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地方院校舞蹈课的审美教育

时间:2022-10-30 01:35:20

构建地方院校舞蹈课的审美教育

摘要:舞蹈是一种最直接表达人们心灵的艺术方式。舞蹈教育是一项全方面、深层次的启迪教育工程。本文通过分析地方院校的舞蹈教育现状,从舞蹈课程的大纲和体系、教育的形式、师资的知识结构等等方面,而构建地方院校舞蹈课的审美教育。

关键词:地方院校;舞蹈课;审美教育

一、舞蹈

舞蹈,具有“艺术之母”的美称。我们对舞蹈之所以有这么高评价,因为舞蹈有着巨大的魅力,舞蹈是一种直接表达人们心灵的艺术。由此可见,舞蹈给人带来的影响显而易见。自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政府对舞蹈教育非常重视,在各方面都给予支持和保障。舞蹈教育显然成为我国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我国舞蹈教育得到重视,得到开展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让学生多一门艺能,多一项特长,舞蹈更是一项全方面、深层次的启迪教育工程。

二、地方院校的舞蹈教育现状

(一)主体性、基础性不够

在地方高校学生的意识里,学习舞蹈是有很高的“门槛”,对各方面要求都很高的一门艺术。所以对学习舞蹈,他们停在一种欣赏的阶段不敢参与,不够自信,不敢大胆尝试。有些高校的舞蹈教育主要是针对丰富增加校园文化活动而学习,仅仅是学习一些剧目。学习舞蹈剧目更是困难,难度很大。因此,大多数同学对于舞蹈只是选择欣赏、远观这种心理,不加参与,导致很多学生不懂如何欣赏舞蹈,不懂欣赏就很难产生共鸣,以至于很多地方院校报学舞蹈课的都是些有特长生,有舞蹈天赋的学生。舞蹈的生源远远不如其他学科,再加上各高校对艺术教育不够重视,要实现舞蹈的全体性和基础性更是难上难。为什么强调素质教育中大力提倡、发展舞蹈教育呢?因为舞蹈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舞蹈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舞技还能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洞察能力及评判能力。

(二)综合性、发展性不够

当前,普通高等院校对学生的舞蹈技能教育大于艺术思维能力的发展。当然对于那些专业的舞蹈学生来说,肢体训练显然是不可缺少的,可是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在舞技上、舞蹈表演上没有太高的要求,他们应发挥自己本身的优势,全面系统地学习舞蹈。包括舞蹈素材的选择,舞蹈的创造思想,舞蹈的表演方式,舞蹈的欣赏思维等等。高校舞蹈不应该在局限舞蹈本身的教育需融合多种艺术学科,如哲学、建筑学、社会学等等。譬如,在上舞蹈课之前要求学生对今天上课所学的舞蹈要有了解,舞蹈知识要在上课前查找资料。在欣赏舞蹈时,启发学生,使学生从艺术学、心理学、哲理学等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讲述,更加补充、丰富舞蹈艺术教育内容。

(三)标准性、规范性不够

当下,中国各地方院校艺术课程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各地院校为了完善学校课程而开设但没有对舞蹈课程重视。对于怎样学习、怎样教,没有一个明确完整的大纲和考核标准。这就造成一些地方高校地舞蹈课形同虚设,是一种摆设品,象征性的课程。至于舞蹈课是否起到效果,什么效果,学生学得怎样,这些问题都微不足道了。很多高校中艺术课程都采用选修的学习方式,选修方式有两种,任选课与限选课。就中选修方式,使得舞蹈教育在地方高校素质教育中,实施效果更加不明显,得不到开展。因为本身学舞蹈的就是一小部分群体,都是些特长。学生认为专业门槛高,高不可攀,于是对于舞蹈课只能望而却步,没有勇气。而加上各地学校舞蹈选修方式,内容设置随意,使得学习舞蹈的学生更是稀少。

三、构建地方院校舞蹈课的审美教育

(一)完善高校舞蹈课程的大纲和体系

要想改变现状,使舞蹈教育得到实际的效果,首先要找问题的根源,从目前舞蹈教育本身说起。目前各地高校多数沿用专业舞蹈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方式对于专业舞蹈院校培养专业表演人才比较有效,但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并不是很受用。在专业教学模式上进行修改,降低难度没有起到普通高校的教学目的,反而使得舞蹈教育更加的无秩序、更加杂乱。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制定一个科学的、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使得更多学生学习舞蹈,参与舞蹈,才能开展舞蹈技术教育,使更加多的学生感受舞蹈的魅力,参与舞蹈的快乐,从而形成对舞蹈艺术教育的关注与重视。

(二)避免“精英教育”的惯性思维

我国刚进入大众教育,在进行素质教育中有很多的不足,也存在很多问题,在开展各种教育时,受那种传统的 “精英型”模式教育的影响,艺术教育也不例外。特别是各地高校中,这种传统的“精英型”依然存在。有悖教育的公平性原则,着重培养些优长生,特长生等现象较为普遍,虽然栽培专业人才却是很有必要,但是需要注意适当,不能一味地追求培养优秀人才而忽视了主体。同时这也是与素质教育要求有很大出路,不符合。我们对这现象要引起重视,要避免这种“精英化”。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舞蹈艺术教育得到普及,而不是普及专业舞蹈教育,一定要有个正确的认识。

(三)丰富舞蹈教育的形式

当前,我国各地高校都具备、完善了开办舞蹈课程的要求,这是学校对实施舞蹈教育的支持和保障。高校舞蹈教师可以不断丰富、增加舞蹈课的内容,发展些有趣的,风格多样的教学方法。此外,学校多举办一些文艺社团,例如,舞蹈交流协会等。创办的活动不仅要有内涵,还要具有针对性,根据学生的艺术修养不同而组织不同的活动。例如,艺术佼佼者作为领导者带动没有艺术水平的普通学生,这样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性。

(四)完善师资的知识结构

目前,各大高校舞蹈老师在知识结构上面临着两大问题:一、专业舞蹈院校艺术教育者,要求有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加强自身对舞蹈文化和与之有关的学科知识进行掌握和了解。如,哲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等学科。二、非专业舞蹈院校艺术教育者,专业知识技能就尤为重要,不能泛泛而谈,空谈舞蹈理论,要理论结合实际,全面深层次掌握舞蹈艺术文化。只有复合型、全面型知识结构的老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所以,对各地高校舞蹈老师实行其他类学科培训是必不可少的,更是舞蹈艺术教育至关重要的环节。

参考文献:

[1]王晶.浅谈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神州,2011(2).

[2]黄虹.试论舞蹈审美教育及其实施途径[J].北方音乐,

2010(6).

作者简介:

彭影,新余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文艺学。

上一篇:大学音乐教育教学模式探讨 下一篇: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手绘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