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旅游业人才需求与高校培养模式探索

时间:2022-10-30 01:03:40

未来旅游业人才需求与高校培养模式探索

摘 要:随着我国旅游业逐步繁荣和发展,社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也越碓蕉啵要求也变高,但目前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模式不清晰、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道德意识不高等问题,本文从加强校企合作、“双师型”队伍建设、实践考核制度、“订单式”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未来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旅游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当前旅游业人才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三大旅游市场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国的国内旅游市场,目前正在形成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然而在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下,一种新的矛盾日益凸显,即旅游业蓬勃发展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与高素质旅游人才供给匮乏之间的矛盾。在国家层面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面前,我国的旅游人才队伍却呈现数量严重不足、总体质量偏低、结构严重失衡等问题。因此,根据旅游行业特点及发展需求,创新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队伍素质水平,就显得至关重要。

二、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从旅游院系来看,大多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不专,优势不优的问题

对于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何种素质、何种能力的人才,各旅游院系并没有提出明确的目标。目前我国高校旅游专业培养方向主要是面向旅游企事业单位如饭店、旅行社、景点景区等。而从高校的课程设置来看,总体上是面面俱到。学生学习不能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学校的实力水平选择以后的发展方向。而旅游企业所急需的营销人才、景区规划管理人才、电子商务网络人才、旅游财会人才、高级导游人才等却又相当缺乏。同时,各旅游院系也没有发挥自己的优势,造成大量低水平重复。

(二)各旅游院系和旅游企业长期缺乏联系、沟通,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脱节

旅游行业和高校的合作,目前还只停留在低水平的合作层次,缺乏长期的、系统的合作。学生到饭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去实习也不过是做一些简单的重复操作的事情,旅游企业并不让学生顶岗操作。这一方面造成学生的知识技能结构与旅游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学生的实习问题也解决得不好;另一方面对教师来说,很少有专门到旅游行业挂职和参与管理决策的机会,理论与实际相脱节。

(三)学生总体素质不高,不能适应现代旅游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但现在的状况是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尤其是外语运用能力不够,口语不流畅,听力不佳;计算机教育未能与旅游教育相结合。即使是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学生,也存在着听力口语较差、不能在实践中熟练灵活地运用的问题。另外,外语类人才中,英语人才较多,其它语种人才则相对缺乏。计算机技术对旅游业的影响很大,但现在的计算机教育大多停留在计算机等级考试上,而忽略了对计算机的运用能力的培养。没有过硬的包括外语和计算机等在内的综合素质,是不能适应现代旅游业的要求的。

(四)对学生职业道德意识培养不够,不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旅游业的特点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宽广的知识面,高尚的职业道德,主动的服务意识,良好的文化修养,灵活的应变能力以及娴熟的服务技巧,最不可或缺的是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及职业道德水准,人际沟通能力,热情、富有亲和力的团队精神及应对挫折的能力等情商方面的内容。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着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轻思想道德、情商的训练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三、未来旅游业人才培养创新分析

(一)建立合作平台,提供政策引导

政府要加大针对高校校企合作的法规政策建设,如制定 《校企合作教育法》,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政府、学校、企业在校企合作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各级校企合作教育委员会加强对合作教育的指导和协调;建议国家制订优惠政策调动合作企业及教育单位的积极性。建立企业接收高校学生实习的制度,规定在实习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管理实践等工作,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及福利工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的报酬。

(二)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训基地

要想培养出第一流的学生,就必须拥有第一流的教师队伍;要想造就合格的旅游专业人才,就必须造就合格的旅游专业师资队伍。这就要求他们不仅是教师,也应该是旅游从业人员。因此,教师是“老师”的同时,也应该是一名出色的“管理者”,一名合格的“服务员”和一名称职的“师傅”。同时学校和企业可本着“双赢”的目的共建实训基地。基地既可建在企业内部,也可建在校内。校内实训基地,如景区规划实训基地、酒店管理实训基地、导游实训基地、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基地、会展实训基地等。通过优化校内资源,使这些实训基地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基地。

(三)完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

实践教学的考核是确保实习质量的重要手段,应规范考核办法,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为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和实践教学文件,包括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及实践成绩评定办法等。建立综合考核体系;按照实践教育计划,合理分配各层次、各种类实习学分比例,将课程实践、案例讨论、集中性与经常性实习、参与项目等学校规定范围的实习列入考核体系。指导实践的教师要对学生的阶段实习进行打分,计入实习成绩。实习成绩不合格者,必须安排重新实习。

(四)结合企业需求和学生特质,适当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

订单式培养是指学校针对用人单位需求人数以及岗位能力需求,自行开发并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组织明确就业岗位去向的技能培训。“订单式”人才培养,主要是针对旅游企业人才需求模式,在得到企业物力和人力支持下,学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筛选出符合企业需求潜能的学生,对原有的教学资源进行重组,大班、小班各种形式灵活多样。同时在班级活动、教学计划的制订、实习实践环节的安排、就业协议的签订给予全程支持。

比如,随着入境游的火热,德、日、法、韩游客的增多,企业可与学校联合办学,独立学院学生接受能力强,经过两到三年外语的学习,应很快能掌握这门语言的技巧并能熟练运用,并能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未来的憧憬。

参考文献:

[1]田艳平,独立学院旅游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技术与市场,2011,(11).

[2]陈志军,杨 洪.基于校企合作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初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8,(2).

[3]戴欣佚,旅游高等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企业参与分析―――以金陵科技学院旅游管理系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2,(1).

[4]冯京宣,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探究[J].《教育与管理》2012,(1).

[5]李力、沈雅雯:《我国旅游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解析》,《旅游论坛》,2011,(1).

[5]罗清德:《酒店管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旅游论坛》,2010,(5).

[6]杨卫武:《论大旅游格局下的旅游高等教育》,《旅游科学》,2010年10月,第24卷(5).

[7]周霄,马勇,刘名俭.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质量提升研究[J].科技信息,2007,(12):43.

[8]王丽梅,邹宏霞.基于市场需求的高校旅游教育改革的思考[JJ.企业家天地,2007, (08):130-131.

[9]杨卫武,杨萌稚.旅游人才供需矛盾与旅游高等教育改革[N].中国旅游报,2006-06-30(007).

[10]陈丽华,邹先锋.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9(6).

[11]张敏.“三位一体”打造完美就业保障体系--美国大学生就业服务制度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9,16:93-94.

上一篇:“大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 下一篇:新媒体下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与展望