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时间:2022-10-30 02:24:56

多囊卵巢综合征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摘要】 多囊卵巢综合征在妇科临床较为常见,经常表现为不孕、闭经、肥胖以及多毛等一类的症状,其中以过多的分泌雄性激素和持续无排卵现象为主要的病理特征,是一类由于内分泌失调紊乱而引起的疾病。而中医则认为,该病属于“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不孕”范畴。但由于引起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比较多而且复杂,所以目前还无法明确其主要病因。现如今,临床上对于多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方法较多,尤其是药物治疗。出于对多种临床药物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作用了解的目的,笔者把近几年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药物和方法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作如下综述。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药物治疗;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711.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6-0157-03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患者持续不排卵和高雄激素是该病症的最基本特征,所以该病常会导致患者不孕和月经紊乱[1-2]。据文献[3]报道,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就目前而言已高达10%。多囊卵巢综合征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前后,其中常发生于青春期和育龄期的女性。目前,关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观念中的促排卵和妊娠,而且还包括对异常的内分泌进行的对症治疗,现报道如下。

1 发病原因

造成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清楚,但目前人们普遍比较接受的观点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4]。可大致把病因归纳为卵泡发育障碍、卵巢性激素合成异常、高胰岛素血症、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因素这几个方面。但也有专家根据相关的研究显示,该病和高胰岛素血症、高雄激素血症以及高瘦素有关,并且具有家族聚集的现象,被推测是一种多基因控制的疾病[5]。而部分环境因素例如宫内高雄激素、抗癫痫药物、地域、营养及生活方式等,很有可能是引起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病因。

2 临床表现

2.1 临床特征

临床上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多毛、肥胖、无排卵、月经紊乱或者闭经、不孕、双侧卵巢增大呈多囊样改变、胰岛素抵抗等。多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无排卵,少数患者出现稀发排卵或者黄体功能不足的症状[6]。多数患者原发不孕是由于排卵障碍而造成的。多毛主要是指患者的面部或者身体表面有过多毛生长的异常现象,毛的特点是粗硬和较长。痤疮,多数患者的面部、胸部、背部等容易发生,粉刺是痤疮最初的表现,逐渐变换成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与瘢痕等。文献[7]研究表明,痤疮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双氢睾酮刺激皮脂腺的过多分泌导致的。肥胖的发病率高达70%左右,其中腹型肥胖比较常见,肥胖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等并发症。

2.2 内分泌失调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基本特征是雄激素分泌过多。据文献[8]表明,有70%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患有高雄激素血症,30%的血清睾酮升高。在较瘦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约有30%患有胰岛素血症,而在较胖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约有80%患有胰岛素血症[9]。在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后发现,患者的血胰岛素出现高亢反应,但血糖反应未出现异常。

2.3 卵巢异常

所有患者行常规的妇科检查,发现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的双侧卵巢的对称性有轻微的增大现象,并且增大后的卵巢无法扪及[10]。从阴道的B超检查可以发现,卵巢有稍大的现象,卵巢的体积大于10 ml,在卵巢的同一个切面上,有直径在2~9 mm的卵泡的个数远大于12个。从腹腔镜的检查结果中也可以发现,患者的卵巢形态比较饱满,卵巢表面有许多突出明显的囊状卵泡,并且患者的卵巢包膜的灰白色也明显的增厚。

3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药物治疗

由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复杂且不明确,目前尚无独一的有效治疗方案。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首要策略。具体做法是通过调整患者的饮食和患者有规律的运动来减轻患者的体重。文献[11]表明,控制体重不仅能有效的减少脂肪细胞的炎性反应因子分泌,而且还能对患者的卵巢功能进行有效的改善。当这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不明显时,则需要给患者进一步的进行药物治疗。目前的治疗方案主要是针对患者内分泌异常,给予对症治疗和促排卵治疗。

3.1 高雄激素血症的治疗

据文献[12]报道称,过高的雄激素水平则会抑制卵泡,使其无法成熟,使卵泡闭锁,卵泡的发育中断,无法形成优势卵泡,最终导致患者出现月经失调,持续性无卵泡排出的症状。进行药物治疗的近期目标主要是调节患者失调的月经周期,同时对患者的多毛和痤疮的症状进行治疗,控制患者的体重;而远期的目标则是对患者的子宫内膜进行保护,对患者的子宫内膜癌、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进行预防。目前,就降低患者雄激素水平,改善患者卵巢的排卵功能,所给患者使用的药物主要是口服避孕药和地塞米松等。

3.1.1 口服避孕药 口服的避孕药主要包括雌激素、孕激素及复方避孕药[13]。其中,孕激素避孕药可以通过反馈作用抑制黄体生成素的过度分泌、抑制卵巢产生雄激素;而雌激素避孕药则可增加性激素结合蛋白的浓度,减少游离的睾酮。避孕口服药的使用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痤疮和多毛症状,同时调节患者的月经周期和有效的预防子宫内膜增生。目前,常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药物主要有复方环丙孕酮和复方去氧孕烯。

3.1.2 地塞米松 地塞米松可有效抑制肾上腺雄激素的过度分泌,同时还对黄体生成素的活性和卵巢甾体类激素合成有影响[14]。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患者,该药对患者的排卵障碍改善,有显著功效,但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患者应谨慎使用或在医嘱下使用。

3.2 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的治疗

3.2.1 改善患者生活方式,减轻患者体重 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最基本原则是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减轻患者的体重[15]。肥胖患者可以通过低热量、低糖及低脂肪的饮食以及合理的体育锻炼来减轻体重,从而改善月经紊乱、多毛、痤疮等临床症状,同时对患者的不孕治疗也有一定的作用。

上一篇: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中医知识推荐方法初探 下一篇:郑州地区秋冬季腹泻患儿轮状病毒基因分型及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