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数字传媒之道

时间:2022-10-30 02:18:54

佛教的数字传媒之道

摘要: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各类资讯的传播手段日新月异。而佛教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相对于其它的各类资讯在对信息技术的利用上相对滞后。为扩大佛教的影响与受众范围,佛教的传播有必要在数字传媒这一领域有所体现。本文主要是结合佛教自身的一些特点,力求在佛教传播与现代传媒的结合方面做一些阐述。

关键词:数字传媒 佛教 信息技术 发展

一、传统佛教的传播

佛教主要是通过洞察现实世界苦、空等究竟本质,了解痛苦根源源自人自身的无明妄识,而从根本上认识问题,获得心灵的涅磐寂静,从而进一步引导大众利苦得乐,找到解决痛苦的根本方法。

早期的佛教以口耳相传,面对面讲经布道为主,随着文字和印刷术的发明,被撰写成佛经广泛传播。同时,佛教造像、洞窟壁画也成为佛教传播的重要媒介。佛教造像主要是通过塑造佛菩萨外在庄严的相好,体现佛菩萨人格的完美、精神的慈悲、智慧的超群,广大信众在礼拜佛菩萨造像的同时摄受了佛法。1正如吴为山教授所讲“佛教造像往往通过其面的开相、表情的慈悲、手相的程式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整体造型意蕴来传递佛教的‘大自在’”2

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兴起,留声机的发明和广播以及电影电视的发明,使得佛教进一步增强了传播的直观性与生动性。

二、现代传媒环境下佛教的传播方式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应用,给人类社会的文化传播史带来了革命性的贡献。伴随着因特网的迅速成长,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此消彼长的竞争态势已开始明确显现;所谓现代传媒环境下佛教的传播方式,主要是指佛教的数字媒体传播。数字媒体传播主要分为下面几类形态:

【1】 已经存在的佛教作品经过扫描技术或人工输入等方式进入互联网络;

【2】 佛教作品经过扫描技术或人工输入等方式为电子出版物;

【3】 直接在互联网络上展示的佛教文化;

【4】 通过计算机创作或通过有关计算机软件生成的佛教作品。

1. 已经存在的佛教作品经过电子扫描技术或人工输入等方式进入互联网络

目前大部分是第一类,互联网络上世界各地的虚拟图书馆、博物馆很多,其它站点的文学艺术主页多如牛毛。这些作品除了网站主办者扫描输入外,有很多是网民主动输入或"粘贴"上去的。《金刚经》等经典佛教书籍在网上均有文本或扫描作品。

此类方式传播的优点在于增强了浏览者的便利性,但主观创造性与互动性不足。

2. 佛教作品经过扫描技术或人工输入等方式为电子出版物

这种方式突出的优越性在于传播载体的超大容量。电子出版物的主要形态有:软磁盘(FD),MO, CD-ROM,DVD-ROM。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由于容量偏小及兼容性的问题,目前已经淘汰了软磁盘(FD)和MO。3

电子出版物的超大容量非常适合保存大量的佛教经典,它使书、刊、报纸的界限进一步模糊,目前已经形成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传统图书三足鼎立的格局。随着技术的进步,一些佛教典籍还可以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显示活动的插图。

3.直接在互联网络上展示的佛教文化

互联网的工具性在此类方式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目前大多数网站均具有此类功能。在互联网上展示佛教文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登录后以自己的名义直接作品,发表自己的一些见解。这种方式主要表现为一些论坛及博客(BLOG)。比如释仁清法师的佛教BLOG,释亲续的佛教BLOG等等。新浪的佛教BLOG(.cn/moonlt)上云集了众多的佛教大家,有大量的佛教经典可以免费下载,使得佛教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得以传播,并且兼具直观性、互动性与即时性。

第二种就是在专门的佛教网站上,用户将准备发表的文章提交到管理员处,由管理员统一审核,审核通过后予以;或者专门的佛教机构自行办理一些专门的弘扬佛教的网站。比如中国佛教传播网,中国佛教网,佛教网等等。4

4.通过计算机创作或通过有关计算机软件生成的佛教作品进入互联网络

严格来讲,佛教作品目前还没有完全采用这一方式的。相对于前面几种方式,此类方式更多的发挥了制作者的主观性,尤其是在设计上能够带给受众更加赏心悦目的体验。比如佛教电子杂志专门提供了佛教电子杂志下载。此类杂志将佛教照片与文字加以组合,通过专门的制作软件比如Zinemaker, Poco, flash等制作成动感十足的交互性电子杂志到互联网上供人下载,既可在线阅读,又可以下载后本机播放,制作精美,不失为一种较好的传播交流方式。

综上所述,佛教可以也很有必要利用现代传媒手段适当的改换为人们更加容易接受的形式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扩展受众范围,然后通过进一步的修行来加深受众的认知度,立足现实人生,以佛法指导人类生活,建设人间净土。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看到多种多样的数字化的佛教作品。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 《中国佛教文化艺术》 吴为山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2年版

[2] 《视觉艺术心理》 吴为山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3] 《中国佛教艺术》 吴为山 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

[4] 《佛教哲学》 方立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6年版

[5] 《佛教伦理学》 释昭慧 法界出版社 1995年版

[6] 《禅与西方思想》 阿部正雄著 王雷泉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9年版

1 《表现文化之优美者DD太虚大师论美术与人间佛教》尚荣 《中国佛教艺术》 第一期P42

2 《园融之妙造DD拜观毗卢寺明代佛前童子像》吴为山 《中国佛教艺术》 第一期P44

3 中间曾经有ZIP软盘的昙花一现,因为兼容性的原因没有大规模运用。

上一篇:戴着镣铐起舞――新闻媒体的伦理向度 下一篇:浅谈县级电视台的服务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