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思潮对高校贫困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思考

时间:2022-10-30 02:07:36

社会思潮对高校贫困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思考

摘 要:社会思潮的影响具有两面性,趋利避害,弱化不良社会思潮对高校贫困生这类特殊学生群体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的长治久安。为此,创新教育方式,切实提高教育实效刻不容缓。

关键词:社会思潮;高校贫困生;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高校贫困生与外界接触的渠道呈现出多样性、现代化、灵活性、便捷性等特点,这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高校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随着一些消极的社会思潮涌入,不可避免地给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一、影响高校贫困生的主要社会思潮

社会思潮,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反映某一阶级或阶层群众利益和要求的,以某种理论为主导和依据,并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而且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它是以一定的社会存在为基础,以相应的意识形态为理论核心,并与某种社会心理发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作用的思想潮流[1]。

常见的社会思潮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全球化思潮、后现代主义、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等。焦凤梅副教授曾经就前九种思潮对高校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这些思潮熟悉程度的排序前四位依次是拜金主义83.41%、个人主义75.19%、民族主义66.81%、民主社会主义64.47%。这个结果与佘双好教授所做的调研结果基本一致[2]。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陶倩教授的研究发现,“大学生总体上对社会思潮的知晓度较低,但对于社会思潮的赞同度较高”。他们大多是在不了解社会思潮实际内涵的前提下,自我建构起自己认可的社会思潮[3]。

为此,社会思潮对高校贫困生健康成长过程将会产生的各种影响不容小觑。

二、主要社会思潮对高校贫困生的负面影响

1.拜金主义

拜金主义(mammonism)是一种金钱至上的社会思潮,盲目强调金钱的重要性,将金钱作为衡量人生幸福的标准,被认为起源于资本主义鼓励人类追求自我利益的思想主张。然而金钱对于高校贫困生而言,恰恰正是他们最缺乏的。在拜金主义的不良影响下,贫困生容易陷入以下思想误区:害怕面对毕业就失业的困境,认为读书无用,选择中途辍学外出打工挣钱;过于在乎金钱,日常生活容易斤斤计较,与同学相处不融洽、不和谐;近年来国家和各个高校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资助政策,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然而正因为物质上的帮助充满了诱惑力,每年进行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过程中,总有学生会因没被认定为贫困生,无法获得相应的物质帮扶而纠结甚至愤愤不平等。这种思潮的泛滥,容易引发学生失去荣辱的辨别能力,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2.享乐主义

享乐主义(Hedonism)又称为伊壁鸠鲁主义(Epicureanism),起源于古希腊的爱利亚学派,把一切能够引起自身各种感官快乐的刺激作为自己所追求的人生目的,为享受物质和肉体上的快乐,不惜牺牲一切。这种思潮容易让贫困生偏离原有的艰苦奋斗的生活状态,将获得的资助,不是用于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素质,而是用于追求过分的奢侈品,满足个人虚荣心。更为严重者为追求物质上的享乐,唯利是图,崇尚不劳而获,放弃尊严、背弃社会道德,想方设法通过偷窃,甚至出卖肉体等非法手段换来物质上的享受,危害极大。

3.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Pragmatism)派生于希腊词πραγμα(行动),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成为20世纪美国的一种主流思潮,对法律、政治、教育、社会、宗教和艺术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以实用、功利作为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讲求实效,追求个人目标实现的一种思潮[4],容易让贫困生形成功利心理,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倾向于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才会去做,不愿吃亏,缺乏牺牲精神;自己喜欢或是个人认为对自己有用的课程才会去上,随意旷课;认为没有意义的集体活动不参加,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4.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是私有制的产物,是以个人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的思想体系,最终目的是利己。受这种思潮的影响,贫困生会过于自我,为人处世的过程中只考虑到个人,忽略自己对别人或是集体的影响,我行我素,只会一味地索取而缺乏感恩意识,不合群,容易被孤立,久而久之甚至会演变成更为复杂的心理问题。

5.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萌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并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一度成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一种社会思潮。新自由主义的主要特点集中体现在绝对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古语有云,“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的自由应该是在允许范围内的自由,而不是绝对的自由。新自由主义这种思潮的潜入,会使贫困生在意识层面上,忽视法律法规的约束,把学校当作绝对自由的天堂,做事随心所欲,不顾后果,为学校的正常秩序带来隐患。

三、弱化社会思潮对高校贫困生负面影响的对策

1.切实提高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

课堂始终是应对各种社会思潮挑战的重要堡垒,切实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领悟,并积极引导贫困生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将其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学会用正确的观点鉴别和剖析各种社会思潮,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达到这个目标,将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教条式的课堂教学已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创新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刻不容缓。

2.努力营造简朴务实的和谐校园氛围

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强调内因的同时,不能忽略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为此,弱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潮的不良影响,弘扬优良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为贫困生构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型的和谐校园尤为重要。应系统有序地开展各种相关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健康校园文化的积极导向功能和行为监督功能,让贫困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和熏陶。

3.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为创新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平台和载体提供了可能,如:组织学生观看具有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并结合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观后感交流;针对各种贫困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微博、微信、QQ群空间、专题网站等学生网络常驻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讨论,并积极加以引导;把握契机,创造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建立防御监督机制,发现不良苗头,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干预和疏导,将这种负面影响扼杀在摇篮中。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加强学科渗透,理论和实际相融合、直接与间接教育相结合,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才能从思想源头上防微杜渐,促进高校贫困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梅荣政.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57.

[2]焦凤梅.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分析[J].高教论坛,2011(8):13―15.

[3]陶 倩,鲍建竹,陈海青.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引导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1(1):25―31.

[4]李高东,李松村.当代大学生实用主义价值观产生的原因探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1).

(作者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上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方式改进 下一篇:他评促进思考,全面诱发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