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青年人才培养平台的思考

时间:2022-10-30 02:11:49

构建青年人才培养平台的思考

近年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铁路运输部高度重视青年的培养和教育工作,从对青年提供服务和帮助、全面有效沟通、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素质提升等方面着手,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培养青年人才,为青年职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成长舞台。

从长远发展的现实需求来重视青年培养

随着分公司新一轮大发展,洛阳石化成功跨入了千万吨级炼厂行列,也对铁运部的装卸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随着化纤微机联锁、安全调车系统、新调度系统等大量新设备、新技术陆续上马,给运输组织、安全管理、生产运行等带来了挑战,急需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勇挑重担。而目前铁运部人才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35岁以下青工159名,占职工总数的31%,但是大学本科毕业生只有31人,其中全民用工20人,聘用工4人,研究生4人;基层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35岁以下的仅3人;技术管理人员中35岁以下的仅6人。优秀人才特别是优秀青年人才远远不能满足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

从满足青年成才的迫切需求来对待青年培养

青年朋友们普遍具有积极上进、尽快成才的强烈愿望,他们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干劲足、上进心强。他们大多具有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学习能力,较强的思考能力与沟通能力。他们渴望个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个人贡献得到企业社会的充分认可。只有努力去满足青年的这一需求,大力营造支持青年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积极构筑青年展示作为的广阔舞台,才能把广大青年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才会形成青年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凝聚大学生骨干人才的基本思路

1.坚持事业导向的原则。紧紧围绕分公司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大学生搭建干事创业的宽广舞台,鼓励大学生立足本岗位成长,实现人才成长与企业发展相统一。

2.坚持培养引进并举的原则。一方面创造条件培养、用好现有骨干人才和青年后备人才,另一方面积极引进高学历毕业生,使铁运部职工年轻化,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

3.坚持服务人才的原则。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做好协调服务,积极营造专心谋事的氛围和关爱、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增强企业凝聚力。

完善大学生培养机制,推动青年骨干岗位立业

1.优化人文关爱环境,坚定大学生扎根基层的决心。从在校学生成为一名企业员工,从天之骄子成为基层职工,难免有一些青年会因为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而心理失衡,迷失方向。针对这一问题,铁运部首先要做大学生生活上的贴心人。多方介绍企业的现状和前景,和大学毕业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通过入职培训、交流谈心、岗位关怀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感受到企业和谐的文化氛围和充满机遇的发展潜力。切实解决他们工作上和生活上的各种困难,通过在思想上引导、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充分调动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在企业发展中建功立业。其次建立完善的导师培养机制,加速大学生培养进程。在分公司制定的“人才导师制”培养基础上,为近两年毕业的大学生明确一位经验丰富、业务突出的领导干部作为学习榜样、思想导师,鼓励骨干人才主动培养后备人才,构建一个培养教育、相互交流、经验共享的互动平台,通过定期约谈,及时了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情况及思想动向等,用亲身经历帮助大学生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引导和激发大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决心。目前已有10名毕业大学生与部领导签订《人才导师培养协议》。

2.创新教育培训机制,拓展大学生服务基层的本领。一是坚持基层车间培训制度。“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发于微末”。一个人的成长、发展乃至最终取得成就,无不是从最基层做起,经受磨砺的结果。针对大学毕业生“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对操作岗位工作流程不熟悉,工作方法不对路”的实际,由铁运部安环科牵头组织毕业生到下属的五个车间进行基层岗位轮训,了解铁运部各车间基本概况和生产工艺流程。通过多岗轮训,促进大学生全面掌握各车间的生产工艺流程,为其今后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扎实基础。二是实施连环培养锻炼机制。把青年放在基层单位、生产现场的最前沿,要求各车间领导、技术员、班组长分别与大学生结对子,形成了大学生学着干、技术人员带着干、班组长教着干、老师傅们促着干的连环培养锻炼机制。三是坚持跟踪培养制度。对近两年毕业的大学生采取问卷调查和个别谈心的方式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建立青年人才管理信息库,将大学生的工作表现、业绩成果、培训学习、考核奖惩等纳入信息库,坚持定期分析、定期评估,并结合企业需要和个人发展情况,通过“职业生涯导航”、“青年人才成长设计”等载体,为每个具有培养潜力的青年制定培养计划,优化培养方式,实现青年人才整体素质的快速提升。

3.搭建作用发挥平台,提升大学生服务基层的能力。一是围绕车间工作的难点和关键点,为大学生提供平台。明确大学毕业生的岗位定位,要求大学生潜心钻研业务和技术,积极参与车间的生产优化和技术改造等工作,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技能水平,发挥其知识优势和专业技术优势。通过征求合理化建议、参加创新创效评比等活动,充分调动毕业生对工作的积极性。近年来大学生提出合理化建议50余条,创新创效成果10余篇,积极撰写QC成果5项,获得分公司二等奖1项,为持续推动铁运部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贡献。二是丰富青年人才培养的载体,发挥大学生技术特长。对有事业心和责任心、虚心好学的青年专业技术人员,有意识地给任务、压担子,通过开展经常性技术研讨、专业交流、论文评比等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和交流环境,邀请分公司专业人员、部领导对大学生进行工作方法、论文撰写、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使工作和学习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促进青工队伍整体素质结构的优化升级。目前已有6人在厂内外杂志10余篇,2名大学生评上工程师,7名大学生评上助理工程师。三是坚持寓教于乐的特色活动,不断发现人才。通过组织参加演讲比赛、知识竞答等活动,展示大学生个人风采。推荐8人次参加分公司举办的演讲比赛,2人次获得集团公司青工英语风采大赛优秀奖,6人参与分公司员工守则知识竞答,1人获得集团公司舞蹈大赛金奖。一批思维活跃、积极向上、多才多艺的优秀人才不断涌现出来。

4.加快人才成长,拓展大学生发展空间。一是实施“传帮带”,建立业务知识传、帮、带机制。安排车间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技师,根据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计划地培养青年骨干人才,使他们在基层车间“用得上”,也“留得住”。二是建立铁运部后备干部培养机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每个大学生列为后备干部,对他们的工作、学习、考勤、奖惩情况实行动态管理,通过跟踪考察、定期约谈和群众调研等方式,把工作业绩突出,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大学毕业生挖掘出来,安排在重要岗位进行锻炼。三是注重选拔配置35岁以下的青年骨干走上领导岗位。坚持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在培养成熟,群众认可的基础上,大胆启用年轻同志担纲上阵,把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年轻骨干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进一步优化铁运部干部队伍。四是疏通推荐渠道,让有能力的青年找到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近年来铁运部一方面引导青年立足本职,开展岗位建功,拓宽业务知识面,积累更多实践经验;另一方面,积极疏通推荐渠道,把一批有能力、责任心强、业务表现突出的大学生推荐到分公司新建装置和机关处室等更为重要的工作岗位上进行锻炼,进一步提升个人素质。

效果和不足

通过近年来“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培养模式,一批有恒心、有干劲、出类拔萃的青年骨干正在实践中成长起来。基本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作风过硬、业务突出的青工队伍,使干部职工队伍的年龄、知识结构有了明显优化,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但是在大学生培养上还存在着问题和不足,第一,对大学生培养的长远思考、系统规划和考察、考核的工作评价机制应进一步加强;第二,对大学生人文关爱还不够,需要进一步改进;第三对大学生岗位锻炼、目标培养的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上一篇:浅析高中生的过激行为 下一篇: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