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复苏及护理26例

时间:2022-10-30 01:30:29

新生儿窒息复苏及护理26例

摘 要 目的:如何用最快的方法抢救新生儿窒息及窒息后新生儿的护理决定患儿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方法:清理呼吸道、建立有效呼吸、给氧、药物注射、保暖喂养及护理等综合治疗。结果:经争分夺秒抢救后新生儿成活率达100%。结论:新生儿窒息可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熟练一系列窒息救治流程并配合精心护理是提高新生儿存活及无后遗症的关键。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复苏 护理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后1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1]。为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和避免永久性神经系统的后遗症,如何做好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及复苏后的护理工作,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严重窒息可致不可逆性缺血缺氧性脑损伤,造成小儿智力低下、癫痫等后遗症[2]。2007年3月~2010年1月收治窒息新生儿26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1月收治窒息新生儿26例,其中轻度窒息19例,重度窒息7例。窒息原因:孕母因素8例,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重度贫血等;胎盘因素4例,如前置胎盘、胎盘老化、胎盘早剥;脐带因素6例,如脐带压迫、绕颈、绕身;分娩因素4例,如头盆不称、宫缩乏力、臀位;羊水因素4例。

新生儿的复苏:准备好人员、负压吸引器、吸痰管、正压通气气囊和面罩、供氧设备、潮化瓶,气管插管设备、喉镜,保持室温在26℃以上,准备5%碳酸氢钠、阿托品、0.1%肾上腺素、尼可刹米、葡萄糖酸钙等药品。对所有新生儿在头和全身娩出后,立即用一次性吸痰管清理口鼻咽部分泌物,第1次清理不干净者可行第2次或较深部轻轻抽吸,负压在7~9kpa,若羊水Ⅲ度污染,黏稠者,待全身娩出后,可在喉镜下进行或立即气管插管处理。吸痰时应求快、轻、次数少的原则。

建立呼吸:若患儿清理呼吸道后仍无呼吸或有自主呼吸但心率小于100次/分,属无效呼吸,应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经处理仍无效立即使用1:1000肾上腺素0.1~0.3ml/kg体重,给药途径首选脐静脉推注或器官内注入[3],5分钟可重复1次,直至有效呼吸。

吸氧和保暖:在抢救过程中吸氧和保暖是自始至终的,应立即给高流量面罩吸氧或据患儿情况行正压通气给氧,应该注意到的是在氧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儿呼吸、面色反应及血氧饱和度指数,若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同时进行适当的处理(比如清理呼吸道),直至呼吸正常,发绀消失,各方面好转后停止氧疗。保暖:断脐后将新生儿侧卧于辐射台操作,温度调至28~30℃,并立即擦干体表羊水,以减少体表散热。室内温度保持在26~28℃,相对湿度55%~56%。再根据不同情况置恒温箱内,箱温可调至32℃,如患儿体温已上升,并保持在36.5~37.5℃,可逐渐降低恒温箱温度,约就可出箱。

预防和纠正酸中毒:纠正酸中毒可提高动脉血pH,改善肺血流量灌注,增加血红蛋白携氧量,促使正常呼吸恢复,减轻缺氧对脑组织的损害。本环节是抢救新生儿窒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及时从脐静脉缓慢注射稀释碳酸氢钠3~6ml,几分钟内见皮肤转红,可见自主呼吸。

复苏后的临床护理

新生儿窒息通过迅速有效的抢救成功率很高,但重视复苏后的护理,应取头低脚高侧卧位,行引流,最好在抢救后用吸管吸出胃内黏液和羊水,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入至青紫消失或呼吸平稳,将婴儿头转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再次窒息。观察有无抽搐、呕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处理。确保室内足够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安静,尽量避免刺激防止抽搐。

合理喂养:窒息患儿根据窒息情况延迟开奶时间,轻度窒息12~24小时后,重度窒息24~48小时后予喂养。因重度窒息可引起消化、代谢等多系统损害,过早喂养可加重胃肠道损害及呛咳、误吸等。故根据患儿情况决定母乳喂养、吸奶嘴喂养、滴管喂养、胃管喂养等。禁食期间通过输液使其获得营养及液体的补充,必要时转新生儿科治疗。

预防感染:保持室内清洁,定期病室消毒和空气细菌监测,避免直接探视防止交叉感染。每天行口腔及脐部护理,保持皮肤干燥,必要时青霉素5万~10万U肌注,2次/日。

预防出血及缺血:对患儿及时纠正低氧,尽量减少刺激,一旦发生惊厥,要及时镇静止惊。常规予维生素K5 5mg肌肉注射,防止颅内出血。若惊厥频繁无呼吸道阻塞情况下酌量鲁米那肌肉注射。

结 果

26例患儿经上述治疗护理后成活出院,1例危重患儿转上级医院救治成活,无1例死亡病例。抢救成功率97%,随访患儿均无后遗症(因患者大多数为农民居住分散且偏远,回访概率60%)。

讨 论

新生儿窒息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使胎儿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导致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

新生儿窒息是我国新生儿死亡、脑瘫,及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较常见。复苏的关键是迅速纠正缺氧,做到早预防、早判断、早复苏,一旦出现抢救时必须分秒必争,尽职尽责。严格按照ABCDE步骤进行复苏,复苏后严密观察病情、精心护理、积极治疗,从而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通过对本组病例的成功抢救表明,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复苏的基础,采用恰当的复苏方法是治疗窒息患儿成功的关键,同时更要做好患儿的保暖和喂养工作。只有做好以上工作才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同样也是基层医院护理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要从中汲取护理经验把我院的护理工作做得最好。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25.

2 文燕玲.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及临床护理.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9(24):165-166.

3 陈素柔.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监护和处理.中国使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3,5:272.

4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01.

上一篇:成年麻疹脑炎患者的护理 下一篇:住院病人护理满意度调查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