关系、团队活动等多方面适应角色的转换,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职业预期和规划,哪怕起薪低一些,相信也会有非常多的优秀毕业生愿意加入企业。

应届毕业生对于自身和工作的认知很窄

我的公司招收了一些应届毕业生和实习生。在和众多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当今的大学生对工作和事业的认知非常窄。这个“窄”体现在:一方面毕业生对于自己的工作能力认识比较模糊,另一方面则是他们对于自身的职业规划过于死板。

很多大学生非常重视第一份工作,大多数毕业生希望能找到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或者毕业即进入世界500强知名企业,认为这样才是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好的平台来开启职场成功之路。殊不知,这样的职业认知是多么片面和不切实际。大学生应该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并通过实习或者社团活动来了解自己的强项和不足,这样才能在就业时知道自己需要学习和提高的方向。

我采访了很多资深的管理者,他们都告诉我,在第一份工作中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工作素质,具体来说就是交际能力、问题处理能力、领导能力等。工作素质在所有行业中都是共通的,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毕业生更应该重视的是这份工作对自身工作素质的培养。不要盲目地挑剔工作机会,应该在工作中树立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即以学习和提高工作素质为重,这才是成功就业的敲门砖。

很多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不够灵活,这也造成了他们找工作钻牛角尖的现象。我建议大学生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职业规划框架。

举个例子,杰克·韦尔奇,前GE(通用电气)CEO,出身于化学工程专业。曾经是GE初级工程师的他,以出色的领导力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成为了GE历史上最伟大的CEO,获得大家的认可。举这个例子我想说明,一个灵活的职业规划框架,可以拓展职业发展前景并培养工作综合能力。应届毕业生可以尝试不同类型的公司和不同的职业,一方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素质,另一方面认清自己的职业兴趣。我创建罗迈国际商务咨询公司(RMG Selection)的初衷,是让中国的人才能够为自己的热情工作,而不是因为生存和竞争压力而工作。在不断的尝试和积累中,我相信应届毕业生可以对自己更加了解,也对自己的目标更加清晰,用经历和理性判断去填充和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让自己的职业道路更为宽广和灵活。

高校应该协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由于中国的大学生在高中毕业就选定自己的专业,所以可以说中国的学生高中毕业时就已经开始了他们的职业规划。最近很多专家就就业难问题提出学生应该在高中毕业时就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发展。但是往往学生时期的职业规划是不成熟的,甚至是片面的。未来的变数太多,计划赶不上变化,毕竟大学生活仅仅是社会生活的“预备役”。我当然支持大学生要尽早计划,这样在生活中就会有目标,也不会虚度年华。但高校毕业生应该根据现实不断调整计划,让自己永远有一个目前看来最优,同时也最可实现的目标。各大高校可以聚集师资或者职场规划方面的专业人士,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服务,让他们的规划更灵活而合理。

另外,除了应该注意教材信息与时俱进外,高校还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实践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工作素质。在美国及欧洲各国,大部分大学都有和企业合办的项目,为学生去实习提供了便利条件,另外,还会邀请行业精英来为学生做讲解。中国的高校可以在这方面效仿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模式,来帮助大学生丰富自己,让他们充分地备战就业。

自主创业不仅仅需要经济支持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并出台了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以此来缓解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但应届生在毕业后马上自主创业往往十分困难,不仅仅他们面临经济压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任何职场经验。拿我自己为例,我在跨国公司工作10年之后才开创自己的公司,这也是我没有走很多弯路的原因之一。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很好的理念,但要在大学教育期间开始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为大学生在商场上的实践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平台。美国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很多高校将创业学设置为一个独立的专业,而此专业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学生将有很多机会接触到真实的市场环境和创业成功人士。这样从大学生的素质上协助他们做好自主创业的准备,也增加了他们创业成功的几率。

相信通过国家、企业、学校、学生和的共同努力,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会变得繁荣起来。同时,我也更加相信,一个繁荣成熟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会反过来有利于国家、企业、学校和学生的发展。

作者简介:

潘瑞宝(Robert Parkinson), 14年猎头顾问经验,现任罗迈国际商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曾从事包括中国在内的四个国家的人才咨询和管理工作。曾两度应CCTV邀请担任《对话》节目现场特约嘉宾,并被多家媒体就人力资源相关话题进行采访。

上一篇:名人启迪:大学生做民工是一种挑战 下一篇:新《劳动合同法》给HR带来七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