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节奏,享受艺术乐趣

时间:2022-06-07 01:45:10

优化教学节奏,享受艺术乐趣

摘 要:美术节奏是将点、线、面、色彩等事物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组合,从而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和韵律感。教学节奏是具有起伏感和富于动态变化的,教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时,应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变化讲授的方式和速度,使整堂课处于有规律的动态变化之中。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优化美术课堂教学节奏:通过自然的教态和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形成节奏;通过课堂教学程序形成节奏;通过丰富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形成节奏。

关键词:美术教学;教学节奏;视听节奏

节奏是艺术上的一个概念,它是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美术教学作为人类的一个特殊活动领域,也具有它本身特有的节奏。美术节奏是将点、线、面、色彩等事物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组合,从而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和韵律感。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程的快慢、缓急、强弱、张弛等来控制我们的教学节奏,而掌握好教学节奏,对提高教学效率无疑是十分重要的。那如何优化我们美术课堂教学节奏呢?通过本次区级的赛课,我略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通过自然的教态和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形成节奏

“言为心声”,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语言也是最利于表达情感的媒介。课上总是一个腔调,一个语速,没有节奏,没有重音,没有起伏,学生听着很容易昏昏欲睡。优化课堂节奏,提高教学效率,我在教学中让自己的语调变得抑扬顿挫,让自己充满激情,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当然激情不是表层的夸张,也不是声嘶力竭的叫喊,更不是矫揉造作的表演;这种激情是真实的、感人的、振奋人心的,是情感自然而充分的流露。如:在《走进绵竹年画》一课中,我的语言时而像高山流水,时而像小溪潺潺;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我的语言就会感觉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充实的事情,自然也就很有兴趣。

二、通过课堂的教学程序形成节奏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总是将一堂课分成三个阶段――讲解、示范、学生操作,三段式的教学让学生逐步产生了一定的学习疲劳。而在这次的赛课中,我在讲解基本教学内容的时候,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采用教师讲述、教师提问或者播放视频等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后加以表述等进行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教学生学会学习,在有限的教学时间把教学目标的内涵与教学时间有机地结合,使教学收到不错的效果。如:《走进绵竹年画》一课中,我在播放年画制作视频时,先抛出问题:“绵竹年画与其他三大年画的不同点在什么地方?”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观看视频,这样就有效地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得到答案。

美术课的宗旨是精讲多练,一节课中的知识学生掌握与否,主要还得靠作业反映出来。在体验过程中学生恰好处于心理疲劳期,让学生通过体验、练习是最佳选择。一来可以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二来教师在巡视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可以随时观察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错误。如:《走进绵竹年画》一课中,我让学生通过前面所欣赏的绵竹年画,了解绵竹年画的色彩特点,体验绵竹年画“填水脚”的特殊技法。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通过体验感知,更进一步地了解到了绵竹年画的精髓。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的体验感知,一收一放形成有序的节奏,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自然,学生学得更加愉悦。

三、通过丰富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形成节奏

视听节奏是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是多种图像、声音的交替显现。课堂上只有教师和黑板两个图像,显然过于单调,如果我们利用实物投影、视频、音乐等多媒体辅助教学,那整个课堂就活了起来。课堂上只有教师的声音,同样单调乏味,若有不同声音相配合进入课堂教学过程,那又将会是另一番情形。如:《走进绵竹年画》一课中,我首先用一段音乐《琵琶语》与图片相结合,再配上自己讲解的声音,把学生带入年画的世界,去了解年画的历史与文化。之后,在欣赏的过程中,我始终贯穿音乐,再配上视频,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年画制作的步骤与技法,通过“三感知”即视觉感知、听觉感知、体验感知,唤醒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与继承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节奏是具有起伏感和富于动态变化的,教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时,应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变化讲授的方式和速度,使整堂课处于有规律的动态变化之中。教师在讲台上,犹如乐队指挥,要用心调动每一种乐器,演奏出节奏和谐、旋律优美的乐曲。而具有整体和谐的教学艺术节奏的课堂教学,可以给学生美妙的艺术享受,使其在身心愉悦中接受深刻的教育。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

上一篇:巧用生活化教育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下一篇:运用情景教学法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