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浅谈

时间:2022-10-30 02:27:59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浅谈

摘 要: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统筹城乡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是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研究如何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城乡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构建城乡关系协调发展的模式,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

十报告指出,建立城乡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这是对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作出的顶层设计,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确立了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建设,不仅有利于缩小其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别,各区域公平协调发展,体现国家先富裕起来的地区带动落后地区,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

随着云南省经济的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城乡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一些城市周边地区的农村生活水平依然很差,省会城市昆明市与距离其中心城区不远的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大量劳动力滞留农村,反映出云南城市产业发展的就业带动力较弱,省会、地州市没有充分发挥对农村应有的就业带动力。另一方面,过小的城镇规模起不到产业积聚、人口集中和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小城镇发展缺少必要的资源腹地和人口来源,难以集中有限的物力和财力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对周边农村地区和镇域经济起不到应有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推动乡镇企业发展、聚散物资、促进商品流通上存在局限性。

二、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远远滞后于我国沿海地区,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当前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城乡一体化进程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经济发展总体效率不高,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

云南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高原山地和偏远山区,相对于平原地区,山区的自然条件恶劣,缺乏农业发展的良好条件,城镇发展空间小,这自然制约了少数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空间布局。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水平,云南与全国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大多少数民族地区仍然处于传统农牧业经济,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加之,历史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致使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缓慢,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特色经济

云南第一产业过重,第二产业脆弱,第三产业滞后,并且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小。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城乡产业之间存在断层,城乡产业间的关联性微弱、分割性特点突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仍以种植业为主,深加工和精加工不够,没有形成产业链,农产品市场建设滞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对农村的投入比例太低,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城乡产业衔接断层导致城乡市场分割,致使工业反哺农业缺乏有效的渠道,工业未能有效地支援农业以及其它产业发展,大多数地区工业化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很弱。

(三)地方政策与体制建设不到位,基础设施不完善

云南大多数州市对少数民族地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统筹规划和政策的延续性不够,相关规划对农村居民城镇化的后续发展关注度不够,相当一部分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还没有建立详细的县(市)、乡(镇)、村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乡镇基本供排水设施和垃圾堆放设备严重缺乏,脏、乱、差现象十分突出。相当一部分乡镇不通柏油路,部分村民小组不通电、不通广播电视、不通简易公路。村卫生监督体系、预防体系、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严重落后;城乡教育发展失衡,城乡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差距大。

三、推进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

(一)统筹规划,稳步推进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战略进行调整优化。将社会共享型基础设施纳入优先计划,把农业基础设施能够服务的对象、领域和范围尽可能地扩大,使之惠及到更多的地区和群众。第二,政府积极争取和筹措资金,加快建设少数民族地区的城乡交通网、城镇给排水网、城市集中供热网、能源供给、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网络。第三,少数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可能形成固定的模式,在城乡一体化规划中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合理借鉴成功的经验,减少在建设过程中的损失和浪费。

(二)依托资源优势,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第一,要集中发展各类专业化养殖,打造一批优秀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农产品经济发展。第二,稳固基础产业的地位,实行区域化布局,引导农业产业向专业化、区域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现代产业经济体系。第三,重点发展以商贸、旅游业为主的新型服务行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事实上,对少数民族地区而言,特色旅游业的发展是双赢的,一方面能增加区域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则是扩大区域文化的影响力。总的说来,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要从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城乡区位和功能定位这几个方面出发,打造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的中小城镇群,构建以县城为龙头、重点镇为重点的新型城镇化体系,从而带动区域经济更好的发展。

(三)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促进可持续发展

因为开发和利用的不合理,在我国少数地区出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恶性循环,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也滞后是普遍现象,这严重制约着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改变传统的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的模式,走出一条统筹城乡一体,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新发展模式是必由之路。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要结合实际调整产业结构,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消费,建立起节约型和循环型社会;要因地制宜,建立并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体系;要重视环境保护,抓好区域的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确保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总之,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程度还很低,在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发展水平发展不平衡的条件下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将会面临挑战与困难。但是,只要根据云南的实际选择发展路径统筹规划,深化城乡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依托资源优势,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将会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

参考文献:

[1] 霍华德 著.金经元 译.明日的田园城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 石忆邵.城乡一体化理论与实践:回眸与评析[J].城市规划汇刊,2003(01).

[3] 景普秋 张复明.城乡一体化研究的进展与动态[J].城市规划,2003(06).

[4] 薛晴.国内城乡一体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城市问题,2011(03).

[5] 张瑾燕 德央 商景博.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1(02).

[6] 赵涛.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政府多样性作用的整体化途径[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03).

[7] 席雪红.影响中国各地区城乡一体化水平的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15).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行为主义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