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大学生创业“象牙塔”

时间:2022-10-30 03:27:40

走出大学生创业“象牙塔”

【摘 要】“创业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第三本护照”,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面对2013年的“最难就业年”,创业教育该如何走出“象牙塔”?该如何建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长效机制,实现创业教育的转型呢?本文通过对创业教育现状的思考,通过创业模式、途径和策略的分析,对创业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转型;发展

“创业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教育的“第三本护照”,是一种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生存、责任教育。应该将创业技能、创业精神的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把它提高到与学术研究、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

然而,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大学生自主、独立意识不强。创业教育没有真正纳入高校办学的核心指标体系。创业教育课程化、学术化,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创业教育的转型刻不容缓!

一、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出路

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就业岗位却同比下降约15%,被称为“最难就业年”。面对今后可能也不容乐观的形势,我们的财税、金融、教育培训等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该如何调整,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长效机制呢?

1、现状

破解“就业难”,不妨用创业教育开启另一片天地。但大学生创业失败率高达70%,初次创业成功率仅为2.4%。江苏曾在2012年度收集2302个有效样本进行调查,85.5%的学生认为资金不足是困扰创业的最大问题,62.4%的人认为市场推广困难,62.2%的人认为自身能力不足。

据杭州大学生创业联盟调查,仅有17%的创业者参加了创业培训,而51.1%的大学生创业者认为心理素质是创业素质中最重要的方面。

2、思考

目前的高校只是通过一些零散的创业讲座、论坛,通过专业人士的经验分享来教授所谓的创业知识,或是通过创业社团进行创业实践。既不成规模,也难成科学体系,难以经受创业大潮的考验。

创业教育应该走出“象牙塔”,不只是解决就业问题,而应该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部分,实现民富国强的中国梦。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创业教育?该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实行创业教育的转型呢?值得我们深思。

3、出路

由于创业教育结果的滞后性,教育效果的隐蔽性以及教育体系的独立性等特点,我国的创业教育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

据《GEM全球创业观察2002中国报告》,我国后备劳动力创业能力培养的5项指标均为负值,包括对自立性、创造性的鼓励,市场经济理念的指导,创业活动的关注等。对此,应该借鉴外国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完善我国的创业教育系统。进行专业创业教师团队的培训,注重案例研究,对创业项目、创业政策、创业程序及创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题与挑战,进行咨询与指导。

发达国家对创业教育非常重视。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涵盖从小学、初中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而我国学生创业观念淡薄,加上理论研究匮乏,缺乏权威的教材体系。创业教育走出“象牙塔”还需从观念、体制、政策、法规等多方面加以引领。

二、创业教育的模式与途径

创业教育起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作用,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举措。

1、定位

当前,由于宏观经济减速,创业体制改革滞后,教育方向和就业需求“错轨”,受传统文化影响而创业意识淡薄,大学生就业、创业自我定位不清晰,加上产业结构性缺陷,造成就业难也是必然的。

首先是就业创业观念的定位。由于传统文化、传统人格因素影响,成年后大多还是依附父母,创业的独立性、责任心较弱。学而优则仕,就业定位过高,不愿意从小事做起。其次是创业课程的定位。以培养创业者为指归,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业素质、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强化创业实习和实践环节,鼓励校园创业。再次是创业行业的定位。面对“史上最难就业季”,创业作为一种积极的就业出路,承载着年轻人的希望,但与风险、困难并存。初创应该定位门槛低、风险小、专业技能少的行业。

2、模式

国外大学都经历过一轮从单纯教授知识到帮助指导创业的转变,例如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它凭借在高科技教学研究领域的顶尖水平,几十年来构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孵化器”体系,缩短了产学研转化的时间。

我国高校也曾仿效过这些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但还只是停留在形式的操作层面,没有上升为一种立身之本,一种精神价值。经营模式同质化,缺乏创意和特点,难以适应创业实际。

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供借鉴和推广。政府在创业教育、培训、商务环境等软件建设方面存在缺位,需要通过创业激励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3、途径

当前,推动我国大学创业教育有三个重心,一是建设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如创业课程、创业研究、创业论坛、创业竞赛和创业者联盟等。二是培养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通过国际合作或引进短期海外师资,或聘请有实际经验又有理论素养的企业家、咨询师等担任兼职讲师。三是创业模拟实训,培养大学生管理、营销、谈判等能力,提升创业成功率。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关键还在于创业精神的培育。创业是一项事业,需要你全身地投入。创业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学习,否则很多机会就会擦肩而过。创业更是一种自我价值、人生价值的实现。

以江苏为例,目前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数仅为1.4万余人,占在校生总数的0.8%;吸纳在校生参与创业实践3.1万余人,占1.7%。事实证明,大学生要走出创业的“象牙塔”,还需要走漫长的道路。

三、创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创业教育的特点在于自主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创业实践活动是创业教育特定的课程模式,是培养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1、策略

创业教育实践要双管齐下,既要以社会实践活动为纽带,通过考察企业创业历程和经营状况,体验创业的艰辛,感受创业的艰苦,所谓“筚路蓝缕”。又要建立创业实践基地,以创业见习基地、实习基地、创业园等为创业实践的战场,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扶持和保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创业是一项高风险的创新活动。政府要大力发展创业投资,支持包括大学生创业项目在内的初创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要建立和完善保护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积极引导保险资金、银行资金等参与大学生创业风险投资。要通过降低税费、财政补贴、提供担保等政策,鼓励风险投资机构共担创业风险,共同支持大学生创业。

2、创新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将“创新”定义为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即新产品、新生产方法、新市场、新供给来源、新企业组织形式。西方创业学家认为,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获市场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产品或新服务,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

目前,在我国基本形成的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四角相倚的创新体系中,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成功的创业还包括经营创新和管理创新。创新是新产品、新行业层出不穷的根本原因。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创业和创新相辅相成。

3、发展

近年来,政府各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扶持政策,促进了就业观点的转变,人们逐步关注创业,认同创业,形成了一种先进的创业文化。但与国外相比,政府在创业教育培训、金融支持、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还明显不足。

要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制度,积极发展多种融资方式,支持担保机构发展。国外大学生创业的成功,与政府搭建优质的公共创业服务平台分不开。目前政府应该增加创业政策的吸引力,为我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增添活力。

高校要树立以创业教育为核心的观念,建立创业教育长效机制。要借鉴外国成功的经验,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与国外大学的创业教育交流,促进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春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高教,2004(6).

[2]欧清华.大学生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障碍与对策探微[J].教育与现代化,2004(3).

[3]姜彦福,张玮.创业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3).

[4]张美凤,等.关于大学生创业特征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1(10).

[5]刘薇薇.创业教育应前置[N].云南日报,2013-06-26.

上一篇:高职《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改革探析 下一篇: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